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乎上有個經久不衰的問題:誰是中國的小品之王?
網友們迅速分作本山派和佩斯派,吵得不可開交。
佩斯派攻擊本山大叔:小品太土,就靠耍嘴皮子和掉凳兒,搞笑但不高階。
本山派攻擊佩斯老爺子:表演過於程式化,戲劇化,不自然,不接地氣。
吵到最後,大家勉強達成共識:中國最好的小品演員,是趙麗蓉老師。
當然吵歸吵,當陳佩斯時隔32年重返大銀幕,無論你是誰的粉絲,就問你看不看?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YIQIYINGCHUANG
電影改編自陳佩斯自己的同名話劇,這出話劇在舞臺上演出多年,可以說打磨得爐火純青。就好像《夏洛特煩惱》,基本上很難失手。
故事的主題很鮮明:諷刺權力對藝術的指手畫腳,一個賣包子的票友居然也能在軍閥洪大帥的扶持下粉墨登場演楚霸王。

而戲班子裡的角兒們,都淪為了這位河北樂亭鄉下棒槌的陪襯。
臺底下的資深票友們,聽著臺上大嗓兒已經把調子拐到了唐山去,也只能在刺刀的威逼下大聲喝采。
但這還沒完,當戲演到楚霸王烏江自刎,洪大師不幹了:西楚霸王是我心中的大英雄啊!你們把霸王咋咧?!

必須改戲!不要李清照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要杜牧的“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當然洪大帥沒我這麼有文化,但他有槍。
戲班班主侯喜亭徹底撕裂,他一邊要求改戲,一邊對著李隆基(梨園祖師爺)的塑像咣咣磕頭:“祖師爺,這是為我們活命啊!”

最終,吸大煙吸嗨了的“真霸王”金嘯天面對著洪大帥的刺刀堅決不該詞兒,保全了藝術和戲班最後的體面。
氣急敗壞的洪大帥還沒等動手殺光這幫反賊,北京城又換了大王旗,徐志勝來了!
然而亂世兒女並不總是這麼幸運。這裡特別叮囑一句:電影片尾字幕之後有個彩蛋,那是點睛之筆,千萬別錯過。
洪大帥無處不在
YIQIYINGCHUANG
如果我們把電影所傳達的意思勾連到現在,又分明能夠感受到戲劇與現實的一一對應。
最近短影片平臺上有很多博主在吐槽京劇難聽,贏得“交口稱讚”,京劇正在淪為名副其實的“文化遺產”。

在這麼個輿論氛圍中,你幾乎很難有理性的探討,很多聲音就像是電影裡的洪大帥,撒潑打滾掏槍。
或者說,當網際網路打開了所有人的話語權,流量就凝聚成網路時代的洪大帥。汪洋恣肆的言論便成了洪大帥手裡的槍。誰敢逆流量而動,便群起而攻之。
那些迎合流量的網紅們,就像教化處的徐處長,慣於見風使舵,哪位大帥打進北京城,他便是哪位大帥的死忠粉。
至於說曾經的權威,專家,要麼像侯喜亭一樣妥協,要麼像劉八爺那樣被一槍崩掉。

這就是網際網路去中心化的結果。曾經我們痛恨權威,他們定義了人們應該看什麼、聽什麼、讀什麼,吃什麼……未經他們允許,人們無法表達自己的意見。
如今,權威們被流量奪走了話語權,但我們似乎也失去了審美。或者說,流量決定了流行。風靡網路的就只有狗血短劇和抖音神曲。別難過,這就是洪大帥的品味。

在《十三邀》節目裡,許知遠曾經問馬東,為什麼要做這些庸俗的節目。
馬東說,過去的藝術,是百分之五的人做給他們自己那百分之五的人看的。而如今,我的節目要給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五看。

而這樣的局面,便是陳佩斯所不願看到的。年過古稀的他,已經看不懂時代的潮流,不知道如今又是哪位大帥打進了北京城。
他所能做的唯有堅守,堅守他的藝術品味和追求。即便徹底消失在公眾視野,也一定要做一個乾淨的人。

諷刺的是,陳佩斯在電影《戲臺》中對藝術表達的堅持,再一次與觀眾發生了衝突。
表演這門藝術
YIQIYINGCHUANG
在很多觀眾看來,電影《戲臺》過於戲劇化和話劇腔,就好像把話劇直接搬到了銀幕上,而不是轉換為更自然的電影視聽語言。
電影裡的演員們彷彿還是站在話劇舞臺上,一登場都像是打了雞血,以高能量的狀態,情緒化的表達演戲。好像生怕後排觀眾聽不清檯詞,感受不到情緒。

這樣的表演話劇觀眾很習慣,但卻讓電影觀眾感到誇張。
可你說陳佩斯會不懂電影視聽語言嗎?別忘了他演小品之前可是個電影明星。所以陳佩斯是故意的。
陳佩斯曾明確表示,《戲臺》的電影改編要“保留話劇魂”,他認為舞臺感是諷刺荒誕的必要載體。
比如洪大帥部隊為荒腔走板的演出鼓掌時,舞臺化的表演更有助於構建這種“黑色幽默”。

而話劇表演所帶來的那種儀式感,更能襯托出京劇程式化的嚴謹和文化傳承的莊重性。
相信這就是陳佩斯想要追求的藝術表達——即便將舞臺搬到了大銀幕,他仍然想守護戲劇那塊方寸之地。
即使洪大帥藍大師亂哄哄的你方唱罷我登場,他也想用一齣規規矩矩的戲告訴你什麼叫“戲比天大”。
陳佩斯也透過話劇腔的表演,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表演課:你們不是習慣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風格了嗎?今天就讓你們開開眼,見識一下梅蘭芳的表演體系。

陳佩斯協調了劇中的幾乎所有演員,放棄更適合大銀幕的自然表演,選擇更為誇張的舞臺表演。
所以你能看到,無論是黃渤還是姜武,無論是楊浩宇還是尹正,都在以極其誇張的風格表演。陳佩斯本人就更不必說,你能從他的摸爬滾打裡,看出唱唸做打。
而當所有人的風格都趨於一致的時候,電影也就延續了話劇的風格——形式主義美學風格。
協調所有演員的表演,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這就是陳佩斯作為導演的控制力。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陳可辛的《醬園弄》。儘管大牌雲集,但演員們各自為戰,結果觀眾就只看到明星,沒看到角色。

電影《醬園弄》劇照
著名選角導演康嫝就談到過這個問題:“如果一個體驗派演員和一個表現派演員的表演方式不太搭。這個時候就需要導演或者是選角導演在前期的時候把大家的表演調到一個頻道。”
當然,對於一位優秀的選角導演來說,相比於現場協調演員,更好的辦法就是在選演員時就考慮到這個問題,發現表演氣質與影片契合的演員。
就像當年康嫝為好萊塢影片《別告訴她》選角的時候,慧眼識珠選中了名不見經傳的奧卡菲娜。而奧卡菲娜也憑藉這部影片一舉奪得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亞裔電影人。

電影《別告訴她》劇照
其實對於電影《戲臺》來說,陳佩斯所選擇的表演方式是個特例,他需要誇張的表現手法來達到藝術訴求。
但對更多有志於成為優秀演員的人來說,如何真實自然地表演才是最需要跨越的門檻。
康嫝就曾在直播間裡坦言:“為什麼有的時候素人演員的表演,他會出奇的精彩,甚至超過了專業的演員?是因為他們在表演上徹底展現了生活的真實。”
如果你覺得這樣的解答還太過籠統,那麼康嫝在這個暑期開辦的表演特訓營能夠帶給你更加完整的答案。
別懷疑康嫝的實力,她把一個個新人演員送上金馬獎舞臺、金球獎舞臺、戛納和柏林的舞臺,憑藉的不僅是精準的選角眼光,還有對演員表演潛力的開發和培養。
所以如果你有志於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跨越做作不自然的表演門檻,那就在這個暑假,來康嫝的表演特訓營,讓她幫你抹掉表演慣性帶來的表演痕跡。



作者 | 牛角
永遠的新文化報評論員
排版丨阿塔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路,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絡我們。」
益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