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王動 編輯/杜都督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鳳凰生活報告

撰稿/王動 編輯/杜都督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鳳凰生活報告
ID:PhoenixLifestyleRpt
ID:PhoenixLifestyleRpt
最近的中女,幾乎人腳一雙薄底遛狗鞋。
辦公室、咖啡店、電梯間,明星的街拍,甚至你媽的健步群裡,
忽然大家多了一雙相似的虎爪紋的平底鞋。

你不確定是誰先穿的,但你絕對已經見過它很多次了。
有人穿著它健身,有人拿它配長裙,有人蹬著它逛街買菜。
想跟老婆分享,結果回頭發現老婆腳上也有一雙……

這是人稱“日本回力”的鬼塚虎,往年靠奧萊出貨,如今搖身一變,成了鞋界labubu。
經典的 Mexico 66,中意的配色不是缺貨就是加價;
曾經五六百的基礎款,如今動輒七八百,比較緊俏的配色,上千也不奇怪。

賣得越貴,買的越多;買的越多,賣得越貴……簡直是鬼打牆。
再看財報,資料顯示,旗下品牌鬼塚虎全球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50%,其中大部分銷售來自中國。
中國女人,快把鬼塚虎穿成足力健了?

從“混的鞋”,到中女戰靴
在這波重新翻紅之前,鬼塚虎早就已經是精神小夥認證的“混的鞋”。
所謂“混的鞋”,就是“混的人”穿的鞋。
講清楚“混的”到底是什麼意思是很困難的,最好的辦法是找一個離你最近的 teenager ,
開啟 ta的抖音或者快手,你會發現自己從未涉及過的平行宇宙:
一個“混的”宇宙。

這個宇宙的主角是“混的人”,他們年齡普遍沒有鞋碼的一半大,不是中學還沒畢業,就是中學畢不了業。
外人稱他們為精神小夥、精神小妹,但他們自稱“混的人”。
混的人無法被定義,但可以被識別,他們有一套獨特的混的審美。
混的髮型,一般是厚劉海偏分或者炮頭。

混的衣服,上半身優先大logo黑色T恤,下半身一定是露腳脖子緊身褲。

當然,他們也有共同認證的“混的鞋”。而鬼塚虎,剛好就是其中的頂尖硬貨。












“走路鞋”,暴打踩屎感
鬼塚虎的成功,被看做更大的浪潮的一部分:薄底鞋復興。
說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運動鞋的中底就像某種會增生的組織,朝著越來越厚的方向演進。
前些年,鞋界最火的詞是“踩屎感”。
這股風潮的始作俑者是adidas。
2013年,adidas與巴斯夫化學公司合作研發出一種獨特的科技,透過將 TPU (熱可塑性聚氨酯)如同爆米花一樣分拆成數以千計的微型能量膠囊,再將他們塑造成中底的樣子,大幅提升了鞋子的緩震和回彈功能。而這種科技,就被Adidas命名為boost科技。
以上這些半懂不懂的話,是我複製來的。
不光我看不懂,消費者也看不懂。但不要緊,adidas找到了一個絕佳的包裝方式:
踩屎感。
極度鬆軟但又有彈性的獨特腳感,讓所有上過腳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波用上boost中底的adidas NMD和椰子,都成了當年的爆款。
當年這兩款鞋子長期限量發售,需要登記個人ID,搖號抽籤、一鞋難求。
售價1000人民幣出頭的NMD,一路被炒到了近萬元,堪稱鞋中labubu。

從此,所有運動鞋廠商都開始和屎槓上了。
上到耐克,下到李寧安踏匹克等國產品牌,都開始加碼自家的中底,你厚我比你還厚,你屎我比你還屎。

有人來軟的,就有人來硬的。
2017年,耐克推出 了Vaporfly 4%,把全掌碳板塞進了發泡中底,透過碳板形變儲蓄能量,轉化為推進力。
馬拉松大神穿著這雙鞋完成了馬拉松“破2”的壯舉,讓碳板鞋一夜成了跑鞋界的新寵。

自那之後,靠碳板鞋重新整理紀錄的職業運動員越來越多,碳板鞋也越來越厚,甚至動輒4、5公分,惹得國際田聯出手限制。
對運動員來說,厚底是為了成績。但對普通人來說,厚底有一個意外的好處:
增高。
和鬆糕鞋的欲蓋彌彰不同,厚底跑鞋用誇張的造型掩蓋了小心機,一躍成為新型矮子樂。

近兩年走紅的hoka和昂跑,同樣靠十分誇張的中底造型,躋身中產三寶(眾所周知,中產三寶的名額有十幾個)。

這些最初為專業跑者所研發的科技,對普通消費者來說,卻不一定都是好處。
踩屎感的代價是肌無力,過軟的鞋底會讓足弓缺乏應有的支撐。
長期穿戴容易導致扁平足,反過來造成足部、踝、膝、甚至骨盆和腰椎的姿勢問題。
很多人都有同感:踩屎感雖然很舒服,但走得久了反而更累。
這是因為腳踩下去後軟底會大量吸收力反饋,行走時消耗更多肌肉力量反而更多了。

〓圖源:博主@骨科田主任
硬底的碳板鞋,也有問題。
這種跑鞋本來是為精英運動員設計,需要強大的踝部力量才,能保持穩定。
但不少中小學生卻把碳板鞋當“體考神器”穿,不僅容易足底筋膜炎,
還會由於駕馭不了碳板,關節遭罪。

所以真不是小孩哥死裝,你跺你也麻。

太軟或者太硬,都會出現問題。
鬼塚虎,幾乎是這股浪潮的反面。
薄薄的鞋底子還沒別家鞋墊厚,連我奶我奶納的老布鞋,都要比它彈一些。
鞋型是保持了半個多世紀沒變的老樣子,鞋幫也沒有任何支撐可言。
然而吃過厚底的苦之後再回頭看鬼塚虎,瞬間眉清目秀了起來。

中底雖然薄,但也加入了足弓支撐,不磨不擠,還跟腳。
走路能體會到土地的溫度,開車能捕捉到離合的紋路,有一種安心感。
畢竟大家都穿過那種腳下有風的“人生得意型”跑鞋了,現在想穿點“別催我,我自己走得動”的。
雖然咱不適合跑步,但咱適合走路。
話說回來,把中產跑鞋當身份防偽標的人,一週又能跑多少呢?



鬆弛,中產最大美德
家裡有一堆衣服、但出門仍然穿不出一套的人都知道。
一件單品,最大的美德,叫百搭。
比如鬼塚虎,就是搭配界的白糖:擱在哪裡都不違和,還能提味兒。

簡單的白襯衫、牛仔褲,也能被它襯得出三分鬆弛、三分悠然、四分漫不經心。
搭配波西米亞風長裙,文青味撓就上來了,去大冰小屋喝酒都不要錢。
如果你願意,把它穿到健身房也沒什麼不可以,Mexico 66低幫、包腳背的造型,本身就是綜訓鞋的祖爺爺。
李小龍和烏瑪·瑟曼穿著它死鬥,貝拉·哈迪德和艾瑪·沃森穿著它遛狗。

在Ins博主那裡它是精緻的象徵,在混的人那裡它能一腳把李寧踹開線。
不管出現在哪,它都好像沒有什麼違和感。穿著它擠地鐵沒有人會側目,去見客戶,也不顯得突兀。

這種百搭的魅力很難解釋,繞來繞去總逃不過兩個字:復古。
復古的必要條件,首先是有古可復。
成立於1949年的鬼塚虎,去年才剛剛度過75歲的生日。
今天我們把鬼塚虎當成了休閒鞋,但那些經典鞋款,最初都是給職業運動員設計的。
鬼塚虎的第一款運動鞋是籃球鞋,據說靈感來自章魚小丸子。
透過給鞋底新增許多凹槽和吸盤狀的結構,這雙鞋具備良好的抓地力,還有出色的急停、變向性能。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鬼塚虎如日中天的時候,業務從足球、棒球、籃球到跳臺滑雪、擊劍無所不包,奧運會上的專案,都快被包圓了。
一個名叫菲爾·奈特的美國小夥,就是靠著代理鬼塚虎掙到了第一桶金。
後來他帶著從鬼塚虎那學來的經驗,開了一家叫耐克的公司。
1966年,為墨西哥奧運會設計的Mexico 66問世,標誌性的虎爪紋也正式誕生,從此成為鬼塚虎的搖錢樹,這一搖就搖到了60年後。

這中間不是沒有過波折。
1977年,在經歷過一次大型併購之後,鬼塚虎被併入了新生的亞瑟士集團,從此被雪藏。
直到2002年,亞瑟士才重啟了這個歷史悠久的品牌,開始陸續復刻Mexico 66、Ultimate 81、Nippon 60等經典型號。
時尚是一個輪迴,只要你堅持得夠久,屬於你的版本就會回來。

真正讓鬼塚虎翻紅的,大概也不是因為它有多舒服、多高階、多稀有——而是它不吵。
不跟你講科技,不展示爆米花鞋底,越是不聲不響的,就越來越對味。
穿平底鞋上街的中女,已經懶得給全世界好臉色:
世界不懂我最好,你懂了也沒獎勵。
不想費力了,淡了。人生行至此處,如何呢?又能怎?

畢竟在生活的重量面前,人們都希望永遠鬆弛、永遠舉重若輕。
而只要鬆弛感還在流行,那鬼塚虎們,就永遠都不失靈。



為了讓「鳳凰WEEKLY」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 ★ 為了更好的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