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週二晚間(5月20日),美國參議院意外地全票透過《小費不徵稅法案》(No Tax on Tips Act),該提案取得了罕見的跨黨派共識。
根據法案規定,員工每年最多可對25,000美元的現金小費申請所得稅減免。
此減稅政策僅適用於2025年年收入不超過16萬美元的員工,未來這一收入門檻會根據通脹自動調整。

01
現金小費將可申請稅收減免
本週二(5月20日)晚間,美國參議院意外地全票透過了《小費不徵稅法案》(No Tax on Tips Act),擬對員工申報的現金小費收入提供所得稅減免。
根據該提案內容,員工可以對最多25,000美元的現金小費申請稅收減免,但前提是這些小費必須已向僱主申報,並用於預扣工資稅。換句話說,只有“合法入賬”的小費才能享受減稅待遇。
此外,該減稅政策僅適用於年收入不超過16萬美元的員工。這一收入上限將隨著未來幾年的通貨膨脹進行調整,以確保政策的公平性與持續性。

資訊擷取自Nbcnews.com
值得注意的是,該法案所涵蓋的小費,僅限於那些在小費行業中從事工作的人所收到的現金小費。
所謂“小費職業”,是指美國常見的依賴小費收入的崗位,例如餐廳服務員、服務生,以及從事美容、美髮、美甲、皮膚護理和水療服務等工作的專業人員。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Budget Lab)估計,2023年美國從事小費相關工作的員工約有400萬人。

圖源:Nypost.com
根據現行法律,如果員工每個月收到的小費超過20美元,就必須向僱主申報這筆小費收入,僱主會根據這些資料來預扣相關的工資稅(如社會保險稅和醫療保險稅)。
換句話說,如果你某個月的小費只有十幾塊錢,可以不用申報;但一旦超過20美元,就必須報告,並依法繳納相應稅款。
✅ 而根據新法:
如果你年收入是$50,000,其中$25,000是已經向僱主申報的小費,這項法案通過後,你只需要為剩餘的$25,000納稅,節稅幅度相當可觀。

圖源:Nypost.com
02
罕見的兩黨合作
本週二,內華達州民主黨參議員傑姬·羅森(Jacky Rosen)在參議院提出《小費不徵稅法案》(No Tax on Tips Act),並請求透過“一致同意”程式加速審議。
該程式通常適用於技術性或無爭議的議題,只要有一位參議員表示反對,法案便無法推進。然而,這一次沒有任何參議員提出異議,使得法案得以順利透過,成為極少數以該程式透過的重要立法之一。
該提案由德州共和黨參議員特德·克魯茲(Ted Cruz)主導,羅森和來自內華達州的另一位民主黨參議員凱瑟琳·科爾特斯·馬斯托(Catherine Cortez Masto)也作為共同提案人參與推動,體現出罕見的兩黨合作。

圖源:Nypost.com
羅森表示,內華達州擁有全美最多的小費工作者,這項法案將為無數依靠小費維持生計的家庭帶來迫切需要的經濟緩解。
“這項免稅政策最早是特朗普總統在我所在的內華達州提出的承諾,我不在乎這個想法來自誰——好想法就值得推動,”羅森表示。
“不論這項法案是單獨透過,還是作為大法案的一部分,‘小費免稅’都終將成為法律,為辛勤工作的美國人帶來真正的減負。我為參議院今天的團結感到自豪,也感謝來自兩黨的同僚在黨派分歧中能達成共識,推動這一常識性政策落地,”克魯茲表示。
參議院民主黨領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也對該提案在參議院的透過表示支援,並公開稱讚了羅森的推動。
他在宣告中強調:“從服務員、調酒師到送貨司機,美國的工薪階層每一美元都是靠辛勤勞動掙來,他們才是真正應該享受減稅的人,而不是超級富豪。”
《小費不徵稅法案》(No Tax on Tips Act)接下來將被送往眾議院審議,如果透過將等待總統簽署正式成為法律。
03
《小費不徵稅法案》對在美華人的影響
《小費不徵稅法案》對在美華人群體有著重大影響,許多華人從事美甲、餐飲、按摩、水療等服務行業,無論是老闆還是員工,小費都是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現金小費。

過去,這類收入常常處於“灰色地帶”——申報了擔心多繳稅,不申報又怕被查。
如果這項提案最終成為法律,員工在如實申報的前提下,最高可對2.5萬美元的現金小費申請所得稅減免,這無疑是對打工族的一種正向激勵。
而對於僱主來說,也意味著要更加規範地記錄和處理員工的小費申報,以確保合規經營,避免稅務風險。
此外,這項政策也可能是在釋放一個訊號:政府未來或將透過“先減稅、後監管”的方式,逐步清理小費申報亂象。
04
誰來管管失控的小費文化?
以前,小費是對於辛勤勞動者工作的肯定。但這幾年,美國的小費文化明顯失控了。
以前10%的小費會被認為很慷慨,但現在20%的小費只是起步門檻。甚至很多美國本地人都搞不清楚到底要給多少小費才合適。


來源:theguardian.com
幾乎所有的支付交易都提示人們要給小費,買杯咖啡、買個麵包,甚至去加油站便利店裡買包薯片都可能會面臨這樣的場景:

來源:Fox News
不給吧,某些場合收銀員盯著你感覺很尷尬;給吧,又心疼自己。
來自馬薩諸塞州的理財規劃師Kashif Ahmed表示,“我知道很多人的收入主要來自小費,但如今,企業在美國額外工作的情況下所要小費,有些情況下,甚至沒有人服務,也收小費!”
Bankrate的高階行業分析師表示,他有次在機場自助服務亭購買零食時,竟然被要求支付小費,這場交易中完全沒有其他人參與,只有一臺機器,竟然也要付小費。“人們被要求給小費的次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有些瘋狂的例子是十年前你根本想都不敢想的。”
據WalletHub統計,74%的美國人認為小費已經失控,57%的人表示商家只是想要用小費替代工資,而27%的人在看到螢幕建議的小費後選擇減少小費。
《小費不徵稅法案》
對於廣大依賴小費收入的人而言
肯定是好訊息
但作為消費者,我們很想
有人能管一下失控的小費文化
對這個法案你怎麼看?
會帶來哪些利好或弊端嗎?
歡迎給我們留言
End
Ref參考文獻: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politics/2025/05/20/senate-no-tax-tips/83753853007/
https://www.nbcnews.com/politics/congress/senate-unexpectedly-passes-no-tax-tips-act-unanimous-vote-rcna208093
https://nypost.com/2025/05/21/us-news/senate-unanimously-approves-25000-tax-break-for-tipped-workers/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