就目前市面上來說,只會單純的Linux傳統運維可能薪資相對較低,也有很多人在唱衰運維這個崗位,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目前市面上運維工程師大致可以分為兩個群體:傳統運維、網際網路運維,具體的工作職能可以看下圖。

在此簡單的將目前運維發展歷史分為3個階段:
1.石器時代

規模:
-
伺服器:100臺
-
流量:PV小於3000萬
-
團隊:<50研發,2個運維
問題:
-
安全問題
-
機房資源不足
-
監控:效能 | 維護成本
-
部署:手工操作,依賴於人
-
DB壓力
-
流突徒增
2.青銅時代

規模:
-
伺服器∶>2000臺
-
流量∶ PV大於5億。
-
業務∶計程車、專車
-
團隊∶>300個研發,8個運維
問題:
(1)監控的問題
-
效能
-
維護成本
-
有效性
(2)部署的問題:
-
增量
-
業務個性需求。
-
迭代過快的變更衝突·
-
非靜態檔案·
-
資料的問題
(3)業務同質化嚴重、迭代需求多
(4)業務擴容效率低
(5) 配置管理,關聯關係
3.黑鐵時代

規模:
-
伺服器∶ >1w臺
-
流量∶ PV大於50億
-
業務∶10多個業務
-
團隊∶ >1000個研發,25個運維
問題:
(1)過多的業務需求導致運維人力無法及時有效響應
(2)監控:有效性、覆蓋率、監控指標量化
(3)部署:
-
多叢集部署需求
-
部署接入耗時過長
-
擴容效率
(4)預案管理
(5)成本問題
傳統運維弊端:
傳統運維架構弊端:生產環境的CPU或者資源利用率 18%
1、架構層次過多,排查問題較為困難 1.2-1.5倍 *2
2、擴充套件性弱,無法快速做到彈性收縮
3、資源浪費嚴重,為了高可用,許冗餘大量服務 KVM
4、架構重構性差,一旦成型,很難做調整
5、釋出流程繁瑣,很容易引起使用者體驗問題
6、運維經常救火,搞不好就要背鍋 2-3點
7、監控做的粗糙,一深入業務就不好定位
就目前來說,傳統運維衝擊年薪30W+的轉型方向就是SRE&DevOps崗位。
為了幫助大家早日擺脫繁瑣的基層運維工作,給大家整理了一套高階運維工程師必備技能資料包,內容有多詳實豐富看下圖!
共有 20 個模組





······



以上所有資料獲取請掃碼
備註:最新運維資料

100%免費領取
(是掃碼領取,後臺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