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有三大重要新聞~~
我們一起來過一下!
01 近期大批人入籍澳洲
據澳媒報道,在大選前夕,澳大利亞內政部長託尼·伯克(Tony Burke)掀起了一場“入籍風暴”。
短短三天內,超過12,500名新公民宣誓入籍,這一舉動被外界解讀為工黨在悉尼西部邊緣選區爭取支援的最後一搏。根據法律,所有新公民都必須在即將到來的聯邦選舉中投票,這無疑為工黨在關鍵選區的選情增添了變數。

12500人入籍,印度移民領跑
根據《週六電訊報》獲得的資料,此次入籍潮中,來自印度的移民人數最多,近2,400人成為澳大利亞新公民。緊隨其後的是紐西蘭,貢獻了近2,000名新公民。其他主要來源國包括英國、菲律賓、中國大陸、尼泊爾、伊拉克、巴基斯坦、越南和斯里蘭卡。
可以想象,中國人的入籍人數也在四位數,僅僅三天內。

政治博弈還是為民服務?
費爾菲爾德和利物浦的市長們指責伯克試圖透過入籍儀式在悉尼西部關鍵選區拉票。伯克的發言人對此予以否認,稱所有申請者都經過了嚴格的稽核,並未“加速處理”。然而,反對黨內政事務發言人詹姆斯·帕特森(James Paterson)要求工黨解釋為何在大選前夕突然加大入籍儀式的頻率,並質疑這一舉動是否耗費了大量納稅人資金。

入籍儀式背後的政治算盤
伯克近日頻繁現身悉尼西部的入籍儀式,甚至在布萊克敦和卡蘇拉電力博物館的儀式上與當地市長和新公民合影。

獨立議員戴·樂(Dai Le)表示,她參加入籍儀式已有十年,從未見過部長親自出席。伯克還透露,他將在未來幾周內每天參加入籍儀式。

選舉壓力下的“公民權遊戲”
反對黨領袖彼得·達頓(Peter Dutton)指出,政府需要回答一些“合理的問題”,尤其是在悉尼西部市長們透露伯克頻繁出現在他們的選區之後。工黨的選舉命運被認為取決於悉尼西部所謂“抵押貸款帶”的幾個關鍵選區,如韋裡瓦(Werriwa)和帕拉馬塔(Parramatta),這些選區的選情可能隨時反轉。

儘管伯克堅稱出席入籍決定是獨立進行的,但這場“入籍潮”無疑引發了外界對政治動機的質疑。

公民權是神聖的,不應被用作政治博弈的工具。無論結果如何,這場風波都提醒我們,民主的核心在於公平與透明,而非短期的政治利益。
02
澳洲鄰國諾魯“出售護照”
應對氣候變化:一場生存與發展的博弈
位於太平洋的島國諾魯,正透過一項名為“經濟與氣候韌性公民計劃”的舉措,試圖在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中尋找出路。
根據SBS的報道,諾魯政府正在“出售”本國護照,所得資金將用於幫助數千國民應對海平面上升的威脅。這一計劃的護照售價為單人20.4萬澳元起,2至4人家庭為21.6萬澳元,5人及以上家庭則為22.7萬澳元。

護照計劃:第二國籍與氣候韌性
諾魯護照不僅為購買者提供第二國籍,還賦予他們免籤、電子籤或落地籤前往愛爾蘭、新加坡、阿聯酋及英國等地的便利。儘管許多購買者可能從未踏足諾魯,但他們的投資將為該島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援。這一計劃是諾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之一,旨在增強其氣候韌性。

氣候危機下的生存挑戰
與南太平洋其他小島國類似,諾魯正面臨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超過80%的土地因磷酸鹽開採和環境退化而不適合居住,同時海平面上升和生物多樣性銳減也威脅著該國的生存。為應對這些挑戰,諾魯政府啟動了“高地倡議”(Higher Ground Initiative, HGI),計劃將易受影響的房屋和基礎設施遷移至較高地點,增加本地食品生產,恢復退化的自然棲息地,並探索新型太平洋島嶼城市化模式。這一倡議被視為諾魯長期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澳洲與諾魯的合作
作為諾魯的緊密鄰國,澳大利亞與其保持著長期的合作關係。2024年12月,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與諾魯總統戴維·懷奧·拉尼博克·阿德昂簽署了《諾魯-澳洲條約》,以提升諾魯的經濟韌性和安全。此外,諾魯還是澳大利亞離岸移民拘留設施的所在地,乘船抵達澳洲的尋求庇護者會被送往那裡。

上世紀60年代,澳大利亞、紐西蘭和英國公司在諾魯的磷酸鹽開採導致嚴重環境破壞,科學家甚至預測諾魯將不再適宜人類居住。當時,澳大利亞曾建議將諾魯居民遷移至昆士蘭州的柯蒂斯島,並讓他們成為澳洲公民,但這一建議被拒絕。諾魯最終於1968年獨立,並開始運營自己的礦山業務。
如今,諾魯是幾個受氣候變化嚴重影響的太平洋國家之一。澳大利亞透過一系列倡議和資助協議為這些地區提供支援,包括太平洋第三階段氣候與海洋支援計劃、澳洲人道主義夥伴關係災難準備計劃,以及太平洋韌性設施。

2023年,澳大利亞與吐瓦魯簽署了一項跨黨派協議,每年接納280名因氣候變化而流離失所的吐瓦魯居民。澳大利亞副總理理查德·馬爾斯表示,澳洲有責任確保太平洋地區不會成為全球最不發達的地區。
諾魯的“護照計劃”不僅是其應對氣候變化的創新舉措,也反映了小島國在全球氣候危機中的無奈與掙扎。透過國際合作與創新政策,諾魯正努力在危機中尋找生存與發展的新路徑。
中澳之間最新新聞熱點,
👇 第一時間內容請點下方關注獲取 👇
03
剛剛突發!
澳大利亞總理宣佈85億澳元醫療改革:
全民醫保再升級!
澳大利亞總理Anthony Albanese剛剛宣佈了一項高達85億澳元的Medicare(全民醫療保險)擴容計劃,
旨在降低醫療成本並改善醫療服務可及性。這一政策被認為是工黨政府在大選前的重要舉措,同時也被視為對反對黨領袖彼得·達頓(Peter Dutton)在衛生部長任內記錄的“直接反擊”。

亮點:全民免費就診與培訓計劃!
根據阿爾巴尼斯今天的宣佈,這項政策將每年額外提供1800萬次免費全科醫生(GP)就診服務,預計到2030年將為家庭節省高達8.59億澳元的醫療開支。
根據計劃,願意全面實行Bulk-Billing(全額報銷)的診所數量將從目前的1600家增加到4800家,覆蓋更多偏遠地區和低收入家庭。政府的目標是到2030年,90%的全科醫生(GP)就診不再有額外費用,從而大幅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
政府還計劃資助400個新的護理獎學金,並啟動澳大利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全科醫生培訓專案。阿爾巴尼斯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我們正在建設一個更強大的Medicare。”

政治博弈:工黨與反對黨的角力
工黨指責達頓在擔任衛生部長期間凍結了Medicare的報銷額度,並試圖推行自付費用制度,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對此,聯盟黨表示將研究政策的細節,並可能提出類似計劃。綠黨領袖亞當·班特(Adam Bandt)則聲稱,政府的這一舉措是綠黨施壓的結果,並呼籲工黨採納綠黨提出的“免費全科醫生”計劃。

現狀與挑戰:醫療可及性下降
儘管政府大力推動Medicare改革,但最新資料顯示,自工黨執政以來,各選區的Medicare免費就診率普遍下降。澳大利亞健康與福利研究所(AIHW)的資料顯示,16至64歲患者的免費就診率從2022年的80%下降至2024年10月的69%,降幅達11%。反對黨衛生事務發言人安妮·拉斯頓(Anne Ruston)批評稱:“在阿爾巴尼斯工黨政府的領導下,看醫生從未如此困難且昂貴。”

這一政策的宣佈正值澳大利亞大選前夕,工黨試圖透過醫療改革爭取選民支援。綠黨則承諾在可能的懸峙議會中與工黨合作,推動醫療、氣候和住房政策的進一步改革。隨著選舉臨近,醫療問題無疑將成為各黨爭奪選民的關鍵戰場。
工黨此次政策被外界視為對反對黨領袖彼得·達頓(Peter Dutton)的直接反擊。達頓在2014年擔任衛生部長期間,曾試圖削減Medicare補貼並推行GP收費制度,這一政策引發了廣泛爭議。工黨藉此機會重提“Mediscare”戰略,指責聯盟黨在執政期間凍結Medicare補貼,導致醫生收入停滯、運營成本上升,最終迫使許多診所減少Bulk-Billing服務。

面對工黨的大手筆,聯盟黨並未直接反對,但質疑政策的資金來源。影子財長安格斯·泰勒(Angus Taylor)指出,工黨政府的預算仍處於赤字狀態,要求其解釋資金從何而來。對此,財政部長吉姆·查默斯(Jim Chalmers)回應稱,這筆資金已在年中的預算調整中預留,且工黨政府已連續兩年實現財政盈餘。他強調:“讓更多醫生提供Bulk-Billing服務,減少家庭開支壓力,是最合理的公共投資。”
阿爾巴尼斯的85億澳元Medicare擴容計劃為澳大利亞醫療體系帶來了新的希望,但也面臨著實施效果和財政可持續性的挑戰。無論如何,這一政策標誌著工黨在醫療領域的重大承諾,也為未來的政治博弈埋下了伏筆。
對於以上新聞你有何看法?
中澳之間最新新聞熱點,
👇 第一時間內容請點下方關注獲取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