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的發展中,腳踏車、汽車逐漸取代了步行、騎馬等方式,大大提升了移動的速度和效率,那為什麼生物進化中就沒有考慮過給自己也進化出一組輪子?
多特蒙德工業大學 電氣工程與資訊科技碩士、答主@袁博融 的回答在知乎獲得 3.5 萬贊同,一起來看看他怎麼說~
為什麼地球生物沒有進化出輪子這類或履帶結構?
|答主:袁博融
很好的問題,我來詳細講講。
想象你趕公交要遲了,你拼命往前跑,跑了一百多米就喘成狗了。這時你發現路邊有幾輛共享單車,你果斷取了一輛騎上,輕輕一踩,速度就上去了。你一定覺得,輪子真是個好東西啊!
你趕上了公交,坐在座位上想,輪子這麼好的東西,我身上怎麼沒長兩個呢?
上天怎麼偏偏給了我兩條腿。莫非是自然選擇把輪子漏掉了?
不,你不相信自然選擇會出錯。自然選擇連眼睛這麼複雜的結構都能進化出來,怎麼可能漏掉輪子?
你知道自然選擇創造出了很多效率高的出奇的運動結構,比如奔跑速度能達到 112km/h 的獵豹,游泳速度能達到 112km/h 的旗魚。但是它並沒有選擇輪子,難道是……
你可能已經猜到了一個可能,但你會懷疑:也許輪子的效率並沒有你所想的那麼高?
事實上,自然選擇也進化出了輪子,比如這種螳螂蝦,有時會把自己捲起來移動。

你想,好吧,自然界中還是有輪子的。不過要是把自己捲起來在大街上滾,看起來也太蠢了,而且應該也滾不快吧……為什麼腳踏車卻很省力呢,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其實你前面猜的感覺已經有點對了,輪子的效率可能高,可能不高。
想象一個完美的圓形輪子在平坦又堅固的地面上,你輕輕推了一下,它就滾了好遠。你拿著這個輪子來到公園的草地上,還是輕輕推了一下,結果它沒滾多遠就停了(如果你想象到你的輪子倒了,那你應該想象一個更寬的輪子)。你想,哦,一定是草地太軟了,帶來了阻力。
那我要問你,你自己在草地上走,和在平坦又堅固的地面上走,感覺區別大嗎?你在草地上有明顯覺得更費力嗎?
你會說,那這麼看來,腿對地形不那麼敏感,所以大自然更喜歡腿這種設計?你可能是對的,但我不是大自然,我不知道。確實,輪子更像是針對特定環境做了最佳化後的設計,但誰說腿就沒有被最佳化過呢?
自然選擇,是一種最佳化演算法,所有表現優秀的設計都像是被最佳化過的。
我想讓你繼續思考的是,腿和輪子有哪些共同點,有哪些相似之處?
這兩者看起來區別挺大的是不是?當你走路的時候,你會先抬起一條腿,伸到前面,放下,以此為支點,重心向前移動,抬起後一條腿,跨到前面,如此反覆交替。而輪子滾動時只是一直壓著地面往前滾。
但我們可以這麼來看,你拿一個車輪,把輪框去掉,只留下輻條,像這樣。

但願這些輻條足夠結實。如果你騎著有這樣輪子的腳踏車,那應該不會太舒服。不過……阿迪達斯還真有這樣的腳踏車。

有機會不妨試試。所以,你可以把輪子想象成這種有很多條腿的設計。如果你加上更多的輻條,越來越密,最後你就會得到一個正常的實心輪子,也就不顛了。
不過,我們真的不用裝這麼多條腿。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對於這種沒有輪框的輪子,最多也同時只有兩條腿著地。如果能設計一種機構,當後一條腿離地後,迅速把它轉到前面,那麼兩條腿就足夠代替這很多條腿了。

把後一條腿換到前一條腿前面,其實沒必要繞一大圈。你從一歲多就已經知道該怎麼做這件事了。你不會把後一條腿甩過頭頂繞到前面去,我也不認為你有那本事。
所以,為了把一條腿挪到前面,同時不蹭到地面,你可能會把腿彎一點來縮小長度,或者左右晃動改變身體的重心,像鴨子或企鵝那樣走路,或者,你同時使用兩者。
當你仔細想象這整個過程時,你大概會覺得,有的運動多餘,浪費了能量,卻又似乎不可避免。當你走路的時候,你的重心也會上下移動,也在顛。但我剛說了,你的腿可以彎。假如,當你往前移動的時候,彎曲支撐你的那條腿,讓你的重心高度不變,好像就不顛了。不過你真應該試試保持自己重心高度不變走路,不自然,反而很累。
你可能還會考慮那個讓你不舒服的輪子。
如果你把那個奇怪車輪的輻條都換成能縱向壓縮的彈簧,假如你能設計的彈性剛剛好,使得你騎的時候重心高度不變。會怎樣?
或許不好想象。不過我說了,如果輻條足夠密,它就會變回一個正常的車輪。而你,多半是騎過一個胎壓不足的正常車輪。確實,重心高度沒變,車胎不斷被擠壓又彈回去,卻有很多能量在這一過程中被浪費掉了。顯然,只考慮重力勢能的變化是不對滴。
那麼我們現在保持自然的方式走路,是不是就是最高效的呢?差不多是,不過這取決於你的前進速度。走路的時候,支撐你身體的腿幾乎不會彎曲。你寧可自己的身體上下顛,因為這樣更節省能量。不過,你需要不斷把後面的腿換到前面。這是必要的能量消耗。但是當你越走越快,繼續用這種方式前進就吃不消了。因為你需要用更高的頻率切換雙腿,更大範圍的加減速,更多的能量消耗。
這時,你可能會自然切換到慢跑。你的前進方式已經改變了。支撐你身體的腿開始像彈簧一樣工作,落地時壓縮,然後發力釋放,使得你每一步可以跳出更遠。這反而減少了你切換腿的頻率,減少了能量消耗。

這麼看來,自然選擇讓我們用腿移動也是一種最佳化的設計,是針對一定的移動速度進行最佳化。不過,不一定是針對唯一的速度區間。我們人是蹠行動物,這意味著我們用整個腳掌著地走路。但當我們奔跑的時候,一般只用前腳掌,更接近趾行動物。這時,步態已經改變了。
我們腿的設計針對兩種速度區間進行了最佳化,而有的動物則更多。比如馬,有三種步態。馬也會選擇對於當前速度最高效的一種。

你可能想問,用腿移動真的很高效嗎,甚至比輪子更高效?是的,去跑一場馬拉松會消耗你大約 3000 大卡的熱量。如果你計算一下移動單位質量單位距離所需要的能量,那麼你比大多數交通工具都要高效。
事實上,人類製造了許多先進的交通工具,用了設計優秀的輪子,高精度加工的軸承。這些交通工具在空載的情況下幾乎都不如動物高效。只有當負載增加時,才可能有一些優勢。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解讀角度?
答主@也說 說:因為大自然沒人給你修路。
答主@透心涼 海洋裡空間超級大,還不存在路面不平整的問題,海魚進化出螺旋槳了麼?
醫學話題優秀答主@李暘 認為回答這個問題,要看三大方面的可行性:輪子、傳動系統和道路。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更多精彩回答吧!
題圖來源:《人生迴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