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miki粥
公眾號:Miki粥(mikizhou520)
藤校ED放榜,國際教育群裡聊的都是上岸榜單。
前幾年可不是這樣,遍地是上岸的大神行神蹟——
莫名其妙康奈爾錄取,啥也沒做杜克青睞,熱衷睡覺躺進世界名校…
但自從去年MIT媽媽曬offer曬出了舉報事件,今年家長都學會了低調,搞得錄取神神秘秘…
大藤的錄取,今年比往年慘淡。
有人不服氣,後臺留言說錄取並沒有比去年差,一百多封哈耶普斯麻就是證明。不過請仔細看看,70%錄取都來自海外高中,其中美高又佔了九成…
這是什麼意思?
中國生源確實是中國生源,但人家走的是海外升學,跟國內錄取完全沒有可比性,想要模仿,唯一的辦法就是狠狠砸錢,早早送娃讀美高。
國際生讀美高,沒有身份只能進私立學校。
而爬藤衝TOP20的隊伍,基本讀的都是頂私,就算小孩超級學霸不需要爹媽用200萬美金開道,那一年將近10萬刀的學費住宿費,也是七八十萬人民幣起…
這還是裸奔價,沒算活動科研背景提升,還有升學顧問。認識一個頂級美高的媽媽,為小孩爬藤顧問找了七八家,挑挑揀揀,純試錯成本就花了20W。
所以,爬藤的成功沒有可複製性,哈佛媽媽的經驗分享得歡,但讓她們重走一遍,也不大可能輕易上岸。
各種報道里,那些美本多所名校錄取的案例,被吹得是昏天黑地,中產家長看看就算了,那些撬開藤校大門的內幕是暗流湧動,有幾個人真的知道?
每年藤校的錄取榜單,看似在曬學霸的實力,其實都是秀爹媽的能力。
這能力不僅是財力,還有智商和靠譜的人脈網。
國際教育圈裡傳瘋了的一個段子,說有個家長為了送小孩進NYU,找了個保錄機構掏了600萬,結果小孩可能成績真不行,機構想賺點小錢就僱了個白人群眾演員,在學校對面的咖啡館裡搞面試,直接給了個透過。
結果小孩厚積薄發成績上線,面試透過的機構玩脫線了,於是非常牛X地自己列印了NYU的錄取通知書,還送上了一份伴手禮。
一直撐到上課沒辦法了,跟家長說學校維護,組了個酒店上網課。網課足足上了兩個月,家長才後知後覺不對勁,打電話給學校發現被騙。
很多人不信,覺得能掏得出600萬的家長不至於這麼低智商,但想想上海豪宅驚天騙局,套的全是資產過億的有錢人…
或許在他們擅長的領域機敏異於常人,但在陌生的教育領域,土豪很容易衝動,為了臉上貼金而一擲千金。
願意拋金撒銀的,通常小孩不太靈光。
但凡是個國際教育圈裡的學霸,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不容易被中介和爹媽擺佈;不靈光的小孩,才靠爹媽砸錢交智商稅,花樣百出。
現在藤校錄取,學霸牛娃捲到了文理兼修,而作弊也捲到了標化、背提、科研、活動360度無死角覆蓋。
今年東北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校,ED爆出了一堆美本名校offer震驚四座,然而隨之而來的不是恭喜,而是網爆藤校錄取背後貓膩,還有學校Alevel集體作弊…

截圖來自小某書,大致的意思是今年被名校錄取的小孩,被機構偽造了GPA、作弊了標化考試,編造了論文和故事,偽造了活動列表,甚至…
使用AI進行面試。
看得我目瞪口呆。這該不是家諮詢機構吧,怎麼看都更像家科技公司。
當我翻看了兩篇關於作弊事件的報道之後,小某書開始給我主動推送「保錄」和「內推」——
英國牛劍G5,如果你雅思5.0、Alevel拿低分,又缺少競賽科研和活動,機構都可以幫你內推,牛劍報價200萬,帝國理工和倫敦政經80萬,好多人問…
看得我再次目瞪口呆。
雖說存在即合理,但事情總得有個起碼的邏輯,如果我掏200萬就能拿下牛劍,那中國爹媽何必一年花60、70萬排隊刷英高?
不知道是機構拿家長當了韭菜?還是我誤讀了這個草臺班子一樣的世界?
沉浸在喜悅中的爹媽可能沒想過,藤校牛劍的錄取不是結束,只是個開始——
你拼命託舉塞進哈耶普斯的小孩,能畢業嗎?
2023年9月25日,美國全國學生學歷認證中心釋出了《讀完大學》(Completing College: National and State Report)報告。報告指出2022年全美所有大學,有40%的本科學生無法在6年內畢業。
而美國常青藤盟校的資料顯示,進入哈佛、耶魯、康奈爾等14所名校的中國留學生,最終退學率高達25%!
賓夕法尼亞州教育諮詢公司WholeRen統計,每年有多達8,000名在美中國學生被大學開除。在某份白皮書的1,657 個案例中,81%被開除的原因是學習成績不佳或作弊。

也就是說,上得了藤校畢不了業的,大有人在。
之前看過一個小孩,國內某重點中學畢業也是個學霸,全獎進了MIT讀工程。結果讀了一年成績一般,獎學金沒申到,全家為學費發愁。
究其原因,是應試機構把語言刷出高分,SAT刷出近滿分,留學中介把申請材料過度包裝,最後憑運氣沒有穿幫,進了MIT。
進去之後,就很慘了。
周圍學霸雲集臥虎藏龍,自己連英文都說不利索,應付不來每週作業、大量閱讀材料;做project,本土小孩從小就有很好的訓練,但來自中國的他只會刷題,根本沒用過這種方法;
比努力,也很難。畢竟在MIT這樣的地方,努力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事。
他雖然成績不算太差,但沒有獎學金了。
這意味著要自籌每年大幾十萬的學費。供給持續2-3年,想完成學業只能祈禱經濟繁榮,爹媽千萬別斷供…
這種橋段在藤校很氾濫,國內託福110+的耶魯新生,頭半年都要被論文的閱讀量折磨到欲生欲死,更何況那些全身作假的,憑什麼可以拿到文憑?
寬進嚴出的海外名校,甚至衍生出一條新的補習產業鏈,就是幫助大學生順利畢業拿證。
號稱可以躺著進的澳洲八大,校門口給大學生開的補習班已賺瘋。
大多數是華人。華人才知道中國爹媽的剛需。
不過,就算有補習班,也未必就能讓保錄的學生全拿到畢業證。有些小孩,家長就算送到美本名校門口,都能過門而不入,跑到拉斯維加斯吃喝玩樂。
四分之一的名校退學率,背後多少爹媽的錢打了水漂…
我覺得,最好的教育是不攀附。
就拿中產爬藤來說,避開了智商稅,避不開作弊黨抄近路;避開了作弊黨的圍堵,避不開財務危機;沒有財務危機,還有學歷貶值難就業的問題等在前面…
高投入未必高產出,但絕對伴隨著高風險。想捲成人上人,最後只是換回來沒完沒了的焦慮感。何必呢?
Miki粥,資深媒體人,教育紀錄片總策劃,推紅了"順義媽媽"一詞。
個人公眾號:Miki粥(mikizhou520)
▼精英說優質影片推薦


你“在看”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