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衛健委公佈了第一階段調查報告,其中查出董襲瑩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入學資格存在造假行為;
董某瑩報名時提供的大學物理AI、大學物理AⅡ、有機化學B、無機化學B等4門課程,共計16學分系偽造,不符合當年報考資格。
第二,博士論文抄襲;
董某瑩2023年博士學位論文主體部分(綜述除外)與同年畢業的北京科技大學他人學位論文重複率超過20%,存在抄襲剽竊學術不端行為,情節嚴重。
第三,學術論文不端。
同時,董某瑩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發表的學術論文有3篇屬於不當署名、1篇屬於重複發表,存在科研誠信問題。
最終的處理結果是:撤銷董某瑩的畢業證書、學位證書,撤銷董某瑩醫師資格證書、醫師執業證書。

這裡面當然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比如,董小姐偽造學分、論文抄襲為什麼沒人能查出來?據傳她父親是某國企高層領導,她的留學經費來源是否合法?醫院在筆試、面試和推薦機制中的醫生是否受到某種“打招呼”,是否收受賄賂或存在利益互動?4+4模式中是否還有其它類似的情況……
所以,這件事當然還沒有完全結束,目前衛健委還在對涉及的相關單位、人員開展深入調查。
由於這件事涉及的“鏈條”非常長,涉及人數也非常多,所以調查肯定需要非常長的時間的,而且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那些人必然會激烈對抗組織,因為有些事涉及的“暗鏈條”非常少,只要他們選擇對抗,你是很難找到有效證據的。比如,筆試官偷偷將試題洩漏給某個學生,他不可能是公開洩漏的,所以知道這件事的人就會非常少,可能只有面試官和學生這兩人,只要這兩人死活不承認,那麼你就很難有證據,也就無法拿他們怎麼樣了。
當然,這也並非完全沒有辦法的。
由於涉及人數眾多,這裡面必有薄弱的環節,只要找到一個突破口,坐實一件事,那麼他們就會“狗咬狗”,最終都會交代出來。比如,某人已經被坐實學歷造假或“洗學歷”,然後某大官還被坐實了利用貪汙腐敗的資金給其子女留學……這一家人都已經走上“絕路”了,那時以人性的陰暗,他們就必會拉很多人“下水”——反正自己已經完蛋了,他也就會老實交代,他向哪位教授行賄了,從誰手中拿到筆試試題了……
所以,我希望大家有點耐心,多給組織一些時間,也要相信組織——從前些年醫療領域大刀闊斧的反腐,再到如今放任輿情的發展(都上了央視新聞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件事不會輕易過去的。
下面內容為以前付費文的內容,很多朋友由於各種原因沒能看完全文,今天按照約定解封。
任何改革都要動既得利益集團利益的,而那些既得利益集團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所以絕大多數的改革都是以失敗告終的。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由於我們的號是時政號,所以我們就給大家舉一些國際上改革失敗的例子。
最近的一次改革失敗案例就是:韓國醫改。
現在的韓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佔比已達17%。人老了就容易生病,這就導致韓國的醫生人數嚴重不足,於是韓國前總統尹錫悅就想擴大醫學院招生規模——2025年擬將醫學院招生規模從3058人增至5058人,目標2035年新增1萬名醫生。
我們公正客觀地說,這件事是不是好事?
傻子都知道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但是,這件事恰恰就沒有做成,因為他動了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了——韓國現有醫生集團的利益。
如果大規模增加醫生,那麼醫生的收入必然要大幅度的下降;另外,大規模擴招,招生條件也必然要放寬,這也讓一些剛進入醫院的醫生產生了嚴重的不滿——當年我費盡千辛萬苦才考上了醫生,憑什麼現在讓他們那麼容易了?
於是,韓國的醫生就牢牢的抱成團了,集體對抗尹錫悅政府,開啟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活動,甚至以集體辭職做威脅!
開始的時候,尹錫悅也非常的硬氣,不斷對外放話說,堅決不會向那些醫生“投降”——他之所以這麼做其實也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支援率,他很清楚這件事是老百姓非常希望看到的,也必然會得到老百姓的支援……
2024年2月19日,針對韓國大型醫院實習和住院醫生集體請辭的情況,尹錫悅在聽取相關彙報後警告稱,“現任政府絕不會像前任政府一樣姑息醫療界的集體行動”“醫療界鬥不過國民”。

大家看看上面塗黃的兩句話:
“現任政府絕不會像前任政府一樣姑息醫療界的集體行動”這說明的什麼?
這說明的前任政府已經做過這件事了,但是失敗了。
“醫療界鬥不過國民”又說明了什麼?
這說明所有老百姓都是支援政府的。但最終依舊還是以失敗收場了。
為什麼政府得到了老百姓的巨大支援依舊沒有鬥得過醫療界呢?
答案很簡單:所有的醫生都不幹了,醫院就無法運轉了,醫院裡大量的病人怎麼辦?有些人已經生命垂危了,急需手術,但醫生卻撂挑子了,你說那些病人的家人會怎麼做?肯定會逼迫政府放棄改革了,畢竟什麼都比如自己或親人的命重要。
就這樣,尹錫悅的醫改失敗了。
現在大家知道既得利益集團的恐怖之處和強大了吧。
在國際上失敗的改革案例絕不止韓國醫改這一例,還有印度的土改。
我們都知道,印度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長期以農業為主的,但是印度的土地卻被大量的地主給壟斷了,普通老百姓沒有土地只能做“佃農”——如果土地分給農民,那麼給國家交的稅肯定會遠低於給地主交的稅,老百姓的日子就能好過點了。
按照正常道理,農民人數多,地主人數少,這項政策肯定會獲得絕對多數的支援,土改應該很容易實施才對。
然而,事實卻完全不是這樣的。
印度政府從1950年開始土改,直到現在,70多年過去了,依舊沒有完成土改——2021年11月19日,印總理莫迪宣佈印度政府已決定廢除三項農業改革法案。

為什麼“土改”這種明顯有利於老百姓的事情會失敗呢?
還是那個問題:既得利益集團非常強大,他們抱團對抗政府。
由於印度長期存在根深蒂固的地方封建勢力,包括地主、土邦領主和農業中間商等群體。這些集團透過控制土地和農產品流通渠道獲取壟斷利益,而莫迪的農業改革試圖削弱其權力,例如引入市場化交易機制以減少中間環節。然而,既得利益者透過遊說地方政黨、煽動農民對立等方式阻撓改革,形成了強大的政治阻力。
簡單的舉個例子:我是地主,你以為我控制的僅僅是土地?哪有那麼簡單?我不僅僅控制了土地,還控制了種子、化肥、糧食的收購和銷售等,你把我土地分了,你還要不要種子了?要不要化肥了?糧食你賣給誰……
所以,在既得利益集團的強烈反抗下,莫迪不得不宣佈土改再次失敗。
再比如,我們在電視劇裡面經常看到“削藩”引起的戰爭。比如,西漢的七國之亂、唐代的削藩之戰、明朝的靖難之役、清朝的三藩之亂等。
為什麼地方政府敢和中央政府對抗?為什麼始皇帝取消了“分封制”後地方勢力還能那麼強大?
依舊是既得利益集團抱團導致的。
在古代,我是帝王,我想開疆擴土,想名垂青史,但是我既沒有那麼多錢,也沒有那麼多兵,根本無力開疆拓土,怎麼辦?
這個時候,我就對手下的將軍說:“如果你把那塊地打下來,我就封你為那塊地的王,那塊地的治權、稅權都由你說了算,你每年只要給我交200萬兩白銀,國家遇到危難的時候,必須從你的領地上徵收十分之一的兵源。但是,說好了,你打那塊地,我可沒有一分錢給你,也沒有任何兵源給你,這一切都要靠你自己想辦法。”
對皇帝來說,這麼做,他自己幾乎沒有任何的損失,搞不好還能獲得大量白銀和兵源,所以他肯定是願意這麼做的。
對於將軍來說,他也願意做這件事,畢竟一旦封王之後,自己就是土皇帝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且還有了完全屬於自己的地盤、武裝和財政。
將軍也想打下那片地,但是皇帝既不給錢,又不給兵,怎麼辦?
這個時候,他就會去“拉贊助”了,他就會到處找那些有錢人,讓他們“投資”,就對他們允諾,打下那片地盤後,會給他們什麼什麼官、什麼什麼給他們壟斷經營……就這樣,封建帝國產生了,到處都是“諸侯”,也就是所謂的“王”。
你獲得了封地,當了王以後,那塊地上的所有的事情都由你說了算,皇帝都管不了。
就像《大秦帝國》中所說的一樣:始皇帝巡視,發現渭文君封地上的官員在欺壓百姓,嬴政就想去管這事,但是渭文君的家臣卻很牛,直接對嬴政的人說:“這是我們家渭文君的封地,我們只認渭文君之令,封地治下,只認封主,大王管得了嗎?”

你說嬴政聽到這話後生氣不生氣?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有了後來的始皇帝的“廢分封,行郡縣”——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開創了“中央集權”。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始皇帝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差點也激起了嚴重的內亂。始皇帝想拿掉渭文君的封地,渭文君肯定是不願意的,而其它封地的封主也加入到渭文君那邊了,因為如果他們不支援渭文君,一旦嬴政幹掉了渭文君,自己的命也保不住了,所以那些人牢牢的抱成團,集體對抗始皇帝。
始皇帝是千古一帝,能做成這件事,但不代表後世之人都能做成這件事。所以,從始皇帝之後,“分封”的事情時有發生,有些封主甚至威脅到皇權,皇帝就想“削藩”了,然後戰爭就爆發了。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小看既得利益集團的強大之處——你別以為你做的事情是正確的,你也別以為獲得絕大多數老百姓的支援,你就能輕易做成的。
前些年,中國進行了規模龐大的反腐,大量高官陸續入獄,很多人依舊不滿——打掉了很多“大老虎”,但是打擊“蒼蠅”的力度卻嚴重不足。
一個公司的老大、老二和中層幹部都拿掉了,你說那公司還能執行下去嗎?你以為那些人都是吃乾飯的?那些人都是有本事的人,他們要麼有技術、要麼是資源(手握大量客戶)、要麼有關係(和政府部門有深入接觸),你把他們都拿掉了,換底層員工上去,這公司必然運轉不起來的,最終大家都失業。所以,這個時候,你只能動高層,不能動中層。
但是,有時高層也不是你能輕易能動的,因為中層也是他們的人。這些年,打掉的典型窩案有中石油窩案、中移動窩案、深航窩案等。

關於這點,我是非常有感受的,因為我曾在油田工作——當時,中石油領導層幾乎被一鍋端了以後,公司連夜給所有員工下達指示,要求“維穩”。
正是因為既得利益集團抱成團了,所以改革才會異常艱難,稍不留神就可能引起整個社會的動盪,為了降低風險,這個時候就必須分化他們,於是我們就在新聞裡經常看到“十八大後仍不收手”這句話。這句話的潛在意思就是:十八大之前的事,我們就不予深究了,只要你以後收手就行了。
其實,你就笨想,你覺得會放過那些人嗎?
怎麼可能!
這麼做只是逼不得已的,是為了分化那些人,最終那些人還是逃不掉的,早晚而已。
現在中國的內部也有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們才會經常在新聞裡看到這樣一句話:“當前,我國的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在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如何管控風險、守住底線,是決定改革能否達到理想目標的前提。”

所以,我們需要多給國家、政府一些時間,多一些耐心。
—–全文到此為止。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原創文章,請點選下面的公眾號名片,關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