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筆者受邀來到了百度科技園,參加百度 AI 開放日活動——

這次主角是“秒噠”。
Manus 一碼難求和復現熱潮還沒過,沒想到,百度秒噠來踢館了!而且宣佈,這次是正式全量上線。

去年 11 月在百度世界大會上,秒噠首次亮相就爆火,今天終於等到了全量上線。
有意思的是,在大會現場,我進來第一眼就注意到了前排座位上竟然有位保安大爺?這是摸魚還是 NPC 啊…

而且我發現,這次大會現場的排布比較奇特,是由一個個“圓桌”組成的大會現場。而且每個圓桌上,都有一臺 Mac 電腦。

我先搶了個 C 位。
釋出會開始不一會兒,我發現文章開頭提到的“神秘保安大爺”的謎底也揭曉了——
好傢伙,果然是個 NPC。
這位百度科技園的修車大爺都用秒噠搞了個修車預約小程式。
看完這個影片,我覺得 o3 不一定能砸碎程式設計師的飯碗,但秒噠開始展現出這個潛力了。
再來看一段影片,用百度秒噠“開發”的一個部落格網站——
先劃重點——
-
全程無程式碼:沒有技術背景的普通使用者也可以變身程式設計師了 -
多智慧體協作:產品經理、UI 設計師、架構師、程式設計師齊活協作 -
LGUI 新正規化:UI 元件拖拽 + 用嘴開發可同時進行 -
應用全生命週期覆蓋:應用開發完成後,可繫結域名直接釋出,甚至完成運維監控等
從影片看,這個網站的完成度屬實有點高了,跟我用國外大模型 +Artifacts 正規化出來的玩具級網站已經不在一個次元了。
雖然現在大模型程式設計能力越來越強,市面上的 AI 程式設計工具/智慧 IDE 也越來很多,但這些更多是給程式設計師打輔助的,非專業人群依然很難藉助這些工具,將自己的應用創意轉化成立即可用的網站/應用,如果未來秒噠真能打磨到高可用落地水平,那麼無論是 C 端還是 B 端,都是一個極具顛覆性的事情。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問,市面上類似秒噠的“文生應用”的產品也不少了,秒噠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嗎?
多智慧體協作
我覺得秒噠裡面,最有意思的就是它搞了個“智慧體協作矩陣”。

在秒噠裡,內建了十餘個智慧體,包括:
-
需求收集階段:需求澄清智慧體、需求推薦智慧體、需求改寫智慧體 -
應用生成階段:架構師智慧體、程式設計師智慧體、設計師智慧體、質檢員智慧體 -
內容生成階段:資料生成智慧體、圖片生成智慧體、文案生成智慧體
根據使用者的任務需求,秒噠自動、靈活地呼叫不同技能的智慧體,這些智慧體透過協同工作,最終能形成一個端到端的應用開發解決方案,覆蓋從需求分析到最終交付的全流程。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智慧體可不是透過 system prompt 簡單搞出來的“角色扮演型”娛樂級智慧體,每一個智慧體的背後,都是經過了大量專業知識訓練和相關的任務策略迭代。
並且,智慧體的背後,都內建了“資料飛輪”,可通過歷史任務資料來總結、反思,不斷進化,持續完善自己的專業能力。

而做過多智慧體協作系統的小夥伴都知道,這種系統,要做出實用價值,背後還離不開大量的“協作策略”的最佳化。否則,多個智慧體之間的工作非常容易產生衝突(出錯)或無效的重複工作(費錢)。
為此,秒噠為這套複雜的多智慧體協作系統,設計了專用的通訊協議和任務分配機制,確保各個智慧體能夠無縫配合。
這一套業界首創的“多智慧體協作正規化”,也是秒噠背後的效果保障以及能持續打破效果天花板的正規化保障。
多工具呼叫
如果你用過大模型 +Artifacts 來開發網站輕應用,你肯定還會熟知一個“文生應用”的痛點——
AI 開發的應用,普遍是純前端應用,像打電話、收發驗證碼、地圖呼叫等後端 API 操作,是做不到的。
為此,秒噠團隊基於百度自身的生態優勢,打造了一套多工具呼叫體系——

秒噠這裡的多工具呼叫,讓網站具備了後端整合能力,甚至打通了百度智慧雲的 API 體系,驗證碼、百度地圖,把開發複雜網站應用所需要的 API 能力都被整合進來了。
這個 feature,使得 AI 所能開發的應用型別邊界被大大的拓寬了。
比如,我要組織大家去頤和園賞花,讓它開發一個「報名表單收集」的應用工具——
-
可以呼叫百度地圖,給出活動地址; -
應用釋出後就會生成一個二維碼,只需要把二維碼發群裡,讓大家掃碼填寫; -
最重要的是,還有後臺管理功能,我能看到詳細的報名資訊。
這就是多工具呼叫的能力。
但是,將眾多的 API 完全開放給 AI 去呼叫的話,又會引入複雜的訪問許可權和安全問題。像 Claude 生態的 MCP 協議生態,也同樣飽受這個問題的困擾。
而秒噠,則是巧妙的建立了一個 API 中心 + 分工明確的多智慧體協作系統。在 API 中心,可以實現對每個工具的呼叫做細粒度的許可權控制,確保只有授權的智慧體才能呼叫特定工具。此外,API 中心還支援了智慧體之間的工具共享與複用,進一步提升工具的利用率。
軟體開發最後一公里:LGUI 雙模互動
使用者只需要動動嘴說話就能開發網站,如果“用嘴開發”出來的網站,需要調整 UI 細節、排版,用滑鼠拖拉拽的方式無疑是比文字表達更高效的。
因此,秒噠在“文生應用”的基礎上,將 GUI 元素拖拽修改的能力也整合進來了——

透過 UI 元素拖拉拽,可以高效解決 UI 細節調整問題,可以說是軟體開發的最後一公里。
這種結合了自然語言開發(LUI)和傳統圖形化 UI 開發(GUI)的新正規化,被秒噠稱為“LGUI 雙模互動”。

搞錢神器?
實話說,我看完釋出會後,腦子裡出現的第一個詞兒就是——
搞錢神器。
要知道,在軟體外包市場,開發交付一個小程式或簡單的網站,最少也要幾千塊錢。稍微有點難度的,就要數以萬計了。
而對於秒噠來說,不止是邀請函、海報等純前端的 H5/網站,像營銷落地頁、電商站點、餐飲訂餐等需要後端能力的高商業價值應用,同樣有“直出”的能力。
這意味著,以往需要專業的軟體開發團隊研發數日才能交付的“輕應用”,透過秒噠可能幾分鐘就調的差不多了。

對於能 touch 到客戶資源的使用者/企業來說,秒噠可能會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搞錢神器。
正如秒噠的產品初衷——讓人人都能成為開發者,未來,應用開發的邊界可能會真的因此而變得不同。

最後,附上秒噠傳送門:
https://miaoda.baid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