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大的通透:隔絕生活“噪音”

這個世界充斥著太多“噪聲”,唯有主動遠離,主動遮蔽,主動拒絕,才能還內心世界以安寧。

富書作者:白桃烏龍茶

來源: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原創
收聽音訊見留言區

你是否有過以下經歷?
工作日精心打扮一番,被年長同事批評穿著怪異;
費盡心思學習一項技能,被朋友嘲笑學這個有啥用;
滿懷期待在大城市拼搏,被家長催促趕快回家考編;
本打算自行規劃人生,奈何總有人跳出來表示反對。
正如賈平凹所說:
“人人都想要有自己的聲,聲浮起來,無字無節,便成了噪音。”
很多時候,我們阻止不了別人發表見解,尤其是面對長輩時,幾乎只能保持沉默。
但無論怎樣,我們的生活,只能由自己負責到底。
面對他人的言論“包圍圈”,就算無法選擇聽與不聽,至少也能選擇入心還是不入心。
遮蔽掉無意義的“噪聲”,才是讓人生重歸寧靜的唯一路徑。

成年以後,別輕易接受他人“忠告”

在《像我這樣笨拙地生活》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輕易聽從別人告訴你的,讓禁忌阻礙你的視線,給自己定下條條框框,過約定俗成的生活,我把這稱作二手生活。”
人生是一場充滿未知的旅行,探尋變幻的風景才是它的魅力所在。
倘若迷信他人的攻略,為尋求安逸而放棄思索,那麼再怎麼努力前行,也註定和心儀的遠方無緣。
而現實是,大多數人意志不堅,受他人慫恿,甘做配角而非主角,結果在一聲聲讚許中,淪為庸人。
看過一個真實案例。
剛畢業的小雪,準備留在北京找工作,為兒時夢想拼搏。
正當她摩拳擦掌之際,父母發了話,對小雪留京表示強烈反對。
理由是大城市競爭激烈,擔心女兒受苦,到了年紀找不到好人家之類的。
小雪表示沒有關係,為夢想付出再多也心甘情願。
但父母根本不聽勸,一再強調安穩最重要。
雙方一度爭執不下,直到二老放出狠話,小雪才不得不服軟回家。
回到老家的小雪在體制內安頓下來,不到半年,她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煩悶,最終靠抑鬱藥物來調整自己。
餘華在《活著》中寫道:“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人在少不更事的年紀裡,需要藉助外力形成正確三觀,否則會誤入歧途。
可一旦過了懵懂的階段,就要學會對自己的人生全權負責。
因為想要什麼和不想要什麼,沒有人比你自己更清楚。
別人的建議再好,也僅供參考,不能替代內心的抉擇。
做一個獨立自主,不那麼聽話的人,才是邁向成熟的關鍵。

滿口“金玉良言”,

可能只是旁觀者的隨意消遣
魯迅先生有言:
“做人處事的法子,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別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我們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旁觀者終究是看客身份,既沒有充當裁判,也沒有入局落子,就算當下將全域性看得透徹,也未必能代替棋手下好後續每一步棋。
世事變幻,難以把控,一個人若真心替另一人著想,便要介入對方的因果,付出巨大心力且未必有所回報。
所以,那些聲稱自己將心比心,喜歡出謀劃策,卻又不負責任的人,不過是將別人的窘迫拿來消遣罷了。
讀過一則故事。
一對父子進城賣驢,一路上牽著驢趕路。
路人看到他們後,笑著說:“放著驢不騎,非要走路,真是夠傻的,我勸你們騎驢進城,這樣多方便啊。”
父子二人一聽覺得有理,於是父親騎到驢背上,讓兒子走在前面牽著韁繩趕路。
走了一段路後,一位年輕人經過,見狀說道:“大爺你太狠心了,自己騎驢讓兒子走路,他該多累呀。”
父親頓時羞愧難當,便翻下身來,讓兒子騎驢,自己走路。
又過了一會,一個老人經過他們身邊,大喊道:“你一個年輕人,怎麼能如此不孝,讓年邁的父親徒步趕路。”
聽聞此言,父子二人徹底傻眼,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哲學家叔本華有一句格言:“不要讓自己的大腦,成為別人想法的跑馬場。”
現實中,好為人師者比比皆是,他們看似熱心,實則虛榮傲慢,只想以助人為樂的方式,來炫耀自己的見識,獲取低成本的優越感。
這種行為,與其說是為人解憂,不如說是娛樂消遣。
所以,對那些未經深思熟慮,便脫口而出的“為你好”,還是小心謹慎為妙。

成年人最大的通透,

是隔絕一切“噪音”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一書中寫道:“在這些平凡的世界裡,沒有一天是平靜的。”
這個時代,不被打擾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奢侈,太多人內心的平靜近乎絕跡。
我們渴求一處僻靜的角落,只為讓身心得到解放,哪怕只有片刻安寧,也足以慰藉疲憊的靈魂。
然而,人行走於世,很難做到獨善其身,錯綜複雜的關係,大大小小的責任,讓我們無法做到對別人的言論充耳不聞。
人人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到底誰對誰錯?
其實在情理之內,觀念沒有絕對的高下之分。任何一種選項,都有利有弊。
與其信奉別人的思想,不如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
我們真正要做的,就是隔絕一切“噪音”,聆聽自我的心聲。
1、遠離“噪聲源”
如果你不是定力很強的人,或無法勸別人少說兩句,那麼遠離當前環境,就是獲得清靜的最好辦法。
網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話:逃避可恥,但有用。
雖然一定程度上來說,不直面問題是認慫服軟的表現。
但眼不見便能心不煩,也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2、警惕“耳邊風”
陌生人的閒言碎語可以隨便擱置,但身邊人的唸叨卻很難不予理睬。
我們與親友、同事等人朝夕相處,一言一行都受到對方影響。
就算是極力反對的觀點,只要是出自他們之口,化作輕柔而悠長的“耳邊風”,便可能在神不知鬼不覺間,扭轉一個人的態度。
事實上,各式各樣的問候與規勸,未必都是沒有私心的關懷舉措。
打著“為你好”名義,旨在滿足一己私慾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不對溫和的“噪聲”加以甄別,那麼傷害我們最深的,就會是至親或至交。
3、相信專注的力量
有沒有發現,當你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上時,整個世界會瞬間安靜下來,任外界再怎麼吵鬧,也無法動搖你的心神。
這就是專注的力量。
如果你覺得周圍環境很嘈雜,又一時半會無法脫身,不如嘗試集中精神,專注一點。
注意力在哪,感知覺便在哪裡。
注意力分散,外界動靜再小也如炸雷般轟鳴。
注意力集中,外界動靜再大也如花落般寂靜。
作家坎伯曾經說過:“為了得到幸福,必須把‘別人怎麼看我這個問題’放到一邊。”
人生如戲,自己就是編劇兼導演,別人編寫的“劇本”再好,也不如本色出演來得熱烈而精彩。
何況大多數“劇本”,都是披著精品外衣的劣作。
這個世界充斥著太多“噪聲”,唯有主動遠離,主動遮蔽,主動拒絕,才能還內心世界以安寧。
古人說,靜能生慧,有了這分“慧”,生活中大多數煩惱,自然會一一得到化解。

點個

在看

,願你隔絕生活的“噪音”,過上安寧的生活。

《遮蔽力》暢銷2萬冊,加印5次,賣出3個版權:繁體版+韓國版+越南版
作者簡介:白桃烏龍茶富書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遮蔽力,富書第4本新書《遮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遮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公眾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責編:青允,排版:聞溪,校對:夏夢之、Jenny
免責宣告:部分圖文來自網路,僅供學習與交流,非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絡即刪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點選 關注富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創業8年,富叔真面目曝光”


相關文章