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華人資訊網》出品,轉載須徵求許可,規範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
據Documented 3月14日報道
在曼哈頓報告的仇恨犯罪案中,針對作案者眼中“移民群體”的激烈言辭和威脅行為明顯增加。作為應對措施,自2024年起,曼哈頓地方檢察官辦公室開始核查現有分類的仇恨犯罪是否包含反移民要素,並著手追蹤該趨勢變化。
(來源:Documented報道截圖)
在擔任曼哈頓地區檢察官辦公室仇恨犯罪案部門主管期間,檢察官Hannah Yu接手了一宗仇恨犯罪案件:受害者被人用物體擊打,作案者高喊“滾回你的國家!”不久之後,其辦公室又接到一起案件,有人走近一個完全陌生的人說:“你不屬於這裡。你應該被驅逐出境。”
隨著2024年更多類似案件湧現,Hannah覺察到了一種日益增長的趨勢。研究發現,雖然曼哈頓仇恨犯罪起訴總數從2023年的114起微降至2024年的101起,但針對移民的仇恨犯罪卻逆勢上升。這類犯罪被正式定義為“反原國籍”仇恨犯罪,直接針對移民或那些被認為是移民的人。
2024年,在該辦公室起訴的10起反原國籍案件中,60%明確針對“被認為是移民者”。相較2023年僅1起的基數,此類案件同比激增900%。根據曼哈頓地方檢察官提供給Documented的獨家資料,截至2025年2月4日,已起訴3起反原國籍仇恨犯罪。
Hannah特別指出,雖然該辦公室已經開始追蹤反移民仇恨犯罪,但“反移民”本身並非可起訴的仇恨犯罪類別。Hannah解釋說,要認定仇恨犯罪,必須證明作案動機基於受保護類別(
種族、膚色、原國籍、血統、性別、宗教、年齡、殘疾或性取向
)。

(來源:pixabay)
根據紐約州法律,移民身份不屬於受保護的特徵,因此不屬於仇恨犯罪。Hannah說,此類案件通常歸類於現有類別。例如:襲擊疑似拉美裔時發表反移民言論,儘管可能被標註為“反移民”,但將歸入反拉美偏見犯罪。
Hannah提醒稱,由於有關反移民犯罪的歷史資料有限,此類追蹤近期才因政治環境變化得以突出。其辦公室透過作案者言論、目標選擇模式、社交媒體等證據識別針對移民的仇恨犯罪,發現發生在曼哈頓的案件多伴隨“滾回你的國家”等貶損性語言或驅逐威脅。
她補充說,這類案件受害者多為拉美裔,也有部分亞裔和非裔。儘管曼哈頓仇恨犯罪總數微降,Hannah強調案件量仍處歷史高位,自2022年地區檢察官Alvin Bragg上任以來處理的148起未結案件中,
涉及反猶太仇恨犯罪的數量最多(39起),其次是反LGBTQ+仇恨犯罪(35起)和反亞裔仇恨犯罪(33起)。
Hannah指出,世界事件往往會影響仇恨犯罪的趨勢。新冠大流行助長了反亞裔仇恨,而反猶太仇恨犯罪則在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襲擊後以色列發動報復性戰爭後激增。她認為,當前的政治言論和媒體中不斷升溫的反移民言論,可能正在助長針對移民的暴力行為。
在全市範圍內,向紐約市警察局報告的仇恨犯罪投訴下降了3%,從2023年的669起降至2024年的648起。曼哈頓和布魯克林合計佔比超70%。除布魯克林逆勢增長12%(
2024年236起
)外,其他行政區均呈下降趨勢。
布朗克斯地區檢察官稱,未發現顯著增長,皇后區和史丹頓島檢察官辦公室未提供針對移民的仇恨犯罪資訊。



綠卡持有者機場入境被拘留,遭脫光衣物、暴力審問,已在美生活18年
副總統萬斯:綠卡持有者不享有在美永居絕對權利,預計學籤驅逐人數將上升


紐約客最應該下載的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