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月12日,中美經貿會談達成90天視窗期。美國商家開始加速“搶貨”,美國港口的清冷局面有望扭轉,有美國港口負責人稱,預計到仲夏時節,貨運量將激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洛杉磯當地港口下週的貨物進口量環比預計將增長近22%。“搶運潮”正在湧現,有資料顯示,本週中國至美國的海運訂單量較上週增長了275%。八家船運公司聞風而動,宣佈了GRI(一般費率上調)計劃,GRI增幅最高達3000美元/FEU(即40英尺集裝箱)。
◆ 俄烏直接談判結束,烏稱“毫無成果”,俄稱“基本滿意”;穆迪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美國失去最後的Aaa評級;韓國大選在即,尹錫悅宣佈退出國民力量黨;全球版“星際之門”首站阿聯酋?OpenAI、英偉達或參建5GW資料中心;道指、標普500指數抹平年內跌幅,金價創半年來最差單週表現。更多內容,盡在《一週國際財經》。

中美互降關稅後:美商家加速“搶貨”
洛杉磯地區港口進口量下週增22%
8家船運公司計劃上調運價
由於美國政府在貿易政策上的不確定性,昔日作為美國最重要物流節點的洛杉磯港近來呈現出一種令人不安的蕭條。
作為美國第一大集裝箱港口,洛杉磯港以處理大量集裝箱貨物而知名,是連線亞洲與美國市場的重要樞紐,與第二大集裝箱港口長灘港共同承載著全美總裝卸量的40%。其中,洛杉磯港高達45%的業務與中國直接相關。
洛杉磯港務局執行董事吉恩·塞羅卡(Gene Seroka)預計,到本月底,靠港船隻數量將減少20%,貨運量將下降約25%。
不過,隨著《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宣告》在5月12日釋出,這種清冷的局面有望很快逆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查詢船運追蹤系統Port Optimizer發現,洛杉磯當地港口本週和下週的貨物進口量環比預計將分別增長16.1%和21.98%。
隨著90天視窗期的達成,全球航運市場已進入“驟熱”模式。全球數字貨運平臺Flexport的CEO瑞安·彼得森(Ryan Petersen)表示,本週中國至美國的海運訂單量較上週增長了275%。
需求的爆炸式釋放正迅速推高航運價格。八家船運公司已經針對亞洲到美國的航線宣佈了GRI(General Rate Increase,一般費率上調)計劃,GRI增幅最高達3000美元/FEU(即40英尺集裝箱)。
然而,這場從“冰點”到“沸點”的極速切換,並未完全消除美國供應鏈和企業的焦慮。

4月29日在美國洛杉磯港拍攝的集裝箱貨輪。圖片來源:新華社發(邱晨攝)
港口:洛杉磯地區下週進口量將增近22%
在洛杉磯港西岸碼頭,昔日熙熙攘攘的場景近日不見了蹤影,數十個集裝箱泊位空蕩蕩地躺在陽光下,吊機也靜止不動地垂掛在岸邊。
據CNN報道,長灘港上週的貨運量銳減35%至40%,甚至出現了極端情況:在上週五長達12小時的時間內,沒有一艘從中國出發的船隻駛向聖佩德羅灣港區,即洛杉磯港與長灘港所在的港口群。
在美國西北方向的西雅圖港上週也報告了“空碼頭”的現象。代表西雅圖與塔科馬港的“西北海港聯盟”稱,未來一段時間,港口整體貨運量預計將比正常時期下降8%至15%。本週將從中國抵達西雅圖的船隻,其平均裝載量比平時少了17%。
港口的清冷背後是4月初特朗普政府突然宣佈的高關稅計劃。訊息公佈後,許多進口商立刻暫停採購計劃,採取觀望態度,貨運需求應聲而降。
“集裝箱數量減少意味著工作量的減少,”碼頭工人查理·卡馬喬在接受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採訪時說道。他通常是負責集裝箱的裝卸。當被問及目前找到工作的機率時,他顯得並不樂觀。“大概只有25%吧,”他無奈地回答。
個人層面的困境,折射的是更廣泛的趨勢。洛杉磯港發給每經記者的報告指出,每天大約有100萬人依賴港口的工作維生。資料顯示,“透過洛杉磯港的每四個集裝箱就能創造一個對美國經濟至關重要的就業崗位。在南加州,這相當於每九個就業崗位中就有一個與港口相關。”
但這種蕭條的跡象正在迎來轉折點。當地時間5月12日,《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宣告》釋出,雙方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
Flexport同日表示,現在預測聯合宣告釋出後,中國貨物運輸量激增的具體規模還為時過早,但訂單量預計將出現“激增”。物流公司ITS Logistics全球供應鏈副總裁Paul Brashier也表示,“這將拉開旺季的序幕,並持續到第三季度。”
據CNN報道,西雅圖港委員會副總裁瑞安·卡爾金斯表示,“我們預計,到仲夏時節,將迎來流量的激增,屆時我們將大幅增加員工,以確保我們能夠滿負荷運轉,應對所有這種情況。”
從船運追蹤系統Port Optimizer提供的預測來看,洛杉磯當地港口本週(5月11日至17日)和下週(5月18日至24日)的貨物進口量預計將分別環比增長16.1%和21.98%。

航運:中國至美國海運訂單量周升275%
8家船運公司計劃上調運價
壓抑數週的物流需求正在快速釋放。5月12日之後,美線航運出現“搶運潮”。
Flexport的CEO瑞安·彼得森(Ryan Petersen)5月16日在X平臺上表示,本週中國至美國的海運訂單量較上週增長了275%。“運載如此多貨物,船隻將供不應求。”
德國集裝箱航運巨頭赫伯羅特(Hapag-Lloyd)執行長Rolf Habben Jansen執行長在5月14日的第一季度財報會議上表示,“過去幾天,我們看到,與過去四周相比,預訂量增長了50%以上。”Jansen稱,由於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徵收145%的關稅,過去幾週中國至美國的集裝箱船預訂量跌了20%至30%。
《博克報告》的經濟學家彼得·布克瓦爾表示,“在這90天裡,你會看到前所未有的訂單熱潮。在接下來的幾周/幾個月裡,你還會看到運輸成本飆升。”
市場預訂量的井噴已經在迅速傳導至運價層面。目前,已有八家船運公司針對亞洲到美國的航線宣佈了GRI(General Rate Increase,一般費率上調)計劃,預計6月1日生效。(注:GRI本質上是船運公司基於成本或市場預期提出的價格調整意向,但其實際落地的漲幅最終由供需關係和行業競爭等因素共同決定。)

航運資料諮詢機構Linerlytica指出,這一波反彈將導致“運輸旺季提前到來”,原本備貨高峰是7月至9月,如今可能提前兩個月啟動。
美國商家:加速“搶貨”
儘管航運成本急速上漲,美國零售行業還是率先啟動了“搶跑”模式。
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NRF)稱,中美的談判進展為零售商和企業“贏得了一線喘息之機”。NRF主席馬修·謝伊(Matthew Shay)表示:“這是重要的第一步,為正在為冬季假期採購商品的零售商和其他企業提供了短暫的緩解。”
CNBC援引物流公司資訊稱,多家美國客戶在《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宣告》釋出當天即恢復或追加了從中國出發的集裝箱訂單。ITS Logistics副總裁保羅·布拉希爾(Paul Brashier)透露:“許多客戶已在中國預先裝載好集裝箱,準備發貨。”他預計,未來四到六週內出貨量將激增。
美國零售商加速搶貨的根本原因在於對中國供應鏈的高度依賴。
據NRF發給每經記者的資料,位於紐約州東漢普頓的小型驅蟲劑公司Three Mom's Organics就是長期依賴中國供應鏈的美國小企業之一。該公司老闆Lisa Jae Eggert表示,“中國是唯一生產我們產品所必需的瓶蓋的國家。我的供應商從中國採購瓶蓋,其他地方沒有生產。”
羅莎琳·古德溫 (Rozalynn Goodwin) 是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市Confidence by GaBBY Goodwin品牌的聯合創始人,她和女兒近十年來一直在努力為其髮夾和髮飾系列尋找一家美國製造商。“我們聯絡過的每一家美國製造商都告訴我們,‘你們應該繼續在中國生產,在美國生產的成本要高出三到四倍。’”

5月15日,一名顧客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縣羅斯米德市的一家沃爾瑪商店內購物。圖片來源:新華社發(邱晨攝)
90天視窗期:難解長期焦慮
儘管中美經貿會談達成的90天視窗期為市場帶來了短暫的喘息機會,但企業和分析師普遍認為,這一臨時性措施並未消除長期的不確定性。
“90天對我們的業務來說並不是很長,”洛杉磯港執行董事吉恩·塞羅卡對每經記者表示。“這大約就是美國買家向亞洲工廠下訂單、完成生產、準備發貨所需的一個週期。”
西北海港聯盟則稱: “貨運量減少和貨運量激增都會對供應鏈造成影響。一致性是流動供應鏈及其相關工作崗位的必要條件。”
企業端同樣存在不安。零售巨頭沃爾瑪執行長道格·麥克米倫(Doug McMillon)5月15日在財報會議上表示:“我們將竭盡全力保持儘可能低的價格。但考慮到關稅的規模,即使按照本週宣佈的下調幅度,考慮到零售業利潤微薄,我們也無法承受所有壓力。”
中小企業的壓力更大,如果有現成的庫存,當然可以在這個視窗期間從中國發貨,但對於某些產品來說,這一段時間根本不夠下單和接收新訂單,更不用說安排倉儲、清關和配送了。液壓裝置公司Turner Hydraulics創始人丹·特納(Dan Turner)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從下單到交貨通常需要四個月,其公司的裝置主要用於美國大都會歌劇院和凱撒宮。
喬安·卡蒂利亞(Joann Cartiglia)在接受外媒採訪時則直接稱,“我甚至連娃娃都不敢進貨了,太冒險。”她的公司主要從中國進口高階手工玩具,由於擔心關稅稅率可能進一步上漲,她現在不願下新訂單,在網站上將暢銷產品標記為缺貨。

持續近2個小時,俄烏直接談判結束!
烏稱“毫無成果”,俄稱“基本滿意”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5月16日,俄羅斯和烏克蘭代表團在土耳其伊斯坦布林舉行關於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會談,當天的雙方直接談判持續近2個小時。此次會談是2022年3月以來,時隔三年,俄烏雙方首次直接會談。

5月16日,在俄烏談判開始前,美國、烏克蘭和土耳其三方在土耳其伊斯坦布林舉行會談。圖片來源:新華社發(土耳其外交部供圖)
東道主土耳其方面表示,烏克蘭、俄羅斯同意以書面形式溝通各自的停火條件。雙方原則上同意再次舉行會談。但從會後雙方釋出的宣告情況來看,雙方在核心議題上依然分歧巨大。
會後,烏克蘭最高拉達議員熱列茲尼亞克表示,伊斯坦布林談判毫無成果。
烏克蘭代表團團長、烏克蘭國防部長烏梅羅夫在會談後表示,俄烏雙方在談判中主要集中討論了三件事——停火、戰俘交換以及兩國元首的可能會晤。
烏梅羅夫稱,俄烏雙方在伊斯坦布林達成協議,各自交換1000名戰俘,這是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最大規模的戰俘交換。
據烏克蘭訊息人士稱,作為停火條件,俄羅斯代表團要求烏軍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和扎波羅熱地區撤軍。俄羅斯的其他要求也都是“不可接受的”,遠遠超出了先前討論的範圍。
俄方代表團會後發表了簡短宣告,俄羅斯代表團團長梅金斯基稱,俄烏將很快進行1000比1000的戰俘交換;烏方要求兩國元首進行直接會談,俄方會對此予以考慮;俄烏雙方將各自提交對未來停火細節的看法,並在這之後繼續談判。俄方對與烏方的談判總體感到滿意,並願意繼續保持接觸。
穆迪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美國失去最後的Aaa評級

白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578127343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5月16日宣佈,由於美國政府債務和利率支付比例增加,該機構決定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1,同時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負面”調整為“穩定”。
穆迪的降級行動,意味著美國完全失去Aaa評級。另外兩家評級機構,標普全球及惠譽,早於2011年及2023年,已將美國從Aaa行列中剔除。
穆迪表示,美國曆屆政府及國會,都不能就扭轉鉅額財政赤字和不斷上升的利息成本達成一致,對美國的經濟及金融實力感到擔憂,懷疑其無法完全抵銷財政指標下滑。穆迪又警告,如果《2017年減稅及就業法案》延長,即使不包括利息支出,未來10年赤字還將大幅增加約4萬億美元,赤字率將升至近9%水平。
至於將評級展望調整為“穩定”,穆迪指出,儘管最近數月美國貿易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但預計美聯儲依然能實行獨立且有效的貨幣政策,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元仍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幣。關稅可能會使美國經濟短期放緩,但相信長期增長不會受到顯著影響。
韓國大選在即,尹錫悅宣佈退出國民力量黨

尹錫悅 圖片來源:新華社/紐西斯通訊社
據央視新聞,韓國前總統尹錫悅當地時間17日宣佈,退出國民力量黨。尹錫悅稱,此舉是為了讓國民力量黨在大選中取得勝利。
今年4月4日,韓國憲法法院就尹錫悅彈劾案做出宣判,8名憲法法官一致認為,尹錫悅嚴重違反了憲法和法律,並於當天宣佈尹錫悅被罷免。
韓國第21屆總統選舉投票定於6月3日舉行,5月29日至30日為提前投票日,競選宣傳活動已於5月12日正式啟動。連日來,7名候選人前往各地舉行拉票活動。
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李在明被視為下一任總統最熱門人選。民調機構“蓋洛普韓國”14日釋出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李在明以51%的支援率排名第一,繼續領跑。其主要對手、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支援率為31%,改革新黨候選人李俊錫支援率為8%。
全球版“星際之門”首站阿聯酋?
OpenAI、英偉達或參建5GW資料中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431510188
當地時間5月16日,據彭博社報道,OpenAI正計劃協助阿聯酋開發一個超大規模資料中心,該專案有望成為全球最大資料中心之一。此舉既是該公司對中東市場的重大押注,也標誌著其全球AI基礎設施野心的大幅擴張。
報道稱,該資料中心為OpenAI全球版“星際之門”計劃的一部分,旨在支援AI開發。
5月7日,OpenAI宣佈推出名為“OpenAI for Countries”的計劃,將“星際之門”專案擴充套件至全球範圍,第一階段計劃同各個國家或地區開展10個專案,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
知情人士透露,在阿布扎比最近宣佈將打造的5GW資料中心園區中,OpenAI預計將成為主要租戶。不過,5GW的規劃電力不會全部分配給OpenAI,而是由多家公司共享。阿布扎比投資機構MGX在考慮與OpenAI一起參與該資料中心專案,其他美國公司也可能參與。
隨後,據CNBC援引多名知情人士訊息稱,除了OpenAI,英偉達和思科也將支援阿聯酋的“星際之門”資料中心專案,英偉達將供應配置Blackwell GB300系統的硬體。
報道指出,5GW的電量相當於五座核反應堆的發電總和,遠超OpenAI及其競爭對手迄今宣佈的資料中心專案規模。

道指、標普500指數抹平年內跌幅
周跌3.7%!黃金創半年來最差
本週,美股三大指數均上漲。納指累漲7.15%,標普500指數累漲5.27%,道指累漲3.41%。標普500指數、道指本週抹平今年內累計跌幅。
“科技七姐妹”中,特斯拉累漲17.34%,英偉達漲16.07%,微軟漲3.74%,均連漲四周。
10年期美債收益率本週累計上漲約10個基點,兩年期美債收益率本週累漲約11個基點。
紐約黃金期價本週累計下跌近4.2%,現貨黃金累跌3.7%,均創半年來最差單週表現。




(宣告:文章內容和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記者|嶽楚鵬 蘭素英 宋欣悅
編輯|段煉蘭素英 肖勇 杜波
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映象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