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

下方
圖片識別二維碼,下載北美省錢快報APP,24小時滾動更新各類北美折扣資訊+周邊生活實用資訊!
就在這個週末,一條跟中國女生有關的新聞在外媒刷屏了。多家外媒都集中報道了一位中國女生神奇的購買經歷,電影情節真真在現實中上演啊…

圖片截自scmp.com

圖片截自metro.co.uk

圖片截自straitstimes.com
據新聞報道,今年6月,一位中國女生到位於重慶的某LV專賣店買衣服。沒想到走進店裡,卻受到了店員的冷漠對待。女生要飲料當沒聽到,想看新款衣服,卻被店員一直推銷過季款。
無奈之下,女生主動要求店員拿幾件合身的衣服來試穿,結果店員仍然態度不好,甚至翻了白眼兒,讓她很不舒服。

圖片截自scmp.com
在離開店後,女生就這一次不愉快的購買經歷打電話投訴到了LV總部,但並沒有得到什麼實質性回覆。
兩個月後,女生再次光臨了那家LV店,只不過這次是提著60萬人民幣現金(約合美金$84247)。

圖片截自scmp.com
這一次,女生還叫上私人助理和一名朋友。就這樣,3人在店內狂試衣服,而後告訴店員全包了。
至於付款方式,現金。
最後,店內的店員花了整整2個小時才純手工清點完了全部的金額,沒想到女生直接表示:“我們現在不想買。我們走了。”
有記者聯絡了品牌方,目前還未有回覆。

圖片截自scmp.com
她的故事漂洋過海,經外媒報道後在網上引起了熱議。Twitter、Reddit上等各大論壇上網友們熱火朝天的討論了起來,很多網友都站在了這位女生這一邊:
好邪惡,但我喜歡

復仇是僅次於數錢的最甜蜜的快樂

哇哦,這個女孩真的記下了“風月俏佳人”課上的筆記。

我好想努力成為這麼一個黑子。

換我我也會這樣做

我就是為這種小事而活的!

她真是個傳奇

其實很多網友之所以支援這位女生,不僅僅因為堪比電影情節的“爽”,還有一個原因是,她的經歷其實不是個例。
很多美國網友也曾在網上吐槽,自己曾在逛奢侈品店時,被店員無視、甚至遭受白眼。
有些品牌似乎是有這種風氣,因為我去過的任何一家 Chanel 或 YSL 店,只要我走進前門,就會被當作麻煩對待。

我在巴黎的 YSL 也經歷過同樣的遭遇。也許這就是他們的作風。

就算是名人,也不能倖免於難。
Bethenny Frankel,美國企業家、電視明星,同時也是上東區的名媛。
然而,縱使已經是香奈兒VVVVic,她也有被店員看不起,進而拒之門外的“尷尬遭遇”。
因為沒有預約,又穿著隨意,Frankel 直接在門口就被保安攔了下來,不準進。顯然,這閉門羹Frankel 從未吃過,那是相當生氣。

圖片來自dailymail,版權屬原作者
為了印證自己是被保安“區別對待”了,Frankel 隔天一身“珠光寶氣”,同樣沒有預約。
結果,輕鬆就進去了。

圖片來自ins,版權屬原作者
理討:奢侈品店的銷售
嗯…富婆、名人、普通人…無論是誰、在哪個奢牌,都曾被店員“看人下過菜碟”。
這種不論國籍、不論品牌又莫名的“統一”,讓不少人怎麼想也想不明白:為啥貌似在奢侈品店,碰到態度不好的銷售的機率,會比較高?
對於這個問題,一些網友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這是一種策略。他們想讓你覺得你必須證明你有資格在那裡購物。

我認為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這種方法有效。我認為整個策略就是讓人們感到不安全,這樣他們就會購買昂貴的東西來證明自己。如果這種方法不起作用,他們就不會這樣做,因為很多人都是拿佣金工作的。
但關鍵是要發自內心的自信和舒適。不要讓他們影響到你。

他們中的很多人都自視甚高。他們似乎認為這是一種銷售策略,欺負你買東西,以證明你有資格到他們店裡來。我認為這只是體驗的一部分,就像那些想要受歡迎的孩子為了看你能不能配得上他們的惡毒而欺負你一樣。只要玩得開心就行,不要太把他們或你自己當回事。

這是銷售中最瘋狂、最愚蠢的策略。我住在一個生活成本很高的地區,我認識的一些最富有的人,穿得超級隨意,有些人甚至還很邋遢。但他們可以用現金買一輛法拉利。別從他們的穿著來判斷,你永遠不知道你在和誰打交道。我曾在高階零售銷售崗位上工作過,我的最大的銷售物件是那些不穿成衣設計師服裝,拿著帆布 Trader Joe's 手提袋當錢包的人。

即使是在同一個品牌中,我的經歷也好壞參半。羅馬的 Gucci?太糟糕了。紐約的 Gucci?太棒了!有時候我認為這是銷售人員的問題……在客戶服務部工作過,有些日子真的很難熬——尤其是當你拿佣金的時候。話雖如此,我認為沒有任何藉口可以粗魯無禮。
我在Loewe一直都有很好的體驗!我從來沒有親自買過東西,都是在網上買的,但當我去嘗試不同的包時,銷售總是很可愛,樂於助人

作為一個在奢侈品行業工作過的人,這很可能是因為他們靠佣金,而我不靠佣金,這不僅僅是與潛在客戶的一次非常愉快的經歷,也是與同事的一次非常愉快的經歷。不管對方是不是在逛街,友好一點總是好的。現在仍然如此。這很不幸,但我認為很多時候銷售人員不想“浪費時間”。儘管善意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他們可能會錯失潛在的長期客戶/銷售/推薦!

而內部人員的實際工作情況是什麼樣子的呢?
曾有SA匿名爆料,坦言做銷售其實很慘的,也並不像大家想的那樣都以貌取人。

圖片來源於purseblog,版權屬於原作者
這位匿名SA表示,他們雖工作在奢侈品店,但其實也就是一普通人。
儘管手裡會有點權力,但也僅僅是一些些而已,遠沒有顧客想的那麼大。所有奢侈品店的SA之間其實都是有聯絡的(不僅限於品牌內部的),如果顧客曾在店內對SA不禮貌,那其餘店的SA也都會知道。
SA 入職條件嚴苛,底薪很低,主要靠佣金。而這也就導致大家都希望每一次都能是有回報的,如果無效的服務次數過多那就相當於自動降薪。
還有就是,SA看人其實並不純看穿著。
更多的是在交流中判斷出顧客對品牌的瞭解程度或想要購買的意願程度,顧客認真那SA就會服務的更認真。
大家不喜歡的“跟屁蟲”,其實SA也不喜歡。SA跟著顧客轉,都是逼不得已,一旦發生盜竊,責任是到個人頭上的。一個不小心,就白乾一個月。
這份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穿著不適合的鞋子,很多同行的膝蓋和腳都有問題。公司還會對她們的外表進行全面控制,從嘴唇和指甲的顏色到眼妝,甚至體重。
但這篇文章下面,有很多消費者對此又有不同的觀點,單說並不看衣服這一點就不能認同,很多人留言表示,穿的不一樣得到的待遇絕對會不一樣,還有人稱,如果穿著那個牌子的服飾到那個品牌店購買,體驗會更加好。
大家去奢侈品牌店裡購物,體驗又是什麼呢?歡迎在留言裡分享你的經歷。
本文由北美省錢快報小編整理,圖片及資訊來自scmp、reddit,版權屬於原作者。本文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否則將追究責任。

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