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通報簡單心理辦公室的3個「懶人」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下公司裡我最喜歡的 3 個同事:
簡單心理的 3 只貓。
是的,沒錯!在簡單心理的北京辦公室,我們養了 3 只貓。
在每次的招聘上我們都會告訴大家,公司不僅充分吸收了新鮮的血液,還吸納了 3 只貓,「希望能一起共事!」
作為一項低調而隱秘的福利,吸引了無數來求職同學的目光。在這項福利面前,什麼免費午餐、交通補助統統失去了顏色。
他們依次是——

飯糰、金燦燦、blue

從左到右依次是:飯糰、金燦燦、blue。
之所以今天要聊它們,是因為身為編輯在心理學界科普了這麼久,突然發現:
生活中一切「鬆弛感」「高能量」「低內耗」的答案,就在它們的身上!
01
有一種鬆弛感,叫「活在當下」「累了就躺」
首先閃亮登場的,是這隻渾身金光閃閃的——「金燦燦」
準備好被萌化了嗎?
快看這小眼神:
作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幾乎人見人愛的燦燦,是公司當之無愧的「團寵」。各種同事每次路過他時,都忍不住停下來擼一擼。
他完美詮釋了:一個得到過「無條件的愛」的寶子可以有多幸福,心理健康程度有多高。
曾經編輯們還在為「這個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無條件的愛?」而爭論不休。👉🏻能接受「有條件的愛」,是成熟的標誌之一
但其實小貓咪解答了所有的疑惑:
▨ 得到過無條件愛的孩子,會展現出對這個世界高度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這使他們能夠積極探索環境,對世界充滿好奇心。(John Bowlby,1950s):
看,好像又發現了什麼「新奇好玩」的東西:

 原來是發現了疑似「吃的」

到過無條件愛的孩子有著在溫暖環境中成長的經歷,會更容易與他人建立良好健康的關係,對他人保持積極的態度。
它們更加信任他人,傾向於建立積極的社交網路,擁有不俗的社交技能:

▷「陪我玩,陪我玩」

「沙發已經被我撓破成這樣了,但你不忍心打我

▨ 到過無條件愛的孩子,也通常擁有較高的自我價值感,它們認為自己是有價值且值得被愛的
面對挫折也有能力應對,出洋相了也不怕被嘲笑:
作為一隻小貓,他也完美詮釋了人生「鬆弛感」的真諦。

豆瓣小組上 2w+ 個緊張小人兒在苦惱:就是怎樣都學不會鬆弛。

也經常有讀者在後臺問:怎麼成為一名「鬆弛」的人?
編輯們抓耳撓腮,查閱各種文獻資料但依然覺得方法不盡如人意。最後發現,答案原來就在身邊:
1.小貓咪都懂得「活在當下」呀!
小貓咪的天性就是專注於當下的,無論是打盹還是玩耍。
當一隻貓咪在陽光下懶洋洋地打盹時,它完全沉浸在那個瞬間,享受溫暖的感覺,而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或過去的經歷。
玩耍的時候也現出對當下的完全投入,在追逐老鼠玩具🐭或捕捉光點時,注意力高度集中,所有的感官都在享受這一刻。
2.在「活動」與「休息」之間找到平衡
貓咪會在活躍和玩耍的時間之後,給自己充足的休息時間。
當你在工位已經連續忙了數個小時,看一眼正在睡覺中的它們,就是一種治癒,也是一種提醒:貓咪會花時間梳理自己和休息,很懂得自我照顧,我們也需要時常關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哦。👉🏻如何在上班期間「高效休息」?

▷ 累癱了

3.簡化生活需求
貓咪的需求相對簡單:食物、休息、玩耍和關注。
有時候,學著簡化自己的生活,讓一切鬆弛下來,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讓心靈從繁忙的生活中得到片刻的寧靜與滿足。

▷ 「桌子該清理了」

02
有一種不內耗,叫「明確邊界」「不爽就說」
終於登場了,我們年紀最大、脾氣也最大的——飯糰、團總🐈‍⬛
作為一隻曾在上海外灘孤獨流浪的貓,他最終被我們撿回來,找到了「家」,但也烙下了內心「不輕易相信人」的創傷,養成了「不好惹」的脾性

看看這「兇兇」的表情就知道了:

他輕易不讓人觸控,如果摸的地方不對了、勁兒使錯了,會立刻收到他「喵」的一聲呵斥。

可以說是一隻「邊界感」十足的貓了,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要保持邊界,心情不好、不方便的時候,莫挨老子。

▷「莫

但其實呢,他也是一隻令人心疼的崽。
經常和同事開玩笑說,也許流浪的時候見證了太多底層的混亂、黑暗,一路上要不斷提防其它野貓的欺負,要保證自身生存,從來沒有一段穩定、支援的關係可以托住他…
所以其實內心也是個「受傷的孩子」有點脾氣也是正常的,對別人(貓)都保持距離,留一手,輕易不交心。
其實他是很渴望愛的。
與金燦燦「和誰都假熟」不同,飯糰很認人:你對他好,他就記住;你疼他,他就在心底裡為你留一塊地,把你當作「親人」。
在每次路上碰到你時,抬頭用一雙渴望的眼睛看著你,等著你的點頭撫摸。

睡覺時,如果你把胳膊枕過去,他會立刻靠過來。

他的心思也很敏銳。如果被看到你也在對別的貓好,餵食、撫摸,他會氣鼓鼓地甩頭就走,好幾天都不理你。「冷戰」來表達:「我生氣了。

缺愛的孩子,有時候更渴望被「偏愛」。

如果你真的愛一個內心受過傷的人,請原諒 Ta 的任性吧,他們只是害怕再次傷。
我們可能都是內心受過傷的寶寶🤕
唯有愛能治癒。
03
有一種愛自己,叫「逃跑並不可恥」
最後登場的這位,是位社恐貓,一雙藍藍的眼睛,名叫 Blue💎
她受過的「心理創傷」可能就更加嚴重了,至今不知道經歷過什麼,總之怕人怕的要死,見人就跑。

▷ 自閉中

除了在餵食和少有的時候,她會稍稍放鬆警惕,難得信任你一點,離你近一點。

但絕大部分時間裡,任何人表現出一絲靠近、觸控的意圖,就會立刻逃跑。

▷ 在工位旁,離我最近的一次

關於「能從這隻貓身上學到什麼」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
她沒有燦燦那樣面對人生「享受當下」的瀟灑態度,也沒有飯糰「邊界清晰」的交際準則。

她只是一直在「逃跑」。

▷ 金燦燦在玩耍,blue 默默地看著

最後我想明白了,也許她讓人們深刻地意識到:逃跑有時並不可恥,還有用。
在世事不如意時,突然覺得生活亂七八糟時,對周遭事物倍感無力時……這個時候一定要硬抗嗎?不用。
心理治療師申紀律在《不要為明天煩憂》一書中提出「隱遁」處世的應對方法:
面對人生的困境不必強撐,不再勉強自我繼續向前奔跑,而是給予自己一段暫時「消失」的時間,將精力全部集中於自己,給疲憊不堪的自己充電,重新積蓄踏入這個世界的力量。
熬不下去時,逃跑是可以的

對自己好一點,並不丟人。

像 blue 一樣,就安心當個「社恐」,一輩子治不好也沒關係。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blue 一個人是否也會感到孤獨?我們不得而知。
但我想,如果這是她喜歡的狀態,那麼我們就應該予以接納。
愛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愛 Ta 的本來面目呀。❤️
🛋🐱👧🏻
你從貓身上學到過什麼人生智慧?
歡迎也來分享👏🏻
策劃&編輯:鳥人
責編:小胡
封面:簡單心理的貓
面對職場壓力,許多人開始思考開闢第二職業生涯
12月5日,晚19:30簡老師將在直播間帶你瞭解
0基礎如何轉型成為心理諮詢師,點選預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