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籍也不保險?!美國司法部新政策“重拳出擊”,這10類人將被“優先撤籍”!

入籍恐不再是“護身符”!
近日,美國司法部啟動新規,針對歸化入籍的公民加大審查力度,優先處理撤銷國籍的案件。
也就是說,如果你不是在美國出生、是靠移民途徑入籍的美國人,一旦涉及某些犯罪,政府可能會直接剝奪你的公民身份。

優先撤銷部分歸化公民國籍
根據美國司法部6月11日釋出的備忘錄,特朗普政府正式推動將部分歸化公民撤籍政策制度化,要求聯邦律師優先辦理涉及特定犯罪的歸化公民撤籍案件。
備忘錄指出,凡是“非法獲得公民身份”或在入籍過程中存在“隱瞞重大事實或故意虛假陳述”的個體,司法部將透過民事訴訟程式,依法撤銷其美國國籍。
歸化公民(Naturalized citizens),即原本不是美國人(不是在美國出生,也不是美國公民的孩子)的人,後來透過合法移民、滿足條件後,主動申請成為美國公民的人。

根據備忘錄,涉及民事訴訟的人,沒有像刑事案件那樣可以免費獲得律師的權利。另外,政府在民事案件中證明對方有罪的要求,也比刑事案件要低很多。
司法部檢察官將獲得更大裁量權,決定何時啟動撤銷國籍程式。
備忘錄明確規定,以下十類情況的歸化公民將面臨撤籍風險:
  • 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個人
  • 嚴重侵犯人權者
  • 參與有組織犯罪者
  • 未披露重大犯罪者(入籍申請中隱瞞重大犯罪歷史,包括未披露的重罪)
  • 人口販運、性犯罪或暴力犯罪者
  • 針對聯邦救助專案的欺詐者:如 PPP 貸款、健保(Medicaid/Medicare)等
  • 針對個人或企業的大規模財務欺詐者
  • 透過賄賂或虛假陳述獲得入籍者
  • 正在接受刑事指控的案件中,有相關撤籍需求者
  • 其他司法部認為重要的案例

其中特別強調入籍申請中存在虛假陳述或隱瞞重大犯罪歷史者,包括未披露的重罪記錄。
根據這份新備忘錄,司法部正在擴大適用範圍,將更多型別的犯罪納入可能導致失去公民身份的範疇。

已有歸化公民被撤銷國籍
6月13日,原籍英國的退役軍人艾略特·杜克(Elliott Duke)成為新規下首例被撤銷國籍者。
其因傳播兒童性侵影像被定罪,並承認在入籍前就已從事此類行為。
司法部民事司負責人佈雷特·舒梅特(Brett A. Shumate)在備忘錄中指出,民事司將在法律許可且有充分證據支援的所有案件中,優先開展並全力推進撤銷入籍的工作。

然而,移民法律專家對這項措施的合憲性存有重大疑慮,並且擔憂可能對歸化公民及其家庭造成不利影響。
凱斯西儲大學法學教授卡桑德拉·羅伯遜(Cassandra Robertson)表示,聯邦政府將透過民事訴訟來處理撤銷國籍的案件的這種做法尤其令人擔憂。
羅伯遜指出,在民事訴訟中,被撤銷國籍的人沒有權利獲得律師幫助。同時,政府在舉證方面的要求較低,使得案件更容易也更快速地做出裁決。
如此透過民事訴訟取消美國公民身份,違背了正當法律程式,侵犯了《第十四修正案》所保障的權利。

西北大學普利茲克法學院名譽教授史蒂夫·盧貝特(Steve Lubet)表示,這樣的表述給了聯邦政府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可以隨意決定針對誰採取行動。
“這些規定寫得很模糊,讓人搞不清楚具體是什麼意思。大家不知道這些規定是在說‘入籍時有沒有騙人’,還是‘入籍後有沒有做壞事’。所以很難分清楚政府到底針對的是哪種情況,”盧貝特說到。
移民法律資源中心政策主管薩梅拉·哈菲茲(Sameera Hafiz)則表示:“這種做法,實際上相當於在把美國公民分成兩種不同的等級。”

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漢斯·馮·斯帕科夫斯基(Hans von Spakovsky)則為新規辯護,稱這是保護國家免受罪犯威脅的必要措施。
據2023年資料,美國現有將近2500萬歸化公民,這項政策一齣,迅速在移民社群中引發恐慌。
移民法律資源中心警告,新規實質製造了“二等公民”,將對移民社群產生深遠影響。
隨著政府持續收緊移民政策,公民身份認定標準正在發生重大變革,未來影響值得持續關注。
大家對此怎麼看?
海外華人多媒體矩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