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2025年,車載通訊賽道迎來新一輪增長視窗期。但,玩家市場格局也同樣面臨變化節點。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2025年1-5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車聯網交付新車712.89萬輛,同比增長7.07%,搭載率升至84.09%。
其中,5G配置(含選裝)搭載交付195.31萬輛,同比增長97.36%,搭載率升至23.04%;V2X功能配置交付新車27.66萬輛,同比增長98.42%,前裝搭載率為3.26%。
在業內人士看來,5G升級(包括價效比更高的5G-RedCap)、V2X加持、國標AECS(車載事故緊急呼叫系統)以及出海市場需求正在持續釋放市場紅利。目前,國內部分供應商也已經計劃進一步擴大產能。
本週,高新興(300098)釋出公告,擬向特定物件增發募集資金3.74億元,其中,1.76億元(專案總投資2.44億元)投向車聯網通訊產品擴產專案。
按照計劃,高新興後續將重點投入5G RedCap、5G T-Box與國產化晶片/元器件適配,降低對外部關鍵技術的依賴,提升核心部件的國產化率。同時,積極開發高效能通訊域控平臺技術,加速完成新一代車載通訊產品的自主研發。
資料顯示,目前,公司的汽車通訊終端產品(透過高新興物聯)主要搭載在吉利、長安、奇瑞等自主品牌廠商的重要車型(包括銀河、極氪、星越、深藍、iCar等)上,將持續受益於自主品牌的快速增長。
財報資料顯示,公司2022年至2024年汽車車載產品銷售收入分別為3.21億元、3.56億元和4.8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2.56%;其中,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35.39%,這個數字和另一家車聯網模組/T-BOX供應商—慧翰股份基本相當。
公開材料顯示,2024年慧翰股份的車聯網智慧終端實現營收8.42億元,同比增長32.19%;公司的核心客戶包括上汽集團、奇瑞汽車、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等,部分產品搭載在自主品牌車型上出口歐盟、英國、日本等海外市場。
不過,市場高速增長的同時,車載通訊市場的價格戰以及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在不斷受到挑戰。同時,傳統獨立T-BOX產品方案的生存空間也在受到擠壓。
目前,在國內市場,T-BOX產品方案供應商主要分為幾種。一是類似東軟、德賽西威、均聯智行、華為這樣的角色,橫跨多域產品線,並且合作客戶質量較高,包括部分合資品牌。
比如,作為國內最早實現規模化前裝量產5G/整合C-V2X的T-BOX廠商,東軟的市佔率已經連續多年蟬聯第一。同時,在車雲一體賽道,與自研的智慧路側終端產品、超級雲控平臺等,共同構建了完整的車路協同解決方案。
2024年,該公司更是拿到了保時捷全球5G T-BOX、奧迪PPE 5G T-BOX、英力士座艙與T-BOX的定點,產品方案全面適配歐洲ECALL、中東ECALL等國際通訊認證。
此外,這些廠商的另一個優勢就是座艙域與T-BOX的整合方案,比如,德賽西威和理想的合作。還有一部分則是SoC整合通訊模組(智慧模組)方案,比如,比亞迪的Dilink車機(高通、MTK方案,由廣和通、美格智慧代工智慧模組)。
第二梯隊,是類似慧翰股份、高新興物聯、聯友科技、廣汽華望等廠商,產品方案相對單一,主打T-BOX終端,部分涉及模組產品;其中,部分企業的合作客戶單一,比如,聯友主要是日產和東風系,華望主要是廣汽。
由於在整車電子架構升級過程中,面臨產品方案被整合以及產品單一存在的議價能力偏弱的問題,盈利能力存在較大問題。其中,高新興物聯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高新興的車聯網產品線整體圍繞“人-車-路-網-雲”展開,既提供T-Box、車聯網模組等硬體產品,也有整體解決方案。同時,也有後裝業務。其中,子公司高新興物聯主營車聯網前裝通訊產品。廣州高新興,則是聚焦智慧網聯車路雲產品。
其中,高新興物聯的前身是中興物聯,由高新興在2016年收購控股權;三年後的2019年,高新興物聯的剩餘股權也被收購,成為高新興的全資子公司。此後,重點聚焦車聯網成為高新興物聯的新戰略。
從2020年開始,高新興物聯營收短暫出現快速增長,2021年突破8億元;按照母公司高新興披露的資訊,公司車聯網終端產品在當年實現業績的大幅恢復,同比增長115.77%。
不過,進入2022年,受到市場競爭持續白熱化以及部分客戶切換供應商等因素影響,高新興的車聯網終端產品營收同比下滑2.75%。而同期,高新興物聯營收更是大幅下滑超20%。
2023年,受益於成功中標吉利汽車5G TCAM 2.0專案和吉利汽車研究總院4G TCAM 2.0專案,車聯網終端產品營收較上年同期增長10.91%。2024年,營收增速更是達到35.43%。
但,作為車聯網前裝通訊產品的運營主體,高新興物聯依然處於營收下滑、虧損不止的境地。2023年,高新興物聯營收同比下滑約28%,2024年下滑更是達到35%。

此外,在淨利潤方面,從2020年開始,高新興物聯已經連續五年虧損,累計淨利潤虧損達到4.4億元。而作為車路雲產品運營主體的廣州高新興網聯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營收僅為2068.47萬元,淨虧損2919.83萬元。
第三梯隊,則是雲動智慧、斯潤天朗等廠商,主要服務一些中低價位新能源車型為主,產品方案價格較低。比如,斯潤天朗與五菱的合作,在多款微型車實現規模化交付。
而上述梯隊佈局的成因,也是源於傳統T-BOX終端產品相對成熟,和其他核心ECU相比,市場進入門檻較低。產品應用主要是從早期服務新能源汽車的資料採集,到後來支援車載資訊娛樂聯網服務、OTA、遠端控制等新需求。
此前,甚至幾家車企都有佈局。比如,奇瑞旗下的雲木科技,但經營狀態並不佳。資料顯示,2023年雲木科技實現營業收入26.69萬元,淨利潤虧損1198.93萬元;2024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0元,淨利潤虧損324.79萬元。
2024年5月,奇瑞將雲木科技的控制權(合計約54%股份)以1元的價格轉讓給了索菱股份。此前,雲木科技主要給奇瑞旗下部分品牌車型供貨T-BOX產品。
事實上,早在2020年10月,高新興也曾丟擲一份募資不超18.28億元的定增方案加碼車聯網。但此後歷經兩次版本修改,募資縮水至12.42億元。但最終因“市場環境變化”草草收場。
如今,3.74億元的“縮水版”車聯網定增方案能否順利落地,仍然存在多重變數。此前,高新興物聯曾對外宣稱,公司的產品研發將從單一車載通訊單元(T-BOX)向通訊域控制器不斷演進,意圖在整車電子架構升級中搶佔機會。
不過,今年的上海車展,高新興物聯主推的仍是兩大類核心產品5G T-Box系列與5G RedCap模組。其中,GT803整合5G通訊+中央閘道器的定位,是僅有的亮點。
但,從目前市場主流的技術架構演進來看,T-BOX(通訊模組硬體部分)與智慧座艙域、智慧駕駛域、中央計算平臺整合,而功能則逐漸虛擬化(軟體模組)。
比如,即將上市的小米Yu7就是採用四合一域控電子電氣架構,將VCCD整車域控制器、DCD座艙域控制器、ADD輔助駕駛域控制器、T-BOX通訊模組高度整合。
此外,座艙域整合T-BOX(包括SoC整合4G/5G基帶),也被視為整體方案降本的主流選擇之一。尤其是面向中低價位車型,智慧模組的方案優勢也很突出(典型案例就是比亞迪)。
不過,獨立T-BOX終端的機會並沒有完全消失,比如,海外市場。此前,高新興在2024年年報中也提出,公司車載前裝市場佈局上基於“國內+國際雙迴圈” ,逐步提升國際業務佔比。
但,海外市場除了面臨外資供應商(比如,法雷奧、大陸集團、哈曼等)的競爭,還有專利的困擾。此前,多家供應商和車企輪番深陷4G/5G專利的官司。今年,類似的問題仍在發生。
7月12日,據巴西媒體披露,巴西里約熱內盧法院向比亞迪發出傳票,要求立即停止在巴西銷售的電動汽車中使用4G技術(日本的專利運營公司IP Bridge提出訴訟),否則將面臨罰款。
在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看來,5G、V2X以及整車電子架集中化等行業確定性趨勢影響下,傳統獨立T-BOX終端廠商既面臨新的增量升級機會,同樣也深陷被“革命“的風險。
往期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