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流”迴歸,今年最受期待美劇為何口碑翻車?

*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作為今年最受期待的美劇之一,《最後生還者第二季》的身上有著太多讓人好奇的元素。一方面,第一季是有史以來最好評的遊戲改編劇集(沒有之一),第二季能否延續第一季的高口碑?另一方面,第二季對應的遊戲堪稱“史上最受爭議遊戲”(同樣沒有之一),第二季又會如何處理引發大量批評的劇情?
從目前的口碑來看,第二季顯然是有些翻車。豆瓣評分只有7.4(第一季9.0),爛番茄的觀眾爆米花指數只有39%(第一季86%)。雖然第二季第二集在IMDB上拿下了9.3的系列單集最高分,但之後的幾集嚴重滑坡,最低6.3,最高也不過7.6。
為什麼第二季的口碑會明顯下滑?製作組的改編策略出現了什麼問題?今天我就來聊聊圍繞《最後生還者》遊戲和美劇的種種爭議。
文|西蒙
史上最受爭議的遊戲續作
美劇《最後生還者》改編自頑皮狗工作室的同名遊戲,第一季對應2013年的第一部遊戲,講述了在被致命真菌感染、人類文明衰落的末世,走私者喬爾帶著天生免疫者艾莉前往醫院製造疫苗的故事。

無論是喪屍片的末日世界觀,還是公路片的故事架構,《最後生還者》都沒什麼創新之處。但它好就好在角色鮮活、情感真摯,用充實的細節講述了喬爾和艾莉這對“父女”在末世中如何建立信賴和依靠,讓觀眾深切感受到在一個糟糕的世界中,是愛,是那些我們想要守護的人給了我們希望和活下去的動力。
為了凸顯一個人為了愛能做到什麼程度,《最後生還者》設定了一個極富戲劇張力的結局:在製造疫苗拯救世界和艾莉的性命之間,喬爾選擇了後者,屠殺了想拿艾莉做疫苗的火螢組織。儘管這個選擇不符合通常的社會道德,但因為有著充分的情感鋪墊,玩家和觀眾都能和喬爾共情,從情感上認同他的選擇。這個高能結局也讓《最後生還者》一戰封神。

《最後生還者》遊戲在口碑和銷量上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出續作自然是水到渠成。然而沒有誰能想到,2019年發售的《最後生還者2》會成為遊戲史上最大的一次驚嚇,對劇情的爭議從發售後一直延續到現在。
爭議主要集中在兩點,第一點是喬爾之死。遊戲開場沒多久,喬爾就被火螢組織的倖存者艾比給殺了。
影視劇裡死個主角並不算多罕見的事,但遊戲和影視劇是不同的媒介,對玩家來說,主角就是自己在的分身,角色的行動都是自己的選擇,自己是陪著角色一步步成長的,由此產生的代入感和情感聯結要遠強於影視劇角色。
所以一般遊戲裡很少讓主角在劇情層面真正死去,如果真的要讓主角死掉,一般都會賦予足夠的正面意義去昇華主角的死亡,讓玩家覺得自己的投入沒有白費。
儘管《最後生還者2》開篇玩家操作的不再是喬爾而是艾莉和艾比,但很多玩家仍然把喬爾當做主角,看待故事的視角都是從喬爾出發。然後毫無徵兆的,喬爾就被艾比給殺了,更火上澆油的是,遊戲是以一種強行降智的方式虐殺了喬爾。
遊戲先是安排喬爾和湯米因為巡邏偶遇艾比,然後又讓喬爾在看到對方持有武器後毫無防備地交出武器,甚至報上自己真名。這些行為完全違反了前作喬爾的人設:一個警惕心強、不信任陌生人、時刻準備戰鬥的走私犯老油條。
接下來的虐殺更是足以讓玩家產生心理創傷:艾比拿著一支高爾夫球杆把喬爾活生生敲成了血人,最後再一擊斃命。

從來沒有哪部遊戲的主角是死得如此慘烈、如此毫無價值的。有的玩家玩到這一幕後因為過於震驚,甚至直接掰斷遊戲盤以示抗議。
而操作艾莉繼續玩下去向艾比復仇的玩家則體驗到了更彆扭的地方,這也是遊戲劇情最大的爭議:強行放棄復仇。
根據遊戲製作人尼爾·德拉柯曼的訪談,他想要做一個和前作方向不一樣的遊戲,所以既然前作的主題是“愛”,那麼續作他就想探討“恨”。之所以讓喬爾死得如此慘烈,就是為了給艾莉(以及玩家)製造足夠恨意,進而探討仇恨會帶來哪些行動和後果。
這個想法本身不錯,問題在於尼爾自己有個明確的價值觀:冤冤相報何時了,復仇只會製造新的仇恨和報復,復仇者得到的只有遍體鱗傷,甚至波及身邊的人,所以人們要放下仇恨,斬斷這個無止休的迴圈。
為了讓玩家接受這個價值觀,尼爾在遊戲後半安排了許多有爭議的設計,包括讓玩家操作艾比去救人,試圖讓玩家意識到艾比是另一個喬爾,同時還安排艾莉錯殺無辜之人,並因此產生心理創傷。最後在海灘的生死對決中,遊戲讓艾莉選擇了放棄復仇
對於遊戲主角做出的重大決定,大多數遊戲為了不破壞代入感,一般會把選擇權交給玩家,允許玩家選擇不同的劇情走向。而《最後生還者2》連選擇都不給玩家,換句話說,遊戲後半基本是製作人按著玩家的頭去相互理解、放棄復仇。可想而知,很多玩家無法接受這個結局,對遊戲劇情的批判也一直持續到今天。
這也是為什麼第二季開播前許多人都對劇情持懷疑態度,因為容易踩雷的地方真的很多。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影視劇和遊戲是兩種不同的媒介,觀眾更多是以第三者的視角來欣賞故事,對角色的代入感沒有玩家那麼強,對情節的包容程度也會更強。
無論是喬爾之死還是放棄復仇,類似的情節在影視劇裡並不稀罕。如果製作組能做好充分鋪墊、深入刻畫角色的內心糾葛和情感轉變,再修改不合理的情節,是有可能讓觀眾接受這些展開,甚至認同艾莉最後的選擇。那麼《最後生還者第二季》到底做得如何呢?
高開低走的改編
毫無疑問,製作組很清楚遊戲的劇情問題,他們也很努力地讓劇情更合理、更有感染力。尤其是前期的高潮喬爾之死,第二季的改編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第二季對喬爾之死的描寫甚至比遊戲的尺度還要大:遊戲裡喬爾這部分的鏡頭基本都是遠景,只有一個一閃而過的近景,而第二季對瀕死的喬爾有長時間近景鏡頭,慘到讓人不忍直視;遊戲裡的最後一擊只給了艾比揮下高爾夫的鏡頭,並沒有正面呈現喬爾被殺死,而第二季直接讓艾比用一根金屬桿插入喬爾的脖子,徹底讓喬爾嚥下最後一口氣。
即便觀眾看之前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如此赤裸描繪虐殺的衝擊力依然超出了預期,看得人無比壓抑窒息。
與此同時,製作組把遊戲裡的各種不合理之處都給改掉了。遊戲裡是湯米和喬爾救了被感染者襲擊的艾比,然後湯米和喬爾主動自報家門。第二季給改成了蒂娜和喬爾救了艾比,蒂娜喊喬爾撤離時叫了名字,所以艾比才知道喬爾的身份。喬爾來到艾比同伴的小屋後也沒主動交出武器,是艾比一行人拿蒂娜的性命威脅,喬爾才不得已才交出武器。
正是靠著這些改動,觀眾的注意力才能集中在這段劇情的情感衝擊力上,感同身受地體驗艾莉此刻的強烈恨意,而不是和玩家一樣吐槽劇情強行降智。再配上原創的傑克遜鎮對抗感染者屍潮的大戰場面,讓這一集從頭到尾充滿了情節波折和情感起伏,沒有一刻冷場,最終在IMDB上拿下了9.3的系列最高單集評分。
不過可惜的是,如此精彩的改編也掩蓋不了第二季後面的問題,第二季口碑下滑的核心原因是對艾莉的塑造出現了嚴重偏差,主要表現在艾莉的恨意表現不到位。
對遊戲玩家來說,艾莉的恨意是非常直觀的:遊戲封面就是艾莉寫滿恨意的猙獰表情特寫,遊戲流程就是操作著艾莉一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地殺過去,把艾比的夥伴一個個送上天堂。

但因為種種限制,這些都無法在第二季表現出來。飾演艾莉的貝拉·拉姆齊並不擅長表現角色內心的複雜情感,這在第一季裡並不是什麼問題,但在第二季裡就成了明顯的短板。
在喬爾死後的幾集中,貝拉基本都是板著一張僵硬的臉,用“面無表情”來表現艾莉內心的恨意和決心。這種方式用一兩次還有效,但觀眾幾集看下來發現她只會這麼一種表情時,難免會對她的演技失望。
同時從合理性的角度考慮,第二季沒讓艾莉和遊戲一樣一路大開殺戒,而是安排艾莉和蒂娜以潛行的方式去尋找敵人。沒有了戰鬥戲後,為了填充這部分的劇情,第二季原創了大量艾莉和蒂娜的互動感情戲,大大沖淡了遊戲裡壓抑肅殺的復仇氛圍。尤其是第四集的改編更是引發了大量差評,在IMDB拿下了6.3分的系列最低單集評分。
在第四集的後半,蒂娜告訴艾莉自己懷孕了,遊戲裡艾莉的反應是不知所措加憤怒:我怎麼能帶著一個孕婦去復仇?你成了我的累贅!充分體現了她腦子裡只有復仇一件事,完全符合人物此時的情緒。
而第二季裡則完全相反,艾莉得知這個訊息後,兩人就荷爾蒙上頭直接親熱了起來,第二天醒來艾莉還一臉開心地說:“我要當爸爸了”。
所有觀眾看到這裡都是一臉懵逼:一個滿腦子復仇的人這時真的有心思做這些事嗎?她首先在意的不該是對復仇的影響嗎?這段改編讓人不由懷疑喬爾在艾莉心中的地位有多重,復仇決心有多大,這對於艾莉這個角色的塑造是致命的。
類似的情節在第五集裡再一次出現:艾莉擔心蒂娜的身體狀況,想要帶著她返回傑克遜鎮,是蒂娜一通充滿激情的臺詞讓艾莉下定了繼續復仇的決心。
一個猶豫不決、需要別人推動才繼續復仇的艾莉,這既不符合遊戲的人設,也不符合觀眾的期待。
更深層的問題在於,一個故事最有衝擊力的情感體驗往往來自主角放棄的東西。第一季的結尾之所以震撼人心,是因為喬爾放棄了製造疫苗拯救世界。而對於主張放下仇恨的本作,如果艾莉一開始的恨意就不夠強、決心就不夠大,放棄復仇的選擇又如何能帶給觀眾震動?如何讓觀眾相信放棄復仇換來的東西是有意義的?
遊戲改編影視劇一直是個巨大的坑,好評的作品寥寥無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許多遊戲的重點在玩法上,劇情內容很少。這些遊戲被改編成影視劇時往往要加入很多原創劇情,難免會被改得不倫不類。

《最後生還者第一季》的成功建立在原作本身就是重劇情的“電影敘事”類遊戲,劇本是按照公路片的經典模式設計,內容非常豐滿紮實。同時製作組在角色和劇情的改編上充分尊重遊戲,所以才贏得了如此高的口碑。
而製作組在第二季卻自作主張,對核心主角的塑造大幅偏離了遊戲,讓玩家覺得陌生甚至是牴觸。我們不知道製作組是出於什麼理由這麼改編,但目前來看無疑是失敗的。

改編自遊戲前半部的第二季已經有這麼多的問題,未來的第三季就更難抱期待了。第三季對應遊戲的後半部,這也是遊戲最受爭議的核心篇章,將會從艾比視角描寫狼幫和疤臉幫的衝突,艾比和艾莉也會發生激烈的正面衝突,最後迎來故事的結局。
製作組能處理好後半段的各種敏感劇情嗎?從第二季的表現和口碑來看,恐怕前景不容樂觀。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稽核:然寧

招聘|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撰稿人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

點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