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提前公佈iOS19功能,為13億「少數人群」而來

無障礙的
技術
今天,是五月的第三個星期四。
就在下個月的 WWDC 大會上,蘋果將釋出「十年來最大」的 iOS 系統更新——通常情況下,蘋果不會告訴你新系統更新了什麼,但這次是例外。
而在本週,蘋果官宣了一系列「輔助功能」,並確認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包括 iOS 19 等蘋果系統軟體在內,將會獲得這一系列更新。
這些功能主要面向全球 13 億人的障礙人群,但相信我,其中某些功能,你也會用得上。
讓 iPhone 成為你的眼,幫你看得更清楚
對於一些視障人士來說,工作學習生活,離不開一種名為「助視器」的外設。
這種裝置一般包括一個攝像頭和一個螢幕,既可以放大遠距離的黑板,也可以放大桌上的書本,但高昂的價格以及不方便的裝置形態,讓這種裝置沒能普惠更多視弱人群。
iPhone 和 iPad 在 2016 年已經配備了功能類似「放大器」App,幫助視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更好感知世界,而本週蘋果宣佈,放大器功能也將在今年稍晚時候來到 Mac 產品上,能更好輔助課堂、工作等場景。
MacBook可以連線 iPhone 或者其他外接攝像頭,然後開啟放大器 App,就能放大檢視遠處的黑板或近處的印刷文字。
以前讀書的時候,一些坐在教室後排並且視力不太好的小夥伴,可能會用手機拍下黑板上的板書,然後放到面前看,可以說 MacBook 的放大器就是一個更加方便的解決方案。
這個功能不僅僅能實現簡單的放大,使用者還能自定義捕捉畫面的亮度、對比度、色彩濾鏡,以及配合全新的「Accessibility Reader」(輔助閱讀器)功能,將畫面中的文字直接轉化成更易讀的書面文字,同樣也支援字型字號的自定義。
對比起不太好購買和攜帶的大螢幕助視器,而本身作為生產力和生活工具的 MacBook + iPhone 組合,明顯要更方便,不需要額外帶一套複雜的裝置進行安裝,只需要一個合適的支架。
上面提到的 Accessibility Reader,不僅僅只能用於放大器,而是一個為閱讀障礙以及弱視力人群準備的系統級閱讀模式:類似 Safari 瀏覽器的「閱讀器」模式,能夠自定義文件文字的呈現方式,包括字型、顏色和間距設計,還支援閱讀功能。
除了 iPhone、iPad 和 Mac 這些常規的螢幕裝置,蘋果也很好利用了 Apple Vision Pro 和現實世界互動的能力,將「放大器」和「Accessibility Reader」帶到了頭顯之中。憑藉 Vision Pro 配備的攝像頭,使用者可以直接選擇和放大目光所及的現實物品,或者虛擬的 App 內容,宛如一個電子放大鏡,並且能夠使用 Accessibility Reader 簡化所有文字內容。
除了為自家生態配備大量的無障礙輔助特性,蘋果生態也對無障礙裝置敞開了大門,例如 iPhone 能夠和醫用級別的助聽器進行配對。而今年,蘋果為 iPhone、iPad、Mac 以及 Vision Pro 新增了盲文裝置的支援,可以更方便地製作盲文筆記,或者盲文數學計算。
除此之外,蘋果裝置也可以直接開啟「BRF(盲文就緒格式)」檔案,此前這些內容只能用專門的盲文筆記裝置訪問。
還有一個適用範圍更廣的新功能:iOS 18 上的「車輛運動提示」,也就是俗稱的「防暈車」功能,也登陸了 Mac 平臺,並且各個平臺上面的圓點動畫也可以自定義了。
幫你聽、幫你說,還要幫你睡得好
除了視覺,蘋果也為其他障礙人士準備了一些更好用的輔助功能。
「即時收聽」基本算是蘋果生態當中知名度最高、口碑也相當優秀的無障礙功能。當有聽力障礙的使用者戴上 AirPods 或者助聽器,可以將 iPhone 變成一個麥克風,用來增強收音。
但這個過程有一個問題,如果手機被放在房間的另一頭用來聽發言人講話,同時又想看即時字幕幫助自己理解,或者想要操控手機,那該怎麼辦呢?
蘋果的解決方法,就是利用手腕上的 Apple Watch,可以顯示即時語音轉文字的字幕,也能作為手機的遙控器,調整即時收聽的強度等引數。
環境音則是一項利好更多輕度聽力受損使用者的新功能。密歇根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在美國有 15% 的成年人有耳鳴的症狀。除了影響聽力,耳鳴還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持續地損傷。
在 iOS 18.4,蘋果為 iPhone 和 iPad 引入了「背景音」的新功能,可以緩解耳鳴症狀帶來的感受。這個功能也將迎來更多個性化的更新,使用者可以設定均衡器和定時器,以及快捷指令自動化操作,非常適合睡前聆聽。
除了這些舒緩的白噪音背景音,蘋果也宣佈了和環球音樂集團合作推出的「聲音療法」系列歌單,更聚焦在心理健康,提高使用者的專注力和睡眠質量。
「聲音療法」歌單和 Imagine Dragons、Katy Perry、AURORA、Kacey Musgraves 等知名音樂人合作,推出大熱金曲的加長、器樂等特別版本,包含「專注」、「放鬆」和「睡眠」三種類別。
目前相關的歌單已經正式上線了 Apple Music,在搜尋頁面就能看到「聲愈身心」板塊,也能搜尋相關的關鍵詞,或者在合作藝人介面找到相關的合輯和歌單。
如果你也被失眠困擾,不妨聽聽這份歌單,也許能幫你更好入睡。
蘋果還想掃清「說話」的障礙。
前年上線的「建立個人聲音」功能,可以為一些有發聲障礙的使用者,克隆自己的聲音,幫助他們更好地在日常中和他人交流。
以前,要想用 iPhone 建立個人聲音,需要錄製多達 150 個語句,還需要 1 天的時間進行處理。而即將推出的「個人聲音 2.0」功能,只需要錄製 10 個語句,1 分鐘就能建立好質量相當的語音克隆。
不過因為需要更強的機器學習效能,因此只有為「Apple 智慧準備好的」裝置才能支援這項新功能——如果下次還有人問你手機 AI 到底有什麼用?你可以給他介紹一下這個新功能。
最好的技術,應該是無障礙的
今天,是五月的第三個星期四,也是「全球無障礙宣傳日」。
今年,是這項運動的第 14 年,我們的生活方式也許發生了諸多變化,但對於許多人來說,這些變化也意味著生活的門檻在變高。
大眾對「無障礙功能」的認識,可能還停留在「降低門檻」上,例如旁白、語音控制、即時字幕這些基礎功能,讓障礙人士能夠自如地使用科技產品。
但隨著技術進步、裝置更新以及生活方式的變化,「無障礙功能」的使用場景也在變得更多、更復雜。正如蘋果 CEO Tim Cook 所提倡的那樣:
最好的技術,應該始終秉承著無障礙的理念。
從 2005 年蘋果為 Mac OS X 新增「語音旁白」功能算起,蘋果在無障礙功能的耕耘也已經有 20 年之久。
可以說,單純讓裝置「能用」,已經不是蘋果的目標,他們更想幫助障礙人群過上更好的生活。
障礙人士如果想要正常生活、工作、學習,離不開一些外部裝置的輔助,這些裝置價格不算便宜,也未必方便攜帶,更重要的是,使用這些外設,可能會為這些群體帶來羞恥心和一些負面的心理感受。
蘋果裝置和功能或許不能算得上醫療和專業級別的產品,但至少可以讓他們能夠直接使用手頭上已有,或者一些使用者更普遍的產品。
去年引發熱議的「AirPods 助聽器」功能,也是一個非常鮮明的例子,將一款熱銷的降噪耳機,轉變成一款能檢測和輔助聽力障礙的準醫療器械,幫助更多聽力損失患者及時發現和獲得幫助。
我們也能發現,蘋果今年為我們帶來的無障礙輔助功能,有很多「人工智慧」的身影:Accessibility Reader 的文字提取功能,以及「個人聲音 2.0」,明顯都很好利用了裝置的機器學習能力。
這種應用或許沒有生成式 AI 助手那麼為人所知所感,也不會成為釋出會上被重點宣傳的功能,但卻能很好幫助到那些需要得到幫助的人。
像蘋果這樣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的頭部品牌,他們對裝置無障礙輔助的努力,不僅能引起社會和行業的討論,也能帶動整個行業。
這幾年,我們也能看到越來越多國內廠商為自己的產品新增無障礙功能,還有更多惠及障礙人士的舉措。
華為推出了「手語」客服
和大眾認知有點偏差的是,障礙人士並非少數群體,實際上全世界已經有超過 13 億人,佔全球人口 15% 以上。從功利的角度出發,當然可以說,企業開發無障礙功能,也是為了這個 13 億人的市場。
但,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讓每個人都能依靠科技,過上更理想的生活——我更喜歡這個技術達觀主義的視角。
文 | WayHome
我們正在招募夥伴
📮 簡歷投遞郵箱[email protected]
✉️ 郵件標題「姓名 + 崗位名稱」(請隨簡歷附上專案 / 作品或相關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