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原創內容
主筆|謝九
最近,國家發改委表示,今年三、四季度,將有1380億元消費補貼資金陸續下達。上半年接近尾聲之際,不少地方的消費補貼開始暫停或退坡,很多人以為國補即將慢慢淡出。不過,國家發改委的表態,意味著消費者薅國補羊毛的視窗期還沒有關閉。
為了刺激消費,我國去年開始推出大規模消費補貼政策,真金白銀的補貼,對於消費者而言確實很香,尤其是對於那些有真實需求的消費者,更是不容錯過的薅羊毛良機。
在補貼政策的刺激下,很多商品價格比以前大幅降低。在這一輪補貼浪潮中,不僅只是國家補貼,很多地方政府還會按照一定比例進行補貼,除此之外,商家為了搭上這一波補貼紅利,更是對很多商品主動降價,以達到補貼線的標準。

某電商平臺的“國補”專區,補貼範圍約總價的15%-20%,各省市領取方式都有差異
以消費者最關注的蘋果手機來看。今年年初,我國首次開始對數碼產品實施以舊換新補貼,每件補貼最高不超過500元,但是要求單件銷售價格不超過6000元。為了滿足補貼標準,蘋果專門對iPhone手機降價,將256G版本iPhone 16從6999元降到5999元,疊加近500元的國補之後,最終售價只有5499元左右,有些地方政府還有地方補貼,實際售價最低能到5000元左右。
在補貼政策的刺激下,iPhone 16手機比之前便宜了1500元-2000元,由此吸引了大量消費者搶購。
在嚐到甜頭之後,蘋果參與國補的力度進一步升級。今年5月份,蘋果將iPhone 16 Pro 版本也降價到國補區間,將128GB的Pro版本從7999元降到5999元,再疊加國補後售價只有5499元,實際降價幅度高達2500元。對於消費者而言,相當於68折到手。iPhone 16 Pro也參與國補之後,部分電商渠道一度被搶購到缺貨。

蘋果官網支付頁面截圖
過去很多年,中國消費者購買蘋果手機的價格一直是全球最高,現在蘋果手機在中國的實際售價已經變成了全球最低。對於消費者而言,這種巨大轉變一方面是市場競爭的壓力,更離不開國家補貼的刺激。
除了蘋果手機之外,消費者對於其他參與國補的商品也表現出了極大熱情。以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消費資料來看,5月份的主要商品類別中,家用電器和音像類銷量增速最高,同比增長了53%,其次是通訊器材和辦公用品,增長超過30%。這幾類國家補貼的重點物件,銷量明顯超過其他商品的增速,消費者薅國補羊毛的積極性可見一斑。
從短期來看,我國刺激消費的補貼政策無疑取得了多贏的效果,無論是消費者、商家還是中國經濟,都能夠從中獲益。
首先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消費者得到了明顯的實惠,政府補貼和商家促銷疊加,很多熱門商品的實際售價都大幅下降,大大減輕了消費者的購買成本。

《歡樂頌》劇照
從商家角度來看,國家補貼政策也極大促進了相關產品的銷量,提升了企業業績。比如蘋果手機,去年在中國的銷量大跌17%,尤其是四季度更是加速下跌25%,在中國手機市場的銷量排名下滑到第6名。但是在國補政策的刺激下,蘋果手機在中國的銷量今年強勢反彈,今年5月份的IPhone銷量大漲,升至中國手機銷量榜第一名。
當然,從國補政策中受益的不只是蘋果,國內整個手機市場的銷量都得到了提振,今年5月份,國內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了16.5%。
從中國經濟的角度來看,由於消費者購物熱情被啟用,商家銷量提升,中國經濟也從中獲益。按照國家統計局公佈最新的消費資料,近期我國消費開始出現難得的回暖跡象,5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4%,創下2024年以來的月度最高水平。
不過,消費補貼政策雖然在短期之內能夠實現多方共贏的效果,但是真正的挑戰在於,大規模補貼很難作為長期性政策持續下去。
首先,長期大規模補貼需要極大的資金投入,因為投入資金量如果不夠大,對整體經濟的撬動效應就不會太明顯。2024年,我國專門發行了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用於支援消費品以舊換新。雖然明顯帶動了相關商品的銷售增長,但是從消費全域性來看,力度仍顯不足,2024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只有3.5%。
2025年,我國對於以舊換新的資金投入規模大幅提高,安排發行了3000億元長期國債,和去年相比增幅翻倍。在經過這樣大規模的投入之後,今年的消費補貼才開始對經濟起到了較為明顯的作用,5月份的社消增速創下去年以來的月度最高。
所以,透過補貼政策刺激消費的矛盾在於,如果補貼資金不足,對於刺激經濟的效果就不明顯,毛毛雨式的補貼力度,反而是一種資金浪費。如果想要對消費和經濟產生明顯效果,就意味著補貼力度需要大幅提升,這無疑會帶來極大的資金壓力。

《9界線》劇照
另外,從長期來看,透過消費補貼來刺激消費,一定程度上也是透支了未來的消費需求。消費補貼的物件大多為耐用性商品,比如汽車、家電和數碼產品,消費者如果在補貼刺激下購買,幾年之內可能很難在產生新的購買需求。如果將補貼作為長期性政策,在對需求形成透支之後,對未來的經濟難免會帶來傷害。
在當前房地產市場沒有企穩,外貿出口又面臨巨大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透過補貼來刺激消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沖房地產和出口下行的影響,對穩定經濟全域性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未來中國經濟穩增長的壓力減少,那麼,透過補貼來刺激消費的做法,可能就會慢慢淡出。
這也就意味著,當前這一輪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消費補貼,並不是中國經濟的常態,將來也大機率不會成為長期性政策。所以,對於普通民眾而言,面對這一輪難得的歷史性補貼紅利期,應該且薅且珍惜。

排版:球球 / 稽核:小風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三聯生活週刊》招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