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林海東
平安北道、慈江道、兩江道的災民正在重返家園,我們還沒有等來災後重建工程的竣工典禮,朝鮮“開創地方中興新時代勞動黨十年革命第一座高貴實體”的竣工典禮就先來了。
12月20日,平安南道成川郡地方工業工廠竣工典禮隆重舉行。這是“地方發展20×10政策”實施後首個開工的專案,由金正恩親自奠基,具有典型和示範意義。於是,在它完工之際,被稱為“20×10政策”的“第一座高貴實體”,金正恩參加了竣工典禮,並發表了長達近13000多字(朝語字數)的長篇講話。









成川郡這座工廠,實際是一個綜合體,由食品廠和日用品廠組成,包括食用油、醬油、大醬、栗子醬、麵包、飲料、香皂、木材加工等多個生產車間。它也是朝鮮地方工業工廠的一個縮影,其他19個市郡竣工的工廠也大致如此,只是在具體生產車間的設定有所不同,但重點只有一個,即解決地方群眾的生活消費品供應問題。
但工廠如何,在金正恩的長篇講話面前顯得微不足道,所以,我們不討論工廠的情況,把重點放在金正恩的講話上,因為這篇講話前所未有、系統性地公開批評了前代的執政缺失,指出了朝鮮的問題所在。一言以蔽之,前代做得太差,地方群眾真苦,一定解決問題。
金正恩執政以來,逐漸拋棄金正日時代的先軍路線,迴歸金日成時代的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並舉路線。雖然仍然高舉金日成金正日主義這面大旗,但“以民為天”、“人民群眾第一主義”等核心理念主要是靠向爺爺,老爸的一些做法他大致是不滿意的。對金正日時代政策的公開批評,始於2019年10月對金剛山政策的批評。當時,金正恩不僅對把金剛山交由韓國人經營不滿,而且將韓方在金剛山旅遊區建設的各種設施稱之為“亂七八糟”、“極為破爛”。
2023年12月底,在勞動黨八屆九中全會上,金正恩全盤否定了前代的北南政策,放棄民族團結、自主和平統一等重大原則。在今年的1·15施政演說中,他更是提出相關修憲建議;在撤銷了全部對南事務機構及團體的基礎上,還拆除了北南統一的象徵物——平壤“統一門”,並將其稱為“不三不四、難看的東西”。“北南變朝韓”,否定的雖然是爺爺老爸兩代的北南政策,但實際上主要還是針對老爸的時代。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批評及否定,首先針對的是北南關係問題,其次就事論事不繫統。而今年底的這篇關於地方發展與農村發展的長篇講話,則直接針對前代的內部政策,而且做了系統性的論述。我們簡單來看一下——
一、關於地方經濟,前代差在哪兒?
金正恩在12·20講話中首先提出一個問題,即昌城聯席會議60多年之後,地方經濟發展政策為什麼還沒有落實?他指出,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明確目標、階段性計劃、明確標準和科學的方法論”。
首先是重數量、輕質量。金正恩指出,地方工業是朝鮮建國後首先開拓的工業領域,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基礎,但是,以往只重視數量(他披露此前地方工業工廠數量為4000多個),建完了事,不重視質量和運營;現存的地方工業工廠究竟怎麼樣,問問地方群眾就清楚了。
其次是地方經濟發展沒有作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強力推進。在這裡,金正恩再次點明朝鮮中央經濟與地方經濟發展之間的巨大不平衡問題,將地方經濟落後、民生艱難歸因於前代的“地方經濟自立”政策。他指出,在今年開始推行“20×10政策”之前,地方經濟發展主要是“地方主體的事業”,中央經濟雖然對地方經濟有所支援,但也是把中央企業的剩餘生產力或廢棄裝置轉移給地方工業工廠,亦即地方工業發展吃的是中央經濟的殘羹剩飯。金正恩尖銳提問,前代作為典型和示範的地方工業工廠情況製作成紀錄片、譜寫成歌曲全國推廣,“但實際帶給地方群眾的實惠有多少?”
第三,金正恩揭示了前代政策導致的當前朝鮮地方工業現狀——①前代所建的地方工業工廠幾乎全部倒閉,建築毀壞、裝置流失,經濟效益大幅下滑,地方無力重建。②在國家層面,對地方經濟的領導和管理無序、混亂,經濟管理部門只是談論建設示範工廠和逐步改造現有地方工業工廠的空話。③雖然昌城聯席會議制定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因地制宜發展地方經濟政策,但由於缺乏正確的對策,該政策此前只是被動推行,相關經濟活動也是被動進行。
二、關於農村農業,前代差在哪兒?
關於這一點,金正恩在12·20講話中再次提出一個問題,即1964年勞動黨四屆八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農村問題提綱》至今整整60年,農村所有領域都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相反,出現停滯和倒退,農村變得更加貧困,城鄉差距更加嚴重,農民的生活更加艱難,為什麼?他指出,農村難以振興的原因與地方工業衰落的原因在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亦即“缺乏明確目標、階段性計劃、明確標準和科學的方法論”。
首先,金正恩揭示了前代政策導致的朝鮮農村現狀——對農業部門的投資大幅減少到國家預算的3%,農業機械化、自動化、化學化和電氣化水平逐漸倒退,農村在物質技術上變得非常脆弱,包括但不限於①1980年代建成的全國性灌溉系統因缺乏正常的維護和保養日漸老化;②農業機械生產急劇下降,導致長期缺乏農業機械;③化肥供應量在21世紀初比1980年代減少了三分之一以上;④許多農村電力設施損壞或丟失;⑤1970-1980年代開始的農村住宅建設國家專案變得低效,並且主要依靠地方自建;⑥沒有完整的農村醫院和診所;⑦農村缺乏理髮店、澡堂等便利設施和科技推廣中心,農民知識和文明落後,甚至認為文化事業是城市裡才做的事情;⑧農村人才及技術人員流失嚴重。
其次,前代農村政策嚴重失誤。金正恩指出,前代不僅沒有解決上述問題,相反,採取短視態度,只關心糧食產量,並繼續從農場抽取資金和生產資料,導致農村進一步衰退。
第三,前代農業領導失能。金正恩指出,前代每年都說要加強農村,制定了無數檔案,但中央農業領導機構沒有掌握國家整體農業發展的前景研究和科技進步,沒有發揮應有的功能和作用,現實與空洞外表之間的差距無法實現宏偉目標。
第四,金正恩新時代農村存在的問題。金正恩評價,2021年12月勞動黨八屆四中全會制定並提出新農村發展綱要,農業進入“強勁上升階段”,短時間內已經取得了“有意義的成果”。但農村依然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括但不限於①侵犯農民利益的現象依然存在,農民的生產熱情下降;②在各種建設和政策任務名目下削減農民的分配份額,導致農民對政策產生懷疑;③民用工業企業去年向農村供應了許多農業機械,但效能低、故障多,實際利用率不高;④部分地區在在農村住宅建設中出現形式主義現象,新建農村住宅中,有些外觀雖然不錯,但內部裝修粗糙,電氣工程和供暖工程草率完成,居民入住後不得不自己動手修理,或者屋頂施工不符合規範導致漏雨等問題。金正恩指出,上述問題如果不加以解決,可能會引發人們對路線、政策、愛國主義產生懷疑、發生動搖的嚴重政治問題;在新農村發展綱要實施第一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必須糾偏、解決,否則,再偉大的綱要都將成為“歷史的記錄”。
值得注意的是,金正恩並沒有直接點前代的名字,而是大致以1980年代劃線,把上述兩大點中涉及的一系列問題歸於“1990年代中期開始”。這個時間點,不僅是1994年政權交接時期,也是1996年開始的“苦難行軍”時期。這樣看來,金正恩指向的是誰,也就不言而喻了,雖然他剛剛在幾天前參謁了錦繡山太陽宮。
越過老爸,對標爺爺,這是“金正恩新時代”的明顯特徵,也是繼承和發展的主要路徑,畢竟1970-1980年代的朝鮮曾經有過一個“黃金時期”,正如金正恩在12·20講話中所說,那時朝鮮的部分輕工業產品還曾向韓國出口。顯然,元帥是想回到並超越爺爺那個時代的。
在我看來,金正恩12·20講話是其執政十餘年來極為罕見的公開言論,雖然有推卸責任、歸咎前代的跡象,但還是相對客觀、冷靜,而且直面問題的。至於解決途徑,也很清晰,金正恩明確重申,地方發展政策和新農業發展綱要這兩大革命性計劃的執行由黨中央直接掌握和指揮,國家全力保障所有條件,作為黨的和國家事業強力推進,其中最重要的是“落實”。
希望元帥的宏偉藍圖最終能夠透過這兩場十年革命得以實現,畢竟直接得益的是朝鮮人民尤其是地方群眾。雖然一時半會兒還吃不上丹東草莓,但起碼“吃米飯、喝肉湯、穿綢緞、住瓦房”的理想可以成為現實,不至於成為朝鮮人民的百年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