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穀雨星球
微訊號:guyujihua2021
最近美國藤校依然過得不太順。前有哥大痛失4億美元資金,下一個輪到的哈佛更是大出血,高達90億美元的資金遭到審查。
就在剛剛過去的週末,哈佛高層召開了會議,準備回應「最後通牒」。
■3月份紐約客新文章:《哈佛會屈服還是崩潰?》
不過,「丟錢」並不是哈佛最近唯一擔心的事:
在文憑貶值的當下,就連哈佛畢業生也找不到工作了??!!
前段時間一份資料顯示,排名全美第一的哈佛MBA,在2024年春季離校的畢業生中,竟還有23%連續三個月都找不到工作。
哈佛MBA錄取率只有13%,被譽為「通往頂級工作的黃金門票」,2021年平均薪酬19萬美元,進入頂級投行和對沖基金公司,可能高達40萬美元。
短短時間裡,待業的人數翻了3倍。
而且,找不到工作不止哈佛MBA,還有斯坦福、MIT、耶魯和杜克等頂級商學院,金融這條在我們心中最值得走的人生黃金之路,也塌了?

■《華爾街日報》上的報道原文
01
第一個提供MBA學位的哈佛
在瞭解為什麼連哈佛MBA都找不到工作之前,先回溯歷史,看看MBA到底是在什麼樣的經濟變遷中,成為了最容易找工作的金字招牌。
MBA學位起源於美國,確切地說是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該學位最初由哈佛大學行政管理研究生院(現哈佛商學院)於1908年推出,旨在滿足美國企業的需求。
那時候的美國企業,都需要什麼樣的人?
20世紀初,美國正經歷快速工業化。各大公司紛紛將製造流程移交給機器,而這帶來的快速增長,意味著這些企業需要一批接受過正規金融和管理最佳實踐教育的新型勞動力。
於是,哈佛大學的第一個MBA課程應運而生,與現在的MBA課程非常相似,並吸引了15名教員授課的80名學生。
該課程以美國工程師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的開創性研究為基礎,他率先透過新創造的「管理科學」學科來提高工業效率。

■1994年登上《福布斯》雜誌的哈佛MBA專案,當時主打的理念是「讓更多女性因為MBA專案受益」
儘管哈佛大學是第一所提供MBA學位的大學,但正規的商業教育概念早在近一個世紀前就已經在歐洲出現。
世界上第一所商學院,即Ecole Spéciale de Commerce et d'Industrie(現稱為ESCP 商學院),於1819年在法國巴黎成立。
直到本世紀晚些時候,美國才開始效仿,於1881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立了沃頓商學院。
該學院以美國企業家和實業家約瑟夫·沃頓 (Joseph Wharton) 的名字命名,他的目標是「為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做好適應不斷發展的美國商業環境的準備」。
沃頓商學院成立之前,美國的管理實踐和商業基礎知識都是透過學徒制來傳授的,在此期間,年輕的專業人士會在工作中學習,而不需要任何理論基礎。
沃頓商學院提供的第一個課程是金融學士學位,並效仿哈佛大學,於1921年設立了沃頓商學院 MBA課程。

■50年前的沃頓商學院,學員也幾乎都是男性
繼哈佛、沃頓商學院之後,美國許多最著名的MBA專案也相繼成立。
斯坦福商學院是首批西海岸商學院之一,於1925年成立後不久便招收了第一批MBA學生。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於1935年推出了自己的 MBA課程,而西北大學新成立的凱洛格管理學院則於1920年開設了MBA課程。
隨著MBA學位越來越受歡迎,不同的選擇也開始湧現。1943年,芝加哥布斯商學院成為第一所提供高階工商管理碩士 (EMBA) 課程的商學院。
美國本科開設商學院的大學並不多,除了如巴布森商學院外,綜合性大學裡有賓大沃頓,伯克利哈斯,紐大stern和密歇根安娜堡,波士頓學院等。
所以不少想要走商科路線的學生,不少會在本科畢業後申請MBA,進入金融公司,走上許多人眼中的「人生巔峰」。


谷歌和亞馬遜的發言人表示,他們仍在招聘商科畢業生,但招聘人數會根據業務需求波動,微軟表示已略微削減MBA招聘。
更令人憂心的是,MBA風光不再的大學不止哈佛。
彭博社的一份報告分析了美國頂尖七所MBA課程的就業情況(包括哈佛、哥大、MIT、斯坦福、芝大、賓大等),發現與2021年相比,2024年這七所學校的就業率均有所下降。
沃頓商學院的就業率目前在M7商學院中最高,但該專案2024年的畢業生中仍有約7%在畢業後三個月內沒有收到錄用通知。

03
大學的新方向
有專業人士分析了背後的原因,認為商學院畢業生就業率下滑,也反映了目前教育體系面臨的挑戰。
因為傳統商學院課程往往側重於傳授理論知識和案例分析模擬,而在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上有所欠缺。
然而企業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更加註重成本控制和效益最大化,更需要在特定領域具有獨特的洞察力的領袖。
換句話說,其不再能夠滿足企業組織的核心需求。

■頂尖商學院的待業人數都在增加
英國工商管理碩士協會(AMBA)和商學院畢業生協會(BGA)共同釋出的調查報告顯示,有80%決策者認為商學院應當改革其教育模式。
在這樣的「十字路口」,越來越多大學開始尋求改變。
比如東北大學的D'Amore-McKim商學院開展了一個「研究生合作社」Co-op模式,由學院和企業合作給學生提供帶薪職位,去公司邊工作邊學習,提高學生畢業前的就業能力。

還有一些學生傾向於進入新興行業。比如根據彭博社的報道,不少在讀生正在積極轉型到AI相關產業中,尋求突破。
與此同時,頂尖商學院也開始在AI教育浪潮中自救和革新,在傳統課程中不斷融合進AI技術,滿足企業和學生的雙向需求。
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率先與OpenAI合作,透過此次合作,沃頓希望為學生提供量身定製的人工智慧體驗,使他們能夠參與甚至塑造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未來。
這對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向所有全日制學生提供ChatGPT Enterprise許可證,使他們能夠參與並探索聊天機器人及其用途。還意味著有機會與沃頓商學院之前的人工智慧研究合作並在此基礎上繼續發展,讓學生探索人工智慧對營銷、金融、投資、創業和勞動力生產率等的影響。

■沃頓商學院的ChatGPT Edu,開放給所有教職員工、MBA、研究生和本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