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投行目標校榜單曝光!(全球版)

想進投行的
都知道這目標校裡邊的門道有多深!
WSO官方已經發布了2025年最新
投行top目標校榜單(全球版)
今天就給大家好好盤一盤投行目標校裡的“門道”
01
是時候來盤盤2025投行目標校了!
(全球版)
隨著各大投行2026年暑期實習申請季進入尾聲,是時候來盤一盤2025年的投行目標校了!
WSO每年都會根據收集到的統計資料,更新這樣一張投行目標校Full List & Guide,不僅會為大家列出投行最佳目標校,還解釋了目標校為何如此重要、半/非目標學校背景的同學該如何上岸等等乾貨。
美國投行目標校Top 10
上下滑動檢視
cr.wso
榜單上出現的學校名字基本都在意料之中,Harvard、賓大的Wharton商學院、Stanford、MIT穩定發揮躋身前4,這幾所學校毋庸置疑人均就業量高,妥妥的投行“親兒子”,求職時優勢拉滿,毋庸置疑的第一梯隊。
高盛CEO所羅門爆料,去年高盛校招全職的錄取率不到1%。對比一下,哈佛今年新生錄取率也是達到了3.6%。
其他人眼中,Tier1的藤校生頂著名校光環找工作,但名校生的求職壓力也比我們想象中的要更大,可能比他人多一層“如何兼顧學業與求職”的難題,每個人都無法掌控確定性。
衝進前5的還有UChicago的Booth商學院。
芝加哥大學的Booth作為頂尖的MBA商學院,不僅是投行,已經成為各個高薪行業眼中的香餑餑,在seek employment的學生中,95.6%的人在畢業三個月內有offer。據悉,Booth回覆學校就業統計的學生佔比達98.1%。
哥大毫無意外排在第6,作為Top Ivy,地理位置在紐約,即是優勢但也加劇recruiting的卷度,因為基本上大家的第一選擇是申請紐約投行。
NYU的Stern商學院排在第7,但就是這個成績相比前兩年的排名還是有所下降,感受一下Top目標校有多卷……
UCB的Haas商學院也是全球排名前十的MBA,規模較小,每屆學生才招235名左右,也是超級難進的商學院。Haas憑藉其強大的校友網路、優越的地理位置、優質的教學資源以及豐富的實習機會,也成為了眾多 aspiring investment bankers 的首選院校。
達特茅斯學院可以說是非常低調的一所藤校了,雖然綜合排名不高,但在另一份wso網站2024年官方放出的目標校榜單中,和MIT、UPenn一起排在Tier S+佇列。達特茅斯學院也是一所含金量極高的藤校。實行小班制教學,促進了師生間的緊密互動,從而提升了教育的個性化和質量。憑藉強大的校友網路和堅實的投行人脈,該校與MIT一同躋身於S+等級,可謂實至名歸。
西北大學的Kellogg毋庸置疑是全球頂尖的商學院,但曾經wso上有po主直言西北大學唯一的缺點都是poor network,這裡要加一個限定,是和同一級別的學校相比。
如果學校本身的network資源比較薄弱的話,就更要把握一切機會,儘可能多的和行業內的人交流,去認識更多的人,積累自己的行業經驗。除了同校的學長學姐還有同級的畢業生,也可以透過LinkedIn隨機找人聊天,或者是找mentor。
多去參加各類活動,包括但不限於👇
  • On-campus info session
  • Email/Networking Call/Coffee Chat
  • Exploratory/Diversity Events
英國投行目標校Top 5

cr.wso
乍看一眼以為前五就是G5,再看一眼好像不全是?LBS倫敦商學院以壓倒性優勢排在了第二名。
相信大家對其餘四所G5學校都相對熟悉,在介紹LBS倫敦商學院之前,大家要先知道英國投行對於本科生和研究生目標校的招聘偏好是不同的。
曾經在wso上有po主表示希望讀研,所以想要挑一所target的商學院就讀。評論區有大佬表示本科和研究生的對應的投行目標校可並不同。
cr.wso
“本科階段,只有Oxbridge, UCL, LSE, Warwick, Imperial稱得上是目標校。而研究生階段,只有Oxbridge, LSE和LBS這3所稱得上是目標校。”
能和牛津、LSE齊名的倫敦商學院(LBS)到底是何方神聖?
沒有本科生、全校不過6個專業、學生人數加起來不到2000人……沒錯,LBS是一所國際化商學院 ,不提供本科教學,只提供金融和管理學方向的研究生課程。2014-2018年,該校連續被 Financial Times評為歐洲商學院排名第一,被認為是歐洲最頂尖的商學院,同時也是全球最頂尖的10所商學院之一。
英國本地投行錄取的人極少,WST也有就職於英國投行的導師透露,倫敦最好的投行,其申錄比大約是150:1
英國最大的實習追蹤平臺Trackr上半年釋出的《2024-2025年英國暑期實習報告》中顯示,投行中最為熱門的IBD在所有部門中的錄取率排名喜提倒數第二,申請錄取率僅1.02%。
cr.Trackr
而且,英國投行面試的含金量是極高的,因為公司不光要認可你的能力,還要認為你的能力好到超過了英國人,才會把offer給你。這也意味著即使是目標校的中國留學生,有可能都收不到投行面試。
但英國獨有的Spring Week專案,可以說是留學生高薪offer上岸的一條捷徑。
Spring Week也被稱為Pre-Internship,一般為期3天到2周,專門針對大一(三年制)或大二(四年制)的同學。投行、諮詢、四大、私募、對沖基金等等高薪行業都有相對應的Spring Week專案。
Trackr報告中顯示,參加過Spring week的同學面試率6.28%,offer率1.27%,是沒參加過的2倍!報告中甚至指出,幾段“水實習”不如參加一段Spring Week!
cr.Trackr
加拿大投行目標校Top 3

cr.wso
WSO也列出了加拿大地區排在前三位的投行目標校。
多倫多大學的Rotman商學院被連年評為加拿大商學院第1名,以其極高的錄取門檻和淘汰率聞名:第一年的學生淘汰率將近70%,隨後每年的學生淘汰率在10%左右。所以能在羅特曼商學院四年順利畢業是很不容易了。被刷下來的學生大部分會轉專業或轉到別的學校。對於本校的學生如果想要讀研,本科必須非常努力,所有的課程平均分要在90分以上。
McGill是蒙特利爾最好的學校,而很多國際投行都有在蒙特利爾設立office,自然會受到這些投行的青睞。另外,蒙特利爾離紐約也很近,McGill有很多進入IBD的畢業生也轉去紐約。
UBC的Sauder PMF專案被人稱為是加拿大最好的金融專案,每年學生人數只有6位。而且UBC Sauder PMF會為學生提供頂尖買方的實習機會。
除了榜單中提到的,加拿大還有不少華爾街和加拿大投行都認可的target school,比如Ivey和Smith。這兩所商學院的alumni資源特別強。像Ivey為了幫助學生們進入華爾街投行,每年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搞relationship building和maintaining。紐約的Evercore,LA的Moelis都會從Ivey招不少優秀人才。這兩所商學院的學業壓力不是很重,求職與學業相對容易保持平衡。
02
2025年了,投行目標校還那麼重要嗎?
當大家都在討論投行目標校的時候,一位半目標校(非DEI)選手坐不住了,在WSO激情開麥👇
“投行招聘是在針對我們半目標校的非DEI嗎??”
這位同學的觀點是👇
  • 如果你是頂尖大學目標校的學生,那你就絕對可以享受recruiting天堂,吃盡紅利;
  • 但如果你是半目標校的亞裔/白人男性,那基本就是死路一條,求職難度原地增加1000倍!
所以,現實情況到底如何?像帖主說的,目標校真的能100%上岸投行?還是半/非目標校的同學的結局真的都以失敗告終?
WST創始人Jerry在前不久的直播中也對於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度解析👇
目標校的優勢是絕對的嗎?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目標校是重要的。投行招聘會參考大學的學生質量、往屆僱傭關係、校企關係等因素,選擇與某些學校建立人才輸送關係。這就是Target School的由來。
大家需要知道的是,投行的招聘資源都會重點向目標校傾斜。
1️⃣ 在目標校就讀的同學會擁有獨家招聘通道
投行會來目標校做校園招聘,舉行Career fair進行Info session。同學可以直接跟各大投行的招聘部門進行溝通,部分同學會直接贏得面試機會。除此之外,也可透過內部網站提交簡歷。
2️⃣ 目標校的校友網路龐大
目標校的學生在校友資源這方面稍占上風。根據WSO資料統計顯示,在華爾街知名投行的2300名員工中,UPenn畢業生佔比為3.1%。其中:
Credit Suisse:5.1%
Morgan Stanley:4.9%
Citigroup:3.3%
BofA:3.1%
Barclays:2.9%
Deutsche Bank:2.7%
Goldman Sachs:2.5%
JPMorgan:2.2%
Wells Fargo:2.2%
UBS:0.8%
很現實的情況就是,目標校的學生更容易network到投行工作的學長學姐們,獲得內推的成功率也更高。
另外,每年校招季,投行也會將招聘官分組,不遠千里萬里前往目標校進行宣講和on-campus recruiting。
非目標校只能躺平?
相對於半/非目標校的同學來說,目標校的學生會有一定的優勢,但不是絕對的。
Trackr報告中顯示英國投行招聘方面,半目標校的候選人已經連續兩年在簡歷篩選這一關的表現略優於目標校學生!且非目標校和目標校學生在簡歷篩選這一關的差距已經明顯縮小——從去年15.6%降至今年的5.8%
cr.Trackr
WST首席學術官Annie也分享過自己的故事:高盛來賓大Info Session的時候,2000多學生的圍觀,其中不乏freshman。此處需要一張meme↓
想告訴大家的是,目標校雖然乍一看很有優勢,但是仔細一扒拉就會發現身邊盡是一畢業就想要進華爾街的學生,數量多到直呼救命。
而且目標校的同學將要面對的是,同樣享有優勢、同樣優秀的本校以及其他藤校的競爭者。許多學生即使有滿績點和豐富實習經歷,仍然面臨失業的風險。而且這種環境不適合那些想法多但執行力較差的學生進行求職。
強如普林斯頓大學,但在官方釋出的2025屆“After Princeton”調查的畢業生們中,也有將近46%的學生在畢業時因為激烈的競爭,沒有找到工作
cr.Princeton
相比之下,半目標校雖然資源相對較少,但競爭壓力較小,學生之間的關係更輕鬆。這樣的環境可能更適合那些需要更多時間來建立核心競爭力的學生。
一句話總結就是:目標校的絕對資源多,但競爭非常激烈;半目標校絕對資源少,但容易獲得資源傾斜
在沒有目標校優勢的情況下的同學們也不用著急,因為有時候,在Wharton學習了2年和在Stern學習了2年,專業技能方面幾乎區分不出誰更優秀,真正的參差則在於軟技能方面,也就是交際能力。
這是中國學生缺少,而華爾街核心部門尤為看中的方面。這種能力是可以在coffee chat等一系列Networking建立的同時,慢慢培養出來的。
每一個求職季,WST都有非目標學員進入投行的無數成功案例,即使是在2020-2025最難求職季,也依舊幫助半/非目標校的學員們成功圓夢,挑選其中兩位成功學員的recruiting story分享給大家👇
非目標校同學們更要去Network,而且一定不能只侷限於自己少之又少的校友。
Network是一個雙向的交流,而不是隻有你在問問題,他在回答,你需要focus他的回答,然後ask follow questions,讓這個conversation一直很engaged。
WST就有這樣一位就讀於半目標校Emory的學生Ava在WST專業團隊陪跑下,從半目標校到完成高密度Networking佈局,獲得多位MD推薦成功拿到了八大投行之一紐約辦公室的2026年暑期實習Offer!
 Ava
這裡也分享一個適用於p人的networking技巧:Progress tracker對於頂級p人是必需品,回看起來也知道自己的進度在哪裡
一定要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式,我最開始是每發一封郵件都要把email寫下來,發現keep track的時間比真正networking還要久,後來就變成得到回覆的放到tracker裡,對我個人而言更加efficient。
重點來了!本次WST第11屆百萬年薪俱樂部活動中Ava學姐也會來到現場,作為最新申請季的上岸過來人,給大家帶來第一手的求職心得、心態轉變與實戰收穫,以及為大家分享更多美國投行求職的上岸經驗
WST整理了一份Network求職攻略,含LinkedIn撰寫教程、cold email模板等,需要的同學自取~

想知道半/非目標校上岸投行的秘訣?
想跟成功上岸投行的學長學姐做Networking
想知道如何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有哪些可行的策略?
如何培養不被AI淘汰的技能?
別急,現在就有一個絕佳機會
👇
WST第十一屆百萬年薪分享會
如期而至
每一年的求職季,對於留學生而言都充滿不確定性
AI崛起重塑行業格局、高薪行業裁員潮加劇內卷、川普上臺嚴審簽證政策
讓留學生求職之路愈發迷霧重重
此時,來自 “過來人” 的指引就顯得尤為珍貴
WST第十一屆百萬年薪分享會
邀請曾在求職披荊斬棘的學長學姐們
以投行、買方、科技、諮詢等業內資深人士的獨特視角
深度剖析高薪行業篩選人才的底層邏輯
結合AI時代的深刻變革
為留學生們精準拆解這一特殊背景下的求職新挑戰與新機遇
在複雜多變的求職季中錨定方向
WST第十一屆百萬年薪分享會
集結多位行業頂尖導師深度解析
IMC導師揭秘Quant最新用人標準
McKinsey導師分享管理諮詢的上岸法則
更有上岸八大投行、MBB的學員分享
如何在WST的助力下成功斬獲高薪Offer
……
除此之外
WST第11屆百萬年薪分享會現場還有驚喜抽獎活動
豐厚福利等你拿
2025年7月13日
我們不見不散!
WST第11屆百萬年薪分享會報名通道來啦
掃描下方二維碼新增小助手
傳送【年百】即可報名
自2018年開始,WST已經舉辦了多場年薪百萬分享會。以留學生求職為主題的大型線下分享會,WST團隊精心邀約來自各個高薪行業的導師和艱難求職季依舊穩穩上岸的WST成功學員,梳理海外求職形勢,解決廣大留子痛點。超20000位留學生在WST的百萬年薪俱樂部對求職有了新的認知。
幾張照片和影片帶大家回顧WST歷屆百萬年薪分享會。
宣告:所有學員斬獲的高薪崗位實習/全職offer,均是透過WST的求職專案達到自身實力過硬,符合公司錄用標準的前提下透過官方校招渠道,自行申請所獲得。
點選這裡,更多求職資訊盡在WS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