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澀谷系音樂宗師 小山田圭吾帶著他的個人專案 Cornelius 又回來了!
5月3日在北京草莓音樂節,6日在上海 Modern Sky Lab,8日在廣州 MAO Livehouse永慶坊店,9日在深圳 HOU LIVE X MIXC CUBE,Cornelius Group 將在中國再次上演他們夢境般的舞臺魔術!
即使你還不認識小山田圭吾,但在二次元的世界裡,你一定接觸過他的作品!
櫻桃小丸子(1996)

早在1996年,在《櫻桃小丸子》TV 版第2期 第74話 — 第 179 話的 OP ハミングがきこえる,便是由《櫻桃小丸子》已故作者櫻桃子作詞,Kahimi Karie 演唱,小山田圭吾負責作曲和編曲的部分。
香港女歌手彭玲曾以重新填詞版的《回味》翻唱了這首 ハミングがきこえる,這也促成了小山田圭吾為她擔綱專輯製作人的合作機會。
攻殼機動隊 ARISE(2013)

2013年推出的動畫系列《攻殼機動隊 ARISE》(Ghost in the Shell: ARISE),Cornelius 擔任了音樂製作人,為全四章《ARISE》系列提供了完整的配樂創作,這也是 Cornelius 首次為科幻主題動畫作品創作配樂。
為了契合《ARISE》中更具心理懸疑色與哲學意味的世界觀設定,Cornelius 運用了大量 glitch、IDM 與 ambient 元素,將極簡電子樂與氛圍音效融合,並透過節奏上“不穩定的穩定感”,帶來了數碼幽靈般的未來都市氛圍。

在包辦原聲之餘, Cornelius 還與多位藝術家合作完成了主題音樂的創作:如高橋幸宏領銜的 METAFIVE、坂本慎太郎、salyu 等。隨後,Cornelius 又再度接手了《攻殼機動隊 新劇場版》的配樂工作。
攻殼機動隊 新劇場版(2015)


作為《ARISE》系列故事線的最終章,Cornelius在《攻殼機動隊·新劇場版》中延續了前作的風格,並構建了更大尺度、更具張力的音樂結構:強調動態空間感,帶來一種“靜謐之下的高壓”的感官體驗。

Cornelius 是繼川井憲次之後,《攻殼機動隊》系列中最具標誌性的音樂創作者之一。他用近乎冷酷的極簡電子語言,拓展了“賽博朋克音樂”的聽覺邊界,也將其音樂美學帶入了全球科幻動畫觀眾的耳中。
COLORIS(2006)

在動畫之外,Cornelius 還參與過 Game Boy Advance 平臺遊戲《Coloris》的音樂創作。該遊戲是任天堂於2006年在日本發行的“bit Generations”系列之一,由Skip Ltd.開發。
Cornelius 為這部 GBA 末期實驗風解謎遊戲創作的完整原聲音樂,與遊戲極簡的視覺設計和色彩主題相得益彰,這也算是小山田圭吾向遊戲領域交出的一份答卷。
在遊戲通關後,玩家將看到一段由 Cornelius 創作的音樂影片,這段影片被廣大玩家認為是遊戲的亮點之一:以極簡的動畫和色彩變化,表現著音樂與視覺的完美融合。從那時起,Cornelius 便在多媒體藝術方面展現出獨特的才華。
NHK:Design Ah!(2011)

除了動畫、遊戲等二次元領域,小山田圭吾的音樂創作在教育場景也有所涉足。自2011年起,Cornelius 便開始長期擔任 NHK 教育頻道《Design Ah!》(啊!設計)節目的音樂總監,負責全系列的音樂創作與聲音設計。

《Design Ah!》原聲集
《Design Ah!》強調“觀察”、“分解”、“重構”的設計思維,透過視覺與聽覺的互動,引導小朋友們理解日常生活中的設計理念,這也讓 Cornelius 的聲音創作不僅僅是節目的背景配樂,更成為了節目敘事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不勝列舉的跨界創作之外,全球知名商業品牌更是爭相向 Cornelius 投來橄欖枝:Google、CHANEL、無印良品、UNIQLO 等都曾邀請 Cornelius 為品牌創作廣告配樂。

2007年,Cornelius 受邀參與 UNIQLO 年度藝術T恤企劃 UT Grand Prix 五週年紀念合作——這次合作並非一次性的音樂授權,而是圍繞 Cornelius 音樂本身展開的視覺共創,這種合作方式在 UNIQLO 藝術T恤的歷史上也屬罕見。

T恤上五彩斑斕的墨點噴灑圖案和下方的文字資訊都是對小山田圭吾創作哲學的解讀:“image interpreted from music & sounds”——在視覺與聲音之間轉譯呈現,這也是 Cornelius 從專輯“Point”(2001)和“Sensuous”(2006)時期開始踐行的藝術主張。
💭
2025年
Cornelius 又將在舞臺上
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
只有現場體驗
才能給出你的答案

小山田圭吾
夢追夢
夢追夢
夢追夢


💭
關於 Cornelius

小山田圭吾透過個人專案 Cornelius 展現的聲音美學,可謂縱貫世界流行音樂史,是值得所有音樂愛好者現場感受的珍貴體驗。他在 90 年代初引領的澀谷系音樂風潮,既是對時代的唱和,也是戲謔,將細小、真實的環境碎片組織成掠影式的超現實風景,用一種看似趨同的流行語言,精心設計著自己的反叛;盛年階段,他與坂本龍一、細野晴臣、高橋幸宏等日本流行音樂扛鼎人物多年的深入合作,成為了樂迷們津津樂道的傳承故事;進入創作成熟期後,他審慎發力,用愈發輕巧的音樂筆觸,勾勒出一條自成一派的暗線,彰顯出低調又無可辯駁的宗師氣質。相信在此時,與這樣一位音樂人物的邂逅,定會成為大家回味悠長的特殊記憶。
擴充套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