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圓方的第1125篇原創
(點選標題下方小耳機標誌可收聽音訊)
01
生存和繁衍,
從來都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個真理。
所有的生物,小到一個藍藻,大到萬物之靈的人類,其都遵循一個基本的原則“生存&繁衍”。
而自有人類文明以來,各種不同型別的文明,究其根本,其實都是圍繞著“生存和繁衍”這兩個亙古不變的主題所延展出來的演算法。
其實如果認真去看幾萬年的人類文明演化史,你會看到各種各樣不同的制度宗教文化所共同作用的人類樣本。
而今天依然能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文明,都是在“生存和繁衍”這一命題下,結合歷史地理,時代技術淘汰下的相對優秀的版本。
中華文明很早就理解這個道理,《黃帝內經》開篇的第一章《上古天真論》,一開始探討的就是這兩個問題。
第一個探討的問題就是如何才能長壽,也就是如何更好的生存;第二個探討的問題是:如何才能生孩子,什麼時候能生孩子,什麼時候不能生孩子,也就是如何更好地繁衍。
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也有說到:“演化並不是‘為了幸福’,而是為了生存和繁衍。”
可見,長壽和繁衍後代是人類永恆的主題。這也是符合自然規律的。自然界所有的生物都在孜孜不倦的為壽命和繁衍後代而努力。
02
如果一個“文明”,一個“民族”,其生產力非常發達,其物質非常充沛,其精神及其繁榮。
但是這個文明下,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生育,那麼大概這個文明的演算法以及相應配套的制度,大概也出了一些問題。
而如果一個“文明”,一個“民族”,後繼無人。那麼甭管他現在的成績有多輝煌,也只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要不了幾十年就會消散而去。
而替代掉這個“文明”的後來者,甭管他多麼野蠻,多麼落後。也都會把之前文明所積累的財富文化掠奪,摧毀殆盡。
所以不管是從未來消費,經濟的發展角度來看,還是從人生的成長,意義,體驗來看,又或者是從文明,傳承的角度來看,圓方一直都是強烈建議鼓勵生育的。
但是,就中國的具體情況而言,到底一年生育多少個孩子才是一個相對合理的數字呢?
先聽聽小夥伴們的判斷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學界的討論比較多。
大多數考慮的要素,一方面來自於我們國家天然自然條件和生產力的承載能力;一方面來自於平衡積累和發展之間的關係。
只不過,這兩種考慮都過於“線性”,一方面沒有考慮到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生產率躍升,可以讓同樣的土地承載更多的人口。另外一方面也沒有考慮到人們的受教育程度,社會意識變化所帶來的生育率的調整。
所以,作為中國,這樣一個註定要在世界成為第一的大國,註定要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我們一年到底需要多少新增出生人口呢?
03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不妨參見博弈論的一個經典模型“帆船模型”。
1986年,美洲盃帆船比賽,往年都是澳大利亞獲勝,美國為了這次比賽,做了很多的努力,花巨資改進帆船龍骨的技術,並且專門請了一位老船長作為總指揮。
比賽從一開始美國隊大幅度領先,在離終點還有3海里的時候美國隊領先澳大利亞隊4海里。如此巨大的差距讓美國隊志得意滿!眼看就要贏得勝利之際,突然海上颳起了一陣大風,因為無法判斷是陣風還是旋風,眾人陷入了爭論中。
因為帆船是要根據風的方向調節帆的方向才能前進,陣風過來的時候調帆,旋風不用調帆,因為旋風會使帆反覆受力導致帆船原地打轉。
老船長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認為是陣風,決定調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剛調整好帆,風向又變成了陣風式的旋風。因此,美國隊的帆船在原地打轉,浪費了很多時間。
此刻澳大利亞隊的帆船趕上來了。澳大利亞隊沒有調帆,筆直向前,瞬間就超.過了美國隊。當美國隊離終點還有兩海里的時候澳大利亞隊到達了終點。美國隊船員頓時抱頭痛哭,精疲力盡,傷心地不想上岸。
比賽結束之後,老船長說人算不如天算,不是自己的責任。但是有位博弈學家指出,這場比賽之所以後面會輸,都是老船長的問題。
博弈論專家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帆船博弈中,當領先對手的時候,不管風向和外部環境怎樣,只要跟著後面的對手操作就行了。
對手調帆我也調帆,對手不調我也不調,對手往哪個方向調帆我也往哪個方向調帆。這樣,不管是前進還是後退還是原地打轉,都永遠領先4海里。所以這是領導者的指揮問題,跟外部環境沒關係。
04
所以如果我們把未來事關“族群延續”的新增人口數量,比作一場競爭,我們的對手應該是誰呢?
按照現在世界其生產力和資源的客觀情況,未來在整個22世紀,我們的競爭對手大概是以“五眼聯盟+歐洲”為主的族群。而他們的人口增量,主要來自於“新生兒數量+移民數量”。
因為我們國家並不是一個移民國家,只要我們未來的每年新增人口數量,能夠略微高過“五眼聯盟+歐盟”的新增人口數量,我們就不會在更長期的“族群延續”的這場競爭中落敗,那這個數量是多少呢?
圓方簡單統計了一下過去五年資料。
五眼聯盟
2019年:442.8萬
2020年:425.2萬
2021年:444.1萬
2022年:431.1萬
2023年:423.5萬
歐洲
2019年:510萬
2020年:490萬
2021年:480萬
2022年:386萬
2023年:360萬
合計
2019年:952.8萬
2020年:915.2萬
2021年:924.1萬
2022年:817.1萬
2023年:783.5萬
再看移民。
在過去五年,根據美國國務院釋出的資料,2019年至2023年間,美國每年的淨移民數量(即入境移民減去出境移民)大致保持在150萬左右(不包括非法移民)
加拿大:加拿大移民局的資料顯示,2019年至2023年間,加拿大每年的淨移民數量從34.1萬增長至40.5萬,顯示出強勁的移民增長趨勢。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2019年至2023年間,澳大利亞的淨移民數量大約在20萬左右,紐西蘭大約在10萬左右。
英國: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19年至2023年間,英國的淨移民數大概在30萬左右。
整體下來,五眼聯盟的淨移民數量大致在200-250萬之間(不含非法移民)。
歐洲的淨移民數量,大概在在300萬左右。
合計起來:淨移民數量大致在500萬至550萬之間。
把新生兒數量+移民數量加起來。五眼聯盟+歐洲的新增人口數量,過去五年大概是1400-1600萬左右。
05
1400-1600
這個資料,大概也是我們在十四五規劃裡面定下的目標(雖然沒有完成)。
2016年12月30日,國務院印發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裡面定下的2020年和2030年的總和生育,預計也都是1.8。折算下來,大概也是1400-1600萬左右這個數量。
所以,建議相關部門。建立其他發達國家的人口資料跟蹤監測機制,同時建立一整套指標體系,同時根據實際達成效果,動態調整人口生育補貼等制度。下更大力度確保我們的人口增長目標能夠如預期達成。
這絕不僅僅是出於短期現實消費,經濟,發展的考慮,也不僅僅是考慮長期國家的競爭戰略和能力。而是需要我們真正思考,文明和人真正的意義。
如果有一天中華大地上,所詠唱的不再是李白和杜甫的詩篇,不再是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的故事,而是古希臘的神話,又或者大洪水的諾亞方舟。
那麼即便我們把這片土地,建設的再發達,再先進,其意義又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