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名留學生簽證被吊銷,中國教育部發布留學預警,中國學生絕地反擊!

2025年4月9日,中國教育部發布了2025年第1號留學預警,特別提醒中國學生赴美留學須謹慎評估風險。預警指出,美國俄亥俄州近期通過了一項高等教育法案,其中包含涉華消極條款,對中美高校教育交流與合作構成限制。

而在此之前,令人震驚的是,美國已在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大規模取消國際學生簽證,數千名留學生深陷困境。
   1500名留學生無預警被取消簽證  
自2025年3月24日起,美國多所高校陸續報告國際學生簽證遭到聯邦政府撤銷。此類撤籤行為在過去極為罕見,而這一次規模之大、範圍之廣、處理之突然,令整個國際留學生群體陷入不安。
據主流媒體報道,此輪撤籤波及超過50所知名高校,涵蓋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馬薩諸塞大學、德州農工大學等美國頂尖院校。被撤銷簽證的學生既有在校生,也包括應屆畢業生,甚至還有部分持OPT身份參與工作的國際畢業生。
更嚴重的是,多所高校表示,校方和學生本人均未提前收到任何通知,部分案例是在校方例行核查系統(SEVIS)時才偶然發現。
  簽證吊銷原因複雜且不透明,中國學生首當其衝  
此次簽證吊銷風波中,中國學生成為最受影響的群體之一。
據美國國務卿馬可·盧比奧在4月初新聞會上曾透露,全國已有約300名國際學生簽證被取消。儘管他強調這些學生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絕大多數案例的具體原因模糊不清。
目前已知的撤籤原因包括:
  • 學生曾參與支援巴勒斯坦的抗議遊行;
  • 曾有輕微違法記錄(如交通違章、超速);
  • 某些社交媒體上的言論被政府AI技術識別為“潛在風險”;
  • 更有部分學生並無任何問題,卻被“無理由”剝奪簽證。
不少高校對此表示震驚和不滿。UCLA校長鬍里奧·弗倫克證實,該校有12名學生簽證被吊銷。斯坦福大學也通報,有學生因“不明原因”失去身份,其中包括一位獲得斯坦福全額獎學金的中國頂尖高中生。
這些行動不僅缺乏透明度,還繞過了學校程式,直接在資料庫中刪除學生記錄,甚至終止其合法在美身份。
  中國博士生劉曉天的抗爭  
在這一波簽證風暴中,來自中國的博士生劉曉天(音譯,Xiaotian Liu)成為備受關注的代表。
劉曉天是達特茅斯學院計算機專業的一名優秀博士生,一直表現良好,無任何違法記錄,也未曾參與抗議活動。然而在4月初,他卻突然被校方通知,其F-1學生簽證已被美國國土安全部吊銷,SEVIS系統中身份狀態“無效”。
劉曉天的遭遇完全違背了正常程式,校方在第一時間並未收到任何政府說明,也未接到相關執法通知。他的學業、收入與未來計劃因此被完全打亂,面臨被驅逐出境的可能。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劉曉天並未選擇沉默,他透過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聘請律師起訴美國聯邦政府,指控其行為違反《聯邦行政程式法》和《憲法第五修正案》的正當程式原則。
最終,美國聯邦法官判決恢復劉曉天的簽證身份。
  中國學生“反擊”升級,起訴美國政府  
劉曉天的勝訴並非個例。
根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近期已有至少四名中國留學生透過法律途徑起訴美國政府,控告其無理由吊銷簽證,涉嫌種族歧視與程式違法。
一位代表律師指出,此次簽證吊銷案的絕大多數物件均來自中國,“歧視意味非常明顯”,其中許多案件的證據甚至無法立足於任何既有法律框架內。
在美國法律體系中,基於種族、國籍的歧視行為屬嚴重違憲指控,這些案件一旦進入司法程式,將極大影響聯邦政府的相關政策執行。
這也再次說明,即便身處異國他鄉,中國學生亦有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且也應該勇敢使用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教育淪為大國博弈工具  
就在這些事件發生後不久,中國教育部於4月9日釋出了2025年第1號留學預警。
預警發起的緣由是,美國俄亥俄州在3月28日透過 SB1法案(Senate Bill 1,即“俄亥俄州高等教育進步法案”),其中就明確包含對中國的限制條款。
SB1 法案 提出:
  • 禁止州立高校接受來自中國有關機構的捐贈與禮物;
  • 所有中美新合作協議或續簽專案,需向州教育專員通報,並接受出口管制及制裁審查;
  • 同時取消“多樣性、公平與包容”(DEI)教育專案;
  • 要求全體本科生強制學習美國曆史課程;
  • 縮短大學董事成員任期,加強教師審查等制度改革。
這些政策明顯帶有排他性與政治意圖,中國教育部指出,這將嚴重影響中美高校之間的正常交流與合作,並對在美學習的中國學生構成潛在威脅。
近年來,中美關係不斷緊張,從貿易摩擦、科技競爭,到如今的教育與人員往來,“脫鉤”已不再是理論層面的討論。
教育本是橋樑,如今卻成為工具。
例如,俄亥俄州立大學自2013年起接收的2.035億美元外資中,有超過1500萬美元來自中國,主要用於推進“中國門戶(China Gateway)”專案,促進學生實習、聯合研究與教學合作。
這些長期正常的教育互動,在當前政治氛圍中卻被貼上了“國家安全風險”的標籤。美國一些政客將學術交流視作中國“滲透”的手段,最終推動限制性法案。
這一切,已不僅是“教育”問題,更是大國間的一場制度性博弈。
  未來留學策略建議  
面對此類事件頻發,中國學生與家庭應當做好以下幾點準備:
  • 赴美留學前務必進行安全評估,特別是涉及敏感專業或目標州屬;
  • 加強自我保護意識,避免涉足抗議、敏感言論、輕微違法行為;
  • 定期檢查自己的身份狀態,發現問題及時聯絡學校與法律機構;
  • 積極瞭解法律維權手段,尤其是通過當地律師事務所或學生組織;
  • 關注其他留學國家的政策動態,保持選項多樣性,不盲目依賴美國。
最後,也再跟美國留學生們和準留學生們再叨叨幾句,只要你在美期間沒違法、沒遊行、連紅綠燈都沒闖過,結果還是被無緣無故吊銷簽證……
別慌!美國的法院雖說時常“神志不清”,但好歹還算個獨立機構,不是所有人都給行政部門打工的。只要你證據充分、程式正當,哪怕對手是美國聯邦政府甚至美國總統本人,照告不誤!一告到底!
勇敢拿起法律武器死磕!畢竟,美國不是最喜歡標榜“法治”嗎?那就用他們自己的法律和他們講講規矩。
有朋友可能會問,要是美國連自己的法律也不講了呢?那倒也省心了,一個連法律都不講的地方,還偏要往那兒湊熱鬧幹嘛?
非要去體驗一下“高風險沉浸式留學”嗎?
參考連結:
1.https://www.nbcnews.com/politics/immigration/visas-revoked-california-university-students-alumni-rcna199905
2.https://www.thedartmouth.com/article/2025/04/sharma-dartmouth-students-immigration-status-abruptly-revoked
多倫多生活,微訊號:itorontolif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