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姐的瓜,吃到了中戲身上

作者 | 燕梳樓
黃小姐的瓜,最終還是吃到了中戲身上。
有網上扒出黃小姐畢業典禮上唱歌氣息不穩,跑調嚴重,由此質疑其“中戲第二、北電第六”的藝考成績存在水分。
藝考以聲、臺、形、表四項為主,其中聲樂佔50分,總分300分。重慶某知名音樂教授明確表示,演唱影片唱得很差。
但也有觀點認為,黃小姐考的是表演系,更看重表演功底和綜合素質,其考試中的舞劍表演也為其加分。目前中戲對此爭議未作回應。
理解網友的追問,這可視為協和4+4事件的餘波。本質上還是公眾對教育公平及階層壟斷的情緒投射。但這種擴大化的網路追問也引發一些媒體反感。
昨天某湘媒就振臂高呼,面對輿論質疑不必陷入自證困境。認為關聯各方沒必要被網友牽著鼻子走,既然省慈善總會已闢謠同名同姓,也證偽了黃家貪腐的可能性。
問題是,是黃家自己拼命自證,其實洗白不如留白,自證不如他證。等待官方調查結果就好了。這個世界真是太有趣了,有人極力證明自己是假的,有人極力證明自己是真的。
說句公道話,黃小姐的事件和董小姐還是不同的。畢竟黃小姐的顏值在這裡,專業也說得過去,畢竟7年演了33部戲,也很拼的。即使成績有水分,人家也沒到醫療系統禍害人。
但為什麼這事越鬧越兇的呢,我認為最重要的引爆點還在於黃父親自跳出來闢謠,又被網友發現撒謊了,所以就順著他闢謠的幾個點一點點扒,結果猛料是越扒越多,當然也真真假假。
對此我們還是要保持一點獨立思考能力,分辨哪些資訊是真的,哪些可能是假的。歸根結底,我們不能冤枉一個好人,也不能放過一個壞人。我們不仇官不仇富,仇的是貪官是暗腐,是權力的旋轉門。
從黃父的回應和此後一連串小動作來看,明顯他們是怕了。但究竟怕什麼,目前不得而知。接著昨天文章的思路,我再幫大家梳理一下:
第一,急於辯白。黃父堅稱耳環是假的,非正品。這一點從邏輯上真的說不通,一個住著價值上億別墅的千金小姐,4000多塊錢的裙子不拍,去炫耀一個100多塊錢的假耳環?
她媽司玲霞早在201610月就被扒出戴著疑似價值51.2萬的滿鑽梵克雅寶四葉草項鍊和耳釘。2018年又曬出過疑似40多萬的全鑽卡地亞手鐲。難道這些名牌珠寶首飾都是假的?

堵住網友嘴的最好辦法,就是拿出假耳環的購買訂單或者購買記錄,這麼簡單的事情為什麼不做呢?喊100句冤枉也不如拿出1個證據,所以黃父這第一關就破綻百出。
第二,急於洗白。黃小姐父親楊偉關聯3家公司,分別是成立於2014年的影視公司,2017年的美妝公司和2020年的生物公司。網友發現,就在耳環事件發酵後,楊偉迅速從深圳生物公司脫離。
不僅自己和老婆全部退出股東行列,公司名稱和經營範圍也同時變更了,連公司地址也從高大的上CBD變成了水泥廠宿舍。他們這是在害怕什麼?這無疑加劇公眾對於他們財富合法性的質疑。
這家生物公司是2020年疫情期間突擊成立的,迅速拿到了批文並在四川和浙江開展業務,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做了多少業務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心急火燎的背後,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
第三,急於漂白。黃父在回應中梳理了自己的經商時間線,原單位也證明他確實辭職8年。但網友質疑的是,為什麼他每次都能踩準國難財的時間點?第一家關聯公司,是雅安地震後的第二年。
那一年黃父還沒辭職,那年的黃小姐才7歲。黃家為什麼要開影視公司,又為什麼讓小小年紀的黃小姐走演藝路線,具體原因我不清楚,我只知道一點,娛樂行業好洗錢,神不知鬼不覺的。
此前楊偉稱自己沒有參與過災後重建。但公開資訊顯示,其曾參與投資7億的雅安雲峰山4A景區開發專案,聯絡方式與專案聯絡人一致。為什麼楊偉不能大大方方的承認,也很費解。
我看到一張2011年黃小姐和剛出生的弟弟拍攝的一張照片,當時家境和普通家庭並無二致。為什麼短短幾年之後,尤其是雅安地震之後,一個普通公務員就能住上深圳過億豪宅?

8年賺230萬確實不算難,難的是買個耳環就花了230萬。這確實顛覆認知。網友在乎的從來不是一個耳環的真假,而是對於“權力變現”的無比憤怒和對公平正義的極度渴求。
人民日報評論說,離職不是免責條款。身上如果真“背”著事兒,該查依然會查,該追責依然會追責。搞“逃逸式辭職”,想溜之大吉、逃避追責,不過是心存僥倖而已。
事實上確實如此。前一階段某央企原總裁楊超都退休14年了,還被查了呢。楊偉只是辭職8年而已,並不代表就能平安落地,是不是逃逸式辭職,尚待調查。
昨天有讀者跟我說,最近反腐都要靠地主家的傻兒子了嗎?你看江西周公子,深圳北極鯰魚,協和董小姐,雅安黃小姐,都是憑一己之力幹掉全家的貨。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富不過三代。其實這句話是相對的,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三代之內也必出一個敗家之子。這就是反者道之動,命運守恆。
無論你多富有,三代之內一定會出一個敗家子來敗壞家業;也無論你多貧窮,三代之內也必出一個能夠振興門楣的貴子,來託底家族命運。
可能有人會說,為什麼有的家族能保持幾代十幾代不衰呢?首先這是鳳毛麟角,其次他們有一箇中和命運的辦法,今天就不展開說了。
還是回到主題。我想說的是,這不是一場普通的娛樂八卦,而是公眾對於權力變現、社會公平的情緒投射和集體追問。
當然也有一些理中客,一會說她還是個孩子,一會說讓子彈飛一會,自詡人間清醒。
但監督和追問,才是公共輿論存在的意義,不是麼?

位卑未敢忘憂國!

@關注和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援@
對話作者請新增微信:
Y2023-205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