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林午
來源:卡思資料(ID:caasdata6)
“沒有交流,全是障礙。”
“重生之我在美國開兩元店。”
靠散裝英語勇闖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刀樂哥,在12月迎來了短暫的流量狂歡。
在紐約街頭、地鐵上,刀樂哥揹著他裝滿義烏小商品的黑色揹包,一邊走一邊向路人兜售著一款名為“爆眼龍”的解壓小玩具。影片中的刀樂哥詞彙量貧瘠,只會向路人重複著,“彎刀樂”(1美元)“吐刀樂”(2美元),被網友調侃為“百詞斬斬了20個詞就出國了”“虛假的商務英語:託福雅思;真實的商務英語:彎刀樂、吐刀樂”。
一面帶著爆眼龍在紐約賺足差價,另一面,刀樂哥也接受了抖音流量的照拂,僅用15支影片就達成了百萬粉絲里程碑。
“兩元貨”進而也掛上了他的櫥窗,店內商品包括夜光小熊鑰匙扣掛件、四合一快充資料線、指甲剪套裝等,其中,標價7.56元的爆眼龍捏捏樂顯示已售近900件。從12月8日起,刀樂哥影片帶貨累計銷售額達到2.5W~5W。
雖然刀樂哥的熱度是暫時的,但在2024年年尾,“爆眼龍”這款原本已過時的義烏小玩具又站上了潮頭,而如果回望這一年,當精緻潮玩在年輕人中高歌猛進時,以義烏為代表的小玩具們則以其低廉、魔性、解壓等特性殺入了成人群體。

義烏小玩具勇闖海外
@刀樂哥 的第一條影片釋出於12月8日,名為“我在美國當老闆”。影片中,他手舉“爆眼龍”走在紐約時代廣場上,一邊向每個路過的“潛在客戶”喊著“吐刀樂”。
由於詞彙量貧瘠,他和客人的溝通充滿著障礙:一個小哥想要“新的綠色爆眼龍”,他茫然地把手裡的橘色換過去,直到對方又指了指綠色,才恍然大悟從包裡翻出帶包裝袋的綠色爆眼龍;對方想要他的相機,他翻了半天翻出了5美元的刮鬍刀;旁邊有人想要贈品,比劃半天他只抓住了關鍵詞“new”。
不過,雖然語言不通,但也擋不住兩位客人越買越上頭,幾乎掏空了他包裡的小玩意。買賣結束後,他還大聲喊出了一句“thank you”,同樣口音濃厚,發音魔性。

圖源:抖音
靠著零星單詞幹“外貿”,@刀樂哥 迅速在抖音走紅。有網友解釋他的行為,“就像是在大悅城看到外國人賣小玩意,你問他這是什麼他說七塊,你問他在這裡多久了他也說七塊”;也有人自發為他造梗,“百詞斬刷了20個單詞就開始闖蕩”;還有人向他建言獻策“能賣夜光竹蜻蜓嗎,太想看你在美國晚上往天上彈夜光竹蜻蜓了”。最近30天內,@刀樂哥 在抖音漲粉百萬,影片帶貨累計銷售額達到2.5W~5W。

圖源:抖音
不過,屬於刀樂哥的“成名15秒”很快消逝。後續,@刀樂哥 很快被網友識別出真實身份是百萬粉絲達人@大磊在美國,並質疑其拋棄原有賬號、改換賽道的舉動。此後,刀樂哥在評論區回應,以前的賬號是因為收款問題被自己登出,並不是封號。為了留住熱度,最近他還開放了個人IP的許可權,包括形象、聲音等,宣告可用於各類二創、賣貨行為。
刀樂哥的熱度可能是暫時的,但“爆眼龍”的確賣爆了。在娛樂影片的加持下,這款略帶土味的廉價玩具迅速再次“網紅化”,並進入了新一輪的生命週期。
義烏地區的玩具製造商成為這股熱潮的主要受益者。有義烏商家表示,這款塑膠解壓玩具原本是龍年的過時款式,工廠已經準備停止生產。但刀樂哥將其拍紅後,來自國內外的爆眼龍訂單蜂擁而至,幾乎是夏季時期的兩倍,工廠加急生產,訂單都排到了幾十天后。
在打上“刀樂哥同款”或是“彎刀樂”“抖音爆款”的字樣後,爆眼龍在拼多多、抖音等平臺都迎來了熱賣,其價格從1.6元~12元間不等。以抖音商家@左思右想潮生活 為例,店內兩款標價9.9元的動物爆眼玩具,分別賣出了3.7萬、5.4萬件,是近期銷量最高的產品。類似的爆眼蛇玩具甚至進入了交個朋友直播間,羅永浩介紹這款產品時,稱其為“解壓解氣的神器”。
在抖音,更多的義烏商家模仿刀樂哥的發音,或直接擷取刀樂哥語音賣貨。網友們也熱衷於模仿刀樂哥,用蹩腳的英語和商家對話,善於抓住流量的商家立刻開始接梗,在一番加密一般的對話後,買賣最終達成,商家滿意地留下一句,“thank you sir”。

打造一個爆款玩具,需要幾步?
“對小孩子來說太幼稚,對成年人來說剛剛好。”
進入2024年,當“成人也要玩玩具”成為廣泛共識,成年人的玩具生意似乎愈發風生水起,賽道不斷細分的同時,相關產業鏈也愈發成熟。像是@刀樂哥 帶火的爆眼龍,其實是一款解壓玩具,目標人群相比於兒童,更像是成人。
而在電商平臺搜尋關鍵詞,已有不少相似的產品,比如“幸運財神語音按鍵”“解壓木魚擺件”“菜蟲吐泡泡整蠱玩具”,都憑藉魔性、低價、創意等特性殺入年輕人群體,大學生可能是最主要的消費人群。
如果在小紅書檢索“義烏”,你會發現義烏已經迭代成年輕人所青睞的樣子,酷似jellycat的毛絨玩偶、仿照泡泡瑪特的萌粒、新鮮有趣的擺件,很難不擊中年輕人的心。

圖源:小紅書
回顧今年以來誕生的爆款玩具,一類有著明星或紅人流量的加持,比如奧運期間,全紅嬋帶火的“烏龜盲盒”。雖然造型和做工都算不上精緻,但售賣烏龜盲盒的直播間設計了誘人的玩法機制“烏龜對對碰”。
這一玩法以顏色為核心,並由此衍生出諸多“加拆”規則,比如,小烏龜被按序擺放在“九宮格”中,當一盤擺滿時,如果盤面上有相同顏色的小烏龜則“對對碰”成功,加拆1包;如果出現豎排、橫列、對角線上三隻烏龜的顏色相同則稱為“三連”,加拆5包。

圖源:小紅書
其規則中展露的不確定性和驚喜性,不但延長了使用者在直播間的停留時長,還成為吸引使用者不斷下單的“殺器”,可以說是為成年人精心準備的“陷阱”。
另一類則以提供情緒價值、解壓為主要功能,最典型的例子是今年爆火的“捏捏”。捏捏是一種慢回彈的解壓玩具,但不同於初代解壓玩具記憶海綿質感,當下興盛的捏捏一般以矽膠為主要材料,手感上做了進一步的細分,包括奶油泥、蓬鬆泥、糯米泥等。
在不斷迭代中,捏捏的造型也愈發精緻,模擬甜點、軟萌動物都是熱門主題,而其價格也不一而足。手工製品的長週期、出品的穩定性等都極大地影響著捏捏的價格機制,由工廠批次生產、造型簡單的捏捏處於價格鏈的底端,但“大店”製作的造型獨特、手感優秀的限量版捏捏價格可能更貴,閒魚平臺上,“二手”捏捏甚至可以成為硬通貨,賣到上千元左右。

圖源:小紅書
雖然不具備實用屬性,且後續因“pvc袋子甲醛超標”被提示避雷,但在“情緒價值”重要性大大提升的當下,捏捏暗含的情緒消費、社交價值都推動了捏捏在今年成為年輕人的時尚單品。
除此之外,有著IP加持的文創毛絨玩具,在今年也站上了風口。
追溯起來,這一熱潮的開端其實是毛絨玩具品牌jellycat上海體驗店開創的“過家家式”表演。店員們拿出蛋糕造型的毛絨玩具,貼心向顧客提問“需不需要加奶油”,再有模有樣為顧客打包好,提醒輕拿輕放。這一類同“過家家”的表演模式可以說拉滿了情緒價值,幾乎立刻讓年輕人沉迷其中。
毛絨玩具的“擬人化”和熱門IP的“毛絨化”幾乎是同步推進的。今年下半年,國內文博產業迅速推出了自己的“街裡cat”,甘肅的麻辣燙、西安的肉夾饃、蘇州的螃蟹、南京的湯包……文創商家們不約而同紛紛擺起了攤,兢兢業業地表演著製作食物的全過程,直到送至客人手中,這一儀式才算結束。

圖源:小紅書
諸如此類的附加價值,都為毛絨產品本身帶來進一步的溢價,而在切入“送禮”場景後,毛絨玩具市場迎來進一步爆發。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小垃圾。”
在卡牌、“烏龜對對碰”等小玩具爆火的時候,年輕人往往用這句話來自嘲自己的收集慾望。
消費趨勢背後反映的是需求的變遷,在物質並不算匱乏的當下,更多成年人更願意進行情緒消費,以此獲得對生活的掌控感,也更看重附加在商品上的附加價值,比如社交、解壓等功能等——這也是小玩具逐漸向“kidult”演變的重要原因。
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則承載了話題催熟、傳播的作用。在抖音,#毛絨玩具 話題已獲得152億次播放,#捏捏樂 則有138.2億次;小紅書上,#毛絨玩具 的相關筆記數量達到208萬篇,IP們輪番登場,相關毛絨產品同時承載了年輕人的發瘋文學、自我療愈、DIY二創等需求。
同樣,由爆款影片、筆記帶火的玩具,也需要在線上迭代出年輕人更為青睞的樣子,在滿足年輕人心理剛需的同時提供更多附加價值,切入“送禮”等細分需求,才能不斷維持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