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閱讀時間:9分鐘)
2024年10月,松下康之(Yasuyuki Matsushita)博士在離開近十年之後重返微軟亞洲研究院。再次加入,松下康之有了一個全新的身份——微軟亞洲研究院(東京)負責人。在此之前,他曾於2003年至2015年間在微軟亞洲研究院任職,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和最佳化等,隨後他轉赴大阪大學擔任教授。
作為微軟研究院全球化戰略的一部分,微軟亞洲研究院東京實驗室的成立將進一步鞏固微軟研究院在亞太地區的科研投入。為此,我們與松下康之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對話,回顧了他的職業生涯,探討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演變,並展望了微軟亞洲研究院(東京)令人期待的新機遇。

微軟亞洲研究院(東京)負責人松下康之(Yasuyuki Matsushita)博士

松下康之:微軟亞洲研究院一直走在科學研究的最前沿,特別是在當前的人工智慧時代。今年初,我得知了研究院計劃擴充套件其研究網路,包括在東京設立新的實驗室,這對我來說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新機遇,讓我有機會在本地進行具有深遠影響的研究,也能在國際舞臺上施展才幹。而且,微軟在人工智慧領域處於領先地位,這也是我重新參與其中的一個最佳時機。
我相信,在微軟亞洲研究院這個世界級的科研平臺上,我能夠為人工智慧這個蓬勃發展的領域注入新的能量。參與到人工智慧的發展中並貢獻一份力量,也讓我感到倍感興奮。

松下康之:一個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員工使用的工具和資源有了顯著的變化。我目前還在熟悉這些先進的數字化系統,它們極大地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並促進了團隊間的協作。這十年間,微軟不僅推動了其他公司的數字化轉型,自身也經歷了深刻的變革。
除此之外,微軟亞洲研究院的許多獨特之處依然如故,比如持續為人才的成長營造創新和協作的文化與環境。研究院始終擁有並吸引著對科學研究充滿熱情的優秀人才。微軟亞洲研究院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開放與協作的精神,這一點在和眾多高校與研究機構建立的長期合作伙伴關係中也得到了體現。這種合作促進了跨地區、跨文化和跨學科的交流,激發了創新,並推動了產業的發展。對卓越的不懈追求一直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核心特質,這一點始終未變。

松下康之:當前我的首要任務是確保東京實驗室的發展與微軟研究院的使命保持一致,即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造福人類。東京實驗室的研究將與日本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相契合,並特別關注具身智慧(embodied AI)、社會福祉與神經科學、社會責任人工智慧(societal AI),以及產業創新等領域。這些領域的研究工作旨在解決當前社會面臨的緊迫挑戰,並將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使其惠及整個社會。
我們始終堅持開放的研究實踐,透過釋出並開源研究成果和工具,我們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夠使更廣泛的行業從中受益,併為豐富全球知識庫做出貢獻。我們的目標是分享那些能夠推動全社會進步和創新的深刻見解。

松下康之:作為微軟的一部分,我們的關鍵優勢在於能夠將研究與現實世界的應用緊密結合。這種研究與實踐的橋樑可以確保我們的技術創新能夠帶來更加有意義且有益的成果,直接影響社會發展。
在招募新人時,我們尋找的是具有自驅力、強烈好奇心以及對解決社會挑戰充滿熱情的夥伴。對複雜問題背後的“為什麼”有強烈的求知慾是我們最看重的特質之一。雖然技術專長至關重要,但我們相信,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可以激發更多創造力並促進更多有意義的進步。而這種好奇心和使命感的結合更能激發創新,並推動微軟亞洲研究院向前發展。
培養下一代科技創新人才也是微軟亞洲研究院(東京)的核心願景之一。我們將延續微軟亞洲研究院過往成功孵化的人才培養專案,包括聯合研究計劃、訪問學者專案和實習生專案等。這些專案為青年研究人員和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能夠幫助他們掌握必要的科研技能,加深對複雜技術挑戰的理解。
我們致力於營造一個有利於人才成長、協同合作併為全球科技發展做出貢獻的科研環境。透過將技術創新與現實世界的需求緊密結合,我們希望可以激勵新一代人才不斷突破極限,推動社會進步。

松下康之:十年前我的研究重點集中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特別是用於三維(3D)重建的光度學和提升影片質量的影片分析。在那個時期一個比較有影響力的專案是我們開發了一臺能夠捕捉高解析度 3D 資訊的十億級畫素相機。這臺相機在敦煌莫高窟的文化保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對敦煌壁畫和佛像等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保護。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專案是影片穩定技術,該技術作為媒體基礎的一部分被整合到了 Windows 7 作業系統中。這項技術透過校正不必要的相機抖動提升了影片質量,實現了更流暢、專業的影片輸出效果。在當時,能夠即時處理並提升影片穩定性的演算法是一項具有開創性的研究進展。
此後,深度學習、大規模資料集和複雜的神經網路架構的引入將計算機視覺推向了新的高度。曾經我們認為困難的任務,如目標檢測、識別和分割,現在藉助人工智慧技術已經變得司空見慣。網路架構、學習策略的持續創新,以及增強的資料集,正在進一步拓展科學技術的邊界。當前,一個令人興奮的趨勢是人工智慧在現實世界互動場景中的應用,而這催生了具身智慧這一新興的研究領域,這也是我目前工作的一個重點。

松下康之:具身智慧超越了傳統機器人技術的範疇。機器人通常配有執行器,專門設計來完成特定的任務,而具身智慧則側重於開發能夠執行復雜任務並在物理和虛擬環境中理解和互動的智慧系統。過去,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領域。具身智慧則是這兩個領域的融合,它可以將人工智慧技術與能夠在真實世界中感知、行動和學習的物理實體整合在一起。
本質上,具身智慧是一個跨學科領域,它涉及機器人控制、強化學習、空間感知、人機互動和推理等多個方面。例如,具身智慧擁有推斷因果關係的能力,可以理解沒有支撐的筆記型電腦會因重力而墜落。這種互動和認知能力源於對物理世界的接觸和理解,因此,具身智慧是一個令人興奮且多面的研究領域。
正是由於具身智慧的高度複雜性,沒有任何單一組織能夠獨自覆蓋其發展的所有方面。我們非常期望與工業界和學術機構合作,透過結合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我們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優勢,共同推動具身智慧領域的發展。

松下康之:對於想要從事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慧領域研究的年輕人來說,紮實的數學基礎和計算機科學知識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在研究課題與技術演進日新月異的今天,這些核心技能依然至關重要,例如對梯度、雅可比矩陣和向量空間等基礎數學概念的深刻理解。掌握了這些原理,無論程式語言還是開發平臺如何更迭,你都能遊刃有餘。
另外,持續學習的能力同樣不可或缺,因為研究領域時刻都在發生變化。十年前,深度學習遠不如今天這樣重要,但現在它已經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基石。微軟特別強調培養成長型思維,即要靈活適應變化、對新技術持開放態度,並隨著行業的發展不斷調整。新入行的研究者需要培養快速掌握新技能的能力,同時不斷鞏固基礎知識,這種適應能力是在科研領域長期發展和取得成功的關鍵。
欲瞭解微軟亞洲研究院(東京)更多詳情,請點選:
https://www.microsoft.com/en-us/research/group/microsoft-research-asia-tokyo/
你也許還想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