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694天
大家過年好啊!
特朗普已於1月20日再次入主白宮,他組建的對華政策團隊也基本成型。儘管其中不少政治任命官員還在等待參議院的確認,今天我們先來盤點一下已知的成員情況。這些官員大致可分為三類:
建制派鷹派人物,如國務卿魯比奧或國家安全顧問邁克爾·沃爾茨(以下標為紅色);
來自私營部門的親商業界高管,包括商務部長提名人霍華德·盧特尼克和財政部長提名人斯科特·貝森特(以下標為綠色);
不確定因素,如被提名為國家情報總監的圖爾西·加巴德,負責管理政府效率部的馬斯克(以下標為紫色)。

這三派之間的分歧如何演變,將對特朗普2.0時代的對華政策產生巨大影響。同樣,像魯比奧那地樣的建制派和像彼得·納瓦羅那樣因不配合國會調查“國會山暴亂”而入獄四個月的特朗普鐵桿死忠粉之間的內部派系分歧也可能會產生影響。
《連線》(The Wire)整理了一份可能會參與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討論的高官名單。其中,約有一半曾在上一屆特朗普政府任職,五分之一曾在軍隊服役。

點選圖片檢視大圖;圖片來源於The Wire
副總統辦公廳
JD·萬斯(JD Vance),副總統

萬斯在競選期間對中國的批評言辭非常激烈,稱其為美國“最大的威脅”。自2023年1月至今擔任俄亥俄州新晉參議員期間,他的對華關注點主要集中在經濟問題上。去年,他提出一項法案,要求“若中國不遵守國際金融規範,將限制其進入美國資本市場“。2016年,身為律師的萬斯因撰寫自傳《鄉下人的悲歌》,回顧他在白人工人階級中的成長經歷而聲名鵲起。
國務院
馬爾科·魯比奧(Marco Rubio),國務卿

魯比奧曾擔任佛羅里達州聯邦參議員長達14年,長期以來一直是對華鷹派,其國務卿一職已於1月20日得到參議院確認。他曾在2020年表示,“21世紀將由美中關係來定義”——他在確認聽證會上重複了這一觀點。他曾因涉華言行而遭到中方制裁。
戴維·珀杜(David Perdue),駐華大使(待參議院確認)

珀杜曾擔任佐治亞州聯邦參議員六年,於2021年離任。他此前曾擔任企業高管和管理顧問,包括服裝公司銳步(Reebok)和折扣連鎖店達樂公司(Dollar
General)的執行長。在私營部門工作期間,曾居住在香港和新加坡,並曾為將工作崗位外包到中國辯護,稱之為合理的商業做法。他呼籲增加對海軍的投資,以跟上中國艦船的增長速度,但也表示與中國“脫鉤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對他的提名錶示讚賞,稱他是“對華貿易的深思熟慮的倡導者”。
General)的執行長。在私營部門工作期間,曾居住在香港和新加坡,並曾為將工作崗位外包到中國辯護,稱之為合理的商業做法。他呼籲增加對海軍的投資,以跟上中國艦船的增長速度,但也表示與中國“脫鉤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對他的提名錶示讚賞,稱他是“對華貿易的深思熟慮的倡導者”。
邁克爾·尼達姆(Michael Needham),顧問

尼達姆曾任魯比奧的幕僚長,並長期在保守派智庫擔任高管。他是中國的嚴厲批評者,並對TikTok加以指責。此前,他在“美國指南針”智庫(American Compass)擔任主席,還曾在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工作十餘年。
埃莉斯·斯特凡尼克(Elise Stefanik),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待參議院確認)

斯特凡尼克自2015年起擔任紐約州聯邦眾議員。在眾議院,她推動透過相關立法,禁止大疆無人機在美國通訊基礎設施上執行,並要求獲得聯邦通訊委員會許可的電信公司披露外資所有權狀況。此前,她曾在小布什政府中從事國內政策工作。
雅各布·赫爾伯格(Jacob Helberg),經濟增長、能源和環境副國務卿(待參議院確認)

赫爾伯格是大資料公司和軍事承包商——帕蘭泰爾技術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的顧問,曾被美國國會任命為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委員。赫爾伯格堅決支援對TikTok“不賣就禁”的政策。他試圖把一群關注所謂“中國對美國家安全威脅”的矽谷高管召集起來。如果他的提名獲得確認,他將負責監管國務院的七個辦公室,職責範圍包括管理科學合作和外國投資等領域。
Technologies)的顧問,曾被美國國會任命為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委員。赫爾伯格堅決支援對TikTok“不賣就禁”的政策。他試圖把一群關注所謂“中國對美國家安全威脅”的矽谷高管召集起來。如果他的提名獲得確認,他將負責監管國務院的七個辦公室,職責範圍包括管理科學合作和外國投資等領域。
邁克爾·安東(Michael Anton),政策規劃辦公室主任

在特朗普第一屆政府期間,安東曾擔任總統戰略宣傳副助理(2017年至2018年),隸屬於國家安全委員會。2021年,他發表了一篇題為《為什麼為臺灣開戰顯然不符合美國的利益》(Why It’s Clearly Not In America’s Interest To Go To War Over Taiwan)的文章,主張不值得冒引發潛在核戰爭的風險而協防颱灣。他此前曾為多位知名共和黨人擔任發言人,包括康多莉扎·賴斯(Condoleeza Rice)領導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魯迪·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擔任紐約市長期間的發言人。他還曾在花旗集團(Citi)和貝萊德(Blackrock)等金融機構從事過宣傳溝通工作。
邁克爾·德桑布林(Michael DeSombre),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待確認)

德桑布林曾在蘇利文克倫威爾律師事務所擔任律師,負責領導亞洲併購業務,併為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公司提供諮詢。他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擔任美國駐泰國大使,期間曾就南海問題和新冠疫情批評中國。
凱文·金(Kevin Kim),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局助理國務卿幫辦

金最近的職務是參議院武裝力量委員會專員。此前,他曾長期在國務院擔任分析師,曾在東亞分析辦公室和總統軍控特使辦公室工作。
政府效率部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政府效率部主管

馬斯克作為美國至少三家最具影響力的公司的領導者,現擔任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主管。他的任務是大幅削減政府開支,儘管其更廣泛的職責尚不明確。他此前沒有在政府工作的經驗。他的公司特斯拉在中國有重要業務,約一半的汽車在中國生產。
商務部
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商務部長(待參議院確認)

盧特尼克是華爾街投資銀行Cantor Fitzgerald和經紀公司BGC集團的執行長。他與中國企業有著長期的業務關係,在執掌Cantor
Fitzgerald銀行期間,曾幫助多家中國企業上市,包括2023年幫助阿諾醫藥(Adlai Nortye)上市 。在BGC集團工作期間,曾與中國中信信託公司成立經紀合資企業,據報道,該公司75%的股份由政府實體持有。盧特尼克是特朗普過渡團隊的聯合負責人之一,此前沒有政府工作經驗。他表示,如果其提名獲得確認,將剝離其商業資產。
Fitzgerald銀行期間,曾幫助多家中國企業上市,包括2023年幫助阿諾醫藥(Adlai Nortye)上市 。在BGC集團工作期間,曾與中國中信信託公司成立經紀合資企業,據報道,該公司75%的股份由政府實體持有。盧特尼克是特朗普過渡團隊的聯合負責人之一,此前沒有政府工作經驗。他表示,如果其提名獲得確認,將剝離其商業資產。
傑弗裡·凱斯勒(Jeffrey Kessler),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副部長(待確認)

凱斯勒是一名貿易律師,在特朗普第一屆政府期間曾擔任商務部執法與合規助理部長,負責監督美國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法律的執行。在私營部門工作時,他曾為尋求應對中國貿易和投資壁壘的美國公司提供諮詢。
國家安全委員會
邁克爾·沃爾茨(Michael Waltz),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沃爾茨於2018年首次當選佛羅里達州聯邦眾議員,以對華鷹派立場著稱。他曾撰文指出,美國應尋求迅速解決加沙和烏克蘭衝突,以騰出資源應對中國。在國會,他與其他議員共同發起立法,要求將關鍵礦產供應鏈重新置於美國本土,重申支援臺灣,並要求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究人員披露外國資助情況。他還曾呼籲美國抵制2022年北京冬奧會。在競選公職之前,他曾經營一家國防承包公司,並曾在美國陸軍和國防部任職,包括擔任副總統切尼的反恐顧問。他是第一個在國會任職的陸軍特種部隊成員(綠色貝雷帽)。
黃之瀚(Alex Wong),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

黃之瀚最近的職務是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主席。在特朗普第一屆政府期間,他曾擔任國務院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局朝鮮事務助理國務卿幫辦。此前,他曾擔任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和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2012年總統競選的外交政策顧問,並擔任過國際貿易方面的律師。據報道,他的父母是從廣東移民到美國的。
伊萬·卡納帕蒂(Ivan Kanapathy),亞洲事務高階主任

卡納帕蒂在特朗普首屆政府期間,曾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階副主任以及中國(大陸)、臺灣和蒙古事務主任。此前,曾任美國在臺協會武官和戰鬥機飛行員教官。他曾推動華盛頓“加大對硬威懾的投入”,以維持臺海現狀,並敦促美國官員重新考慮他們圍繞“不支援臺獨”所發出的資訊。他曾於2024年9月表示,美國在對華政策上對盟友“過於恭順”,特朗普政府應重新進行新冠疫情調查。他在博明(Matt Pottinger)的著作《沸騰的護城河》(The Boiling Moat)中撰寫了針對中國的兩章。
戴維·費斯(David Feith),技術與國家安全高階主任(待確認)

費思曾在特朗普第一屆政府期間擔任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幫辦。他曾撰文稱,美國應重新調整對華經濟關係,以減少與“技術、資本和資料流動管控不力”相關的國家安全風險,並主張美國加強懾阻中國大陸武統的能力。他曾是《華爾街日報》駐香港的社論撰稿人。他的父親道格·費斯(Doug Feith)曾在小布什總統時期擔任國防部政策副部長。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
賈米森·格里爾(Jamieson Greer),美國貿易代表(待參議院確認)

格里爾曾在特朗普首屆政府期間擔任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的幕僚長,參與制定了對華關稅政策。去年5月,他在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作證時稱,他認為中國 “是美國面臨的一個世代性挑戰”,美國應取消與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國會應透過立法篩選美國對華投資等。他在2012年離開美國空軍軍法署後,擔任國際貿易律師。
國家經濟委員會
凱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

哈塞特是一名受過培訓的經濟學家,在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內也擔任過這一職務,之後他在胡佛研究所擔任傑出研究員。他持有傳統的經濟觀點,認為關稅對美國企業有害,但他認為對華徵收關稅是必要的。他曾長期擔任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經濟顧問,包括在2000年和2008年擔任麥凱恩的經濟顧問,在2004年擔任小布什的經濟顧問,在2012年擔任羅姆尼的經濟顧問。
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
圖爾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國家情報總監(待參議院確認)

加巴德曾於2013年至2021年擔任夏威夷州民主黨籍聯邦眾議員。2024年,她加入共和黨,並支援特朗普。在2019年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時,她曾抨擊“與中國的破壞性關稅戰爭”。在得到特朗普提名後,她受到一些鷹派人物的批評,他們認為她對華態度不夠強硬,並質疑她對俄羅斯和敘利亞的立場。加巴德曾在夏威夷陸軍國民警衛隊和美國陸軍預備役服役。
財政部
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財政部長(今天剛被參議院確認)

貝森特是一位金融家,在喬治·索羅斯創辦的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任職期間賺了很多錢。他提倡一種“3-3-3”經濟政策,其靈感來自安倍晉三的“三支箭”戰略。該提議呼籲將經濟增長提高至每年3%,將預算赤字減少到GDP的3%,並將石油生產提高到每天300萬桶。他在參議院確認聽證會上表示,美國需要採取更大的步驟,減少對華供應鏈依賴。他沒有政府工作經驗,曾捐款給希拉里·克林頓和奧巴馬;同時,他也為特朗普的選舉活動捐款超過100萬美元。
國防部
皮特·海格塞斯(Pete Hegseth),國防部長

海格塞斯曾是福克斯新聞的主持人、陸軍國民警衛隊軍官。他曾被指控性侵和酗酒,但他對這些指控予以否認。在參議院確認聽證會上,他表示將努力確保國防部將中國視為“最重要的威脅”。除了服役期間的軍隊經歷,他沒有其他政府工作經驗。
埃爾布里奇·科爾比(Elbridge Colby),國防部政策副部長(待參議院確認)

科爾比是位於華盛頓的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國防專案負責人。他在去年5月的一條X(推特)上稱中國“無疑是美國最大的威脅”。他曾建議,若中國大陸發動武統,美國應協防颱灣,包括摧毀臺積電。他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政府內擔任國防部助理部長。
Security)國防專案負責人。他在去年5月的一條X(推特)上稱中國“無疑是美國最大的威脅”。他曾建議,若中國大陸發動武統,美國應協防颱灣,包括摧毀臺積電。他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政府內擔任國防部助理部長。
約翰·諾(John Noh),國防部東亞事務助理部長幫辦

諾將協助領導國防部針對中國大陸、臺灣和東亞的政策制定。他是律師、美國陸軍退役軍人,最近曾擔任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共和黨多數派的副總法律顧問。此前,他曾在得克薩斯州擔任助理檢察官。
農業部
布魯克·羅林斯(Brooke Rollins),農業部長(待參議院確認)

羅林斯是美國優先政策研究所(America First Policy Institute)總裁,該智庫呼籲加強對中國在美國軍事基地附近購買農田的審查。她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擔任白宮的美國創新辦公室主任,這是特朗普設立的一個職位。此前,她曾擔任得克薩斯州前州長裡克·佩裡的顧問,並長期擔任得克薩斯州公共政策基金會(保守派智庫)總裁。
斯蒂芬·瓦登(Stephen Vaden),農業部副部長(待參議院確認)

瓦登是特朗普提名的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法官。他曾在去年6月表示,雖然美國的貿易政策對農業有所幫助,但給其他行業帶來的代價過高。瓦登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擔任農業部副總法律顧問。
盧克·林德伯格(Luke Lindberg),農業部貿易與對外農業事務副部長(待參議院確認)

林德伯格將負責監管農業部的貿易任務,推動美國農產品在海外的銷售。據最新資料顯示,2023年美國對華農業出口超過其他任何國家。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他曾擔任美國進出口銀行辦公室主任和首席戰略官。
國土安全部
肖恩·普蘭基(Sean Plankey),網路安全與基礎設施安全域性局長(待確認)

普蘭基是網路安全高管,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和能源部職務。他在去年6月表示,“在限制涉華公司進入美國電信供應鏈方面,仍有更多工作要做”。
顧問
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貿易與製造業高階顧問

納瓦羅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擔任貿易和經濟政策相關領域的多個顧問角色。他支援高關稅政策,對華尤其苛刻。中國曾在2021年1月對納瓦羅實施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