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ulemon最怕的,還是來了

原創首發 | 金角財經(ID: F-Jinjiao)
作者 | 穎寶

lululemon股價崩了。
公佈2025財年一季報後,lululemon股價幾乎連跌14個交易日,單日最高跌幅接近20%截至625日,股價累計暴跌30.01%市值跌剩約277.54億美元,相比超640億美元歷史峰值,蒸發近36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01億元)。
按照投資市場的說法,股價在短期內跌超30%,便屬於“泡沫破滅”。而戳爆lululemon泡沫的,是利潤下滑和業績指引下調。
2025財年一季度,lululemon淨利潤同比下滑2.13%,是一季度利潤自2021年以來首次出現下滑。中國大陸市場的淨營收雖同比增長21%,但對比之前的“增速神話”,已顯著放緩。
lululemon自己也不樂觀。全年營業利潤率預期從同比下滑1%進一步下調為下滑1.6%,就在近日還宣佈裁撤150個崗位,公司發言人直言“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lululemon在過去十年間高速擴張,市值曾躍居運動品牌第二,僅次於耐克。尤其是在20222023財年,其淨利潤同比增幅分別高達65.6%81.3%,被賦予“中產神話”及“瑜伽界愛馬仕”稱號。
然而,即便瑜伽褲品類熱度不減,lululemon的神話光環已漸褪色。市場上湧現出如Alo Yoga等定價更高昂的品牌,正成為北美富家女的新寵,大有取代 lululemon 之勢。
由此可見,lululemon的神話破滅,顯然不能只怪中產不願意掏錢了。
點選下方名片,關注金角財經,我們將為你剖析更多社會熱點,拆解經濟事件背後的邏輯。
“穿著lululemon過一生”
lululemon瑜伽褲疊放在愛馬仕包裡,與手機、車鑰匙一起隨身攜帶——這是一位在自媒體上曬過100雙鞋、100個包的時尚編輯的日常。
有一次,這位時尚編輯聽到聊天的路人說:lululemon 這種東西有設計嗎,要賣這麼貴?”她以此為素材寫了一篇文章,名為《我就要揹著愛馬仕穿著lululemon過一生》。
lululemon的走紅,植根於中產精英夢與女性主義思潮。
創始人Chip Wilson在品牌創立前就精準繪製了消費者畫像:居住在一線城市的24-35 歲女性,愛運動和旅行,受過高等教育,擅長社交媒體,擁有自己的公寓,年收入在8萬美元以上。他稱此群體為Super Girls(超級女孩)”。
lululemon全體員工都是造夢的人。喜歡讀新聞、喝咖啡的文藝愛好者,更容易被選為門店店長;門店員工不叫“導購”,叫“產品教育家”,除了出現在店裡,她們還會走進瑜伽室、游泳館、健身房,意在讓顧客看到,向你推薦瑜伽褲的人,是真正懂你生活的人;品牌“代言人”不是明星,而是擁有健美身材的瑜伽教練、運動員和健身博主。
伴隨越來越多女性經濟獨立,打破歷史遺留的審美桎梏,成為了她們自證社會地位的切入口。
正如,19世紀中期,女性透過不斷爭取才得以解放著裝,獲得穿褲子的便利和自由;19世紀後期,緊身褲才從“男性專屬”演變成“男女通用褲型”……瑜伽褲的發展歷程,也決定了其與女性覺醒浪潮關係緊密。
但瑜伽褲剛問世時,市面上沒有女性專屬款式,僅調整男性緊身褲的尺寸和顏色,就賣給女性。上世紀90年代,Chip Wilson嗅到了商機。他輾轉於全球多個城市,找到了一種更舒適和更具彈性的面料,設計出真正回應女性需求的lululemon瑜伽褲——解決了襠部凸起和髖部滑落的困擾、面料摩擦帶來的不適。
Lululemon的瑜伽褲就像第二層皮膚,不會讓我在彎腰時擔心走光。”2021年,《紐約時報》在報道中援引了女性消費者的反饋,並指出,Lululemon的成功不僅在於面料科技,更在於它重新定義了女性運動服飾的標準不再是男性運動服的縮小版。
Lululemon的故事裡,充滿了階級躍升與思潮迭代的色彩。本質上,是上行的經濟週期託舉了它,它的品牌價值也更多體現在文化概念層面。
Lululemon在中國吃到了同樣的時代紅利。
2013年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時,“Super Girls”人數在顯著增長。《中國教育統計年鑑》顯示,2000-2019年,博士生中的女生比例從33%提升至41%、研究生中的女生比例從46%提升至52%。另據《2021年中國職場性別薪酬差異報告》,高階管理、技術研發等高收入職業中的女性佔比呈增長趨勢。
因此,儘管一條瑜伽長褲賣人民幣400-1080元,比其他瑜伽服飾品牌貴了近一倍,Lululemon仍取得驚人的業績增速。2023財年,其中國淨營收同比增長高達67%2024年,lululemon新增門店56家,有24家在中國大陸市場。
“背刺”中產女性
lululemon的‘自救行動’,常常把事態往更尷尬的方向推。”
在業績下滑的相關討論中,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了lululemon的處境。
lululemon的根源問題,是沒有建立起技術護城河。
Lululemon沒有自建工廠,40%的產品產自越南,餘下產品產自柬埔寨、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等國家;面料主要從中國、韓國等國家的67家面料供應商手裡進貨。其中,供貨量最大的是中國臺灣的儒鴻集團、佔比達19%,但此集團不止為lululemon服務,還會給耐克、阿迪達斯、GAP等品牌供貨。
意味著,lululemon賴以起家的“舒適面料”也無獨家優勢。近期的貿易戰,更進一步放大了此問題的嚴重性。
但這本來可以規避的。2011年,lululemon內部曾討論是否要收購儒鴻集團50%的股份,但最終以“資工廠並不是公司的核心業務”結束了話題。如今,lululemon也不得不在財報中承認:“我們的產品在面料和生產工藝上通常沒有專利,競品可以仿效。”
事實上,lululemon的競品們不止面料相當,價格更便宜不少。安踏旗下的瑜伽品牌MAIA ACTIVE,高腰緊身瑜伽褲的銷售價格在300-400元區間,僅為lululemon價格的一半;李寧的瑜伽褲價格在119-399元區間;耐克的瑜伽長褲最低去到199元。
內外、Ubras、蕉下等跨界品牌,以及更多植根於電商品牌的“白牌”,也紛紛推出了瑜伽褲產品。拼多多上,一條銷量高達500+的三分瑜伽褲,售價僅19.9元。
市場競爭加劇背景下,lululemon的產品質量反而下滑了。去年7月,lululemon推出Breezethrough系列,號稱採用輕量快乾布料,但有大量消費者投訴稱,貼身面料和臀部縫線帶來了不適感。當月月底,該系列就停售了。
相近時間裡,lululemon打造爆款與創新迭代的能力,也受到爭議。
《中國經營報》曾提到一個現象:如今大多消費者在選購lululemon產品時,只考慮那幾個經典的爆款。原因固然與消費慣性有關,但小紅書上關於“lululemon為何越來越無趣”的討論中,網友們不約而同地提道:“來來去去就那幾個款,換個顏色竟也能叫新品。”
2024年,CEO Calvin McDonald在財報電話會上坦言:“在核心商品的顏色、圖案和裝飾方面,我們沒有足夠的創新,錯過了讓消費者增加購買的機會。”
迫切改變局勢的lululemon,把目光投向了“縣城貴婦”。
2022-2025年年初,lululemon相繼在蘭州、呼和浩特、濟南、常州、泉州等城市開店,二三線城市的門店數比例已超過30%,並計劃在2025財年新增30家位於二三線城市的門店,尤其重點佈局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經濟強縣(如崑山、義烏)。
lululemon的多個非核心品類也在大幅度降價,比如原價近1000元的Loungeful系列高腰運動褲,折後價僅370元;原價1280元的beyondfeel女士跑鞋羊毛混紡款,折後價僅670元。去年夏天,lululemon入駐了上海青浦奧萊和佛山佛羅倫薩小鎮,部分產品5折出售。
下沉與打折策略讓lululemon粉絲感到“背刺”,認為其違背了“中產生活”“精英夢”的品牌核心。畢竟就連其創始人Chip Wilson自己也說過,把要把瑜伽褲賣到普通產品的三倍價格的關鍵,“就是一條都不要打折”。
但不滿,不止於此。
“越來越像雜貨店了”
去年,#lululemon和始祖鳥爭搶高質量男性#話題出現在大眾視野。同一時間,“lululemon在北京開出首家男裝店”的相關新聞,在微博獲得近2000萬的瀏覽量。
依託女性思潮起家的lululemon正在大力開拓男裝市場。
打法也與女裝業務一脈相承,塑造Super Boys——延續瑜伽褲的中高階調性,一條ABC男褲賣500-1180元;簽約七屆F1世界冠軍劉易斯·漢密爾頓為品牌大使,向消費者展示Super Boys的力量感;在小紅書等社媒平臺深化“lululemon潮男穿搭”的組合記憶。
此策略似乎依舊靈驗。小紅書上,出現了不少來自金融等高薪行業的男性分享在lululemon穿搭照。另有報道指出,北京的lululemon男裝店裡人山人海,即使在工作日下午,男性消費者的到店頻次也不亞於lululemon女裝店。截至2024財年,lululemon男裝業務在整體業務的佔比約24%
但亮眼資料背後,lululemon並沒有真正啃下男裝蛋糕。
有報道中指出了一個現象:lululemon男裝店裡,幾乎沒有單獨進店的男性,大多是在女性或一整個家庭的陪同下購物的。這符合消費文化領域奠基之作《消費社會》中提到的“女性會更多地主導男性的情感化消費(如服飾、家居)”理論,以及40%的男裝銷售額由女性貢獻”的社會調查資料。
意味著,lululemon的男性業務,更多是受女性消費者的帶動——也就是Super Girls們的愛屋及烏。
而從業績趨勢來看,在質量無明顯優勢、平替眾多、不滿打折/下沉策略等因素影響下,Super Girls的購買慾望正在降低。據已披露的女裝業務業績,2023年四季度,女裝淨營收增速為13%,到了2024年一、二季度,增速僅為10%6%,呈放緩趨勢。
男裝業務也自然碰到了阻礙。早在2019年,Lululemon男裝業務在整體業務的佔比便達到23.5%5年後該佔比僅略微提升到24%
男裝業務不僅沒能打破發展瓶頸、帶動公司重新奔跑,還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Lululemon的品牌辨識度。一位忠實顧客向《首席商業評論》坦言,品牌的產品支線越來越多,瑜伽主線反而被忽略了有點像雜貨店”
創始人Chip Wilson在離開公司前,曾批評道,lululemon已經變得不務正業,“妄圖對消費者進行‘全面覆蓋’的多元化策略”——這徹底動到了lululemon的根基,其核心價值並非單純售賣瑜伽褲,而在於凝聚認同感、構建專屬社交圈層。
因此,lululemon真正的困境並非全歸罪於消費降級,而是大眾化轉型致使品牌魂褪色。
2024lululemon高階客戶復購率陡降9%,這道忠誠度堤壩的裂痕印證了支撐中產為lululemon瑜伽褲支付溢價的,從不是面料的科技引數,而是那套只屬於同類人的身份投射,而身份光環被泛化的貨架擊碎lululemon也就只是一條普通的瑜伽褲。
參考資料:
每日人物《不再甘心做瑜伽褲界的“愛馬仕”,lululemon走上冬奧會》
首席商業評論《lululemon的“中年危機”:女人賣不夠,男人賣不多》
中國經營報《lululemon中國市場增速放緩股價大跌 未來如何持續增長?》
鹽財經《lululemon也開始營銷好嫁風》
出品人:盧樺
主編: 袁明武  責編:角爺
版式:伊妍
商務合作 | 加微信:JinjiaoB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