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柳芳擦邊這事,最大的問題是雙標

這是週末最熱議的體育話題。
起因是一張截圖。
管晨辰跑到吳柳芳的抖音評論區裡說:“前輩姐姐,你要擦就擦你的唄,就不要給體操扣屎盆子了,你的正能量體操好像不需要。”
這裡,20歲的管晨辰前年退役,此前她拿過東京奧運會女子平衡木冠軍,抖音粉絲350萬;
30歲吳柳芳的職業生涯成績相對遜色一些,她都沒有參加過奧運會。
但這次面對榮譽更高的後輩,吳柳芳也沒客氣,反問: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然後雙方開始了一場短暫而陰陽怪氣的暗諷。

拿那麼多獎牌(就這麼點可憐的成績)


等你瘦下來(就這麼魁梧的身形)
運動員之間打嘴仗的事很常見,但像這麼能出圈的並不多。
究其原因在於話題走向了擦邊、國家隊運動員身份、管的太多等等方向。
從輿論的分化就看得出。
一方認為,吳柳芳沒怎麼擦邊,反正我就是愛看。
美美與共,更何況她衣服穿得那麼多,比比賽時候都多,夠保守吧。
說著說著網友們開始上頭了,表示感謝國家,感謝芳芳。
另一方則站到了管晨辰一邊。
他們一幀一幀去截圖證明吳柳芳就是擦邊,她頂著體操國家隊的身份,衣服上還繡著國旗,太有失體統。
他們覺得那些說吳柳芳沒錯的網友,都是在物化女性。
因為她做的事與古代青樓女子無異。
最後來一句“網路需要正能量”終結話題。
這些碰撞的觀點幾乎不可調和。
隨之而來的卻是吳柳芳瘋狂漲粉,從不到5萬漲到了250萬,僅僅用兩天時間。
你很難想象,一個沒多少作品,沒進過奧運會的退役運動員,正在往網紅方向走,還走得順風順水。
這就是網際網路,造神只在一夜之間。
好了,你一定想馬上知道吳柳芳是不是在擦邊。
透過逐幀分析和反覆觀摩後,我發現多少是在擦邊的。
有的是內容和標題“奶兇”“奶龍”呼應;
有的是藉助一兩個動作,調動男性荷爾蒙。
但嚴重嗎?
我找了她最“搔首弄姿”的狀態,發現穿得不可謂不嚴,動作也挺拘束。
總之她全部影片基本做到了不露事業線。
如果這都算擦邊,那幾乎所有平臺的多數美女主都得下播,另一邊正式場合的大量熱舞也該被禁掉。
比如我隨意一搜,這樣的豎圖排列,你覺得三張圖裡哪個最擦邊?
還有這樣的推薦列表。
而且有時候對她的批評也有點牽強附會。
比如這張圖,被人暗示她全裸姿態下色誘網友。
從動圖來看,不過是穿著粉色的衣服和短褲,但轉發過程中圖片越來越失真,最後導致像什麼都沒穿。
再者,你可能會說吳柳芳藉助前國家隊運動員身份擦邊。
證據是抖音賬號置頂封面裡她身穿國家隊服裝了。
文案寫的還是“以後就是正式的798人啦”(所屬MCN公司)。
穿著國家隊衣服,卻為一家民企吆喝助威,成何體統?
但這衣服另有隱情,按網友說法來說有兩種渠道:作為退役運動員獲得;攢足積分兌換。
從品牌方的立場來說,我敢送,就不怕普通人敢穿,更何況是前國家隊運動員的吳柳芳呢,所以穿穿拍拍也沒啥問題。
而且,在那些影片裡,她也沒多提自己體操運動員的身份,就是一個勁地跳熱舞。
說到這裡,你可能話題一轉,對吳柳芳說國家送你去北大讀書,讓你當老師,你怎麼不珍惜,還當擦邊網紅了。
這更是典型的無中生有。
她只是去北京體育大學讀過書;也沒有證據表明,她獲得過一份編制內工作。
從網上資料來看,她最多讀書後擔任過某體操專案的青少年比賽裁判。2020年,吳柳芳仍從事體操相關活動,進入中小學與學生一起上體育課。
然後沒其他資訊了。

沒法去北大這些985讀書,一個原因可能是吳柳芳的成績不夠突出。


說起來她的職業生涯也挺坎坷的。
她在2012年5月全國體操錦標賽暨奧運會選拔賽中,跌落平衡木肩頸重重著地受傷,當時現場人員以為她會像桑蘭一樣重傷。
好在去醫院檢查後發現用頸託固定一到兩週就能恢復。
這次比賽本是她最有機會進奧運名單的一次,結果受傷後第二年,她就退役了。
再爆紅就是這次爭議了,這時候一些網友就覺得現在在演劇本。
理由是她倆所屬的MCN公司間合作多,老闆間關係好,那這次有可能是兩位員工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但這裡有不少疑點。


以往劇本演繹往往是以雙方角色都正能量為落腳點,否則會讓網友誤會其中一人的道德品質。
就像現在管晨辰評論區湧現大量差評,後果不堪設想。
當然比她慘的還是吳柳芳了。
現在她被禁止關注了。
這樣的結局值得玩味,表明網際網路毀神也可以只在一夜之間。
因為看不慣吳柳芳不能漲粉,一組組影片出現了。
很明顯,管晨辰穿的更少。
很明顯,管晨辰對於胸和臀這類部位的展示也更多。
同樣很明顯,管晨辰有更多下蹲挑逗動作。
按照這幾個標準來說,管晨辰比吳柳芳擦邊多了。
如果管晨辰認定吳柳芳擦邊,那自己都快是澀舞達人了吧。
當然這時候有的人覺得:
“管晨辰沒有擦邊,她那種就是個女孩子正常跳舞,吳柳芳各種動作都有性暗示”
或者覺得:
“就算管晨辰擦邊,那她也沒有穿隊服用體操和關鍵擦邊”
首先,吳柳芳也沒有穿隊服跳舞;其次,管晨辰用體操技巧跳舞的次數更多;
而且,如果這麼說,就會把討論指向另一個方向。
以美醜來判斷一個事情合不合規,那會陷入外貌歧視,還導致根本不能就事論事。
僅僅因為身材更好一點就被罵擦邊,那模特產業是不是要被禁了;僅僅因為身材好一點就被扣帽子,那以後瘦的人時時刻刻要反省自己有沒有錯了?
沒這個道理啊。
特別是,網友覺得你跳過熱舞,也有支援展露身體曲線的言論,怎麼換到別人身上就不可以呢。
反正我們特別想知道的是,為什麼別人能跳,她就不能跳。
另外,也不能因為她是退役運動員,就不能做這些,而其他無運動員經歷的網紅可以做這些。
畢竟退役後的人生屬於她自己的了,這時候只要不違法犯罪,不違背公序良俗就行。
這點,吳柳芳也做到了。
所以還是那句話,管晨辰不服的話,完全可以拿出一個標準來,量一量自己和吳柳芳的動作。
對平臺來說也如此。

要封就都封;

要跳就都跳。
那自然心服口服。
跳出這起爭議事件,事實上沒人關心女運動員的生存境況。
因為真沒人愛看。

2018-2019賽季WCBA一場比賽,場上球員和工作人員都快被場邊觀眾要多了。


上個賽季情況也沒好到哪裡去。
觀眾主要集中於兩個籃筐附近。
唯一的好訊息就是便宜了球迷。

你要是個大忙人,看不了一賽季,那花48元一天看四場,也很省事。


女足方面,趙麗娜之前說中國女足聯賽的上座率不到百人。
她的這句話真不是誇大其詞,網友統計了去年前十輪的情況,有的球隊場均上座率一兩百人。
看到這裡,一個可怕的結論呼之欲出:
我們並不愛看女足女籃聯賽,我們只是喜歡她們在國際賽場上贏球。
對了,趙麗娜還說過:
她的很多隊友在退役後都做著一些跟曾經的職業毫不相關的事情,比如做蛋餅、城管、獄警、賣茶葉等等。
相比來說,做個網紅會更好上手,也更自由一點。
我們都算好的。歐美體育愛好者常常提及一個數據:
女子體育通常不太受歡迎,僅佔體育媒體總報道的5%。
所以你重新整理聞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奇談。
巴黎奧運會上被譽為最美運動員的跳高女神艾琳娜·庫利琴科,爆出她在OnlyFans有賬號,平時會發布一些擦邊的健身影片。
英國短道速滑女運動員Elise Christie曾奪下世界冠軍,退役後不得不賣掉房子艱苦生活,但她轉戰OnlyFans後,人生又走向巔峰。
看看夠刺激了吧。
但在這裡,我不是倡導運動員混不下去就去擦邊賣肉。
而是說,全世界都有大量運動專案商業化程度不夠。
這裡不只是指女運動員的境遇,而是指整個專案。
在乒乓球“飯圈化”之前,乒超聯賽是很難賣出去票的。
2013年的乒超,山東隊一場比賽中,全場僅一位老年男性觀眾,還在啃燒餅!
那些年,乒超不是在裸奔,就是去裸奔的路上。
同樣,據說:
羽毛球職業生涯總獎金排名第一的是馬來西亞著名選手李宗偉,其19年職業生涯賺了185萬美元獎金,每年平均不到10萬美元。
不算廣告代言這些,差不多相當於貼錢打球。
林丹對此深有感受,所以想推動獎金更高的比賽吸引年輕人來打。
我們還可以再列一下:
2024蒙特利爾跳水世界盃,冠軍獎金6000美元,亞軍5000美元,季軍4000美元,團體比賽則按照人數平分獎金。
2年一屆的跳水世錦賽的冠軍獎金才2萬美元,亞軍1.5萬美元(這已經是除了奧運會的最高級別賽事了)
這反而了很多歐美運動員劍走偏鋒。
美聯社採訪了多名現役和退役奧運選手,他們均描述了為了參加巴黎奧運會所做出的“犧牲”。
包括紐西蘭賽艇選手Robbie Manson、加拿大撐杆跳選手Alysha Newman、德國跳水運動員Timo Barthel、墨西哥跳水運動員迭Diego Belleza Isaia和澳大利亞首位公開同性戀的奧運金牌得主Matthew Mitcham,因沒有資助或者贊助,他們都在OnlyFans上找到了穩定的財務來源。
你不得不吐槽一句,歐美誰人不擦邊。
問題來了,傑克老哥穿的比自己跳水時少嗎,還能少到哪裡去呢?
說白了,這些比賽獎金低,這些比賽商業化程度低,遠動員入不敷出。
與此對應,一個真的懂球,卻從不買票去看比賽,也不會為運動員代言的東西買賬的人,其實價值不大。
在職業體育裡,願意花錢的就是高質量球迷。
體育並不神聖,職業體育其實就是一場真實的秀,願意為這場秀買單的觀眾,才是顧客。
曾經梅威瑟和帕奎奧一場比賽吸金4億美元,是最能體現商業體育的時刻。
現在泰森與網紅傑克·保羅一場比賽,年近60歲的他拿走2000萬美元,也是商業體育燦爛時刻的閃爍。
這其中梅約瑟幹了一架,發現自己的收入相當於C羅、梅西、老虎伍茲忙活一整年的。要知道,這可是差不多10年前的比賽了。
這樣的拳擊專案已經把體育商業邏輯說得很清楚了:

只要有人買單,那再出其不意的形式都能賺錢;如果沒人買單,你的技術再好,也只能領微薄的工資。


再比如,科比退役戰一票難求。
貴到一張票堪比北京一套房。
您還別嫌貴,因為一旦放票,可能就被搶走了。
現實就這麼殘酷。
所以同行互撕、飯圈流行背後一個問題振聾發聵:
把商業化程度低的專案變成一場秀,或許會比單純作為競技體育更有遠景。
也或許是更可持續的正能量。
-END-
搞了個知識星球,名字叫【雷叔講世界】。
最近主要在分享一些投資炒股的思考。
還會有房產投資、旅遊攻略、一些不太方便發的文章,或者怎麼做自媒體等等。
現在發了一些專欄文章,都是公眾號不會發的,現在進去都能看:
總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過來玩。
群裡現在已經有650個小夥伴了,大家沒事可以當成個論壇扯扯淡也不錯。
我們已經拉了很多微信群了,歡迎加入來扯淡聊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