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選訂房的玩法其實不是獨創的模式。早在1998年,美國旅遊公司Priceline就這樣做了。Priceline將這種模式定義為「Name Your Price」,翻譯過來就是「使用者定價」,即商品或者服務的價格,由消費者來決定,符合需求的商家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出價來搶單。現在,人家靠這模式成為了美國最大的線上旅遊公司。而歐洲最大的線上旅遊網站Booking、亞洲線上酒店預訂公司Agoda,也都是他的。Priceline在國內出名是因為兩件事。一是江湖盛傳,Priceline是全球網際網路行業中,唯一被李嘉誠控股的公司。二是阿里巴巴的程維學它,雖然沒學全,但也造就了「計程車噩夢」的滴滴出行。2其實,比程維更早學Priceline的,是重慶老闆馬昭德。很多讀者,估計都沒聽過馬昭德,但在重慶網際網路江湖,他卻是響噹噹的“老兵”。想想也容易理解,姓馬的人搞網際網路,自帶buff。實際上,人家還曾是四川省十大財經風雲人物、重慶市十大經濟年度創新人物、中國網際網路100強領軍人物。2012年,馬昭德看到Priceline勢頭不得了。當年,這家公司躋身《財富》雜誌評選的增長最快的企業排行榜,10年內市值漲了75.5倍。於是,馬昭德就在中國酒店行業首次引入Priceline的模式,創立了迎客網。沒聽過?那就對了。當時,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剛萌芽,移動支付更是還在襁褓中,迎客網沒能等來之後爆發的智慧手機時代,專案早早擱淺。直到疫情後的2023年,迎客網被重啟,也就是現在的惠選訂房。惠選訂房在這個時候推出,考量的就不再是移動支付這種基礎設施了,而是全國酒店真的需要另一條活路。你看這兩年,不知道是資本不理智了還是創業者「秀逗」了,在酒店行業瘋狂內卷。一邊是酒店數量連年增長。2022年27.9萬家,2023年32.3萬家,今年上半年又新開了2.3萬家,相當於2023全年新開業的59%。這還不算民宿。2023年,民宿企業註冊量增加了9.03萬家;2024年上半年又多了5.1萬家。擁擠到令人窒息!但這個生意真的不好做。國金證券資料稱,酒店行業2024前兩個季度,每間可售客房收入同比分別下降了9%、12%;已售客房平均房價同比分別下降了3%、8%。怎麼辦?只能仰仗於攜程、美團、飛豬這些OTA平臺引流。來,開酒店的親們,在留言區聊聊你與OTA的愛恨情仇。很多人的回答估計都是,沒有愛和情,只有恨和仇。OTA要麼賺佣金要麼賺差價。特別是一些沒啥品牌力的酒店,直接成本價把房間賣給OTA,再讓OTA拿去加價賣。這個過程中,又難免出現網際網路一些大資料殺熟的問題。但最終的服務和品牌形象,都是酒店自己兜著啊——純粹費力不討好。這背後的邏輯,其實是酒店對OTA的過度依賴,以及酒店自身主動權的逐步喪失。OTA正在一步步壟斷酒店流量。這不是我說的。在18個國家經營10286家酒店的華住集團創始人季琦,就曾在國慶節前專門發內部信說過這個事兒。刷刷抖音看看,華住旗下的漢庭、全季、桔子這些,都開始繞開OTA自己直播銷售了。酒店業苦OTA久矣。3本質上,惠選訂房就是繞開OTA獲取使用者的一種方式。酒店與使用者之間直接議價,就算是打折處理了房間,優惠也是使用者實實在在享受到了,而非被OTA賺了去。更何況,全程「黑盒操作」非公開議價,比抖音直播更容易規避對酒店價格體系的衝擊問題,也完全不用擔心影響和OTA等代理渠道的合作關係。單從商業模式而言,這已經是目前酒店行業的最優解了。酒店方的反饋,最能說明問題。上線5個月,包括維也納、華住、亞朵、洲際、希爾頓、溫德姆等眾多國內外知名酒店品牌,都找到惠選訂房合作。此外,惠選訂房還與廣東、廣西、雲南、貴州、重慶、上海、四川、江西、河南、山東、福建、湖南、湖北、浙江、江蘇、安徽、青海、西藏、新疆、吉林省等多地達成了代理合作。這發展速度,好多老闆都看呆了。當然,放在整個酒店行業來看,惠選訂房的成長空間還很大。根據品牌對外資料,預計到2025年底,惠選訂房將佈局300個市級服務中心,1000個區級服務中心,合作3萬家酒店,覆蓋1000萬用戶。此外,人家還宣稱投20個億的廣告。而前期獲得的牧鯨資本3000萬元廣告媒體資本投資,已經從去年11月開始深圳,廣州,重慶,濟南,杭州,鄭州,長沙,武漢,成都,上海,廈門等地開啟重磅投放。陣勢之大,一兩行話裝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