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開頭】最近微信推薦機制調整了,可能有些朋友會收不到我們的推送,請大家關注留學字典加上星標,以免錯過更多精彩內容!
正文
根據《華爾街日報》近期的報道,2024屆哈佛MBA畢業生中,23%的人在離校三個月後仍然處於待業狀態,未能拿到錄用通知書(Offer),而2022年這一比例僅為10%,也就是說哈佛MBA畢業生的失業率在兩年內翻了一番多。
這並非哈佛商學院的獨有現象,美國頂尖商學院都正面臨同樣的困境。據統計,美國Top 15商學院中,2024屆MBA畢業生三個月內就業率同比下降了6個百分點至 84%。與過去五年的平均水平相比,這一比例下降了8個百分點。
曾幾何時,哈佛、沃頓、INSEAD等全球頂級商學院的MBA學位被視為通往商業成功的黃金門票,是無數懷揣商業夢想者競相追逐的目標。它不僅代表著深厚的商業知識儲備、廣闊的人脈資源網路,更象徵著令人豔羨的職業發展前景和豐厚的經濟回報。然而,時過境遷,曾經風光無限的全球商學院MBA教育,如今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衝擊。
01 起高樓、宴賓客
MBA教育起源於20世紀初的美國,彼時美國步入工業化階段,企業對科學管理的需求愈發強烈,促使了MBA教育的誕生。
1900年,達特茅斯學院的塔克商學院創立,推出首個商業領域的高階學位——商業科學碩士,這便是MBA的前身。1908年,哈佛大學商學院正式設立全球首個MBA學位專案,MBA教育正式誕生。
二戰後,世界迎來難得的和平時期,美國經濟蓬勃發發展,催生了對於企業管理人才的需求,美國各高校一度擁有數百個MBA專案。
隨後其他國家也先後開始引入MBA教育,並從此風靡全球。1950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毅偉商學院開設首個位於美國以外的MBA 專案;次年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也跟進設立首個非洲的MBA專案;1953年,印度社會福利與工商管理學院在加爾各答推出亞洲首個MBA專案;1957年,INSEAD商學院在法國創立,推出歐洲首個MBA專案。
全球商學院的MBA教育也在發展中不斷迭代更新,逐漸形成了以案例教學、領導力培養等為特點的國際化教學體系,並根據全球商業的前沿趨勢不斷將可持續發展、商業倫理等最新理念融入課程體系,以適應企業的需求。

哈佛商學院是全球MBA教育的鼻祖
招生數量攀升
MBA專案在自我完善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代。以美國這一MBA教育的發源地和引領者為例,在過去的數十年間,申請MBA專案的人數呈現出迅猛的增長態勢。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各大商學院收到的MBA申請數量逐年攀升。哈佛商學院每年收到的申請數量超過8000份,斯坦福商學院的申請人數也超過6000份,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MBA學位被視為通向成功的捷徑,吸引著無數人投身其中。
學費一路上漲
與申請人數一同增加的還有一路水漲船高的學費。
哈佛商學院、斯坦福商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等頂尖學府的MBA學費令人咋舌。哈佛商學院2000年左右的學費就高達每年4萬美元以上,而到了2024年更是突破了7.6萬美元,漲幅驚人。斯坦福商學院的學費也毫不遜色,2020年的學費超過了7.4萬美元。
在中國,MBA學費上漲的趨勢也非常明顯。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全日制MBA專案為例,2011年為12.8萬元,2013年漲到16.8萬元,2017年之後則穩定在19.8萬元。而非全日制MBA專案的費用更為高昂,2024年為36.8萬元,2025年則漲到41.8萬元。
但天價學費並沒有嚇退申請者。一方面,具有門檻的學費成為商學院篩選入學生源的重要手段,即僅歡迎具備一定經濟實力的精英學生加入校友圈子,構建人脈關係網路;另一方面,學費水平也體現出MBA學位的稀缺性,成為學位價值的象徵,反而吸引著更多的人競相追逐。


就讀哈佛商學院MBA需要花費的成本構成及具體明細(圖源&資料:HBS)
高薪就業無憂
在就業市場上,MBA畢業生也是備受青睞的香餑餑,他們往往在金融投資、管理諮詢、市場營銷等高薪崗位就業。
QS全球僱主調查資料顯示,在瑞士,MBA畢業生的平均基本工資高達105656 美元,並且還有18%的年度獎金。加拿大的MBA畢業生平均薪資位列全球第二,基本工資高達91587美元,並有16%的年度獎金。
在美國,MBA畢業生的平均薪資也十分可觀,基本工資高達90187美元,並有12%的年度獎金。
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MBA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具有明顯的優勢,不僅能夠獲得高薪,還能在各個行業的關鍵崗位上施展才華。無論是金融領域的投資銀行、諮詢公司,還是科技行業的巨頭企業,都對MBA畢業生敞開大門,為他們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豐厚的回報。
因此,雖然MBA學費很高,但畢業後一兩年就能回本,實屬一項不錯的教育投資。

美國頂級商學院2019年MBA畢業生按職位劃分的基本薪資中位數(資料:IIM)
02 眼見它樓塌了
但自從疫情以來,各國的MBA專案都遇到重大挑戰,熱度不及以往,人們對於MBA的熱情正在快速消退。
在招生方面,商學院MBA申請人數下降明顯。美國研究生管理招生委員會(GMAC)資料顯示,美國MBA課程申請人數連續多年下降。在2020年春季結束的學術週期中,美國商學院收到的申請數量比前一年下降了9.1%,2023年的申請人數較2019年減少了10%以上。
哈佛商學院、斯坦福商學院等頂尖學府也未能倖免,哈佛商學院2023年的申請人數較2019年下降了15%左右。
近年來,由於MBA專案申請人數持續下滑,一些頂尖商學院的招生負責人紛紛離職,這一現象無疑給MBA教育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哈佛商學院MBA專案近年來的申請人數(資料:HBS)
在就業方面,MBA學位也褪去了金色招牌,原本備受商界追捧的頂尖商學院精英被毫不留情地拋棄,MBA畢業生正感受到求職市場的凜冽寒意。
如本文引言所示,哈佛商學院2024年MBA畢業生中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在畢業三個月後仍處於失業狀態。這個數字在2023年為20%,在2022年僅為10%,表明哈佛MBA畢業生找工作的難度正在增長。
其他名校也好不到哪兒去,斯坦福大學商學院MBA畢業生三個月的失業率為22%、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則為20%。此外,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的畢業生面臨類似的就業困境,芝加哥大學和西北大學MBA畢業生的失業率近年來增加了兩倍。
與此同時,英國、歐洲等其他地區的商學院也未能倖免,MBA教育的熱度逐漸冷卻,面臨著生源減少、就業困難等諸多挑戰。曾經象徵年薪百萬入場券的商學院文憑,正在就業寒冬中瑟瑟發抖。
那麼,曾經輝煌的MBA教育究竟怎麼了?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它如今的困境?
企業需求減少
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對MBA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摩擦不斷、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的大背景下,企業的經營面臨著諸多挑戰,對人才的需求也變得更加謹慎。
以美國為例,當前美國經濟正處於高通脹、高利率時代,經濟增長面臨較大壓力。在這種經濟環境下,企業對未來的發展前景感到擔憂,因此在招聘時更加謹慎。許多企業不僅減少了招聘數量,還提高了招聘門檻,更加註重候選人的實際技能和經驗。這使得缺乏實踐經驗的MBA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處於劣勢,就業難度大大增加。
諮詢公司、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等以往的大僱主們紛紛縮減招聘規模,面向MBA畢業生的就業崗位銳減。麥肯錫2024年從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招聘的MBA人數從前一年的71人降至33人,而亞馬遜、谷歌等科技巨頭和摩根史丹利、高盛等頂級投行也都在不停裁員並凍結人員編制,減少了包括MBA在內的招聘。對於這些企業而言,與其用高薪聘請一個“開盲盒式”的MBA畢業生,不如直接挖角一個具有豐富工作經驗或客戶資源的老手。
2024年,美國勞動力市場白領就業機會整體下降,頂級商學院的失業率翻倍。許多MBA畢業生髮現,曾經熱門的就業領域如今門檻變高,機會變少,他們在求職過程中屢屢碰壁,就業前景變得異常迷茫。
投資價效比低
高薪就業機會的減少讓MBA高昂的學費變得令人望而卻步,這項教育投資的回報率降低,價效比也不再理想。
在美國,就讀MBA的平均成本為每年6.18萬美元,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排行榜前十的商學院全日制MBA每年學費至少要7萬美元以上。在哈佛商學院讀完兩年的MBA,包括學費、醫療保險、房租和其他各種生活費用在內的總成本甚至高達22.5萬美元。
在經濟形勢不穩定的情況下,如此高昂的費用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筆巨大的開支,而企業縮招使得畢業生賺回學費、償還貸款變得遙遙無期,人們在做出教育投資決策時會更加謹慎。
疫情的爆發使得全球經濟遭受重創,許多人面臨著失業、降薪等經濟壓力,不得不推遲或放棄繼續深造的計劃。

美國頂尖商學院2024屆MBA畢業生畢業後三個月內失業率(圖源&資料:WSJ)
其他人才替代
隨著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科技對商業領域的影響日益深遠。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改變了企業的運營模式和管理方式,也對人才的需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今,企業更加註重技術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對具有理工科背景和技術技能的人才需求大幅增加。相比之下,傳統的MBA畢業生所具備的管理知識和技能在某些領域顯得相對單一,難以滿足企業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
人工智慧的發展使得許多重複性、規律性的工作可以被自動化程式所取代,這對中層管理崗位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以往,中層管理者主要負責協調和執行上級的決策,處理日常的管理事務。然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進步,一些簡單的管理任務,如資料分析、報告生成等,都可以由智慧系統快速、準確地完成。這使得企業對中層管理者的需求減少,而這些崗位往往正是MBA的主要就業方向。
此外,近年來,專業學位教育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迅速發展,除了MBA之外,金融碩士、會計碩士、工程碩士等專業學位專案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些專業學位專案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因此受到了很多學生的青睞。以金融碩士為例,該專業學位專案專注於培養學生在金融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生畢業後能夠迅速適應金融行業的工作需求。相比之下,MBA的課程設定相對寬泛,缺乏針對性,在專業技能培養方面不如金融碩士等專業學位專案。這使得許多學生在選擇深造時,更傾向於選擇專業學位專案,從而導致了MBA生源的分流。
與此同時,企業內部培訓和線上教育的興起也對MBA教育形成了競爭。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透過內部培訓可以更好地滿足員工的職業發展需求,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和績效。因此,許多企業加大了對內部培訓的投入,建立了完善的培訓體系。一些大型企業甚至成立了自己的企業大學,為員工提供全方位的培訓服務。
線上教育的發展也為人們提供了更加便捷、靈活的學習方式。透過線上教育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各種課程,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且,線上教育的課程內容豐富多樣,價格相對較低,這使得許多人更願意選擇線上教育來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這些因素都使得 MBA 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

美國頂尖商學院MBA畢業生失業主要原因
03 精英教育的價值博弈
這場就業地震暴露了MBA精英教育的脆弱性——當科技巨頭能在一夜間裁掉數千人,當ChatGPT、Deepseek開始撰寫商業計劃書,傳統商科教育的護城河正在快速乾涸。
全球商學院MBA教育正站在時代的十字路口,面臨著生源減少、就業困難等諸多挑戰。這些挑戰既源於經濟波動、科技發展等外部因素,也與MBA教育自身的課程設定、教育模式等內部因素密切相關。
芝加哥大學就業指導主任的感慨意味深長:“我們教會學生分析財報,卻沒教會他們分析演算法推薦邏輯。”或許這場危機最終會催生商科教育的“轉基因”革命。
在課程設定方面,商學院應緊跟時代步伐,及時更新課程內容,融入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等新興技術相關的課程,培養學生的數字化思維和技術應用能力。可以開設人工智慧與商業決策、大資料分析與市場營銷、雲計算與企業運營等課程,讓學生了解這些新興技術在商業領域的應用場景和發展趨勢,掌握相關的技術工具和方法,提升學生在數字化時代的競爭力。
或者更近一步,將MBA教育與計算機、人工智慧等專業進行合併,培育具備“商業思維的工程師”。也許MBA畢業生沒有工程師受歡迎,但懂技術的MBA一定比純理科生更具有優勢。
透過課程革新,融入新興技術課程,加強與企業合作,MBA教育能夠培養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複合型人才;透過特色發展,尋找自身的差異化優勢,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透過國際合作,實現學生交換和聯合培養,引入國際師資和教學資源,能夠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教育質量。
MBA教育誕生至今已經100多年,其間也面臨了各種各樣的危機,但都透過自我革命而實現新生。如今,又到了破繭重生的時間點,商學院的教授們是時候給自己的組織把把脈、擬定一份戰略規劃報告了。
當金字招牌開始生鏽,這場關於精英教育的價值博弈才剛剛開始。但只要是博弈就必然會有洗牌和犧牲,誰先完成迭代升級,誰就能逃出生天。
參考資料來源:WSJ
《留學字典》原創文章精選
Berkley、UCLA、UCSD在中國高中錄取人數 | 疫情三年,美國大學現在怎麼樣了?| 2022年中國學生赴美留學人數減半?最新官方資料 | 2022年哈佛新生背景 | 哈佛MIT vs 北大清華:畢業生去向有何不同 | 加州大學有多中國學生?伯克利2769人、UCLA 2654人
美國大學國際學生錄取率 | 美國TOP20大學4年美本申請錄取資料 | 除了計算機和金融,還有哪些好專業?| 哈佛大學2022年新生錄取文書 | 加州伯克利、洛杉磯中國學生錄取率僅8-9% | MIT2022年新生亞裔佔40%,國際學生錄取率 1% | 耶魯大學2022年新生資料 | 康奈爾大學2022新生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