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過了,大家可以收收心來幹活了。
本文的標題,我想大家都這樣做過。有時,我們不想立即處理一些事兒,所以我們會說以後再說。
也許你一開始確實是這個意思,但隨著時間流逝,優先事項會發生了變化。然後,你知道,幾天、幾周、幾個月過去了,我們說要做的事情仍然沒有完成。
通常,為了讓自己對拖延感到好受一些,我們會編造不只一種說法,說我們正忙於其他重要的事情。
是的,有時確實如此,但這並不能改變我們的任務從未完成的事實。
對我來說,那種把任務擱置一旁的感覺會佔用我本人太多的腦力。所以最近我開始挑戰自己不要把任務推遲,而是現在就開始做。
現在是什麼時候?
嗯,說實話現在不是,但以後也不是。現在發生在你現在所做的事情之後,但不要讓它落入你對以後的理解中——因為你永遠不會有時間去做它。
我知道,這很模糊而且令人困惑,但請聽我說完。
三種類型的行動
有三種類型的行為會影響你是否真正“稍後再做”。它們如下:
-
立即把它寫下來——使用計劃器、便籤或手機上的應用程式。
-
你對自己的記憶力有信心——請你真誠地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你不會忘記這項任務。
-
你只需大聲說出來——你很可能是在表明降低該任務的優先順序,而且老實說,你可能根本不會這麼做。
在這個框架中,我按照任務的可見性從上到下對行動進行了排序。在我看來,任何任務完成的機率都與任務及其結果的可見性直接相關。當工作可見時,就更難推遲。
這是因為有更多機會被提醒(或者惹惱)任務尚未完成。
有些人確實記憶力很好,而且會堅持下去——但我們的記憶力是一種資源,會受到限制因素的影響。認知負荷、年齡、壓力和疲勞等都是簡單的日常因素,它們會嚴重影響我們的記憶能力和做任何事情的動力。
簡而言之:一項任務在你腦海中停留的時間越長,它變得顯而易見的可能性就越小。
技術場景
在軟體中,我發現這些操作最常出現在以下兩種情況。
技術債
在專案生態系統中,幾乎不可能避免技術債。該術語具有一些負面含義,但是我認為技術債本身並不總是問題,而是我們對待它的方式。
當我們將技術債拋在一邊,或認為這只是我們稍後會記得解決的問題時,你不會制定任何行動方案。
隨著時間的推移流轉,隨著債務的增加,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也會顯著增加。當我們降低技術債的優先順序時,我們可能會讓它成為我們最糟糕的情況——永遠不去做。
有目的性的方法,將提高你減少技術債務和完全避免其中一些問題的機率,請立即採取行動。技術債不會在一夜之間消失,但有目的的行動將有助於加快這一程序。
當你注意到技術債時,請做好記錄並告知你所在的團隊。讓你的團隊養這樣做的習慣,確定一個每個人都可以分享想法或發現的會議空間。最後,這次會議的任何成果都可以納入衝刺規劃,從而更有意識地解決債務問題。
對於減少技術債等重大努力,請立即採取行動,建立真實地動力,並使你自己和團隊對工作更加易於管理。
文件
作為開發者,我們通常和大機率推遲做這件事——寫文件。
這是一項特無聊的工作,而且我們通常不會感受到沒有文件的影響……但是直到有人真的非常需要它。
如果我說我不是這種行為的肇事者,那我就是在撒謊。當我進入心流狀態時,我再會回去寫那些內聯評論……對吧?更新 README?當然可以,我們的團隊很少會做這麼多改動……對吧?團隊中的每個人都還記得為什麼要開發這個功能,因為他們幾周前參加了會議……對不對?
錯了。事實上,文件永遠不嫌多。在我看來,它是軟體開發的終極保障之一。
你現在可能記得正在編寫的程式碼以及編寫程式碼的原因,但總有一天,你一定會記不住。除非將上下文記錄下來,否則隨著專案的發展,上下文將會丟失。專案團隊成員可能需要該上下文來做入職培訓或瞭解專案生態系統特定領域的工作。
你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構建整個功能或應用程式,然後花時間回頭為應用程式失去上下文的區域編寫文件。
行動是焦慮的最佳解藥。現在就做吧,避免後面頭痛!
請立即採取主動
說了半天,你可能仍沒有能力立即採取行動,這沒關係。只是不要讓自己陷入“我稍後再做”的陷阱。
讓工作變得顯而易見,並透過日曆給它一些顯明的壓力。
如果你想要完成某件事,那就立即採取行動!!!
作者:大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