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秒動畫價格不到1.5元,Vidu影片大模型助中國動畫彎道超車

作者|夏周
在小紅書蹲AI動畫番劇已成為二次元們的新風尚。
“終於把這112秒動畫做好了……”
個人動畫創作者柔樹特效這幾天異常忙碌。自4月10日開始,柔樹特效就在他的小紅書賬號上開始更新連載一部名為《觀察者悖論》的AI動畫番劇,上線沒多久即擁有了大批死忠粉,他們每週固定時間在柔樹特效的小紅書賬號上催更。
《觀察者悖論》不僅沒有一點AI味,甚至達到了一流日本動畫番劇的水平,讓人看得津津有味。
利用生數科技旗下的影片大模型Vidu,柔樹特效出色地還原了日本動畫番劇的質感和氛圍。評論區中,粉絲們都在稱讚《觀察者悖論》運鏡流暢順滑。一些粉絲表示,貓貓扭動身體的動作和飛蛾張開翅膀的樣子,比很多手繪動畫還要自然。
152億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鬧海》,為中國動畫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然而,理性的動畫人們顯然無法忽視行業內依然存在製作成本畸高、週期拖延和人才稀缺等一系列問題,據迪斯尼或者好萊塢的工業化流程生產仍有一段距離。
AI動畫給了我們一個新的思路。實際上國內三大影片平臺都已經把AI工具帶入動畫生產流程中,而現在,又有一家中國AI公司向全行業秀了秀其肌肉。
本週,生數科技正式釋出了最新影片生成模型Vidu Q1,主打高質量。據影片生成模型權威測評基準VBench-1.0以及VBench-2.0剛剛釋出的測評結果,Vidu Q1在VBench系列的兩個榜單上超越了Runway、OpenAI的Sora、快手的Kling等國內外頂尖模型,拿下文生影片賽道榜單雙第一,在影片質量、影片語義一致性等綜合維度達到SOTA水平。
SuperCLUE釋出了最新的圖生影片專項榜單,Vidu Q1以動漫風格63.52、寫實風格67.78拿下雙榜單第一,展現了新模型在專項應用層面強勁而穩定的圖生影片能力。 
Vidu Q1不僅做到效果最強,而且還做到了極高價效比。過去使用傳統動畫製作複雜的特效,5秒鐘就要耗費數十萬元的成本,現在,Vidu Q1製作相似質量的AI動畫特效,1080P 5秒鐘最低需要1.34元,而且還能批次生成,大幅節省了製作成本和時間。
中國動畫產業或許可以藉助Vidu 這類AI影片生成模型打造AI原生影片工作流,實現彎道超車,縮短與迪士尼等好萊塢頂尖動畫公司的距離。
缺乏高階人才,製作門檻卡住國漫上限
中國動畫的產業鏈形態仍然處於一個1.0狀態,成熟度無法與好萊塢的動畫公司相提並論。
這是多位動畫資深人士對當前中國動畫產業的共識。 
製作門檻一直是制約中國動畫產業向前發展的重要因素。成本、工期、人力,這些現實問題往往令許多有潛力的動畫專案和公司走向了遺憾的結局。
《哪吒之魔童鬧海》成為全球動畫票房冠軍背後,是上百家動畫公司參與制作,甚至一些重要的工作室還會派人到可可豆動畫駐場,一待就是一年以上。 

哪吒之魔童鬧海(圖源:豆瓣)
《哪吒》從第一部到第二部做了五年半的時間,追光動畫的每一部《白蛇》系列動畫也間隔了三年時間。華強方特的《熊出沒》大電影系列能夠穩定保持每年一部的製作週期,反而是行業的“異類”。
實際上,國內大部分動畫供應鏈都是數量多、規模小,且抗風險能力較弱。一些公司給大專案做了兩三個鏡頭就倒閉了。
如果可可豆動畫想要他們的每一部作品都能獲得同等的視效水準,都是一個極難完成的任務,需要他們構建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並確保整個供應鏈的下游公司都能平穩運營,更何況那些資金和製作經驗都較為欠缺的公司。
究其原因,動畫製作依舊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一個成規模的動畫製作團隊,至少要200人。即便在二、三線城市,這些成規模的動畫工作室每個月的總體支出都要在200萬元上下。如果把工作室搬到北上廣深等影視資源充足的一線城市,運營成本更是直接上漲3-5倍。
為了維持公司的運轉,動畫工作室需要源源不斷地開闢新專案,或者接外包。如此一來,動畫工作室無法打磨屬於自己的原創IP和精品專案,工作室的運營成本陡然攀升,公司運營層面的不確定性也隨之而來。
產業鏈不穩定,伴生而來的問題就是動畫的製作週期被拉長。現在一部CG動畫電影,短則3年,長則5年。如果經歷了劇本修改或者美術風格的大調整,動畫製作的週期還會進一步拉長,返工是動畫製作的死穴。 

熊出沒重啟未來(圖源:豆瓣)
與此同時,中國動畫人才的絕對數量也嚴重不足。大批次到海外學習先進動畫技術的高階人才,往往會留在好萊塢的知名動畫公司。畢竟,現在國內影視動畫的專案太少,需要精良製作的動畫就更少了。
依靠現有的製作模式,將近90%的動畫公司要麼依靠補貼維持運營,要麼生產公版IP動畫。他們很難有餘力和資本生產自己的原創IP動畫。久而久之,整個產業繼續陷入惡性迴圈,新銳的創作者和新鮮的創意很難被觀眾看見。
新技術不斷迭代,全球颳起AI動畫旋風
如何讓中國動畫產業從1.0邁向工業系統化流程的2.0階段,快速追平迪士尼,或許得藉助AI影片模型的力量。
起初,人們對於AI技術運用到動畫製作中還存在著諸多倫理和版權爭議。隨著影片大模型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於AI動畫逐漸從抗拒走向接受。
在中國本土,AI動畫的發展迎來了爆發期。中文線上則上線了《開局物價貶值》《我在詭秘世界玩嗨了》《重生天尊在都市》等多部播放量破千萬的AI動漫短劇,並在2025年單獨成立了AI動漫部。
日本的AI動畫也獲得了新進展。上個月,日本首部AI動畫《雙子姐妹》在MBS電視臺播出。生成式AI被全面運用到這部動畫的製作過程中。
最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英偉達等機構聯合制作一部60秒鐘的AI《貓和老鼠》短片爆火網路。這些短片都是由影片大模型一次性生成,網民們感嘆不可思議。畢竟,這些《貓和老鼠》短片和他們小時候看過的經典動畫,在畫風和氣質上別無二致。
社交平臺上,一股AI與動畫相結合的風潮正在蔓延。GPT-4o影像生成功能釋出後,第一個帶火的正是吉卜力動畫風。人們把自己的照片“投餵”給AI,能夠迅速生成一張吉卜力動畫畫風的圖片。在此基礎上,AI動畫創作者產出了吉卜力風格的《指環王》和《老友記》等動畫短片。
事實上,吉卜力AI動畫成為時尚單品之前,在社交媒體上已經出現過大規模使用Vidu影片生成模型製作AI動畫的風潮。隨著熟練度的提升,日本AI創作者已經可以產出不輸專業動畫公司的作品,這些作品在社交媒體上的播放量大多突破百萬。動畫創作者神威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位。
一次偶然的機會,AI動畫創作者神威接觸到了Vidu影片大模型。在神威看來,Vidu最大的賣點就是能夠為原本較為單一的AI動畫增添更多風格,帶來AI動畫的多元化。
前段時間,神威釋出了一部名為《Chrono Heart》的動畫預告片。這部動畫預告片的建築物全部由巨大的時鐘構成,時空穿梭、蒸汽飛艇和巨大機器人等日本動畫中常見的元素紛至沓來。這部短片讓神威近期AI動畫播放量創新高。
神威製作的AI動畫《Chrono Heart》
AI影片模型的流行,冒出了越來越多獨狼創作者或10人以下的小型工作室。諸多有意涉足動畫產業的非專業人士,開始利用各種大模型,構建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從而實現AI動畫的穩定產出,支撐一人工作室的運營。
AI動畫創作者“AI畫中畫”在接受採訪時公開了他製作AI動畫的全部流程。
創作AI動畫的過程中,AI畫中畫首先使用語言大模型生成初步的影片劇本。對劇本進行人工打磨後,他就將劇本用語言大模型細化為分鏡指令碼。接著,AI畫中畫使用Midjourney或Stable Diffusion等工具生成圖片素材。最後,AI畫中畫對部分圖片進行PS重修,利用Vidu等AI影片生成工具最終生成影片。

Vidu影片生成模型的AI原生工作流
原本,動畫的全流程製作至少需要七道工序、多團隊並行,現在基於Vidu的工作流,只用四步、幾個人的小團隊就解決了所有問題,AI承擔了其中90%的工作。
Vidu大模型助力,中國動畫力求彎道超車
從過去一年AI動畫的發展中我們不難看出,AI技術一方面可以降低動畫製作的門檻,提高效率,削減高昂的成本,另一方面,大量有創意的動畫人才在使用AI影片模型進行創作之後,可以直接被納入動畫工業的體系之中。因此,一個好用的影片生成大模型將成為中國動畫實現彎道超車的制勝關鍵。
Vidu一直是業內AI動畫領域的標杆,受到了來自海內外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動漫創作者的喜愛和支援。
@程躍在進化 製作的國產動畫影片
2024年7月,生數科技第一次向全球推出Vidu影片生成模型,上線100天時,Vidu影片生成模型的使用者總數就突破千萬。不到一年時間,Vidu影片生成模型就進行了三次迭代。這周釋出的高質量模型Vidu Q1,支援更加多元的動畫風格和更加穩定高質量的生成效果,為AI動畫創作者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Vidu Q1釋出後,我們已經在X上看到了海外網友TT創作的動畫短片。據他所說,他的這部短片是利用Vidu Q1創作的吉卜力風格動畫,致敬了法國著名呂克·貝松的《這個殺手不太冷》。TT說他非常高興能夠使用Vidu Q1這個最新的影片生成模型,並希望能夠創作出更多精彩的動畫。 

 TT的動畫
技術的迭代帶來了影片生成價格的降低。Vidu Q1可以直出1080P高畫質影片,一個5秒鐘的1080P影片價格最低只需1.34元,每秒價格低至3毛錢,僅為其他同行的十分之一,大幅縮減了製作成本。
目前Vidu 影片生成模型已被廣泛用於海內外動畫工作室的影片製作。今年3月,加拿大動畫工作室Aura Productions 宣佈,他們將與Vidu合作推出一部共50集的AI生成科幻動畫短片系列。Aura Productions使用的影片大模型就是Vidu Q1。
AI動畫創作者閒人一坤也有類似的感受。今年1月,閒人一坤與周星馳合作了AI動畫《無名特工隊》。按照閒人一坤的說法,以前製作類似的動畫專案,團隊規模通常需要40—50人,現在整個專案組不到10個人就能高效運轉,人力需求直接降低到了原來的四分之一以下。
運鏡和轉場是動畫製作中難度較高的部分。2024年初,國產二維動畫《大雨》中加入了一段長達5分鐘的“一鏡到底”鏡頭,成為所有觀眾念念不忘的國漫名場面。《大雨》的製作團隊接受採訪時表示,數個相對較短的鏡頭合成了這段長鏡頭。三維Layout的搭建修改了50餘個版本,整體長鏡頭則經過三十多個合成版本的迭代才呈現出影片中最終呈現的樣子。
對比傳統動畫製作“一鏡到底”的流程,影片大模型在生成一鏡到底鏡頭方面,則顯得“毫不費力”且“效果驚豔”。
此次Vidu Q1升級了首尾幀功能,只需要兩張圖片即可實現電影級的百萬運鏡,首尾幀銜接更流暢。在Vidu影片生成模型的加持下,小白也能製作“一鏡到底”的動畫鏡頭。
創作者@駱獅虎 利用Vidu 生成的一鏡到底影片
一些傳統動畫製作中比較難實現的特效,Vidu影片大模型也能輕鬆拿捏。
AI動畫創作者西瓜AI在小紅書上分享了他製作的《哪吒之魔童鬧海》的AI動畫片頭。小娛發現,哪吒和龍王激戰時海浪的拍打以及哪吒重塑真身的特效,都能使用Vidu影片生成模型進行水墨畫風格的再演繹。
AI動畫的熱潮才剛剛開始,影片大模型迭代的腳步也遠遠沒有停下。未來,2-3年內我們或許將看到下一個類似《哪吒2》的動畫走向全球,而他們是利用AI輔助製作的
話題互動:

你看好AI動畫的未來嗎?

推薦閱讀

掉粉46萬:
黃子韜做衛生巾是正義還是割韭菜?
點選觀看
↓↓↓
如需商務合作後臺回覆【商務】
如有轉載需求後臺回覆【轉載】
更多文娛產業背後的經濟邏輯,來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