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市場有訊息傳出,小米正在著手搭建自己的GPU萬卡叢集,將對AI大模型大力投入。傳言稱,小米大模型團隊在成立時已有6500張GPU資源。
觀察者網就此訊息聯絡小米方面,截至發稿,對方暫未置評。
當下,AI正成為手機廠商、科技公司佈局的重點領域,而算力叢集成為訓練大模型的必備選項。
上個月,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上,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曾表示,2016年小米就All In AI,小米的智慧語音助理小愛同學,月活躍量1.2億臺,目前AI廣泛應用在小米的各個業務板塊。
去年4月,小米宣佈組建AI實驗室大模型團隊,AI領域相關研發人員超1200人。
時任小米集團中國區總裁盧偉冰強調,小米會積極擁抱大模型技術,但不會像OpenAI那樣去做通用大模型,而是尋求大模型與自身業務的深度協同,例如與小愛同學、MIUI、機器人等業務相結合。
關於AI大模型,小米集團副總裁、首席財務官林世偉當時透露,“已經把業內大模型團隊都過了一遍”,小米會採用慣用的“打法”,也就是戰略投資等方式,來實現AI大模型方面的生態合作。
去年8月,小米集團高階副總裁、手機部總裁曾學忠透露,基於和高通、聯發科的深度底層技術合作和高頻溝通,“小米很快會推出端側AI大模型應用,相信消費者一定不會失望”。
隨後雷軍在同月的2023年年度演講上宣佈,小米已經在手機端跑通了Demo,手機端側大模型(13億引數)部分場景效果媲美雲端,同時該公司還有一個60億引數的自研大模型。
“小米從2016年組建第一支視覺AI團隊,到2023年4月第一時間成立專職大模型團隊。7年,6次擴充套件,小米人工智慧團隊已經有3000多人了。逐步建立了視覺、語音、聲學、知識圖譜、NLP、機器學習、多模態等AI技術能力。與其他公司不同,小米大模型技術的主力突破方向為輕量化、本地部署。”雷軍表示。
但在今年的年度演講上,雷軍把焦點放在了汽車業務講解,基本沒怎麼涉及AI相關內容。
就在近日,市場訊息傳出,DeepSeek 開源大模型DeepSeek-V2的關鍵開發者羅福莉將加入小米,擔任小米AI實驗室的領導,並負責大模型團隊的建設。有所謂知情人士稱,雷軍認為小米在大模型領域發力太晚,於是親自挖人,重金招募能夠領軍小米大模型的人才,支付的薪酬水平在千萬元級別。
隨著AI給終端帶來更多想象,手機廠商都在大力佈局AI,將大模型能力與作業系統融合成為主流趨勢。
比如華為把自家盤古大模型能力與原生鴻蒙作業系統進行了融合,推出了小藝智慧助手;vivo聯合阿里雲搭建了千卡級別的算力叢集,並推出了自研藍心大模型矩陣,以及一系列AI應用;OPPO推出了1800億引數、700億引數、70億引數三種體量的“安第斯”大模型;榮耀也推出了70億引數的端側“魔法”大模型。
但如何讓AI大模型帶來更多實用性的功能,而不是單純炫技,成為各大廠商的挑戰。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手機融入AI功能已成為大勢所趨。手機與作業系統正向AI技術相容與應用提升的方向發展,作業系統的AI技術創新應用無疑是未來的主流趨勢。未來手機作業系統的競爭將很大程度上圍繞AI能力展開,廠商需要不斷提升AI技術的深度和廣度,以滿足使用者多樣化的需求。
賽迪顧問預測,2024年AI手機的出貨量預計將會達到1.5億部,佔全球智慧手機總出貨量13%,到2027年,全球AI手機銷售量有望超過5.9億部,佔全球智慧手機總出貨量的比重超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