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媒體實現年入100萬,我是如何做到的?

分享人:Tina
來源:富書夜話會

先做一個自我介紹,我是Tina,畢業於浙江大學新聞系的研究生,畢業之後就做了電視新聞記者。
做了6年之後,又進了500強集團,做了兩年的品牌公關工作,我現在全新的身份是全域自媒體人。
很開心今天晚上可以在富書做一場分享,我覺得很感慨,你可能不知道我與富書有這麼一段緣分,我做自媒體之後的第一場對外邀約分享,就是富書團隊邀請的。
第一場大概是2019年年底,或者20年初,至少是三年以前,那時候我剛剛開始自媒體寫作,成績也相當不錯,寫了很多的獲獎文章。
而富書在那個年代,是非常棒的寫作圈子、社群,當時因為獲獎很多,就被富書關注,並受到他們的邀請,做了第一場分享。
時隔多年,這一次再接到富書團隊他們的邀請,使我感慨萬千,這三年發生了很多事情,也非常榮幸能夠再一次來到富書進行分享。
這一次,我也是帶著全新的身份,回富書的“孃家”,把我這些年在做自媒體過程中積累的經驗、認知、思考以及方法論分享給大家。
我做IP這幾年的時間,不論是影片文章還是直播分享,我一直都遵循著三個原則:
第一:真誠實在不誇大。
第二:只講自己能做到,並且已經做到的。
第三:不灌雞湯,不割韭菜。
我是一名知識IP,我主要透過分享,閱讀寫作和自媒體運營的乾貨來維持我日常的內容。
這4年時間內,我做了四門爆款的訓練營,每一門都有百萬以上的營收,接下來我會在分享中給你從兩個層面去分享。
(1)實戰層面:怎麼樣透過自我做一個知識實現百萬營收。
(2)認知層面:做好自媒體的四大核心商業認知。
包括我現在也經常會參加一些其他大咖老師的線下課程,我深刻地感覺到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成功,是因為他有好的商業認知。
而商業認知又可以產生好的戰略決策,方向對了,你的實戰才有意義;方向錯了,越努力越白費。
今天晚上,透過這兩個方面給你做詳細的拆解。
我既做公域,也做私域,我是從公域平臺發展起來的。
這幾個階段正好就映襯著我接下來要講的第一大方面,就是實戰篇,我怎麼樣一步步透過自媒體寫作這樣一個小小的技能,做到了一名知識博主,然後再到後面可以發展到這樣的規模。

我就是電視新聞記者,我做記者時積累的經驗和一些文筆、認知,對我後面做自媒體是有加持作用的。
這是我畢業之後的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大概持續了六年,後面到了500強集團,其實做的也是和這個傳播相關的工作。
後面因為傳統媒體越來越下行,之後我就開始嘗試著在網上去做自媒體。
其實這個階段的轉型,並沒有那麼的順利。

到了第二階段,我這個時候是邊工作邊偷偷地做自媒體,這是兼職自媒體的時代,正好是圖文時代,就是我和富書這個團體認識、接觸的時代。
那個時候主要是頭條號,我不知道現在有多少人知道頭條號的,或者是有參與過頭條號寫作。
但是你會覺得做自媒體這一行就是瞬息萬變的,這三年的時間又發生了太多的事情,自媒體在那個階段就是兼職自媒體時代。
那個時候,因為平時我有堅持閱讀的習慣,在做記者期間也積累了一定的內容,所以我在做轉型,做自媒體的時候,其實也經歷了前面一個比較糾結難熬的階段。
後面找到了適合的平臺,在頭條號上發展就非常順利,頭條月度優質賬號的獎勵,一個月就有5000塊錢。
因為獲得了很多青雲計劃獎,所以我受到了富書的邀請,來做第一場分享,緊接著我陸續被很多社群邀請做分享。
那個時候,透過寫作又簽約了很多平臺,給他們供稿,成了很多平臺的簽約講師。
從那個時候開始積累了第一批的影響力,後面也寫出了很多的爆款,10萬+,100萬+的最高閱讀量。
之後又簽約很多平臺,包括在實踐讀書做寫作導師,簽約了@水木文摘,還有@線上家長會 等一些平臺,然後出專欄。
那個時候,最早出的專欄都是放到頭條號上,也開始出了自己的訓練營,然後慢慢地就開始忙起來了。
頭條號營收也已經超過主業的工資了,之後我就進入到了第三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我就辭職了,全身心地去做自媒體。
我開始從圖文向影片去轉型,其實那個時候在我們所在的圖文圈子轉型做影片的人還不多。
我做的時候大概是2020年,我剛開始是在頭條號上做,但後來我發現小紅書有巨大的紅利,我就開始完全以小紅書為主要的影片平臺去做這件事情。
也做得很順利,我們的小紅書一年漲粉十萬,我在小紅書出了七個影片,單月引流變現就有75萬,這個可以算是影片時代我的一些成績。
這個階段是我自己一個人幹,但是我已經全職在幹了。
除了我的主號小紅書,我還有其他非常多的成績。
其中,我單獨新開了一個育兒號,第一條影片就有7000多的點贊,一條影片就能順利起號實現單個月漲粉3萬。
當時這個育兒號接一條雅培奶粉廣告,營收是6000元。
後面我又進行多輪的測試,我就看一看我的起號方法是不是正確,於是又去做了一些其他的號,像這個@Tina聊內容、@Tina聊自媒體 這兩個號,現在分別都3000多、一萬多的粉絲,都是一週之內漲穩2000以上。
再到第四個階段,我就已經開始去做自媒體創業了,因為自己一個人搞不定了,全職也搞不定,然後成立了一個小的工作室,有了自己的公司。
建立了團隊的同時,我也開始試水做直播,這個時候,我主要抓的是影片號直播這個紅利。
我們在直播間也創造了很多的成績,先是從一個衝10萬的GMV (GMV是在直播間賣課的銷售額),後面又做到了三天賣18萬,還有一個單場賣了10萬,最高的一場是賣到了26.8萬。
其實這個還不包括在微信和支付寶去成交的金額,在直播間我們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績,包括我們最高的場關有到18.70多萬,最高線上人數有6000-8000多。
在這個階段,我們出了更多的產品和訓練營。
我們的訓練營,從單獨的閱讀寫作培訓開始到小紅書的陪跑,再到個人IP的打造,我們的產品體系就愈加豐富了,並且也有了我的個人私教課。
以上是我經歷的這幾個階段,過往的成績,如果用數字去統計一下,現在全網粉絲大概有50多萬,付費學員是有3000多。
我們的營收是七位數,我們的單價也是從我開始起步到現在逐漸提升了最高八倍,基本上是四到八倍這個區間。
你可以看到的是,一個純素人IP進入到自媒體,如何一步步透過自媒體這個有效槓桿,取得現在這樣一個成績。
介紹完我的一個經歷之後,我們就進入到今天的內容講解,分為兩大板塊,分別是:知識IP的百萬路徑規劃和網際網路創業的四個最重要認知。
一、知識IP的百萬路徑規劃
大家可能會覺得我就做個自媒體,創業好像沒有想得那麼遠,跟創業好像沒什麼關係。
其實做自媒體這件事就是非常典型的創業,你會發現你做自媒體這件事情,你需要讀一些商業類的書,需要有一些商業類的思維,需要有一些創業類的想法,你才容易拿到結果。
而不僅僅是說,我這個影片有幾個點贊,我這個文章爆沒爆,那都是很低層面的資料。
大家有沒有遇到過以下這些問題:
1.不知道如何用自媒體寫作去變現賺錢;
2.流量少轉化低、變現難,想突破公域去引流;
3.職場瓶頸壓力大,想轉型做個人IP;
4.聽的課程難落地,專業知識輸出卡;
如果你有以上問題,並且你想打通公私域實現流量閉環,將你的專業積累製作成實操乾貨的產品課程,做一名有影響力的IP實現價值變現,透過自媒體這個槓桿實現知識變現。
如果你想實現以下四個目標:
1、透過自媒體寫作,變現賺錢;
2、公私域打通,實現流量變現雙閉環;
3、將自己的專業積累製作成實操乾貨的產品;
4、做一名有影響力的IP,實現價值變現。
那個人IP變現的底層秘密和全路徑的規劃,不容錯過。
我覺得我們做事情想要得到結果,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你要看一看那些已經得到結果的人,他們是怎麼樣走直線,從目的地A點到達B點,可能有很多條路可以通往,但是我們一定要走那條直線。
要從素人做到一個可以營收百萬的IP,你需要做到這五步,這也是我個人總結的最短路徑。
第一步,價值發掘,找到你的核心優勢。
有人問我:做自媒體,有多大的比例可以成功?我到底能不能做起來?
我發現好多人在做自媒體的時候,包括我去教寫作變現,大家也是沒用多長時間就可以實現變現。
大家總希望找一個確定性的結果,但實際上自媒體這件事情,所有的變現本質都是價值的交換。
你寫的內容很乾貨,它成了一個爆款,你可能會獲得流量收益。
你的乾貨打磨成課程,你再去售賣,你獲得直接的經濟收益。
或者你是去寫那種搞笑類、美文類等提供情緒價值,它本身也是一種價值,就是說我看了你的內容,我很爽,我覺得很治癒,這都是一種價值,但是你不能說什麼價值都沒有提供。
所以,我們要去做自媒體,第一步就是,你要去挖掘你的價值。
經常會有人來諮詢,說我到底能不能做好自媒體到底能不能寫作,如果你如你所認為的一無是處,是做不了自媒體的,也是沒法寫作的。
你要去挖掘你自身的價值,找到那個核心的優勢點,進行持續性的輸出。
我當時找到的定位是閱讀、寫作、學習,這幾個點是我比較擅長的。
雖然我從學校期間是學霸,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但我去做自媒體時,還是迷茫了兩到三年的時間,真的是非常迷茫。
你們現在肯定會覺得老師我和你差得好遠,其實你們所經歷的這種困惑,我當時都有。
我到電視臺工作了四年左右,那個時候電視臺就是電視媒體,網路的衝擊已經很嚴重了。
我的收入也不如以前了,收視率也在急速地下降,當時我就有很強的危機感,然後我就在想我到底能幹些什麼,是去線下開咖啡館還是書吧等等。
我當時也都想過,但也都沒有真正去行動,覺得自己沒有優勢,沒有特色,沒有方向。
我覺得自己唯一的特長,就是從小到大學習成績很好,難道還會因為我學習成績好就去教書嗎?我又沒有教師資格證。
我覺得自己那時候的思維好狹隘,就覺得自己是一無所長,啥優勢也沒有,其實很可能是你並沒有去挖掘它,接下來我來說一下找到核心優勢的方法。
挖掘優勢的方法:當你會的東西,自己是不容易知道的,直到你看到別人不會的時候,你突然發現,原來周圍人都理解不了這種東西,你才意識到這個東西其實是自己的一種優勢。
然後你要怎麼樣去找到這個優勢,我給大家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
你要去找一件你做著難度不大,不討厭,但它又是一件很正向的事。
什麼叫不難,正向的事?
如果你對於繪畫痴迷到不行,其實你在做自媒體的時候,你就不會有定位方面的困擾;
如果你沒有非常明確的愛好,你一定是因為沒有熱愛、沒有擅長的,才會覺得困惑。
這個時候,你就要去找你感興趣的點,去找到你做著不難,做的過程中沒有特別痛苦,相對而言還蠻享受的,這個就可以了。
還有一個條件是正向,是什麼意思?
就是老百姓一提起這件事兒,都知道這是對的,你不能說你家孩子玩遊戲這件事兒是正向的,在家裡讀書大家都覺得是正向的,是好的事兒。
所以你要去找那一件不難並且正向的事兒,從它作為切入點去做,我當時就是這樣去找的,當時我找到的是閱讀和寫作。
因為我覺得讀書這件事情,對我而言也沒有很喜歡,但是我是非常深切的知道讀書這件事是好事兒,就認真地買了很多書,藏了很多書。
後面我就想到底什麼東西是比較好的,我覺得讀書和寫作這件事,我雖然沒有很愛,但是我也不覺得很討厭,不覺得很痛苦,然後我就想那就做這件事吧,就把這件事情做成功了。
那時候我對於成功都沒有概念,我並不知道做閱讀和寫作是可以賺錢的,我只是對自己的職業方向挺迷茫的。
到後來我生孩子了,本來想放棄,但在孩子出生八個月後,我又開始去寫作了,剛開始寫也不順利。
剛開始我寫的是拆書稿,我寫點兒東西,當肚子裡沒有存貨了我就去讀書,讀到一些我就又繼續寫,就這樣反覆讀讀寫寫,迴圈往復,一直在堅持去進行,這是我的第一個階段。
第二步,去找到舞臺,深耕平臺展示你的優勢。
你千萬不要說,等到我準備好之後再開始,那時候黃花菜就涼了,所有的風口紅利和你都沒有關係了,做自媒體這件事情一定是開始做了,然後慢慢地越做越好。
很少有人說等我準備好了去做就能做起來,你很可能等不來準備好的那個時刻,你永遠都會覺得自己準備不好。
因為直到現在,我都不覺得我各方面都準備好了,各方面都很牛了,我還是會經常學習其他 人。
第二個就是做自媒體這件事情,所有的成功都是你的努力加上風口大勢和紅利才能成長的。
其實成功的核心是什麼?就是機遇碰上才華,一個人就可以成功了。
很多人是有才華的,但是錯過了那個機遇,你就沒有了。
現在很多做自媒體成頭部的人,他是最有才的一批人嗎?不是的,很多人比他們更厲害,但是因為沒有抓住那個機遇,所以就錯過了。
我真的是接觸了太多這種年入100、1000萬的,做自媒體做起來的人,所有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優秀的人,也是抓住機遇的人。
咱不要去否定,成功的人肯定是有厲害的地方,但是他的那個厲害大都被機遇無限被放大了,所以說你一定要找到一個舞臺,然後抓緊時間去幹這才是對的。
我找平臺的過程,每一步都有平臺的助力,我剛開始寫作的這個階段,看了書再去寫這個階段,是在公眾號上去寫的,但那個時候沒有什麼大的水花。
為啥是公眾號呢?因為它是相對比較封閉的一個生態,那時候也沒有去追一些爆款,也完全沒有一定要爆款的那種意識,反正主要就是讀點書就寫點東西。
沒得寫就去讀書,所以那個階段的寫作也沒什麼閱讀量,都是親戚朋友點個贊,家人給我點個贊,也不漲粉,更不用談變現這個事。
後面我就隱隱約約地覺得不對,我總覺得雖然我周圍沒有做自媒體的,但總覺得應該會有一個小的群體,大家應該都在寫作吧。
我就去網上去搜,在知乎上看到還有“寫作變現”這個詞,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寫作這件事情還可以賺錢。
大概是2019年年初、18年年末的時候,我就花了幾十塊錢加入了一個寫作的圈子。
在那裡面,我發現經常有人往群裡發紅彤彤的海報。
頭條號的時代,這個紅紅彤彤的海報,是你只要獲了這個獎,他會給你發一張這樣的海報。
發了海報之後,上面有個二維碼,你掃碼就會跳轉到這篇文章裡,我就很好奇講的這是什麼,於是,我掃碼一看,就發現人家寫太好了,覺得自己根本寫不了。
後來看不斷有人去發,我就想去試試,開始認真準備去搞這個。
首先,我註冊了一個頭條號,一開始我把之前在公眾號上寫過的文章,修改後發到了頭條號上。
當時的頭條號要求寫作十篇後給你開通原創,後面才可以參與獲獎。
我大概寫了六篇,系統就自動開通了原創,然後再寫就獲獎了,獎金1000塊錢,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1000塊錢。
如果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命運的齒輪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轉動。
寫作真的可以賺錢、可以變現,然後就跟打雞血一樣,認真去寫我的第二篇,寫完發上去,很快又收到了獲獎通知,獎金300塊錢。
我覺得太幸福了,後面就持續這樣去寫,我第一個月因為寫得很好,就獲獎很多,然後漲粉也很好,所以我又獲得了月度優質賬號的獎勵,有5000塊錢。
所以說我入駐頭條的第一個月,所有的這些獎金加起來就接近8000塊錢,那是我寫作的第一桶金,也是從那開始,就撬動我堅持把做自媒體這件事情做下去。
後來到了小紅書,我在小紅書的經歷,一切進展得都非常順利,漲粉變現在小紅書上是非常猛的,這個量級是比頭條時代翻了很多倍。
那時候在頭條,是我兼職寫作的第一年,當時年入20萬,後面我就辭職了,全職去做小紅書的第一年,我就已經年入百萬了。
那是我全職的第一年,也是我做自媒體的第二年,第一年是兼職狀態在做,主要是以頭條寫作為主,然後再加上籤約,還有一部分帶學員的收益,總共是20萬。
接下來我就面臨了一個問題,如果我現在要去做自媒體,我可以去做哪些平臺,哪些平臺還有機會和紅利。
我跟大家來說一說,我現在各個自媒體的平臺的情況,我小紅書上主賬號是13.3萬的粉絲,其他的賬號,一個5萬多的,一個一萬多,這是小紅書上的粉絲量。
然後頭條號10萬多,抖音10萬多,B站4萬多,知乎大概是3萬多,我的公眾號大概2萬多,接近3萬的粉絲量,你看我各個平臺都有。
所以我現在給大家的建議是,不是因為我在做哪個平臺做,哪個平臺好,而是我除了快手沒有做,其他所有平臺都在做。
如果現在普通人想要去做自媒體,大概還有哪些平臺是可以做的,還是可以有紅利的呢?
小紅書影片號和微信影片號,大家還可以去深耕一下,抖音很難了。
雖然影片號和小紅書現在很好,但是跟抖音一比還是個小弟,小太多了,抖音已經很難,因為抖音現在基本是一些資本的玩法,那我覺得普通人很難達到那種量級。
目前來說小紅書和影片號還是有機會的,如果你覺得可以,那就兩個一起做,如果有些吃力的話,那我建議私域沒有積累的,你可以從小紅書開始。
私域是有一定積累的,比如說我以前幹過微商或者我以前工作中可能積累了一些微信好友等,我可以從影片號開始。
小紅書、影片號是我個人在死磕,全力在這兩個平臺認真做的。
但做的兩個前提是,第一,你要找準你一個優勢,你要去發掘它,不太行的時候就把它練到行,不會幹,幹100遍就會了,你必須有刻意練習。
第二,你要去找一個平臺,抓緊時間入局,看看哪個平臺還有風口,還有紅利,抓緊時間,不要再想我現在有沒有準備好,不要等你準備好了再去做,等你準備好了,平臺大機率也不行了。
第三步,產品打造:將你的優勢包裝成高價值產品。
今年小紅書和影片號都發生了非常多的變化,包括公眾號,從9月份以來就開始有公域流量了。
就是說在公眾號上更文也有公域推薦了,以後我們個人也是可能寫出爆款來的。
以前公眾號一天就能發一篇,但現在一天可以發無數篇,沒有限制。
也就說普通人你想彎道超車,你想去打造爆文,現在是有這個機會的,你分享的文章,他會在公益平臺上給你推薦。
因為我現在在自媒體的一線,我能感受到特別多的變化,現在的我們應該有一個很深刻的認知,就是純靠流量去變現的時代,近乎已經終結。
如果你現在還想靠寫作爆文賺錢,也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有持續產生爆文的能力。
如果你僅僅是透過爆款去變現賺錢,那你的閱讀量一定要很高。
舉個例子,我寫得最高的一個爆款是1000多萬的閱讀,那一篇的收益是一萬塊,但是你要知道,一篇的1000萬+,100萬+閱讀量的文章是可遇而不可求。
如果說我們僅僅靠流量去變現這件事情,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它是偶然性的。
如果我們想做一個自媒體,想做一個真正賺錢的自媒體,可以穩定去變現的話,我們必須有自己的產品。
這就是第三個部分,你如果想做一個知識IP,你必須有自己的產品,它可以是課程、訓練營、私教、諮詢、陪跑,總之要把你的知識、乾貨、價值包裝成可以售賣的產品,這是很關鍵的一步。
現在新的普通人剛剛入局去做自媒體,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夠專業,還需要打磨鍛鍊自己,那麼在剛入局這個階段,你是做不到低粉高變現的。
什麼是低粉高變現?低粉變現的核心是什麼?
就是如果你做自媒體,你是靠流量去變現,低粉是絕無可能高變現的。
因為自媒體這個大門對於普通人,其實現在是呈現慢慢關閉的狀態。
我所說的這些平臺目前還有機會,視窗期也在,但不會特別長。
如果一個人本身就是沒有特長,沒有優勢緩慢成長,其實是做不到自媒體低粉高變現的本質,只有他有可變現的產品,他才可能實現低粉高變現。
我的學員做到了100個粉絲變現四位數以上,那本質上是因為他有做身心靈的產品,這個賽道很好,能引流。
那它就有可能去成交和變現,雖然它的點贊很少,但是它的變現一直非常的穩定。
學員的課程,現在還沒有穩定的系統的產品,還只是一個諮詢產品,但後面會有單獨的做客營,到時候就將它的產品體系包裝出來。
總之,課程也好,諮詢也好,陪跑也好,它最重要的是你必須有產品
在各個社交媒體上有產品的同學,他的變現就會特別快,只要你透過精準的,有價值的內容去找到那一批精準的使用者,你就會飛快地變現。
我還有一個私教學員,他的粉絲非常少,如果是不懂賬號的人或外行的人看他的賬號,會覺得他什麼也沒做,只有600粉絲,他的很多內容要麼沒有點贊,要麼只有兩三個點贊。
但他的變現非常穩定,原因只是因為他做德國留學陪跑,所以在自媒體變現的方面,有產品和沒有產品天差地別。
有產品的情況下,你可能發一個影片就能變現,寫一篇文章就能變現;
沒有的話你得吭哧先做出影響力來,先慢慢地把你的專業去打磨成產品,然後才能變現。
那很多同學就問了,我怎麼樣去把我的專業知識包裝成高價值的產品。
把知識變成產品,包裝成課程,是需要一些技巧的,這裡面核心的一個技巧叫萃取
有一個說法是,只要一個職場人在職場上工作了滿兩年,能獨立地負責一個工作,而且做得還不錯,你就有打磨一門課的能力。
有一個專門的app,裡面專門教大家如何去做課程,我們很多人可能覺得自己的水平做不了課程,也教不了別人。
其實每個人都有這樣的一個能力,如果有一天你遲滯不幹,是需要做交接工作的,那交接時,你要教新人一些東西,那這個過程便是在教人
舉一個非常真實的例子,我的寫作營有一個同學,平時很低調,後來有段時間他老是把他日更的東西發到群裡,我就開始注意到他了。
他大概就這樣日更了有小半年,這個過程中也寫出過爆文,但是絕大部分的文章的閱讀量並不是很高,但是他在堅持更,這件事情就很感染人,很鼓舞人。
現在他已經開了自己的寫作社群,寫作社群剛開始的收費也不高,剛開始是9.9元就可以入群,然後他在群裡分享一些公眾號運營的東西,面又漲價到19.9元首批招了20個人。
講這個小事情是想告訴大家,他做自媒體的成績和我的成績對比的話,差距較大,但是他是很棒的。
大家會覺得我的寫作營的價格是3099,很多人就會覺得這個價格稍微有點高,他可能望而卻步,他又是完全零基礎的同學,他會懷疑自己到底能行嗎?
那這時候正好有另外的一個產品,價格又很便宜,正好適合它,那他就可以去體驗。
那這件事情的本質是什麼?100分的人交80分的人,60分的教不及格的,你總有你可以教得了那部分群體
所以說要看你的定位,要看你的內容,大家不要覺得自己做不了課,這是我們給自己的一個限制性的信念。
我將我的自媒體的寫作經驗和方法凝結成我的專欄,剛開始專欄就賣得很好,這是我的第一個專欄的課程,在頭條號上賣了1000多份,後面我又開始出了我的訓練營,叫Tina寫作營
寫作的訓練營中,很多人說,我寫作是可以的,但是我寫不出這麼多很有深度的點,那解決方法就是你得大量閱讀,你得大量地去輸入,你才能夠解決你的認知層面、思考深度的問題。
那學員又說我不會讀書怎麼辦,我讀書效率可低了,我讀又讀不快,讀了又記不住,讀了又忘了也不會寫。
後面在寫作營同學的閱讀需求催生下,我又推出了我的閱讀營,我們的這個閱讀營兩個月一期都已經走過了整整兩年的時間。
閱讀營辦了12期後,我們的閱讀營有了一次全新的改版,又把這個閱讀社群由年度社群變成了一個永久的讀書社群,那這就是我們因為學員的需求催生出新的產品。
其實在前期我做的規模很小,沒有團隊,但是好在我們的第一批種子學員非常給力,快速地做出成績,續費率也是非常高的。
它有橫向、縱向的橫向續費,就是報了閱讀,又報寫作營,然後報IP營,還有同學一年到期了,續費第二季的課程。
也就是說,你必須得有打造的產品,才能讓你的學員、粉絲想買的時候有東西可買。
這個是很重要的,有很多的賬號,他有很多的粉絲,但是不變現,那他一定是沒有他自己的產品。
第三個階段很重要,去打磨自己的產品。
我說的這五個步驟,一個都不能少,少了都不能做一個穩定賺錢的IP
第四步,勢能累加:公私域合力增加優勢展示頻率。
我當時在讀書和寫作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績,但我必須不斷在各個公域或私域平臺上出現,不斷用一些乾貨的影片文章,朋友圈的內容去增加優勢的展示頻率。
網際網路時代不發聲等於不發生,因為人們的注意力是非常稀缺,並且非常短暫的。
這一次看到一個博主講得不錯,並不見得會關注你,他可能會給你點贊,可能收藏一下,那後面他看了你很多次,覺得這個博主真的有乾貨,那他才會進一步跟你去接觸,變成你的學員。
然後再在交付過程中又不斷被你征服,不斷去續費,這就是這麼一個過程,所以必須不斷地增加勢能。
為什麼在這裡我要去強調這一點,因為你不做,你可能都意識不到的會有這個坑,做了後你一定會感覺很難做,因為個人IP和其他的創業專案都不一樣,它是屬於個人意見。
在這個階段我們就會面臨著一個問題,就是當我有產品,我也賣出去後,就需要花時間去交付。
因為你賣的不是電商產品,你賣的是一個課程、諮詢、服務、陪跑等,你收了錢,肯定得好好去教人家,就要開始忙著交付了。
此時就會增加很多工作量,當你去交的時候,你會發現公域平臺的更新就斷掉了,這是每個實戰者經歷過後才會意識到的問題。
我有很多的同行,同期在做的人都在這個過程中踩了這個坑,你會發現很多人招生就招一季就銷聲匿跡了,因為他忙不過來,要做交付,得去上課。
所以這個時候,很多的時間精力都放在了私密空間裡的交付,而不是在公域平臺上去做內容,那這種情況就會導致一個問題,就是你的流量就斷了。
所以到了階段,你發現自己很難做大做強,所以到了第四個階段,這也是為什麼你要勢能累加,因為只有更頻繁地展示到你的使用者面前,你的雪球才會越來越滾越大。
到這個階段的IP就必須去建立團隊了,因為你的時間、精力根本顧不過來,你需要靠人員槓桿來幫助你釋放部分的壓力,讓你可以能夠兼顧交付以及公域平臺內容的更新。
第四個階段一定是你已經做出成績來了,你的個人IP能夠實現年入百萬,那麼這個階段靠一個人是挺難的。
因為階段的你,流量端、產品端、交付端、轉化端,所有內容都來一個人幹,這個是很難的,所以這個時候就要去建立團隊,才能夠保證你的勢能疊加不斷。
這個地方還要講到一個概念,叫公域和私域,像小紅書、今日頭條、知乎、B站、抖音,這都叫公域,我們就可以把它理解成外面的。
私域就是我們的小池塘,就是我們的微信,如果你有企業微信,那麼各位的企業微信就是我們的小池塘。
這個時候,你一定要把公域和私域打通,也就是說,你要從公域裡面不斷引流,引到你的小池塘裡,然後這些魚進來了,在這裡面就要有一個持續的餵養的過程。
私聊也好,直播溝通也好,他來去看你的朋友圈也好,總之不斷地在他面前呈現價值,然後最後透過私聊社群直播,然後再去完成轉化,這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所以說當我們在做自媒體的時候,我們一開始就要有這樣的意識去把公域和私域打通,因為不論你有多少粉絲,如果粉絲完全積累在公域平臺上,那就都不是你的粉絲。
因為只要平臺演算法一變,你的流量就會一下子不一樣,但在你的私域裡面,你的操作空間就會更大,所以這個階段我們要注意。
講到平臺演算法,今年小紅書會有一波平臺,紅利會有幾個比較大的變化,大家有沒有關注到今年小紅書上女明星的直播間增多了,筆記流量下滑了,商品筆記增多了。
普通人在這個小紅書上開播的人越來越多了,這都是一些變化。
第五步,商業閉環:不斷完善產品矩陣擴大營收規模。
商業閉環是什麼?這個地方的產品和前面不一樣。
前面講的產品是什麼?指你做了一個影視剪輯號,做了個資料對接的號,引來了一大把流量,可是不變現,那這個時候你要去整一個產品,快速地打破你的變現這一環。
這裡講到的商業閉環和之前講的產品是不太一樣的,這個地方講的是產品矩陣。
前面講的只有一個產品,在這裡講的是多個產品,而且這多個產品之間彼此都有聯絡,它可能是縱向的聯絡,比如說低轉高就是縱向的產品矩陣。
就是說,一開始來一個9.9元的課,這個課程後面可能有個幾百到幾千的訓練營,之後再推出一個更貴的營,尤其在家庭教育領域,K12就是這樣一個矩陣號。
一般情況下,目前的自媒體課程裡,它大概會有三層,前面的一個體驗營到後面的一個正駕營,大概是幾千塊錢,然後到後面偏私教或者私董的這樣的模式,大概有幾萬塊錢。
它是這樣的一個模式,這是縱向的,還有橫向的。
橫向就是它兩個營之間完全沒有關係。
比如說,你報寫作營,但在寫作過程中發現自己輸出,需要讀書輸入,但輸入也不行,那我再報一個讀書營,這個就是橫向的。
即內容方面沒有重合,但是從邏輯層面來說,它是有聯絡的,這兩個營使用者都會需要。
再比如說,我在頭條寫作,但頭條的紅利空間不如小紅書、影片號了,那接下來我要去哪些平臺進一步發展,此時寫作營的學員就會報IP營,做自媒體IP變現。
縱向裡面也有設計,比如IP營適合小白、新手從零起號,但如果想要更大規模地變現,你就要搭建你的產品,那你要怎麼樣把整個閉環打通呢?
那這時就有很多IP營的同學來諮詢私教,那我就有了私教的學員。
到這個階段,不是隻有一套產品了,為了保證我們的營收,就必須去建立一個矩陣的,這個矩陣你可以縱向來,你也可以橫向來。
操作難度上來說,縱向的是要比橫向的要簡單一些的,橫向比較考驗你的運營能力,因為它都是在同步進行的,如果你本身是剛剛開始起步,先從縱向去入手難度會稍微小一些。
這個階段還要做到每一個環節更加精益求精,因為如果你已經到了這個階段,大規律大機率就已經有團隊了,就是已經有別人小夥伴來幫助你了,所以你可以從各個方面去完善你的體系。
剛剛我說的矩陣是一方面,在很多細節上,我們還要進一步提升,比如說產品上,你的產品要非常的專業。
在這個過程中,當你在不斷進步的時候,你再回看你的第一個產品,往往就會覺得還有好多的缺點,還有好多地方沒有講明白。
不要緊它畢竟不是一本書,你還可以透過加餐,還可以透過課程升級等方式去彌補遺憾,所有你的更新,所有你的新增,對於老學員而言,反而是一種福利。
比如我小紅書的自媒體IP變現營,我們是4980的學費,其實在報名之初,它裡面包含一整年的陪跑,非常詳細的內容,還有各種各樣的實戰計劃,非常滿了,他們已經覺得這個價格很好。
但是後面我們又新增知識IP的做課營,把它完全免費分享給我們自媒體IP變現營的同學,所以他們的感覺就非常的超值。
所以你在這個過程中,你要不斷將課程更新迭代,或者新增一些內容。
總之就是要讓學員感受到你的服務是超值的,你的產品是專業的,服務是非常到位的,這個樣子才會做起源源不斷的口碑來。
再一個就是製作的內容,在你能力範圍內,你要讓它更加精良,就是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努力讓你的學員,感受到實質的改變和收穫,這樣子你的個人IP事業才會不斷地做大做強。
因為老學員是你發展起來的根基,所以說要永遠對你的老學員好,像我們的老學員,他在報我的新課的時候,老學員都會享受一波福利。
這時你會發現他們的續費率、忠誠度、黏性等非常強,而只有這樣一個IP才可以持續穩定地發展。
那我要怎麼做才能實現持續穩定發展呢?矩陣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就是你要跟時代同步。這一點就啟示一個IP不能夠只是低頭拉車,不抬頭看路。
這也是我為什麼會經常參加這樣的線下課,或者說進入一些更高層級的這種圈層去學習,保證你自己的認知是和這個時代同步的,是和當下最流行的那些東西是同步的。
比如說今年AI很火,今年的上半年,GPT火爆全球,那個時候針對這個AI,我們還推出了AI內容創作的特訓課,我們也賣了非常多份。
我們的讀書營也是一樣的,讀書營第一年讀完了之後,第二年大家就想透過讀書變現了,因為我們第一年讀書只讀書,沒有談到變現,就是打基礎。
但第二年大家想做讀書,博主想要透過讀書去變現了,要怎麼變現呢?所以我們又推出了第二季讀書變現營,那自媒體跟這個讀書變現營的道理也是一樣的。
這個讀書變現營主要在講小紅書,因為小紅書是當下普通人還可以入住的,還有風口紅利的這樣一個平臺,所以我們又根據當下最流行的,新推出了自媒體IP變現營.
那你可以想一想,如果我現在教你頭條寫作變現營,那我估計賣得一定不怎麼樣,因為現在頭條寫作沒有青雲計劃了,它的流量、平臺發展都已經不再像一開始那樣有優勢了。
那現在如果再推出,那肯定就不怎麼樣了,你是要根據當下的實際情況,隨時去調整你的產品和內容,保證和這個時代同步。
這就是我跟大家說的,一個IP低頭拉車重要,但抬頭看路很重要,你只有這樣,你才能夠保證你的產品永遠都有市場,永遠都有使用者喜歡你的產品,你的老學員也會跟著你一步一步地跟上這個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