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OpenAI 宣佈終止對中國提供 API 服務。今天,通義,MiniMax、月之暗面、智譜 AI、零一萬物、百川智慧 、獵戶星空 7 家國產大模型廠商,齊聚一場釋出會。
AI 行業似乎總不缺乏戲劇性,當然這幾家大模型聚在一起不是要「圍攻光明頂」,而是官宣與釘釘達成合作,要一起構建中國最開放的 AI 生態。在釘釘今天釋出的 7.6 版本,釘釘將大模型的選擇權歸還給使用者。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切換 AI 大模型,除預設的通義外,首批可選擇 MiniMax、月之暗面、智譜 AI、獵戶星空、零一萬物、百川智慧 6 家大模型,釘釘總裁葉軍形容這是召喚神龍的「七顆龍珠」。AI 時代的工作方式會是什麼樣子的?在釘釘 7.6 版本里 AI 搜尋、AI 助理這些功能裡,或許可以看到一些答案。
在釘釘總裁葉軍看來,隨著行業從模型創新走向應用創新,探索大模型的應用場景將會是釘釘的責任所在。此前 APPSO 曾提出一個觀點:我們需要更多不做大模型的 AI 應用主義者,將大模型能力轉化成生產力,從而來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現在,越來越多的大模型和 AI 產品公司,在加速這個程序。釘釘的 AI 搜尋,和 Perplexity 不一樣如果之前釋出的 AI 助理要解決釘釘功能的臃腫分散問題,那麼今天釘釘釋出的 AI 搜尋則是聚焦於解決釘釘上的資訊分散問題,這和常用 Perplexity、秘塔這些通用 AI 搜尋的路線完全不同。具體來說,釘釘 AI 搜尋具有專有個性搜尋、感知資訊變化、自然語言輸入、直接生成答案、深入挖掘追問以及追溯內容信源等六大特徵。
葉軍舉例稱,要想知道近期全球化工作的重大進展時,只需使用 AI 搜尋,它能夠藉助大模型的理解、推理、生成等能力,基於平時的資料資訊,羅列出客戶進展、產品迭代、市場策略、合作進展等等內容。並且,AI 的總結還會自帶引用,防止 AI 幻覺,以及生成釘釘腦圖,讓結構更加清晰明瞭。又或者,作為釘釘總裁,葉軍每天都會接收到不可勝數的客戶反饋。現在,有了AI 搜尋後,就能實現一鍵總結分析客戶的需求,幫助提高工作效率,包括在詢問客戶專案的承接部門時,釘釘 AI 搜尋給出的結果一目瞭然。
AI 搜尋構建知識網路的能力,也可以應用到寫週報、任務管理等場景中,這意味著使用者處理資訊的方式,將由原來的「時間流」式,轉為以事為中心,使用者可以更有效、更專注地聚焦於重要的事情上。這也是釘釘 AI 搜尋的最大特點,那就是將知識整體化,邏輯化,網路化,實現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成為每個人的「答案之書」。
釋出會現場還展示了一個有趣的案例,比如提問葉軍上週承諾過多少人喝咖啡,釘釘 AI 搜尋能夠整合群聊的記錄,不到半分鐘的時間,就能得出承諾 3 次,涉及 9 位同學的答案。這背後也反映了在大模型的加持下,AI 助理在語義理解,邏輯推理和資訊整合能力的大幅度提升。目前釘釘 AI 搜尋已開啟邀請測試,使用者可以點選釘釘 APP/PC 端頂部的搜尋框,即可進行內測申請。
升級後 AI 助理,接入更多工作流今年 1 月份,釘釘推出 AI 助理產品,每個人、每家企業都可以創造專屬的超級助理。截至 5 月底,釘釘 AI 助理總數達到 50 萬個。釘釘 AI 助理市場上線一個多月以來,上架的 AI 助理更是已超 700 個。無論是工作彙報、會議協調,還是生活娛樂、音樂創作,AI 助理都能提供全方位的支援。尤其是在產品能力方面,釘釘更是大幅升級了 AI 助理的思考系統、感知系統和行動系統。思考系統:AI 助理具備更強的記憶和推理規劃能力感知系統:感知場景中的變化,根據變化自動執行指定的任務行動系統:呼叫更豐富的工具,實現多 Agent 協同、擬人操作
使用者授權後,可以讓 AI 助理記住與其相關的資訊、習慣、偏好等,包括姓名、崗位、上下級關係、工作任務進展,也支援使用者自定義設定記憶,讓 AI 助理的生成結果做到千人千面。也就是說,釘釘 AI 助理將有望成為你在工作場景中的「第二大腦」,比你更懂你自己。藉助多 Agent 協同的能力,使用者可在一個工作流或者群聊中,點兵點將,讓多個不同的 AI 助理進行協作,共同完成任務。釋出會現場演示,藉助多個 AI 助理的協同能力,使用者就能在摜蛋老友群,透過一個簡單的 @ 號建立一場摜蛋的預約行程,總結上一場摜蛋的勝率,以及用音樂創作大師 AI 助理創作音樂等。
又比如,向負責行程規劃的釘釘 AI 助理詢問明天杭州的天氣,使用聯網查詢功能後,AI 助理不僅知道天氣,還能人性化地為你彙總接下來一週的工作計劃。釘釘強調,要用 AI 助力打掉企業資料牆,透過釘釘低程式碼把存量 SaaS 升級為 AI 助理。在這個過程中,使用者只需對話,就可喚起 AI 並讓 AI 替人跑腿來完成複雜操作的使用,真正解放每個人的工作。
工作流能提高 AI 處理複雜性、多環節的任務的準確性。透過對 AI 執行流程進行編排,實現自動、逐步完成多環節的任務,並在有需要時訪問網站或呼叫各類工具來完成任務。目前擬人操作、多 Agent 協同已接入工作流,使用者可在工作流直接配置建文件、發日程、待辦等釘釘功能,天氣查詢、路線查詢、OCR 識別等 20 多項第三方服務,也可以透過訪問 API 介面或釘釘聯結器來整合更豐富的工具。葉軍稱,釘釘 AI 能力的升級,還將透過 Assistant API 和 Inside API 兩種方式,進一步向生態夥伴和客戶開放,提供場景化的智慧服務,真正推動 AI 走入到應用、協作、經營等場景中。
釘釘表示,釘釘致力於 AI 普惠,要讓 AI 普及到每個人的手中,所以它提供了免費的額度。如果需要更高階的產品功能,或者想要定製解決方案,那就得付費磋商。我們需要怎樣的 AI 搜尋在我剛進入內容行業的時候的,Google 等搜尋引擎是蒐集資料和選題素材的重要渠道。但從去年開始,我使用傳統搜尋引擎的比例越來越少,像 perplexity、天工等 AI 搜尋提供了更高效的資訊處理體驗。
AI 搜尋大大提升的資訊檢索的速度,縮短的是我們海量搜尋結果中篩選的過程。不過 AI 搜尋提供的資訊也未必能讓人放心,我們之前曾報道,越來越多 AI 生成內容被搜尋引擎收錄,最終呈現在使用者面前的,很可能是 AI 疊加 AI 的垃圾結果。提升資訊獲取效率是技術提升的本質,AI 提供了新解法,但獲取高質量資訊的需求還未能完全被滿足。在辦公場景中,內部的資訊管理是一個多少被忽視的場景。麥肯錫的一項調查顯示,典型的知識工作者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時間花在資訊搜尋上。這裡的資訊不光是外部的,還有相當是沉澱在內部的龐雜資訊。前 Google 工程師 Arvind Jain 在創辦雲資料公司 Rubrik 後,發現由於資料分散在大量不同的軟體中,導致自己的工作效率因查詢正確資訊所花費的時間而耽誤進度。Jain 認為,查詢資訊是人們生產力面臨的最大挑戰,於是他開始創辦一家專注於企業 AI 搜尋的企業 Glean。
Arvind Jain現在很多公司在探索 AI 在企業中的應用,除了提升重複性和低知識密度的工作效率,另外一個可以對組織效能產生顯著影響的,其實就是對企業數字資產的管理。釘釘沒有做通用搜索,轉而用 AI 搜尋解決應用內資訊分散問題,也是給對目前主流 AI 搜尋一個恰逢其時的補充。當辦公應用內留存了越來越多資訊,群聊、會議、待辦、文件、日誌……如何從過去人被海量資訊推動的邏輯,進化到以人為中心來處理資訊,或許才是眾多企業透過 AI 實現智慧化關鍵的一步。而在釘釘的 AI 助理支援記憶、新增多 Agent 協同等能力後,其實也給 AI 搜尋體驗帶來更多可能性。比如在 AI 整理出需要的文件資訊後,與其他人的通知、協作和任務分發都可以銜接起來。雖然釋出會釘釘沒有披露太多細節,但 AI 搜尋+ AI 助理的確有可能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套更完整的工作流。
根據 ReportLinker 的預測,全球企業搜尋市場預計到2028年將達到 69 億美元,企業對高效搜尋和知識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加。其實大模型帶來應用體驗革新最大的地方也體現在這裡,基於龐大的知識庫,讓使用者要做的事情從搜尋,變成提問。那除了公開可檢索的知識庫,個人或企業在不同行業更細分的場景內,能不能也形成一個這樣完善的知識庫。其實在最近釋出的 Apple Intelligence 和鴻蒙原生智慧上,我們也可能看到類似的邏輯。裝置的個人資訊被整合成個人的知識庫,使用者隨時用自然語言檢索並呼叫功能。
或許這是對 AI 資訊處理邏輯的不謀而合,釘釘也是華為原生鴻蒙的首批應用適配最深的應用之一。在原生鴻蒙系統中,只需要對小藝說一句話,意圖框架就可以理解使用者用釘釘開會的意圖,直接找出釘釘裡的聯絡人,然後拉起釘釘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