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的選擇符合現實邏輯

白天沒時間,剛從頭到尾看了澤連斯基與川普團隊在白宮接受採訪的完整影片。很多新聞報道並沒有分析細節和背後的原因。
認真看完整影片,會發現,澤連斯基與川普團隊從頭到尾都是兩個思路。很顯然,前期溝通並不順暢。面對鏡頭,川普一直想表達的是,簽完礦產協議,俄烏就肯定能停火,因為普京已經答應他了,川普講簽完礦產協議後,兩週內肯定能停火。澤連斯基補了一句,簽完三天內可以停火,俄羅斯那邊已經告訴他了。
但記者們問出了關鍵問題:如果俄羅斯撕毀停火協議怎麼辦?對烏克蘭有無安全保障承諾?川普回答,這是一個交易,只要交易達成,俄羅斯肯定就能停火,並且拒絕回答關於安全保障承諾的任何問題。甚至川普還講,礦產協議達成,問題就解決了98%,剩下的問題就是2%
在媒體面前公開這樣講,澤連斯基如果表示同意,沒有任何反對意見,那就很可能變成歷史的罪人了。澤連斯基在川普侃侃而談地期間插空講了幾個觀點:一是安全保障承諾非常重要,烏克蘭在替歐洲防禦,美國在歐洲後面支援;二是停火協定根本不夠,因為歷史上俄羅斯曾經25次撕毀類似協定進攻烏克蘭,並且,2019年烏克蘭還與俄羅斯達成過停火協定,當時還有馬克龍和默克爾背書,那時候法國和德國也承諾只要簽署協定就不會再有戰爭,但後來俄羅斯還是進攻烏克蘭了。
所以,川普政府能為烏克蘭提供的,在澤連斯基看來,就是一個停火協定,而不是長期停戰協定或和平協定,也沒有安全保障承諾。而川普能夠公開承諾的,也非常有限,川普面對鏡頭講,之所以他的停火協定比之前的停火協定有用,就是因為他是川普而不是拜登

那問題來了,就算川普的話真管用,那川普能一直在位嗎?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如果不能,也沒有其他承諾,那澤連斯基就這樣簽署礦產協定,歷史該怎麼書寫他呢?

很顯然,雙方在背後有過談判,烏克蘭也有過妥協。如果不開這個新聞釋出會,礦產協定可能就簽了。簽署這個協定不在澤連斯基的權力範圍內,需要烏克蘭議會(最高拉達)的同意,而這個授權,在澤連斯基去華盛頓DC的之前是已經獲得的。如果不面對媒體,真簽下來,也是正常的,因為簽完後,各自可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去報道。所以,這個新聞釋出會的目的是什麼呢?有兩種可能:一是川普要在媒體面前表現自己很能幹;二是川普需要有一個公開場合來防止媒體後期施壓,主動地講出來,這個協定能帶來的是停火,而不是長期和平或附帶安全承諾。

問題在於,澤連斯基不是一個吃啞巴虧的人。大家都是優秀演員,口才與思維了得,川普給澤連斯基下套,把自己的偉岸形象建立在澤連斯基可能成為歷史罪人的基礎上,還要被媒體記錄下來、公開給全世界,澤連斯基憑什麼接受呢?
那麼,為什麼川普團隊只能談出一個停火協定,而無法主匯出一個停戰協定或者和平協定呢?
各位讀者不妨回溯閱讀作者在2022年就提及的俄烏談判“死局”問題(《俄烏談判其實是一個死局》),也就是,按照現行有效的《烏克蘭憲法》,烏克蘭總統沒有權力放棄烏克蘭的任何領土,放棄領土需要烏克蘭全民公決;修改上述規定,需要烏克蘭全民公決;如果憲法修正案有任何可能造成烏克蘭領土完整被侵害,則憲法不得修改。
基於上述三條,烏克蘭任何人,無論是總統還是最高拉達全體議員,都沒有權力放棄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任何烏克蘭領土。很顯然,俄羅斯也不可能放棄對克里米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等俄佔區的佔領。所以,烏克蘭根本沒有任何可能與俄羅斯達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和平協定。這就是為什麼無論誰擔任烏克蘭總統,都只能去追求長期安全保障承諾,而不可能僅僅接受一個隨時可能被撕毀的停火協定。

停火,(暫時)不打仗,一直只是一個現實的折衷方案。如果停火沒有礦產協定作為代價,那澤連斯基籤起來毫無壓力。但停火很可能並非長期的。川普不在位之後,戰爭還可能再次發生。所以繫結一個礦產協定,這個協定又被川普公開講,不可能附帶任何安全承諾,那為什麼要籤呢?
烏克蘭沒有任何選擇,要麼,它成為歐洲的一部分;要麼,它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真正的問題在於,既然是歐洲擔憂俄羅斯的“西擴”,那為什麼不是歐洲來付出主要代價呢?這是川普質疑的合理性所在。

所以,澤連斯基的選擇,並非一時興起,而是,符合邏輯的。即便烏克蘭總統換人,他要面臨的,也是同樣的問題。
以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