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芝大壓軸放榜,2025Fall申請季早申放榜熱潮告一段落!
截至今日(12.23),老查留學2025Fall早申請成功收穫了斯坦福、JHU+2、賓大、芝加哥大學、康奈爾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卡耐基梅隆大學、埃默裡大學、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範德堡大學+2、紐約大學+3、波士頓大學+2、斯沃斯莫爾學院、哥大巴納德學院+2、史密斯學院、曼荷蓮學院等頂尖美本錄取!
其中藤校+TOP10綜合性大學共6枚( 1枚斯坦福、2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1枚賓大、1枚康奈爾大學、1枚達特茅斯學院)。
NO.4 斯坦福大學——1枚
Stanford University
北京某公立學校國際部,W同學,REA錄取

NO.6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2枚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廣東國際學校,L同學,ED1錄取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ICC,M同學,ED1錄取

NO.11 賓夕法尼亞大學——1枚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成都外國語-M同學-ED錄取

NO.11 康奈爾大學——1枚
Cornell University
北京某公立學校國際部 ,L同學,ED錄取

NO.15 達特茅斯學院——1枚
Dartmouth College
北京某公立學校國際部,A同學,ED錄取
託福110+,SAT1500+
在一份份滿意答卷的背後,體現的不僅是老查留學團隊的專業度,更是我們對留學行業,以及申請變化的精準把握。
再次恭喜ED成功拿到夢校offer的同學,未下車的同學們繼續加油,期待大家ED2和RD更精彩的錄取!

縱觀2025Fall,毫無疑問又是“最冷申請季”!
看完今年的申請資料,朋友圈一片哀嚎——真是肉眼可見的爆冷,甚至可以說是“難上天”了。
-
哈佛大學早申國內0錄取
-
斯坦福大學國內發出13枚offer,上海卻僅佔一枚…
對此,包攬過哈佛、斯坦福、MIT、耶魯、加州理工等一眾名校錄取的老查留學創始人老查老師卻持樂觀態度。
查老師認為:2025的“難”不能以單一錄取資料來評判,尤其不能只看早申,還要看RD的綜合錄取結果,以及深挖大量被拒學生的真實背景。
樂觀之餘,老查老師也觀察到幾點“申請趨勢”,可能直接影響接下來很多學生的申請走勢和規劃思路:
-
大藤錄取資料雖然變化不大,但專業選擇會越來越看重基礎學科,比如數理化等自然科學專業;
-
越是頂尖大學,越會願意把“雞蛋分散在不同籃子裡”,嘗試錄取一些之前從未錄取過的高中學生,而不是把錄取都集中在某一所或幾所高中。
-
從前20資料來看,北上廣深錄取變化不大,成都、西安、合肥、濟南等二三線城市的錄取正在逐步衰落。
在愈發艱難的申請季中,面對很多申請背景並不佔優勢的學生,老查留學團隊切切實實的用實力連續6年拿下62枚藤校+前10錄取,錄取成績更是每年翻新、逆勢上漲。
我們希望把每一位信任我們的學子,送到更高的“學術殿堂”,讓申請背景不佔優勢的學生也能在美本申請的“拼殺”中撕開一條“血路”,成功闖入藤校+前10,前20,前30名校!

哈佛國內0錄取 VS 斯坦福再次大爆發
從大藤(哈耶普斯麻)錄取來看,雖然今年中國大陸哈佛0錄取,但對比去年的資料,從整體資料以及地域分佈來看,其實變化並不大。
作為中國學生最關注的兩所大藤,哈佛和斯坦福為什麼呈現出0錄取和13枚錄取“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其實與他們本身的選人標準有關:
老查留學對斯坦福的研究也比較深入,連續5年成功斬獲斯坦福錄取,而且多數來自大陸高中的學生。
在斯坦福看來,決定未來的是好奇心和思想深度,他們非常看重的是學生自我呈現的思想力,這個如何理解呢?

我們可以透過斯坦福的幾個小文書來看:
第一個小問題僅用50字回答,但難度極高,這些回答的背後考察的是學生的思考力。
思考力就來自於對人文學科的極度熱情,要做大量的閱讀和寫作,如果沒有像思想家一樣的思考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很難錄取。

■ 圖片來自斯坦福大學官網
當然這不意味著你要申請人文專業,你可以是數學、計算機等專業,但你要體現思考深度。
所以今年上海僅錄取一枚斯坦福,原因可能就是大部分申請者只是成績優秀,也有領導力,但是寫作和思考力相對薄弱。
老查留學今年錄取斯坦福的學生除了學術比較優秀,更多的是她在高中時代強烈的使命感,她的學術研究專案是關於家鄉環境保護的問題,基於環境保護的意識她將自己的研究、探索、呼籲和未來結合起來,體現了她的思考深度以及與世界的連結。
相比於斯坦福,哈佛會更喜歡冒險一點,就像投資一樣,哈佛願意做風險更大的投資,他們喜歡長期思考。
畢竟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早申即使獲得了其他大藤的錄取,RD還是會想在衝刺一下哈佛,所以從哈佛的招生策略來看,他們也並不期待一定要在早申階段佔用太多錄取名額,Defer的學生依然有希望在RD轉正。
像我們之前被哈佛大學錄取的學生,早申就被康奈爾拒絕了,但是RD被哈佛錄取了,就是因為他身上體現的多樣性。
這個多樣性可以是特殊才藝,比如藝術、體育,也可以是重大的人生挑戰,體現出超越同齡人的經歷和思考很重要。
美國頂尖大學錄取多樣性的另一面則體現在希望不斷嘗試錄取之前也許沒有錄取過學生的高中,而不是過於集中在某一個高中錄取太多學生。

■ 圖片來自哈佛大學官網
雖然大藤錄取原則和要素沒有變,但未來的錄取傾向可能有所變化:
相比其他學校,大藤更加關注尋找能改變世界的人才。尤其在中美脫鉤的當下,大藤會更加關注世界格局的變化,思考未來50年世界需要的人才,我們也可能看到現在最火爆的就是人工智慧等這些科技公司的發展,而推動科技發展的背後不是程式設計師,而是大量基礎學科(數學、工程)的人才。
與大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藤/前10/前20的錄取,小藤校康奈爾大爆發,去年僅統計到34+枚錄取,今年則統計到近70枚錄取。
相反非常受中國學生喜愛的前20學校埃默裡今年卻爆冷少了30枚。
這個原因也不難分析,還是我們一直強調的申請錯位問題,很多學生缺乏正確的學術自我評估,所以會產生冒進的問題。
無法正確認知自己的學術情況就會導致一批未達到Emory錄取標準的學生在衝Emory,而達到Emory標準的學生又可能在衝刺康奈爾或者其他學校,所以錄取差異不足為奇。

什麼是學術的自我評估?
不只是標化和託福分數,還有GPA成績,比如unweighted3.9+是基礎,但不只是看GPA成績,還要看學生選課的平衡度(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社會科學+中文+英文等),以及課程難度是否在持續遞增(越是高年級,課程難度越要提高,同時還要保持較好的成績)。
還有一些考不出SAT成績的學生會選擇衝刺標化可選的學校,誤以為學校不看SAT可以讓他有更多機會錄取。
如果你本身不喜歡考試,但是其他方面學術實力很強,是有可能錄取的;但如果你連續多次依然考不出成績,那就需要再重新評估自己的學術實力了。
美國名校招生官都是火眼金睛,投機取巧的藏拙並不能讓你僥倖,客觀判斷自己才能真正地幫助你。

值得欣喜的是,相比大藤校,前20學校的錄取數量多,專業錄取依然多元,做一些交叉學科或者跨學科的申請規劃依然容易幫助一些學生逆勢進入前20。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接下來的申請中,區域中國(合肥、成都、西安、濟南等)的錄取正在進入一個難以逆轉的衰落過程。
-
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學生的思考力深度不夠,不管是在選校,還是在個性化活動的,都能看出差距;比如很多學生選校依據就是我們學校過往有錄取或者排名不錯,但從沒有真正沉下心來去研究和了解自己與學校為什麼匹配,不重視why school的問題;
-
另一方面因為這些地區高中的課程體系問題,很多學校高一隻開1-2門AP,GPA不夠有說服力,而且可能也沒有歷史等專業,沒有鍛鍊學生的英文寫作能力;
-
再就是缺乏多樣性,很多家庭依然沿用小鎮做題家的思維,缺乏對孩子藝術、體育等特殊才藝深度的培養,以及文化底蘊的培養。

“什麼樣的孩子能成功爬藤?”是家長們這些年來一直在問的問題。
老查留學一直在使用和深化老查老師獨家總結的“5+2”美本規劃模型,去幫助學生做爬藤規劃申請:
5包括:使命和形象、學術探索、學業規劃、領導力、多樣性。
2指的是:被驗證+產生連結。
學術(academic):
學術很好理解,就如前面所說,不能有錯位,GPA+標化/託福都要達到藤校的要求。
好奇心(intellectual):
學術好奇心是基於專業的深入觀察和研究,不必侷限某一個專業,可以是對幾個專業的興趣和探索。
在這裡強烈建議大家忠於自己的熱情,尤其是對基礎學科有強烈興趣的學生,對生物感興趣就鑽研生物,對物理感興趣就研究物理,不要為了錄取簡單而曲線救國轉到人文學科或者經濟學,甚至跨學科/多學科,畢竟不是每所學校在跨學科領域都有類似專業選擇,稍有不慎就會讓招生官認為你與他們並不匹配。

當然要申請大藤的學生只有好奇心是不夠的,還需要成果展示。比如你對數學和歷史感興趣,在相關領域有深度研究,你對古典文學感興趣可以對羅馬皇帝如數家珍,甚至寫出一本書等。
多樣性(diversity):
多樣性可以是才藝,也可以是重大人生挑戰。雖然我前面提到區域中國的錄取在下滑,但也代表有重大機遇,如果你來自這些區域,但是可以把區域文化研究透徹,將會是區別於其他人很大的特色,也可能會幫你錄取大藤。
匹配(match):
最後一點就是深度研究學校,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夢校。
以上四點都齊備,就有很大機率錄取大藤,如果只是有前三項,其實大機率也不會差,但如果只有其中兩項,申請結果就會打一些折扣。
舉2個老查留學在早申錄取的案例,簡單解析一下5+2規劃理念的應用:
M同學來自於成都某私立外語學校,申請的專業方向是機械工程,十年級簽約老查留學進行規劃。
M同學除了學術優秀外,對於發明創新充滿了熱情,動手能力強,在社群貢獻方面,她親自動手改造所在高中的水龍頭設計,實現了節約水資源的目標;
社會責任感方面,M同學也非常關注新興產業對環境的影響,基於新能源車的興起,她敏銳感覺到新科技與環境汙染的矛盾關係,致力於研究如何減少新科技對於環境的汙染。
Intellectual: 核心形象定位是創造力強,希望運用物理和工程知識解決社群實際問題,並激發更多學生和女性接觸科學的女工程師形象。透過老查留學為孩子規劃的校內和社群活動驗證了其學術好奇心,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Diversity: 學生透過宗教、音樂和瑜伽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多樣性。
Match: 學生對於物理、數學、工程有著很高的天賦和興趣,並透過自己的申請材料進一步打造了其發明家的形象,與賓大創辦人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形象一致。此外,學生透過附加文書很好地展示了其將帶給賓大社群的貢獻,與賓大對社會責任感的關注相匹配。

■ 圖片來自賓大官網
W同學,女生,國內某公立國際部學生
W同學對自己的故鄉有著深沉的熱愛,也非常關注家鄉海洋生態被汙染的情況,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淨化家鄉的海洋生態,讓家鄉擁有更美好的環境和生態。
她很早就開始持續研究國外入侵物種給家鄉環境生態帶來的影響,並且給出積極的解決方案,呼籲各方關注環境的變化和影響。
同時,W同學具有優秀的表現力和領導能力,在學校成立了社團聯合會,管理三百多個社團活動,大概五千多人;同時擁有廣泛的知識儲備和琵琶特長,是個很全面的孩子。
W同學也是個具有深度思考能力的孩子,她的文書非常有力量,對於經驗豐富的招生官來說,完全能夠從文書的字裡行間感受到孩子的力量,社會責任感、強大的自驅力以及高度的領導力,這些都成就了W同學的斯坦福錄取。

每次放榜結束我們都能看到美高/海高錄取好,今年也不例外,很多人會說他們搶佔了大陸學生的名額,但在老查老師看來,並不會!
畢竟頂尖大學非常看重多樣性,在美高/海高的成長經歷與在大陸地區的成長經歷是截然不同的,重點是你要充分利用周圍的資源。
老查老師再次強調,申請就是與人性的搏鬥,這個鬥爭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要“鬥爭自我”
家長首先要提升自我認知,改變自己的思維,才能正向影響孩子,像經常有家長說孩子怎麼不愛閱讀,那是不是要反思家長有沒有在家養成閱讀的習慣呢?
第二要“鬥爭養育的理念”
我經常跟家長說,其實家長最應該做的是研究如何養育孩子,什麼才是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式,而不是每天研究如何讓孩子出國,聽很多碎片化的留學講座,其實對自家孩子的幫助並不大。
第三則是要“鬥爭顧問的水平”
就是家長要選擇一個靠譜的顧問,把孩子交給他,然後減少干預,尤其是進入10-11年級,家長更要學會成為支援孩子的觀眾。同一套規劃方案對於不同孩子來說產生的結果也很不同,所以家長要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那一個。
最後,申請的戰鬥還在繼續,衷心希望大家能夠從ED申請中吸取更多的經驗,及時調整心態和選校策略,申請是一場鏖戰,拼的是信心、毅力和堅持,祝福大家都能在申請這場戰爭中取得勝利!
想知道2025Fall老查留學早申請的6枚藤校+TOP10 Offer是怎樣練成的?想知道拿到斯坦福、JHU、賓大、康奈爾、達特茅斯等美本錄取,他們做對了哪些事兒?
歡迎鎖定老查留學2025Fall美本TOP30早申錄取案例分享,第一視角為您解讀TOP30大學到底青睞什麼樣的學生!
歡迎大家掃碼或點選閱讀原文報名講座!(預約制講座,為了方便邀請進群聽講座,請填寫準確資訊,如果錯過直播,講座結束後,請聯絡顧問老師領取音訊,謝謝大家!)

特此宣告:以上內容為【老查留學】原創。原創不易,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抄襲。發其他平臺需經授權,轉載請加“laocha105”微訊號,歡迎點贊轉發文章分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