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地球之鹽”,傳奇攝影師薩爾加多辭世,享年81歲

Foto: Joel Saget/AFP/Arquivo
塞巴斯提奧·薩爾加多
Sebastiao Salgado 1944—2025 )
巴西攝影師、法蘭西藝術學院院士
世界上最重要的攝影師之一塞巴斯蒂安·薩爾加多去世,享年81歲。這一訊息得到了他創立的非政府組織“地球研究所”(Instituto Terra)的證實,紐約時報等媒體也進行了報道。
他患有瘧疾引起的血液疾病,在印度尼西亞感染,但無法得到妥善治療。因此,他於2024年退出了野外工作,並表示自己的身體“正在經受多年在惡劣和充滿挑戰的環境中工作的影響”。
“塞巴斯蒂安不僅僅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他與他的伴侶萊莉亞·德魯伊斯·瓦尼克·薩爾加多一起,在滿目瘡痍的地方播下希望的種子,並讓環境修復也是對人類深厚愛意的體現。他的鏡頭展現了世界及其矛盾;他的人生展現了變革的力量。” Instituto Terra 寫道。
薩爾加多在他的書中寫道:我感到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太多的不公平。良心驅使我把他們拍攝下來,藉以引起人們的關注。我有很多拍攝的表現方法,大家看到我的作品,有時候往往被表面的漂亮和悽慘的畫面震撼了,但我自己並不滿足這些,我要盡我所能在拍攝的時候提出問題,要引發爭論,然後希望人們跟著我一起去解決問題。
薩爾加多於1944年2月8日出生於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的艾米索斯。最初在巴西聖保羅大學攻讀經濟學,並獲得了經濟學碩士學位。之後他開始擔任國際咖啡組織的經濟學家,常常前往非洲為世界銀行工作,也是從那時他才開始認真拍照。
1973年薩爾加多放棄了經濟學家的職業生涯,轉攻攝影,最初從事新聞工作,隨後轉向長期的專題拍攝。最初與Sygma和巴黎的Gamma圖片社合作。1979年,加入馬格南圖片社。1994年離開馬格南,並與妻子在巴黎成立了自己的代理機構Amazonas圖片社。他拍攝的關於欠發達國家工人的社會紀實攝影尤為出名。薩爾加多夫婦目前定居在巴黎。
薩爾加多目前已在120多個國家進行過專題拍攝。有大量的新聞出版物及畫冊。展覽遍及全球。

薩爾加多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親善大使。於1982年獲得W.尤金·史密斯紀念基金資助,1992年獲得美國文理學院榮譽會員資格,並於1993年獲得皇家攝影協會的世紀勳章和榮譽獎金(HonFRPS)。
薩爾加多獲得的最新一項殊榮是2017年12月6日正式入選為法國藝術學院院士。法國藝術院始建於1803年,是法國藝術界的權威機構。院士為終身制,由法蘭西藝術院在全球傑出藝術家中嚴格遴選與推舉,透過政令確認席位,所有席位定額,待院士去世後方可遞補。這些院士被稱為“不朽者”,地位崇高至極。
2014年,由維姆·文德斯執導的薩爾加多傳記式紀錄片《地球之鹽》上映,獲得戛納、奧斯卡等多項電影最佳長紀錄片獎的提名。大部分薩爾加多的攝影作品也可以在這部電影中觀看到。
藝術總是有魅力的,嚴格算起來薩爾加多也是一位跨界藝術家,是從經濟學碩士轉為職業攝影師的。
       薩爾加多的照片是很觸動心靈的,並沒有什麼藝術修飾,十分真實、赤裸的形態無一不展現在照片上,這也與他的攝影觀念十分貼切,他堅持尊重現實和歷史是紀實攝影的必要條件,而藝術效果則是後期觀者的感受而已。尤其是他在巴西的“巨坑”中拍攝的勞工,但並不是強迫的。數萬名勞工中有著知識分子、失業人員還有失去土地的農民,他們在巨坑中如同螞蟻般渺小,但卻帶著“人性的尊嚴”,在並不結實的梯子上以搖搖欲墜的體態搬運著砂土,也可能是其中蘊含著所羅門的寶藏吧。
       1984年薩爾加多開始和無國界醫生一起工作,來到了非洲的衣索比亞,也因此目睹了非洲最嚴重的饑荒,他在那裡呆了大概兩年多的時間,並用真實的報道希望更多人可以知道這裡正在遭受著巨大的苦難
       在衣索比亞最北部的科普特地區有著一批十分虔誠的教徒,他們在饑荒中早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照片中能看到他們極為空靈的眼神,可能是已經習慣了死亡。一場饑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而爆發的霍亂,本就虛弱、脫水的人因此還會腹瀉,兩至三天便會離開這個世界。人們沒有能力離開那裡,只能靜靜地等待死神降臨。
       1994年在非洲做人類遷徙專案的薩爾加多目睹了四處逃亡的人們,因盧安達國家的政變,不同種族的人相互殺戮,活著的人則紛紛逃向鄰國,邊境管理等等問題在動盪之下都不復存在,路邊的屍體也如同我們在美國喪屍電影中看到的那樣,但這不是電影,是真實的存在
      離開盧安達的薩爾加多內心是崩潰的,作為旁觀者的我們在初次看到這些影像時無一不也是如此,人性的泯滅、道德的沉淪都真實的袒露在我們的面前。薩爾加多帶來的決定性的瞬間並沒有諷刺或者對映什麼,也沒有隻是渲染悲劇的氣氛,他只是把人性的“”真實的反饋給了我們,也在他的心底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痛苦不堪的記憶總會刺激著我們的大腦,薩爾加多也曾一度抑鬱,但他的傷痛在大自然中得到了彌補。回到了老家爺爺的農場,原來茂密的森林也變成了荒蕪,但妻子的不經意間的種樹提議,讓薩爾加多重新恢復了意志。
       每一年的收穫都在增多,荒蕪也變成了森林,之後薩爾加多在這裡成立了環保組織“泰拉研究所”。
       自此之後,薩爾加多沒有吧決定性的瞬間留給苦難,而是面向了大自然,這也是《創世紀》的開端。
▲▲▲
推廣/合作/活動加微訊號:directubeee
▲▲▲
創作不易,感謝支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