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億,潮汕女王要去IPO了

港交所火爆。
作者 I 周佳麗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浮出水面。
投資界獲悉,本週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立訊精密)正式釋出公告,確認公司正籌劃境外發行H股並尋求在港交所主機板上市。換言之,市值超2500億元的立訊精密也要衝刺A+H上市了。
這背後離不開一位潮汕女掌門——王來春。早年間,她從流水線工人做起,後以代工廠白手起家創業,又因與蘋果的合作打響名號。2010年,立訊精密在深交所掛牌上市,締造A股“果鏈一哥”,王來春也一路逆襲堪稱最牛女老闆。
目之所及,赴港上市的隊伍正浩浩蕩蕩,“港交所被擠爆了”,這樣的感受並不誇張。而在幾天後的7月9日,我們或將見證港交所5鑼齊敲,盛況久違。
潮汕最牛女掌門
要IPO敲鐘了
王來春,立訊精密的靈魂人物。
1967年出生在廣東汕頭澄海區,王來春的家庭條件並不富裕,經歷成長歲月磨練的她,養成了堅韌的性格。後來由於種種原因,王來春轉身南下來到深圳打工。
那是1984年,正值改革開放初期,深圳一派欣欣向榮。她從流水線上的小工做起,一路做到管理上千名員工的課長,親歷了中國消費電子產業的騰飛時代。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伴隨著工廠青年創業潮,王來春也在深圳辦了廠,逆襲傳奇由此啟幕。
從熟悉的電子連線線和聯結器做起,王來春漸漸在深圳站穩腳跟,但她也慢慢意識到,只做代工並非長久之計,唯有技術才能帶來可持續發展。2004年,王來春率隊成立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決定獨立開發自有客戶並自主研發產品,逐步向高階產品線邁進,並透過併購等資本運作完成對上游產業鏈的整合,一步步佔領行業龍頭位置。2010年,立訊精密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
一個關鍵轉折點是在2011年。這一年,伴隨蘋果新CEO上任,蘋果公司試圖擴充供應商隊伍以應對供應鏈風險,立訊精密首次進入蘋果供應鏈,之後因製造蘋果無線耳機AirPods、iPhone手機而家喻戶曉。
截至目前,立訊精密仍是蘋果AirPods核心代工廠、iPhone第二大代工廠,也是蘋果Vision Pro頭顯主要供應商。很長時間裡,立訊精密都被外界稱為“蘋果代工廠”,王來春也有了“代工女王”的稱號。
不過這些年來,王來春正帶領這家公司撕掉代工的標籤。“我們始終將創新視為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但很多人說我們是代工企業,不具備創新的能力和條件,我認為這是對精密製造行業的誤解。”
在王來春看來,客戶在提出產品需求時也會同步提出很多技術指標要求,其中,很多要求是未來性的、當前業內沒有的,這就需要精密製造企業從材料創新、工藝製程創新、流程創新等不同角度出發,為客戶提出解決方案。
“這些創新屬於我們這個行業,是其他行業沒有的,我認為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製造企業創造的重要‘中國財富’。”她說。
在王來春的執掌下,立訊精密最新市值超2500億元,現在準備赴港上市了。
2500億巨無霸
奔赴全球化
創業二十餘載,王來春締造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在鞏固消費電子業務基本盤的同時,立訊精密還在加速拓展“第二增長極”,公司業務已覆蓋消費電子、通訊及資料中心、汽車三大領域,形成了不同應用場景下多元化產品線的發展格局。
根據立訊精密2024年年報,公司2024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687.95億元,同比增長15.9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33.66億元,同比增長22.03%。不過,消費電子板塊依然是這家巨無霸最核心業務——2024年該板塊帶來的收入為2240.94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為83.37%,毛利率為9.1%。
眼前,中國製造業出海浪潮正席捲而來。財報顯示,公司2024年獲得境外銷售額2354.67億元,佔總營收比重為87.60%。二十多年來,立訊精密的全球化版圖愈發壯大,其製造基地已分佈於中國、越南、泰國、印度、墨西哥、德國等多個國家。
印象深刻的還有2024年9月,立訊精密斥資約40億元收購了德國知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Leoni AG(萊尼集團)。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萊尼集團汽車線束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四,歐洲領先,客戶涵蓋寶馬、賓士、大眾、通用、福特等全球汽車主機廠。
這被王來春總結為過去一年的關鍵決策,以深度整合其全球產能佈局與技術研發資源,加速立訊精密汽車業務從區域性向全球化跨越。
她曾進一步透露立訊精密未來三到五年的核心目標——構建“製造+科技”雙輪驅動的全球化產業生態。
香港無疑是一個不可錯過的視窗。正如立訊精密在公告中明確的那樣,公司赴港上市的核心目的之一是深化其全球化戰略。
立訊精密進一步闡釋其中邏輯:香港特區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高度國際化的資本市場和豐富的投資者資源。透過在港股發行上市,一方面公司能夠進一步拓寬資本市場融資渠道,為公司海外業務拓展、新技術研發、全球產能佈局等提供更充足的資金保障;另一方面,公司可藉助港股市場靈活且多樣化的股權激勵工具,吸引和留住海外高精尖人才,為公司全球化發展注入創新活力與專業力量。
在此之前,另外兩家“果鏈”巨頭已經先一步衝刺港股,1100億元市值的藍思科技將於7月9日正式掛牌港交所,800億元市值的歌爾股份則是透過分拆子公司歌爾微赴港上市。如若順利,“果鏈三巨頭”將在香江會師。
“港交所的鑼不夠用了”
赴港上市潮歷歷在目。
今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場“量價雙爆發”,表現相當亮眼,募資金額迎來爆發式增長。從整體資料來看,上半年超40家企業在港股主機板成功IPO上市,較去年同期的30家上升43%。IPO募集金額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達到1067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的135億港元大幅上升688.56%。
其中,有3家企業在港股的募資額超過百億港元,分別是寧德時代、恆瑞醫藥和海天味業,實際募資額分別為410.06億港元、113.74億港元和101.29億港元。資料顯示,這三家企業的募資額合計占上半年港股總募資額過半,成為港股IPO市場的中流砥柱,也將這一波A+H上市大軍推向高潮。
香港消費IPO同樣一枝獨秀。如我們所見,今年以泡泡瑪特、蜜雪冰城、老鋪黃金組成的“港股三姐妹”帶來一場罕見暴漲,此外布魯可、毛戈平、古茗等也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漲幅。
此情此景,大家對港股的信心正在迴歸。過去幾年港股一度面臨新股發不出去的尷尬漸漸散去——現在,基石投資人不愁了,估值也有吸引力了。正如在蜜雪冰城、寧德時代、恆瑞醫藥等超級IPO背後都有一個豪華的基石陣容,份額爭搶激烈。
讓人難以忘記的是6月26日,港交所迎來3家公司集體鳴鑼——週六福、聖貝拉以及穎通控股,這樣的景況已是許久未見。想起2018年7月12日那一天,有8家公司同時在港交所上市,締造了港股史上神奇一幕。
後來的這些年,IPO市場起起伏伏,今年伴隨港股大爆發,我們或將再迎盛況——根據港交所上市時間表,7月9日將有5家公司同時上市,包括藍思科技、極智嘉、峰岹科技、訊眾通訊、大眾口腔。
赴港上市潮仍在持續。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最近透露,目前港交所正在處理超過160家企業的上市申請,其中近20家擬募資規模預計達10億美元以上,當中包括一些“令人興奮的名字”。
“港交所的鑼快不夠用了。”如此一幕,註定再次載入港股史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