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說一個大事,羊的全國注射專場,限時迴歸!
這次羊給大家炸到的是:3xxx拿到喬雅登,1xxx拿到公主玻尿酸

還能免費獲得緊膚超水光一次。
想改善法令紋、做輪廓固定、骨相塑型的姐妹,速速掃碼進群。
醫生檔期緊俏,加速度進群衝名額哈!
掃碼回覆關鍵詞:輪廓
好價限時不等人,抓緊進群拼手速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濟南
青島、武漢、長沙、南京、蘇州、昆明

寶子們看電視劇《繁花》大結局了嗎?
這部劇播完後上海黃河路大塞車,飯館裡年糕排骨訂出去上千份外賣。

連帶寶總住的和平飯店英國套房都火了!

羊看到有博主去打卡,曬照如圖:

有網友好心留言:哥哥,你的房間號暴露了~
博主回覆:沒關係,這個套房酒店只有一套!
真的栓Q,是誰被凡爾賽到了我不說🙄️。
來看看這間英國套房,寶總1993年住的時候,80元美金一晚。
現在套房日常一晚上也要1w多人民幣,想想寶總在這裡住上七年,也可以理解 他keep單身不想結婚呢!

除去英國套房之外,和平飯店還有11w一晚,創始人沙遜住過的套房,@郭敬明。

房間價格貴到離譜不說,飯店裡細枝末節也有點嚇人。
比如電視劇裡讓寶總誇的和平飯店電梯員,會講26國日常問候語😂。


在眾多酒店中,和平飯店還有「沒有平替也沒有貴替」的說法,be like:
「與上海有關的重要人物,總有一天要踏過它的旋轉門,走進這座飯店」。
今天羊就扒一扒和平飯店的前世今生,一起開開眼吧👀!


和平飯店幾經易主
最後被猶太富商買下
現在看我們看到的和平飯店,有兩個樓,南樓和北樓。
最開始,南樓和北樓屬於不同的飯店。
北樓的原型,是最初建於1926年的華懋飯店。

當年的華懋飯店
1949年,上海解放後,華懋飯店申請歇業。

1956年春,上海市為解決當時涉外旅館的不足,華懋飯店重新開業,並正式改名為“和平飯店”。

和平飯店南樓,最早的原型則建立於清代。
1854年由英國人帕克沃創辦,當時被稱為中央飯店。
1903年被英商匯中洋行買下產權後,改名為“匯中飯店”。

紅色建築即為匯中飯店
後來經歷火災重建,1965年,匯中飯店改為和平飯店南樓並重新對外營業。
現在我們一提到和平飯店,大多說的是和平飯店的北樓。
北樓在華懋飯店階段,所在的大廈叫做沙遜大廈,長期歸猶太富商沙遜家族所有(這個家族的發跡史並不光彩)。

沙遜家族的logo
沙遜家族源自中東地區一個國家的高階政府官員。

在海洋時代,他們最早透過輪船貿易,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並建立自己家族的沙遜洋行。

靠著倒賣紡織品,沙遜洋行後來發展成為印度在波斯灣最大的貿易機構。
沙遜家族的富一代大衛·沙遜也隨之成為印度首富。

大衛·沙遜
1833年8月,英國議會通過了廢止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專利權的法案(可以理解為寶總做外貿不用再透過27號),這意味著英國商人可以直接對華貿易了。
大衛嘗試著將英國棉紡織品及印度的煙土運至中國,賺了大錢。

沙遜家族的莊園
1845年,沙遜洋行在上海率先設立分支機構,成為第一批進入上海的外資商行之一。
到了1924,沙遜家族富五代沙遜·維多克掌權後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將洋行的所有業務從印度轉移到上海。

維多克·沙遜
維克多·沙遜自小就是學霸,中學就讀於哈羅公學,大學則畢業於劍橋三一學院。
家族財富的積累和貴族式的教育,催化了他在上海的野心。

他要上海打造出一樁集酒店和高階公寓高階商鋪為一體的大廈。
說得通俗點,就是要在中國建立起最初的老錢風style,定位也很精準:
奢華舒服的酒店可以降低富人保養豪宅和供養生活助理的成本,併為之提供生意社交場所。。
1926年,維克多砸下300萬兩白銀,開始在外灘施工,這棟11層高的大樓,後來被命名為“沙遜大廈”。

建造中的沙遜大廈
沙遜大廈地理位置優越,三面臨街,所以大廈也有三個門牌號:
南京東路20號、中山東一路20號,以及滇池路20號。

大廈從建立到現在,也都是頂級旺鋪。
在營業之初,底層沿外灘租給荷蘭、華比兩家銀行,西部為服務部,有穿邊式商店。
二至四層則是寫字間,出租給當時的洋行、進出口行、國際電臺辦公處。

五至七層為華懋飯店的套房樓層,就是沿襲至今的九國套房,後續我們會具體講到。
八層有大酒吧、舞廳和中國式的餐廳,九層有夜總會及小餐廳。
十層則是維克多·沙遜自用的英國式住宅,精美豪華,就是開頭提到的一晚上11w人民幣的套房。

當時的上海名流,不論是老錢還是寶總這樣的新貴,都喜歡用住在和平飯店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

在離開中國之前,維克多本人也毫無爭議地成為當時的上海首富。
有資料顯示,到19世紀30年代,上海約有1/5的高層建築產權都歸沙遜家族所有。
雖然和平飯店後來被這個家族轉賣,但維多克·沙遜作為創始人對和平酒店的影響依然深遠。

八國套房撐起的
滬上酒店明珠
華懋飯店建成後,《字林西報》的廣告稱,大廈內的華懋飯店是“藝術與奢華的完美結合”,一開業就引起轟動。
來看看維多克當年砸300w兩白銀打造的滬上第一酒店。
它緊鄰黃浦江,吹拂著來自太平洋的風,和東方明珠對望,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有著遠東第一高樓的美譽。

再來看看它的裝修風格。
和平飯店的整個設計裝修,屬於芝加哥學派哥特式風格。
簡言之,芝加哥學派哥特式建築既有哥特式建築的尖屋頂,又有美國黃金時代的華麗。
典型代表:芝加哥香檳大廈和芝加哥文化中心。

芝加哥香檳大廈
到了和平飯店這裡,大廈融合哥特式建築的地方是一個高達77米的綠色銅護套屋頂。
在晚上看,大廈樓頂宛如一頂碧綠的翡翠帽子。

綠色屋頂之下,是堅硬的米色花崗岩。
這種花崗岩材質,也是芝加哥哥特式建築學派的特色之一。

再看看和平飯店的內部,硬裝上北樓的室內設計為典型的Art Deco風格。
這是19世紀末期新興起的藝術流派風格,典型特徵是線條簡約、顏色明亮、加入植物元素,帶有美國中產階級再往上一層富人的生活氣息。
雖然誕生於19世紀,但這種風格在20世紀初才開始在美國流行,然後迅速流行到太平洋另一端的上海。

參考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人物生活的場景,就是這種風格。

一不小心,還有一點點中式日式的樣子。

來看看和平飯店對於這種風格的發揮。
復古氣息滿滿的大門。

大理石地面和牆面拼花圖案。

和前面我們提到的芝加哥香檳大廈的內部異曲同工。

鐵質欄杆、扶手,和酒店主入戶門色一脈相承。

燈具的幾何形裝飾等。

既不失古典建築的華麗,又充滿黃金時代的富足之氣。

小米黃色的金字塔式的頂內,明亮而不俗豔。

華麗但又沒有過於繁雜帶來的壓抑感。

貝殼、岩石,不同材質的碰撞帶來視覺上的層次感。

抬頭看燈上的水晶,來自捷克。

這種龐大的水晶吊燈在酒店有很多,讓整個空間看起來簡約又鄭重。

腳下的地毯也有講究,厚厚的是西北羊毛地毯,薄的是波斯地毯。
在酒店房間裝潢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九國套房。
除去英國套房之外,分別為印度套房。
咱就是說,紅配綠也蠻好看的?

中國套房,融合了園林和瓷器的元素。

美國套房,感覺可以作為美劇《繼承之戰》的場景地。

法國套房,明亮浪漫,滿滿法蘭西風情。

義大利套房,寶子們也可以自己感受下。

剩下的還有西班牙套房。

日本套房。

德國套房的嚴謹優雅。

看下來整體風格是不同國家的老錢風格搭配不同的確文化元素。
不過這種地區文化元素,在和平飯店的設計上也並非涇渭分明。
尤其是套房審美,因為來這裡長住的都是大人物,套房中的審美,在暗中悄悄靠近著世界上正在發生的大事。

上海作家陳丹燕在《成為和平飯店》中描述自己關於和平飯店裝修的印象:
“直到2007年沙遜閣被拆的最後一天,維克多·沙遜臥室的衣櫥裡還保留著放內衣的抽屜藤底。
這些與護壁板渾然一體的抽屜,在沙遜離開後,放過日本海軍犬冢大佐的襯衫。後來,又放過蘇聯海軍將軍的內衣。

直到我在斯里蘭卡的殖民酒店客房的抽屜裡發現了同樣的藤編底,才發現這原來是海事時代,東方曾經流行過的某一種時髦”。
在維多克·沙遜的經營下,和平飯店在酒店行業也堪稱傳說。
硬體上肯砸大錢引用吸納進設計。
在和平飯店還是華懋飯店的階段,大廈的電梯就可以直達所有樓層,客房還安裝了每小時可換氣12次的中央空調。
這在當時的酒店行業,都是遙遙領先的設計。
服務上也十分周到。
當時在飯店裡舉辦生日、婚禮、紀念日等慶典的客戶,可以在酒店灌製一張小型的鋁質唱片用來留念。

據說英國女王來酒店入住時,酒店也貢獻了經典的服務故事。
當時酒店的隔音設計是穿過大堂進入客房走廊,就聽不到黃浦江海關鐘聲了。

但當英國女王入駐酒店時,每天可以在威敏斯特大教堂的鐘聲中醒來👍。

到現在,和平飯店九國套房裡,從信封到沐浴系列上都有客人專屬的名字,每次的花藝與甜品都與眾不同。
但看完這些服務細節,羊內心還是想說,這麼貴的房價,這些服務也還好?

和平飯店
滬上風雲的見證
但為啥酒店如此高價還能火上上百年?
和平酒店不止提供頂級審美和服務,還見證了上海外灘的各種傳聞往事。
先說飯店自己,就有著精彩往事。
關於和平飯店的各種傳說中,最著名的就是沙遜大廈與中國銀行大樓高度之爭。
傳說中,當時掌管中國銀行的宋子文確實希望中國銀行大廈的高度超過旁邊77米高的沙遜大廈。

但維克多·沙遜動用家族關係與金錢,硬將銀行大廈的高度壓低,上海工部局也出面干預,最終,中國銀行大廈不得不比沙遜大廈低了七米。
沙遜大廈就此保住了外灘最高樓的地位。

從華懋大廈到和平飯店,這座酒店一路也見證了各種上海灘往事。
1909年,中英美法等國曾在華懋召開了萬國禁菸大會。
1911年,孫中山赴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途經上海出席歡迎大會,在此提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著名口號。
1927年,蔣宋、錢學森夫婦曾在這裡結婚。

當年杜月笙曾在這裡擺下鴻門宴,成功化解和黃金榮的幫派之爭。
三、四十年代,魯迅、宋慶齡曾來飯店會見外國友人卓別林、蕭伯納等。
據說光是總統,和平飯店就接待過一百多位,每次有總統過來,吃的酒店飯菜都會大賣。
和平飯店還成為各種電影,電視劇,尤其是諜戰片的取景地。
除去同名的電視劇《和平飯店》之外,張藝謀在這裡拍攝過《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繁花》裡至真園頂樓包間有一幅藝術家陳逸飛的真跡,後來升值上百倍。

陳逸飛也是上海人,還曾在和平飯店拍了他最後一部電影《逃往上海》。

諸如此類的酒店往事,簡直不要太多。
《繁花》最後一集,人們說寶總和李李的故事:
黃河路知道,但黃河路不響。
和平飯店又何其不是呢?
和平飯店提供了頂級的服務和審美場所,但總歸結底,一座建築的迷人之處,依然在於它作為花崗岩或混凝土,超越了人類肉體凡胎所能撐過的時間。
沉默上百年,卻是上海灘最好的見證者。
它見證歷史,也見證許多如阿寶一樣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