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男性尿不準?可能是小便池太爛了

一股暖流,或是大弦嘈嘈如急雨,或是小弦切切如私語。
起初銀瓶乍裂水漿迸,漸漸轉為大珠小珠落玉盤。
說起尿尿,始終有個問題縈繞,那就是——如何壓住“尿花”
“尿花”這個詞,沒有嚴格定義,在本文中,泛指那些濺出便池外的尿液,想必各位兄弟,懂的都懂。
有人估算過,在美國的公共廁所裡,每天約有100萬升尿液濺到地上。雖然不知道為啥要估算這個,不過顯而易見,尿液飛濺現象確實嚴重
對於這個問題,最簡單的壓尿花方式,無外乎是“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不過,這一點還真不是每人、每時、每地都能做到。
廁所標誌丨taobao.com
文明解決不了,那就靠科學來試試。
有學者就提出,也許可以設計一些新的小便池,來優雅地壓尿花。近期,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Nexus》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聯合研究團隊,就藉助流體力學和微積分來探索該怎樣改良小便池,以防止尿液飛濺[1]。
 如何量化研究一泡尿? 
拉不出屎賴茅坑,尿花飛濺怨便池。
小便池歷史悠久,在斯里蘭卡,就曾發現過公元1000年左右的石制小便池。現代小便池則源自19世紀的歐洲。
你也許見過法國藝術家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的藝術品《泉》。
藝術品《泉(La Fountain)》丨zonacurva.com.br/marcel-duchamp/
這個1917年推出的作品,放在現代任何一個男衛生間裡,都不會顯得落伍。為什麼不顯落伍?因為這種小便池的設計,一個多世紀都沒怎麼變過。
這種設計有啥問題呢?確實有點問題——它濺尿。
“尿體力學”影響因素很多。水流撞擊平面產生飛濺是一個複雜現象,涉及到許多因素,包括衝擊速度(U)、衝擊角度(θ)、動力粘度(μ)、液體密度(ρ)、水流直徑(D)、液體表面張力(γ)、環境壓力(P),以及表面的潤溼性和粗糙度等等。
之前的研究顯示,當水流的衝擊角度低於某個臨界閾值時,就不會發生濺水現象,該臨界閾值主要取決於韋伯數(ρU2D/γ)。
本論文中的研究者們進一步拓展了這個理論,他們透過建立數學模型,進一步修正了這個韋伯數。此外,他們還把尿液的入射速度等變數都引入進來。最終計算發現,以人類所能產生尿流的條件來看,當尿液入射的衝擊角小於30°時,飛濺量可以減少95%
為了驗證這個模型,他們做了一個小裝置,用一個噴嘴噴出水流,讓其衝擊一塊玻璃板,透過改變玻璃板的傾斜角度(從20°到90°),觀察水流的動向和飛濺的現象。
a)常見的現代商用小便池內濺水現象。b至d)分別為水流以90°、60°和30°衝擊玻璃板時所產生的濺水現象丨參考文獻[1]
實驗測量結果與理論模型吻合良好。隨著衝擊角度減小,撞擊時形成的飛濺減少,在角度低於30°時,飛濺量大幅降低,幾乎為零。
換句話說,也許我們可以設計一種小便池,讓尿流的衝擊角度,始終低於這個臨界角度。那麼,無論使用者的“噴嘴”情況如何,都能消除飛濺。
 完美小便池 
有了理論模型,就該對小便池動手了。
各位看官應該都是來看尿尿的,如若對數學提不起興致,可以直接跳過本小節。
想設計一個不會濺尿花的小便池,關鍵就在於讓尿流撞到小便池表面的角度合適,最好是等於或者小於臨界角度30°。
從數學角度來看,尿流與小便池在三維空間的交鋒,可以簡化為兩個投影,分別是側檢視(下圖a和b中的藍色表示)和俯檢視(下圖a和c中的綠色表示)。
側檢視中,尿流看起來像一條條拋物線,因為排尿的時候膀胱壓力會下降,所以拋物線的樣子也會變;俯視圖裡,尿流的樣子像射線,而且樣子會根據人瞄準的方向不同而不同。
為了讓尿流以合適的角度撞到小便池上,我們得找到一些特殊的曲線,叫“等角曲線(isogonal curve)”。在這種曲線上,從一個點出發的所有射線與曲線相交的角度都相等。
a)小便池問題的數學抽象。俯檢視平面以綠色表示,側檢視以藍色表示。b)藍色點劃線表示不同尿流軌跡。在垂直平面中生成的等角曲線,分別以深紅色、橙色和黃色表示30°、45°和60°的情況。c)不同角度的俯檢視等角曲線以深紅色、橙色和黃色顯示。藍色點劃線表示尿流軌跡在平面上的投影丨參考文獻[1]
在側視圖裡,尋找等角曲線需要用到如下這個有點複雜的公式——
我們直接跳過數值分析,來看結果:當角度設為30°時,所得到的等角曲線就是上圖b中深紅色那一條。這條曲線就是我們“理想小便池”橫截面的樣子
把這條曲線繞著豎軸轉一圈,就得到了一個三維的小便池內表面,研究者給它起了個名字叫“豐饒角(Cornucopia)”。
“豐饒角”是一種裝滿鮮花和果物的羊角,西方經常用它來預示豐收,相當於咱們的“聚寶盆”。
道理類似,在俯視圖裡也可以找到相應的等角曲線(上圖c中深紅色那一條),這條線和鸚鵡螺殼上的曲線很類似。以這條曲線為基礎,所設計的小便池輪廓,就被叫做“鸚鵡螺(Nautilus)”。
在“豐饒角”和“鸚鵡螺”這兩種小便池上,整個表面上尿流撞擊的角度都在30°以下,不容易濺水。
 豐饒角和鸚鵡螺 
事實勝於雄辯,理論中的便池還要經受現實中的尿液考驗。
各種小便池的效果圖。從左至右依次為:杜尚的泉、現代商用款、豐饒角款(Cornucopia)、鸚鵡螺款(Nautilus)丨參考文獻[1]
隨後研究者做出了“豐饒角”和“鸚鵡螺”兩款小便池實物,然後把它們和商用款以及杜尚的泉款進行壓尿花效果實驗。
他們還3D列印了一個“模擬人體結構”的噴嘴,將受控的染色水流“排尿”到小便池上,並在地上鋪一大張紙,收集飛濺的假尿。
實驗中,所有小便池都使用相同體積的水、相同的流速,還考量了使用者身高等因素。
測試結果差異很明顯,“豐饒角”和“鸚鵡螺”這兩種新型設計表現良好,幾乎觀察不到飛濺。現代商業小便池周圍的液滴可濺到約0.5米遠。散發著藝術氣息的杜尚泉同樣散發著尿滴,有些甚至可飛濺到1米。
每個小便池在“排尿”總量為1升時產生的飛濺現象(黑色小點)俯檢視:a)杜尚的泉,b)現代商用款,c)豐饒角款,d)鸚鵡螺款丨參考文獻[1]
尿液在極低流速和極高流速這兩種情況時,往往飛濺量也最高(不得不說,這太生活了)。
對這兩種散漫慣了的尿,“鸚鵡螺”能把飛濺量降低85%~95%。“豐饒角”的數值表現其實更好,不過“鸚鵡螺”的高度合適、開口更大,對來尿更“包容”,兒童和行動不便者都能輕鬆使用。
研究者推算,如果把美國的5600萬個小便池都換成 “鸚鵡螺”,每年可以減少3.5億升尿液濺到地板上。這不只能一定程度上減少廁所異味、疾病傳播,還能節省下幾十億升用來清潔尿漬的淡水。
萬事皆學問,你眼中的一泡尿,卻是別人眼中的數學題和經濟賬。
論文作者還提到一個小事:
當狗在樹根、牆角尿尿時,尿流的衝擊角度就很小,防止狗尿回濺到狗毛上。
它們沒學過微積分和流體力學。
狗子不語,只是一味低角度尿尿。
參考文獻
[1] Thurairajah, K., Song, X. M., Zhu, J. D., Shi, M., Barlow, E. A., Hurd, R. C., & Pan, Z. (2025). Splash-free urinals for global sustainability and accessibility: Design through physics and differential equations. PNAS nexus, 4(4), pgaf087. 
作者:圓的方塊
編輯:黎小球

Guokr
5月7日晚19:30,果殼x阮仕珍珠專場直播要來啦!
國內珍珠龍頭企業源頭直供,沒有品牌溢價,項鍊、手鍊、耳釘、戒指、胸針等全場低至99元,還有福袋+滿贈+專享福利!🎁7天無理由➕運費險➕3個月保修➕終身保養,下單無後顧之憂!
一定一定!要預約!
👇👇👇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