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Kathy碎碎念
轉載:小荷金燦燦
活動預告+錄取大資料分析報告

長按海報,備註城市,掃碼新增小助手報名
直播預告
正文

大名鼎鼎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伴隨申請季的落幕,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收拾行囊,準備奔赴下一站。其中,不乏有家庭手握多個offer,但仍對留學目的地舉棋未定。我近期接到多位家長的問詢,大家主要考慮以下幾點:中美關係緊張,留學美國的安全效能否得到保證?貿易戰導致生活成本高企,目前的留學預算是否夠用?美國相比英國、加拿大、港新,其優勢是什麼?值得付出這麼大成本去嗎?
因為問的人比較多,估計後面還有家長會問,我想還是寫一篇小作文,說說我對這個事的看法。不一定全面,歡迎探討哈。
首先,援引Citadel城堡投資的創始人格里芬的最近觀點,我覺得說出了我的心聲。他表示,美國一直是全球移民的受益者。在這一點上,馬斯克也表述過類似觀點。並且馬斯克的商業成功,本身就展現了移民對於美國社會的重要性。從歷史上看,美國是多種族融合的產物,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爐。走在紐約街頭,你會看到各種膚色外貌的人,聽到各種口音的英語。美國中小學的假期,除了傳統節日,還包括春節、猶太節日、穆斯林節日、甚至印第安原住民的節日。公共場合、媒體上,除了英語,第二常用是西語。這種對多樣化的認可,已經沉澱為文化,不再需要強調和引導。移民,已分佈在美國各行各業,各個階層。如果現在有誰(即使是位高權重的人)說美國不再需要移民了,不再需要新鮮血液了,我想這既有悖於美國老百姓的通常認知,也得不到大中小企業的支援,是行不通的。
具體到中國留學生,是否會因為國家間的關係緊張而變得難以求學?我覺得要看留學的目標。如果留學的目標是學習最先進的知識和技術,那大機率美國是最佳留學地(這個我後面闡述)。如果是追求投資回報最大化,或是孩子還小,要五六年後才上大學,那答案可能有所不同,需要邊走邊看,從長計議。
格里芬還提到,美國在二戰後擁抱了自由貿易,這也鞏固了美國與其盟友們的關係。言下之意,美國的繁榮,自由貿易功不可沒。但最近一兩年,不僅美國,多個發達經濟體從全球化走向貿易保護主義。貿易戰呈現多邊“捉對廝殺”的混戰狀態。
貿易戰不是小事,會反覆拉扯。從中美關稅1.0程序看,前後經過一年半,第一階段才初步談成。並且到了2020年受大流行影響,第二階段談判基本停滯。具體到最近,沃爾瑪、塔吉特、家得寶等零售商已經通知中國供應商恢復發貨,關稅由美方買家承擔。這些都說明了全球化供應鏈經過多年磨合,不是說搬就能搬的。更何況美國人喜歡穿耐克鞋,不喜歡做耐克鞋(開個玩笑)。前些天關稅執行時,美國的海關因為人手和裝置不足,導致入關分類徵稅的調整無法落地。上有政策,下無對策。政令不具有可實施性。但貿易戰的影響是巨大且深遠的,很多事情會慢慢發生改變。對於留學生,如果你留學的時間段是現在,那去美國是可行的。這不是一件火中取栗、壓路機前撿鋼鏰的事,有足夠的時間去準備和應對。只是所需花銷預計會比前幾年高不少。預算卡得比較緊的,建議全家再商量權衡。也可以本科階段在國內或港新,研究生選擇出國留學。
最後一個問題,美國留學是否值得?我的答案,美國還是目前教育質量最好的國家,沒有之一。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我最看重企業的創新能力。我說的創新,是原創能力,不是模仿創新。在這方面,美國無疑是做得最好的。
現在正值美股的財報季。本週釋出財報的有蘋果、微軟、亞馬遜、Meta、輝瑞、禮來、可口可樂、VISA、萬事達、GM、美孚石油、星巴克…哪一個在中國都能找到對標企業。但比較遺憾的是,大部分原創來自美國公司,而非中國企業。可能有人會講,因為舊中國積貧積弱,底子太薄,一直在追趕,現在已經進步很多了。是的,改開使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是有目共睹的。但我們必須承認,在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科技發展最前沿,中國與最先進水平還是存在差距,目前更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模仿式創新。做個不恰當的比喻,美國是從零到一,中國則擅長從一到N。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這些領域的技術革命尚處在打基礎階段,距離真正進入各行各業、千家萬戶,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英國、歐洲其他國家、加拿大、新加坡、香港地區、澳大利亞,相比美國,都缺少這種創新的土壤。所以如果留學,預算夠,還是首選美國。
最近在重讀一些書,包括Ray Dalio的《原則》,周金濤的《濤動週期論》、辜朝明的《大衰退》,都提到了歷史存在大週期。我們作為一個生命體,無法決定自身所處的時代是和平繁榮期,還是蕭條戰爭期,但我們可以透過研究、理解歷史,來為我們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提供寶貴的線索,進而指導我們在職業和生活中進行必要的準備。
2025頂尖美本資料分析報告發佈會:

西安、成都、重慶行程即將確定
🔥席位緊張,歡迎掃碼預定!🔥
相關閱讀:
年輕留學生,為什麼你應該留在美國?
美國太亂,轉戰英國就穩了嗎?留學決策中的“替代心理”與你不知道的隱性成本
留學生可收藏!中留服釋出最新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指南!
作者:Kathy碎碎念,轉載:小荷金燦燦,本文經授權轉載。版權歸屬作者/原載媒體。
喜歡本文?歡迎掃碼加入視角&翠鹿公益交流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