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金融評論報》3月30日報道,隨著中國在全球範圍內加大對新興經濟體的投資,澳洲正逐漸被邊緣化。中國日益將戰略重心轉向東南亞及其他與美國特朗普政府關係不密切的新興國家。

根據畢馬威(KPMG)與悉尼大學聯合釋出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儘管2024年中國透過併購形式對澳洲的投資比2023年增長了41%,達到8.62億美元,但依然是自2006年以來的第三低水平,較2008年高峰時期的162億美元,仍下滑了95%。

圖文無關(圖片來源:網路)
悉尼大學的Hans Hendrischke教授表示:“我們曾在礦業領域佔據絕對優勢,但如今一些國家已開始從我們手中分走中國投資。中國在澳洲的投資正在逐步迴歸資源領域,其他行業的投資幾乎停滯不前。”
《澳洲金融評論報》報道稱,儘管中國國內正面臨房地產危機與消費低迷等問題,其對外投資仍在持續增長。
202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同比上漲10.5%,達到1440億美元。企業紛紛加快“走出去”步伐,一方面因國內市場放緩,另一方面也是響應中國政府深化與非美國盟友國家建立更緊密合作關係的策略,尤其在美國總統特朗普重新加徵關稅、激化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
中國的全球投資佈局往往與北京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相呼應,該倡議主張優先在新興經濟體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和合作。

最新的《解讀中國對澳洲投資報告》指出,中國在澳洲的投資仍以礦業為主,但近年更青睞擁有海外專案的礦業公司。
2024年,中國對澳洲礦業的投資佔其在澳整體投資的86%,但其中九個礦業投資專案中的七個涉及海外資產。
畢馬威的Helen Zhi Dent指出:“中國正逐漸避免收購澳洲本地企業,因為這些交易往往遭到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的阻擋,轉而更傾向於投資‘綠地專案’(greenfield project)。”
“中國企業信任澳洲的法律與合規體系,認可這裡較高的規範標準。但不可否認的是,投資並沒有在澳洲落地以發展更多專案。”

Helen Zhi Dent(圖片來源:《澳洲金融評論報》)
例如,在香港上市的山東招金礦業在2023年5月以7.33億澳元收購了西澳礦業公司Tietto Minerals,一個重要原因是該公司位於象牙海岸的Abujar金礦專案已獲得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批准。中國贛鋒鋰業也以1.95億澳元購入Leo Lithium位於馬裡的Goulamina鋰礦專案40%股份。
而中國投資近年來在澳洲減少,部分被歸咎於兩國在前莫里森政府執政期間爆發的政治摩擦。中國曾對價值200億澳元的澳洲出口商品實施經濟制裁,儘管目前大多數制裁已解除,但由於中國在印太地區日益增強的強勢姿態,雙邊關係仍存緊張。
此外,Albanese政府也對涉及國家能源轉型關鍵礦產的企業加強監管,限制外國資本介入這些具有戰略意義的資源領域。
自2024年1月重新上任以來,特朗普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並進一步收緊對華出口管控,引發中方針對性反制。
預計下週緊張局勢還將進一步升級——特朗普宣佈4月2日為所謂的“解放日”,並計劃大幅升級其貿易政策,有可能對美國主要貿易伙伴施加重稅,徹底顛覆長達數十年的全球貿易秩序。
中澳之間最新新聞熱點,
👇 第一時間內容請點下方關注獲取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