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格萊美音樂大獎-民間音樂類別獲得者凱西·芬克和馬西·馬克瑟(Cathy Fink & Marcy Marxer)與著名旅美揚琴演奏家田超(Chao Tian)建立的演奏組合“從中國到阿巴拉契亞”專注於中美民間音樂的融合與新演繹。
在演出中,她們會使用到豐富的樂器,包括中國揚琴、美國揚琴、中國南音打擊樂、葫蘆班卓琴、五絃班卓琴、四絃琴、吉他、杜姆貝克琴、大提琴班卓琴和曼陀林。
她們的曲目則包括中國和美國阿巴拉契亞地區的傳統音樂,以及對世界各地的現代和傳統音樂的重新演繹。
“從中國到阿巴拉契亞”在即興演奏中融生出跨越國界的友誼和對音樂探索的共同熱情,它是音樂消除隔閡,融合世界的例子。
作為民俗研究專案,該組合入選了 2023 年國際民間聯盟峰會以及美國中大西洋地區巡演藝術家基金專案,目前她們正從歷史和文化背景、音樂元素、跨文化影響、表演實踐和社會背景以及當代發展等不同角度對美國本土民間音樂和中國民間音樂進行比較併為中美兩國的民間音樂交流做出貢獻。
時間
3月2日 週日
晚上7點
地點
Club Passim
47 Palmer St.
Cambridge, MA 02138
購票方式
點選原文連結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兩位技藝精湛的美國音樂家。她們的職業生涯橫跨 35 年,以出色的和聲與精湛的樂器演奏技藝聞名。她們擅長吉他、五絃班卓琴、尤克里裡、曼陀林、大提琴班卓琴等多種樂器,憑藉多才多藝的音樂風格,被譽為“在自己的舞臺上創造了一個多元的民間音樂節”。
她們的曲目風格廣泛,從經典鄉村音樂到西部搖擺樂,從吉普賽爵士到藍草音樂,從老派絃樂團到當代民謠,其中也包括她們創作的原創佳作。她們的音樂風格難以簡單歸類,或許“全方位的美式民謠”是最好的形容。
凱西與馬西曾在數百個藍草音樂節和民謠音樂節演出,並在近 100 所音樂營擔任導師。她們憑藉在 民謠、藍草音樂和兒童音樂 領域的卓越貢獻,獲得華盛頓地區音樂協會超過 60 項 WAMMIE 音樂獎。
作為策展人、演奏家和主持人,凱西與馬西在布什米爾音樂廳製作並呈現《向漢克·威廉姆斯致敬》音樂會,該系列演出在 2019 年迎來第23屆。她們在斯特拉斯莫爾藝術中心舉辦的年度尤克里裡與吉他峰會也已持續11年。
她們憑藉專輯 cELLAbration: A Tribute to Ella Jenkins 和 Bon Appétit! 兩度榮獲格萊美獎,此外,她們的專輯 Postcards 和 Banjo Talkin’ 也曾獲最佳傳統民謠專輯格萊美提名。
凱西與馬西的足跡遍佈世界各地,從日本到紐西蘭,從溫哥華到紐約,巡演涵蓋了搖滾名人堂、史密森學會、肯尼迪藝術中心等著名演出場所。
此外,她們受美國國務院“美國之聲”專案委派與小提琴手芭芭拉·蘭博一同赴中國、馬來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和萬那杜 進行文化交流演出,推廣美國音樂並促進國際間的藝術對話。

中國揚琴演奏家與音樂學者。她致力於探索中國揚琴的創新技法與聲音可能性,透過即興演奏塑造全新的聲音景觀。
田超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揚琴演奏碩士。她是2008年文華獎江南絲竹傳統樂種金獎得主。此外,作為中國知名樂團女子十二樂坊的前成員,她演出足跡遍佈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田超於2015年入選斯特拉斯莫爾藝術中心駐地藝術家專案,作為該專案首位華人藝術家開啟了她在美國的職業生涯。田超是在馬里蘭州藝術委員會民俗藝術學徒計劃成員並學習美國揚琴演奏技藝;她是馬里蘭大學 NextLOOK 藝術家、紐約Art Omi駐地藝術家;在2024年,她入選音樂家變革學院;2025年成為為格萊美青年導師。
在學術與教育領域,田超曾任職北京語言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主任。目前,她在波士頓大學攻讀民族音樂學博士,研究方向包括音樂即興、中國音樂哲學、音樂語言學、跨文化合作及文化外交。
她的研究成果在田納西理工大學阿巴拉契亞研究學會年會發表,探討中美民間音樂在跨文化合作中的動態發展,並參與關於亞裔音樂人在阿巴拉契亞音樂中的角色討論。
此外,她的學術與音樂實踐也在麻省理工學院性別、文化與女性研究聯盟研究生會議以及阿爾伯塔大學跨文化音樂作曲大會上呈現,探討移民音樂人在多文化環境中的身份表達,並結合即興演奏進行展示。
作為跨文化音樂研究者,她受邀在喬治亞大學音樂研究研討會發表主題演講,並參與美中教育基金會與北京外國語大學共同主辦的美國研究學術會議,圍繞文化交流與音樂外交議題展開探討。
她的音樂專案“未聞之聲”探討移民藝術家在跨文化合作中的藝術語言轉化,關注聲音、舞蹈與視覺設計在移民經歷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即興創作在文化交流中的角色。
這不僅是一場音樂會,更是一場文化的對話與心靈的共鳴。無論你是民間音樂的愛好者,還是對跨文化交流充滿好奇,這都是一次不可錯過的音樂旅程。加入我們,親身感受音樂如何打破隔閡,連線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