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林電影節閉幕
霍猛拿下最佳導演

德國

昨日凌晨,第75屆柏林電影節落下帷幕,中國導演霍猛憑藉《生息之地》斬獲最佳導演獎,成為中國內地首位摘得該獎項的導演,這是華語電影時隔六年再度於歐洲三大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折桂。
除去出品方上影集團外,我們還關注到擔任影片監製的姚晨,為《生息之地》提供了創作自由與資源支援。此前她已透過創投計劃發掘多位青年影人,推動“中國故事”的多元生長。

影片以1991年河南周口鄉村為背景,透過十歲男孩徐闖的視角,細膩描摹傳統宗族社會的溫情與裂變。父母遠赴城市打工的徐闖,在姥姥家的屋簷下見證生老病死、婚喪嫁娶,與堂舅之子賴蛋共同經歷鄉村現代化程序中的隱秘陣痛。
在上海大學任教的霍猛始終對家鄉的土地充滿深情,他表示:“《生息之地》是一部獻給我童年的影片,它不僅是對故鄉的溫情回望,更是對一代人精神家園的溫柔觸控。
電影以長達一年的拍攝週期,跨越完整的春夏秋冬,運用運動長鏡頭與素人演員,復刻出麥浪翻滾的農耕圖景與葬禮上嗩吶聲裡的生死哲學。

柏林評委會盛讚其“描繪了人們在鄉村生活中的溫暖和掙扎、光明與黑暗,以及彼此之間的深深牽絆,讓觀眾成為故事的一員”。
本屆柏林電影節上,景一導演的《植物學家》還獲得新生代單元大獎。當德國導演瑪麗亞·施拉德將銀熊遞給霍猛時,中國電影的新生力量已悄然接過國際話語權的接力棒。

萬科正在度過難關?
深鐵集團再提供42億借款

深圳

2025年2月,萬科在短短半月內兩次獲得大股東深鐵集團總計70億元股東借款,利率低至2.34%,質押率高達70%,遠超市場慣例。這一動作為萬科一季度98.9億元境內債務兌付高峰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深鐵作為深圳國資委全資企業,對萬科的持續輸血已超越單純財務支援,轉向系統性資源整合。深圳國資系統多名中高層入駐萬科核心崗位,標誌著對這家“無實控人”房企的實質管控升級。
這一策略既是對“保交樓”政治任務的響應,亦是對萬科作為混合所有制改革標杆的保衛——其若倒下,可能動搖市場對國資背景房企的信心,甚至觸發行業信用鏈斷裂風險。

2024年萬科淨利潤鉅虧450億元,住宅銷售同比下滑23%,消費者與投資者對其“穩健”標籤的信任修復仍需時間。
深鐵的豪擲是止血針,但非解藥。萬科能否穿越寒冬,仍取決於地產需求端能否實質性回暖,以及其能否在“國資管控”與“市場化活力”間找到新平衡。這場房企保衛戰,或許才剛剛進入深水區。

上海綠城全國地王
潮鳴東方揭開神秘面紗

上海

萬眾矚目的全國地王綠城徐匯濱江專案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案名也正式對外公佈–潮鳴東方。
潮鳴”二字源於綠城頂級產品系“鳳起潮鳴而“潮鳴東方”致敬經典,也呼應未來,激盪上海競逐世界級大都會的發展潮向。


它位於世界級水岸徐匯濱江,規劃了3棟住宅,限高80米,僅有22層,層高達到3.5米,未來將僅打造120席280-600平江景大宅。
綠城中國於創立30週年之際,交出“一號作品”-一綠城·潮鳴東方,共鳴上海的浪奔浪流。在中國最具競爭力城市、最具競爭力的土地之上,用最具競爭力的產品,再造上海乃至中國的頂級生活想象。

愛馬仕逆勢狂奔
家族財富問鼎歐洲

法國

當Gucci、LV等巨頭在2024年奢侈品寒潮中艱難跋涉時,愛馬仕卻以年營收增長15%的傲人業績在巴黎證券交易所上演逆天曲線。股價的暴漲助推愛馬仕家族總財富飆至2138億美元,首次超越LVMH掌門人阿爾諾家族(1962億美元)。
然而,財富王冠仍戴在伯納德·阿爾諾頭上。愛馬仕家族第五代超70位繼承人分散持有67%股權,無人持股超5%,而阿爾諾家族控股LVMH近48%股權,個人財富仍穩坐法國首富。
這場“集體財富VS個人帝國”的博弈,恰似愛馬仕手工縫線與LVMH資本齒輪的對抗——前者以稀缺性構築護城河,後者憑規模化收割市場。

回望2011年,LVMH曾透過影子公司秘密收購愛馬仕23%股份,最終因違規操作被法院強制減持。如今,愛馬仕市值突破3000億歐元。阿爾諾即便有心複製“蒂芙尼式收購”,也難敵愛馬仕股權結構的銅牆鐵壁。
當行業陷入“漲價續命”的怪圈,愛馬仕證明真正的奢侈品從不畏懼週期:用200年打磨的工匠敘事,比演算法更懂如何馴服人心。

距黃浦江僅20米
西岸大劇院4月開放

上海

世界級濱江岸線——徐匯濱江又迎來了新的文化地標,西岸大劇院即將在4月27日對全體市民開放。
西岸大劇院毗鄰Gate M西岸夢中心、西岸穹頂藝術中心、西岸美術館,將和這些文化場館及商業體一同為上海的江岸線再添璀璨一筆。


劇院由國際知名的丹麥SHL建築事務所設計,總建築面積達23000平方米。建築外立面採用凹凸不平的線條來詮釋“水岸漣漪”的概念,與黃浦江波光粼粼的水面相互呼應。
大堂採用大面積玻璃設計,內部裝飾以濱江棧道同款的大地色系為主,吊頂用鏡面不鏽鋼金屬色創造出水面效果,讓市民在室內也能感受到濱水公共區域的寧靜與和諧。

這裡更是一個沉浸式的開放公共空間,劇院大廳區域將逐步對市民遊客開放。同時,西岸大劇院也是一個寵物友好的公共空間,室外將設定寵物休息區,並提供寵物友好設施。
三樓的“在水長廊”觀景陽臺更是提供了觀景位置,可以在此眺望黃浦江景、俯瞰西岸夢中心的繁華街景與活力運動場景。

隈研吾新作
顛覆認知的高樓寺廟

杭州

永遠不缺爭議與質疑的隈研吾又帶來了新作品,這次一座12層高、名為潮音禪院的寺廟。
這座始建於清末的禪院,從漁民祈福的“下沙鹹水廟”歷經洪水損毀、多次遷建,到2010年啟動重建,最終蛻變為如今融合信仰與當代設計的文化地標。

隈研吾以“山形水意”為核心理念,將建築群設計為三向延展的立體塊體,形成層疊的山巒輪廓,象徵佛教“佛、法、僧”三寶的莊嚴。
現代建築的外殼之下,傳統寺廟的佛殿、大雄寶殿均被保留,而傳統的水平參拜路線也在此刻變成了垂直動線。底部還設有餐廳、茶館等多種用途空間,滿足不同需求。
佛教空間的重塑與新生,某種程度上也為傳統文化在現代都市中的存在方式指明瞭方向。


KPF新作
位於世界首都的曲線大樓

土耳其

伊斯坦布林,世界的首都。亞歐文化在此交匯,悠長的歷史在此留下了眾多建築遺存。KPF以此為靈感,在伊斯坦布林國際金融中心打造了這座擁有迷人曲線的大樓——Ziraat銀行總部。
Ziraat銀行總部由兩座分別高達40層和46層的辦公塔樓組成,旨在促進員工的福祉。配套設施包括祈禱室、自然通風區域以及設有綠植的陽臺休息區。雙層挑高的中庭創造出不同的工作環境,鼓勵不同樓層的員工之間進行社互動動。

該建築在伊斯坦布林國際金融中心中佔據顯要位置,塔樓與裙樓組合而成的曲線輪廓,展現了傳統的奧斯曼書法簽名——圖格拉。

全球第二座德基廣場
徐州分號年底開業

徐州

在南京德基廣場成為新晉店王之際,位於徐州的全球第二座德基廣場也官宣了即將於年底開業。
徐州德基廣場商業經營面積約17萬平方米,專案運營後,將有累計150餘個品牌首入徐州。其中區域首店50餘家,國際知名高階品牌50餘家,米其林、黑珍珠高階餐飲品牌20餘家,一線潮流品牌30餘家。此外,徐州德基廣場還將規劃建設德基藝術博物館。

徐州德基廣場能否再複製南京德基的傳奇,讓我們拭目以待。

綠髮攜手SOM打造
烏魯木齊第二奢場

烏魯木齊

作為亞歐大陸的地理中心,方圓1500公里最大的城市,烏魯木齊已成為國家重要的支點城市。這座曾經扼守著古絲綢之路咽喉要衝的重地,正迎來史無前例的發展。
這座如翡翠般的建築,是綠髮集團攜手SOM帶來的烏魯木齊麗思卡爾頓酒店及貴和購物中心專案。


商業裙樓的設計概念從新疆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傳統民居中汲取靈感,在強調場所營造的同時,致力於打造一個多元且人性化的商業生態圈。
造型採用多種材質,透過石材、紋理金屬板與玻璃方盒的錯落有致組合,打造了立面豐富的層次感,讓人彷彿置身於生機勃勃的村落之中。建築雨蓬和入口的現代設計是對傳統的新疆傳統建築的重新詮釋。

塔樓中有麗思卡爾頓和威斯汀兩家酒店,在頂層和裙樓層均設有酒店的公共配套設施。頂層的空中大堂和屋頂花園能夠遠眺天山風光,俯瞰城市繁華。專案也將成為烏魯木齊天際線上的新地標。

藝術家吳崇慧全新聯名
pet-tree-kor線下空間

上海

入春,雨後不確定的枝條可能從城市的任何角落出現。獨立設計師品牌pet-tree-kor以藝術、哲學、文化為跨界靈感,致力於探索城市與自然共生關係。在25春夏系列,pet-tree-kor聯合藝術家吳崇慧釋出合作系列新品,並於2月14日線上下空間開幕展覽「不定枝Adventitious Shoot」,展期持續至3月14日。

合作推出的系列聯名服裝,完美呈現了藝術家標誌性的質地、形狀與色彩的元素與pet-tree-kor品牌氣質的結合。獨立分裝的圖案被賦予了日常化的意義,巧妙安置在面料構築的托盤上。
命名的邏輯由服裝面料上的排版方式決定,成為自由的造句遊戲。一句隨時可以說出口的話,一件隨時可以穿上的服裝,用重新整理過的清明的眼睛挖掘生活中可供觀察的褶皺,攤開城市摺疊起來的、與自然共生的美學。

上海LOEWE之家亮相
亞洲最大精品店

上海

上海嘉裡中心圍擋了數月的“門神”店鋪終於揭開神秘面紗,這是一座面積高達695平米的LOEWE亞洲最大精品店——上海LOEWE之家。
門店設計以西班牙手工琺琅彩繪陶磚外立面為核心視覺元素,共使用35536塊瓷磚,歷經三個月匠造完成,光影下呈現“金磚”質感。品牌透過私宅式空間佈局與藝術策展邏輯,構建“可購物的美術館”體驗,強化奢侈品零售的敘事深度。

在奢侈品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的背景下,LOEWE選擇加碼亞洲市場,凸顯其對高階消費韌性的信心。
同時,LOEWE還聯合哈囉單車打造了一批吸睛的金色單車。這些單車在2.21-3.6期間於上海街頭閃耀現身,快點去打卡吧!

編輯:walter
部分資料來源:上海釋出、SOM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企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