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有些地方魚很多,有些地方人很多,在魚很多的地方釣魚

作者:逸柳的知行之路
來源:逸柳投研筆記(ID:ealiu_investment)
在2018年每日期刊股東會中,芒格邀請了彼得·考夫曼參加,考夫曼談了他關於篩選基金經理的五條原則(彼得·考夫曼的五張王牌),並且芒格還藉此談了下莫尼卡和李錄兩位基金經理的案例,對於其他的內容,也覆蓋了一些通用的原則,這裡摘出以下幾點進行展開。
在有魚的地方釣魚
釣魚有個秘訣。釣魚的第一條規則是,在有魚的地方釣魚。釣魚的第二條規則是,記住第一條規則。投資是同樣的道理。有些地方的魚很多,釣魚技術不太高,也能釣到很多魚;有的地方人很多,釣魚技術再高,也釣不到幾條魚。
雖然說釣魚的時候,我們都會尋找有魚的地方釣魚,但是在投資中,很多時候,我們可能卻不會去真正能賺錢的地方賺錢,往往去的是什麼地方呢?去的是別人說的“能賺錢”的地方賺錢。
就如同《雍正王朝》裡面,太子第一次被廢的時候,佟國維對隆科多說的話“什麼人都能看到的事,都能摻和進來的事,那能叫機會嗎?”。投資上也是這樣的道理。
社會中的財富,在某個時間點是基本固定的,每個人都覺得“能賺錢”的地方,那麼還能夠賺到錢麼?別人說的“能賺錢”的機會,就很可能是那種每個人都知道“能賺錢”的機會。
投資跟釣魚不同的地方在於,釣魚的時候,魚的多少可以直觀看出來;而投資中,“魚”的多少就很隱蔽了,也正是投資的難處所在。
大公司的文化出了問題,
我們真不知道該怎麼治
公司越大,越難建立起正確的文化。不信你看看通用汽車、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等巨無霸,它們的文化基本乏善可陳。大公司特別容易患上官僚主義這個通病。
伯克希爾對官僚病保持著高度警惕。我們在總部唱空城計,不給官僚病以可乘之機。其實,這不是我們有什麼先見之明,二是我們順其自然發展的結果。
我們比較善於找到正確的方法,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大公司的文化出了問題,我們真不知道該怎麼治。
在評估一家公司價值的時候,人們往往會關注這家公司的組織文化,但是組織文化又是一種特別不好評估的東西。文化是無形的,體現在公司管理層和員工的行為,以及公司與外部主體的關係上,意味著如果處於公司外部,則很難獲得關於公司文化的足夠資訊。此外,文化和公司業績之間的關聯關係不夠強,沒有一般的投入產出關係那麼緊密和穩定。
另外,大公司的文化更容易出問題,也體現大公司投資的風險。投資大公司通常是一種相對保守的方式,但是大公司帶來的官僚主義作風是我們必須考慮的風險點。
持有著名品牌,
股東收益並不一定會好
著名消費品品牌的日子不會像過去那麼好過了,但是它們仍然非常有價值。士力架等著名商標,六十年以後,仍然是非常寶貴的資產。持有著名商標的公司,即使未來的日子不如過去了,也仍然能過得不錯。但是,這些公司的投資者就不一樣了,他們獲得的收益可能會持續走低。
前面說的是持有大公司的收益可能沒有想象中穩定,這一段則說的是持有知名品牌公司的股票,其收益也並不一定能夠長期維持高位。投資中,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規則,很多時候,對於某家公司成立的原則,放在另外一個公司身上就不成立了。
一家公司的品牌力都處於不斷地變化過程中,尤其是消費品。所以透過購買知名品牌,並不一定就能獲得穩定的收益,在某種程度上,品牌跟技術進步帶來的收益一樣都具有保質期,過了保質期,就難以取得滿意的收益了。
版權宣告: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