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探秘中國工藝美術館|光影裡的技藝,這樣拍才出片!

CHH ID:higengwei
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概況一、歷史沿革中國工藝美術館成立於1990年,原址位於北京西城區復興門橋東北角復興門內大街101號(現百盛商場),先後隸屬於輕工業部及國資委,於2006年劃歸原文化部,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代為管理,2008年搬離原館址。2011年國務院批准、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批覆同意以“中國工藝美術館工程(暫定名)”立項,2013完成新館選址,201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批覆同意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13年經過國際海選、公開招標,選取了具有豐富經驗的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與德國GMP國際建築設計有限公司聯合體作為工程設計單位。2019年3月30日奠基開工。2020年1月13日地下結構封頂。2020年於7月31日主體結構封頂。2022年1月5日完成竣工驗收。在有館無舍期間,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的支援下,我館充分發揮館藏優勢,舉辦了一系列公益性工藝美術大展、學術巡展、專題展覽以及系列學術活動,積極搭建平臺展現我國工藝美術領域的主流發展面貌和最新創作成果。已舉辦5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成為展示我國當代工藝美術高水平創作的品牌活動。2022年2月5日,新館正式對公眾開放,同時經批准同意加掛“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館名。開館首展為“中華瑰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工藝美術展”,好評如潮,反響熱烈。二、機構概況我館隸屬於文化和旅遊部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以收藏展示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以開展中國工藝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數字化保護展示,中國工藝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精品徵集、收藏、鑑定,舉辦相關展覽、演出,開展國內外交流合作,研發文創產品,開展相關社會服務和教育培訓為主體業務。內設機構有:辦公室、黨委辦公室(紀委辦公室)、人力資源部、財務部、藏品與徵集部、陳列展覽部、社會服務部、學術研究部、數字資訊部、後勤保衛部。三、展館情況我館建築面積為91126平米,長201米(南北),寬75米,高50米,地上6層,地下2層,設7個展廳,1個多功能廳。我館位於北京中軸線北延長線上,西臨奧林匹克公園龍形水系,東接中國**黨歷史展覽館,南面“鳥巢”“水立方”,北靠中國科學技術館。地址為湖景東路16號。我館建築設計構思借鑑了故宮太和殿的尺度比例,縱橫均為對稱結構。立面呈三段式,由下至上分為石材層、通透平臺層和凌空多寶閣,象徵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天地人和諧平衡的“三才”理念。外立面褐銅色金屬格柵結構提煉自傳統建築中花窗紋案和**架的形式,有機融和了傳統圖案要素與現代建築構架,使得整體建築莊重周正中又充滿靈動通透的審美氣質。四、館藏情況我館目前收藏涵蓋眾多工藝美術門類,主要有玉雕、石雕、竹、木雕、牙角骨雕、織染繡、陶瓷、漆器漆藝、金屬工藝、玻璃、唐卡及民族民間(綜合)十一個門類,以新中國成立之後創作的工藝美術作品為主,其中1895件套為工藝美術精珍。其中的4件大型翡翠藝術珍品《岱嶽奇觀》《含香聚瑞》《群芳攬勝》《四海騰歡》,其體量之大,材質之佳,構思之巧,技藝之精,堪稱國寶級的稀世珍寶,1989年,國務院頒發嘉獎令對創作集體給予嘉獎。五、出行

1.公交豹房西站:311路/379路/419路/484路窪裡南口:311路/319路/379路/450路/466路/484路/695路2.地鐵地鐵8號線奧林匹克公園站(B口)出或地鐵15號線奧林匹克公園站(G口)出3.停車場目前我館暫不提供停車位,若您駕車來館,建議您選擇附近的天天中影匯收費停車場、天虹商場收費停車場或黨史展覽館南側收費停車場。六、拍攝技巧1.攝影技巧相機設定 :在館內拍攝時,將相機模式調為光圈優先或手動設定,使用小光圈,如高於 f/11,以確保畫面清晰,使展品的細節都能得到清晰呈現。利用自然光線 :博物館的展廳設計使得自然光線能夠充分灑入,在拍攝時可巧妙利用這些光線,創造出明暗對比和立體感。拍攝展品細節 :對於一些小型的工藝美術品,如玉雕、牙雕等,可使用微距鏡頭拍攝,捕捉其精美的紋理、雕刻技藝等細節之處,讓觀眾能夠更清晰地感受到工藝的精湛。博物館內禁止使用閃光燈和三腳架,參觀時請保持安靜,不要觸控展品,文明觀展。七、館藏物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